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腺的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就IPMT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恶变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超声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的60例IPMN,探讨IPMN恶变的CT及MRI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共发现良性IPMN 34例,恶性26例。良性IPMNs的特征性表现为胰腺内囊性病灶,和主胰管相通,IPMNs恶变的特征有:增粗的胰管内出现明显强化的壁结节(17/26),结节直径>10 mm(13/26);主胰管直径>10 mm(10/26);或IPMN随访过程中出现胰腺明显肿块,胰管、胆管逐渐增粗、扩张加重。MRCP对IPMN与胰管相通的显示率高达91.7%(55/60),明显高于CT(76.7%,46/60)(χ2=5.065,P<0.05)。恶性IPMN中胆总管扩张有14例,而良性IPMN胆总管扩张仅2例。根据MRCP胆总管扩张情况诊断IPMN恶变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3.8%及94.1%,阳性预测值为87.5%。恶性IPMN DWI受限达21例(80.8%),良性IPMN DWI轻度受限5例(14.7%)。恶性IPMN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P-IPMN)的CT及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结果:15例中,腺瘤9例,交界性肿瘤2例,原位癌2例,腺癌2例。影像学分型及表现:主胰管型3例,主要表现为主胰管扩张伴胰腺实质萎缩,其中1例伴胆总管扩张,2例伴胰管内壁结节并中度强化;分支胰管型11例,其中6例位于体尾部,5例位于胰头及钩突部,病灶大小5 mm×6 mm~32 mm×40 mm,主要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囊状肿瘤,似葡萄串,囊与胰管相通,其内分隔轻度强化,伴或不伴主胰管扩张;混合型1例,表现为胰腺体尾部多房性囊状肿瘤,可见病灶内多发性壁结节中度强化及分隔轻中度强化,伴主胰管明显扩张,直径22 mm。结论:P-IPMN有相对的影像学特征,CT和MRI对P-IPMN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恶性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影像学诊断的价值、特征,以及临床特点。方法搜集36例手术证明的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都接受了CT、MR平扫和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主胰管型(8例)和分支型(28例)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结果(1)主胰管型肿瘤的影像表现:主胰管扩张管径〉9mm,呈弥漫或节段性扩张,可伴有壁结节,增强后壁结节不同程度强化;MR胰胆管成像(MRCP)主胰管呈中~重度扩张,其中4例胰管内有扁平状和(或)乳头状的充盈缺损,2例近端胰管明显扩张。(2)分支型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肿瘤胰头钩突部多见,呈单房或多房囊状肿瘤,可伴有分隔、壁结节,伴有主胰管扩张;MRCP显示24例内有分隔,15例内有充盈缺损的壁结节,同时清楚地显示19例分支型肿瘤和主胰管之间的交通,以及8例不同程度扩张的主胰管。结论术前正确地诊断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MRCP是1种无创、有效地发现和诊断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及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主胰管型4例,主要表现为主胰管扩张,其中1例伴胰管内多发结节影且均匀强化;分支胰管型20例,呈单房或多房样囊性病灶,部分有分隔;混合型2例,表现为胰头及钩突囊性肿块影呈多房样改变,轻度强化,并可见主胰管扩张。结论 CT及MRI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螺旋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胰腺IPMN的螺旋CT表现。结果:主胰管型IPMN3例,表现为主胰管扩张伴管壁结节样突起;分支胰管型IPMN5例,表现为分叶状单发囊性病变或葡萄串样多发囊性病变伴腔内分隔或结节样突起;混合型IPMN6例,表现为主胰管扩张和囊性病变合并存在。CT诊断IPMN恶变6例,病理诊断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癌7例。结论:螺旋CT能够显示胰腺IPMN的病理特征,并可做出分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MN患者,其中良性者8例,恶性者12例,恶性中包括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交界性肿瘤5例和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癌(IPMC)7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分析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主胰管宽度、病灶内实性成分及病变内囊的数目等与良恶性的关系.结果 (1)肿瘤发生部位分型与肿瘤性质之间的关系:主胰管型与混合型恶性者有9例,而分支胰管型仅3例为恶性,病变影像表现为主胰管型及混合型者恶性可能性较大(P<0.05).(2)病变的大小:恶性组病变最大 直径较良性组大(P<0.01),且当病变范围>30 mm时,恶性可能性较大(P<0.05).(3)主胰管(MPD)的宽度:恶性组病变MPD最大宽度明显大于良性组(P<0.05),且当MPD宽度>9 mm时,病变恶性的可能性较大(P<0.05).(4)囊内有无合并结节或肿块:恶性组病变合并壁结节或肿块者有8例,良性组病变仅1例见壁结节,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5)病变内囊的数目:囊的数目>3个或者囊内合并不规则隔膜者恶性可能性更大(P<0.05).结论 恶性与良性IPMN的CT表现具有差异性,正确的分析能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P-IPMN) CT特征及其病理联系.方法 搜集并分析在本院治疗的40例P-IPMN患者影像学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都进行了CT平扫加增强检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良、恶性P-IPMN的病理学及影像学差异.结果 良、恶性P-IPMN在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有无慢性胰腺炎病史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病灶大小、胆总管扩张、壁结节大小、主胰管扩张程度、CA19-9是否升高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良、恶性P-IPMN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能为临床医师术前判断其生物学特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学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CT等影像学资料,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32~87岁,平均61岁.结果:50例IPMN患者多发于老年人,年龄大于60岁28例(56%),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或)胰腺炎.CT诊断主胰管型20例(35.7%),分支胰管型21例(25%),混合型9例(39.3%);术后病理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28例,胰腺交界性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5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9例,胰腺浸润性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8例.2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中,其中3例胰腺钙化,3例伴有淋巴结转移,5例侵犯血管,2例肝脏转移.恶性的IPMN常发生在混合型和主胰管型中(n=14),而分支型多为良性肿瘤(n=18).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CT对IPMN的诊断、分型和恶变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MRI表现.结果 (1)主胰管型3例,分别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癌、腺瘤癌变和腺瘤;MRI表现为主胰管弥漫性扩张,扩张的主胰管内见实性成分的肇结节.(2)6例分支胰管型,除l例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伴不典型增生外,其余均为腺瘤;MRI表现为与主胰管相通的胰腺内囊性病灶,囊性病灶多呈"葡萄"样外观,其内可见索条形分隔及乳头状突起的壁结节.(3)混合型1例,MRI表现为主胰管及分支胰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结论 MRI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MRI特征.资料与方法 6例经病理或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BCP)证实的胰腺IPMN患者.MR扫描包括T_1WI、T_2WI、MRCP和动态增强.分析胰腺IPMN的MRI征象,并与临床及病理对照.结果 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及混合型各2例,病灶主要位于胰头颈部,最大径(27.4±14.5)mm,呈分叶状,边缘清晰,T_1WI上呈低信号,T_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或线状强化.2例病灶远端胰腺萎缩.2例分支胰管型主胰管最大径2.9 mm和2.2 mm,其余4例最大径(5.9 ±1.6)mm.结论 MRI对发现和正确诊断胰腺IPMN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多发生于胰管、胆管内。该文报道了1例肝内胆管乳头状黏液性导管腺癌合并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CT和MRI示肝内外胆管弥漫扩张, 肝左外叶扩张胆管内延迟强化小结节, 以及胰腺钩突囊性灶伴主胰管轻度扩张。病理结果为肝左叶胆管乳头状黏液性高-中分化导管腺癌,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伴上皮轻度异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胶样癌恶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导管腺癌恶变鉴别,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0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IPMN恶变成分为胶样癌的患者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同时收集同时期经手术病理确诊为IPMN恶变成分为导管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影像特征,以鉴别其良恶性。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经MRCP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中,主胰管型2例,分支型2例及混合型1例。肿瘤病灶位于胰头或钩突部2例,胰体尾部2例,胰尾部1例,在CT及MR像上表现为胰管扩张呈圆桶状的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囊壁可见结节状突起,增强扫描壁结节呈轻中度强化或呈多囊状葡萄串样低密度影,MRCP清晰显示了扩张的胰管及分支的形态,胰管分支与主胰管相通。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有明确的影像特征,有助于良恶性鉴别,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影像学良恶性表现,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胰腺IPMN患者20例。记录肿瘤分型、部位、大小、囊壁结节、胰管扩张等影像学表现。结果 20例IPMN中,头颈部9例,体尾部11例;混合型8例,多表现为主胰管不同程度扩张并周围分支胰管扩张,分支型6例,表现为单发单囊或多房囊性病灶;肿瘤平均直径约25.2 mm,主胰管型6例,表现为全程主胰管不同程度扩张,平均直径约15.9 mm;良性17例,恶性3例(2例为主胰管型均伴壁结节,1例混合型)。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胰腺IPMN具有较为特征的影像学良性及恶性表现,临床上应严格把握手术和随访指征,结合患者的其他临床资料评估决定。  相似文献   

17.
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胰管内乳又状黏液性肿瘤的CT特点,并与临床、病理对照,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表现,其中男6例,女2例,平均54岁。术前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5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8例患者亦进行了B超检查,1例行MR检查。结果 CT检查发现胰头部囊实性混合肿块6例,胰头颈体部低密度肿块1例,胰腺体积增大1例,肿块最大径5.6~9.5cm不等,增强后表现为不均匀强化,6例肿块边界尚清晰,1例病灶与胃后壁紧密粘连。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胰管扩张,无一例出现远处转移。5例ERCP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增大和黏液溢出者3例,胰头体部胰管中断1例,4例全程胰管扩张。结论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CT结合ERCP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影像特征,分析相对较大病灶与小病灶之间的影像征象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6例SPTP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根据最大径将56例病例分为大病灶(>3.0cm,35例)与小病灶(≤3.0cm,21例),比较其影像征象差异。结果:56例肿瘤的平均最大径为(4.19±0.34)cm(0.9~14.5cm)。肿瘤位于胰头19例(19/56,33.9%),胰颈7例(7/56,12.5%),胰体8例(8/56,14.3%),胰尾22例(22/56,39.3%)。大病灶与小病灶SPTP在病变的分布、形态、性质、钙化及强化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942)。男性与女性SPTP患者在肿瘤部位、大小及发病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3〗(P>0.05)。大病灶SPTP的影像表现多较典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动态增强扫描呈早期不均匀强化并渐进性填充,常出现钙化及出血灶。小病灶SPTP则常表现为实性肿块,少见囊变或出血,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并缓慢持续强化,强化程度常稍低于正常胰腺组织。结论:大病灶与小病灶SPTP的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当胰腺肿瘤表现出典型的SPTP征象,即使并非SPTP的好发年龄、性别,仍需考虑或排除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管内黏液乳头状瘤(IPMT)的MSCT和MRCP表现特征。方法:对8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IPMT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病变位于胰腺钩突部2例、头部1例、体部1例、尾部2例、多发胰管受累2例。症状多为慢性上腹痛。影像表现为分支胰管或主胰管扩张,呈单囊或多囊状,囊内有附壁结节、黏液栓子或分隔,病灶与主胰管相通,主胰管不同程度扩张,十二指肠乳头膨大。ERCP确诊IPMT5例,手术后病理确诊3例,其中腺瘤、交界瘤、腺癌各1例。结论:胰管内黏液乳头状瘤的MSCT和MRCP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其临床特征,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CT和MRI特征,探讨其对于IPM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IPM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理诊断将70例IPMN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筛选分析与鉴别IPMN良恶性相关的临床与影像特征,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