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冯莉  吴云林  罗志谋  李惠芳  付极  翟祖康 《上海医学》2003,26(8):571-573,T001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家族EGFR、c erbB 2和c erbB 3蛋白的表达在大肠良、恶性肿瘤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病理检查证实的大肠息肉、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患者共 15 1例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技术 ,分别对所选取的标本进行EGFR、c erbB 2和c erbB 3检测 ,对其表达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增生性息肉组EGFR、c erbB 2和c erbB 3的阳性表达率均较低 ,分别为 4 2 .86 %、2 1.4 3%和 16 .6 7%。EGFR在管状腺瘤及管状绒毛状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 ,在管状腺瘤中更高 (P <0 .0 5 ) ;c erbB 2在管状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较管状绒毛状腺瘤高 (P <0 .0 5 ) ;c erbB 3在管状绒毛状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较管状腺瘤高 (P <0 .0 5 )。EGFR、c erbB 2和c erbB 3在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和黏液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 (≥ 5 0 %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EGFR和c erbB 2在管状腺瘤中的表达率高于管状腺癌 (P<0 .0 5 ) ,c erbB 3在两者中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GFR、c erbB 2和c erbB 3蛋白表达与大肠增生性息肉无关 ;而在不同的腺瘤和腺癌中 ,EGFR家族蛋白表达的不同可能是由不同类型腺瘤向腺癌转化发生的比率差异导致的 ,此现象有助于解释EGFR家族蛋白在大肠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腺瘤及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2 7例结直肠正常黏膜、1 3例腺瘤和 6 1例癌组织中HIF 1α的表达 ,并探讨HIF 1α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浸润等的关系。结果 :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HIF 1α无表达 ;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 1 5 .4 % (2 / 1 3) ,且均为弱阳性表达 ,2组HIF 1α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癌组织中HIF 1α阳性表达率为 6 5 .6 % (4 0 /6 1 ) ,其中弱阳性、阳性及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7.9%、1 9.7%、1 8.0 % ,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粘膜和腺瘤组织 (P <0 .0 1 )。HIF 1α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 (P <0 .0 5 )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 (rs=0 .5 5 4 ,P <0 .0 1 ) ,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无关 (P >0 .0 5 )。结论 :HIF 1α过表达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晚期事件 ,与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myc、凋亡抑制基因bcl-2mRNA在肾上腺良性及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2 9例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 7例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c -myc、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c -mycmRNA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表达率分别为2 7.5 % (8 2 9) ,71.4% (5 7) (P <0 .0 5 ) ;bcl-2mRNA在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表达率分别为 48.2 % (14 2 9,71.4%(5 7) ,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1、c -myc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过程中c -myc基因不起主要作用 ,可能对该肿瘤的恶性变起重要作用 ,c -myc基因产物的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一定意义。 2、bcl-2基因的凋亡抑制作用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但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鉴别上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结直肠癌组织、腺瘤组织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β-连接素 (β- cat)和 E-钙蛋白 (E- cad)表达情况 ,探讨β- cat在肿瘤发生的作用 ,讨论β- cat和 E- cad与结直肠癌分化、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评价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6 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 E- cad和β- cat指标进行检测 ,探讨它们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另取 2 0例正常组织 ,2 0例腺瘤组织作为对照。 结果  (1)结直肠癌中 β- cat在细胞膜表达阳性率(6 5 % ,39/6 0 )明显低于结肠腺瘤组织 (90 % ,18/2 0 )和正常结直肠组织 (10 0 % ,2 0 /2 0 ) ,差异有显著性。 (2 )结直肠癌在细胞核表达阳性率 (5 9% ,35 /6 0 )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30 % ,6 /2 0 )和正常结直肠的组织 (0 % ,0 /2 0 ) ,差异有显著性。(3)分化型结直肠癌 β- cat膜表达阳性率 (84 .3% ,35 /42 )明显高于未分化型结直肠癌 (2 2 .2 % ,4 /18) ,差异有显著性 ;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 β- cat膜表达缺失或减弱率 (48.3% ,14 /2 9)明显低于淋巴结未转移者 (2 2 .6 % ,7/31) ,差异有显著性。(4)结直肠癌组织 β- cat膜表达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患者性别、年龄无关。(5 )结直肠癌组织与腺瘤及正常结直肠组织比较 ,E- cad  相似文献   

5.
张颖  齐凤祥 《医学综述》2008,14(14):2208-2210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正常肠黏膜、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结直肠癌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GF-1和IGF-1R的表达,分析IGF-1和IGF-1R的表达程度及其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IGF-1和IGFIR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局限在细胞质中。IGF-1在正常对照组、管状腺瘤组、绒毛状腺瘤组和结直肠癌组4组间经Spearman′s双变量等级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为0.224,Sig双侧检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F-1R在正常对照组、管状腺瘤组、绒毛状腺瘤组和结直肠癌组4组病例间经Spearman′s双变量等级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为0.170,Sig双侧检验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GF-1和IGF-1R在正常组织、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依次增加。结直肠腺瘤的病理类型不同,IGF-1和IGF-1R的表达程度不同,部分可有过度表达。IGF-1和IGF-1R在结直肠癌发生及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肿瘤抑制基因 PTEN蛋白在结直肠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 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的相关性及其在结直肠癌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定性、半定量检测 /分析 110例结直肠癌组织、13例癌旁粘膜组织、17例结肠腺瘤组织、8例正常结肠粘膜组织的 PTEN的表达情况。 结果  (1)结直肠癌、癌旁粘膜、结肠腺瘤、正常结肠粘膜 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9.1% ,76 .9% ,76 .4 % ,10 0 %。结肠癌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非癌组 ,P<0 .0 1。良性结肠粘膜组织 PTE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恶性结肠粘膜组织 (rs= - 0 .2 39,P<0 .0 5 )。 (2 )结直肠癌组中 PTEN蛋白的阳性检出率与患者性别、年龄、癌肿部位无关 (P>0 .0 5 )。 (3)PTEN表达水平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呈负相关 (rs=- 0 .2 82 ,P<0 .0 5 )。 PTEN表达水平随淋巴结转移、癌远处转移呈逐渐下降趋势 (P<0 .0 5 )。 (4 ) PTEN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TNM分期 (rs=- 0 .4 70 ,P <0 .0 5 )、 Dukes'分期 (rs=- 0 .5 0 0 ,P<0 .0 5 )呈负相关 ,与病理组织分化呈正相关 (rs=- 0 .4 12 ,P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β- catenin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 5例结直肠腺癌、33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 β- catenin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水平。 结果  β- catenin在结直肠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 4 5 / 5 5 (81.8% ) ,结直肠腺瘤组织阳性表达率 2 3/ 33(6 9.7% ) ,显著高于正常粘膜组织 (0 )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低分化腺癌阳性表达率 (13/ 13)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结直肠腺癌 (19/ 2 3,13/ 19,P<0 .0 5 )。伴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率 (2 5 / 2 7,92 .6 % )明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 (2 0 / 2 8,71.4 % ,P<0 .0 5 )。Dukes C、D期结直肠腺癌阳性表达率 (31/ 34,91.2 % )明显高于 A、B期 (14 / 2 1,6 6 .7% ,P<0 .0 5 )。β- catenin阳性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的大小、部位、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 结论  β- catenin在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肿瘤组织 β- catenin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Hpa)mRNA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直肠癌分化、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40例直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转移淋巴结、正常肠黏膜组织及6例直肠绒毛状腺瘤组织中Hpa 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直肠癌临床各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4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及6例直肠绒毛状腺瘤组织中Hpa mRNA的表达均阴性.40例直肠癌标本中27例Hpa mRNA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67.5%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直肠绒毛状腺瘤组织(均P<0.01);直肠癌直径≥5 cm者Hpa mR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直径<5 cm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远处转移者高于无远处转移者(P<0.05);Ⅲ/Ⅳ期者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者(P<0.05).Hpa mRNA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细胞分化无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 Hpa mRNA参与了直肠癌的生长、进展,并可能对直肠癌的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反映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临床病理与CD24、胸苷激酶(TK1)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88例大肠息肉患者,其中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各22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大肠黏膜和腺癌各2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CD24、TK1的表达水平与息肉组织类型、息肉异型增生、息肉大小及息肉数量的关系。结果 CD24、TK1水平的表达随着组织类型的递增而逐渐增高(P<0.05),正常黏膜、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腺癌CD24水平阳性率分别为0(0/22)、0(0/22)、27.3%(6/22)、40.9%(9/22)、45.5%(10/22)、90.9%(20/22),TK1水平阳性率分别为0(0/22)、0(0/22)、9.1%(2/22)、18.2%(4/22)、27.3%(6/22)、50.0%(11/22);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增加,CD24、TK1水平的阳性表达也逐渐增加(P<0.05),无增生、轻度增生、中度增生、重度增生CD24水平阳性率分别为0(2/22)、50.0%(11/22)、72.7%(16/22)、90.9%(20/22),TK1水平阳性率分别为0(2/22)、45.5%(10/22)、59.1%(13/22)、90.9%(16/22);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加,CD24、TK1水平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且呈现相关性(P<0.05),直径≤1.0 cm、1.1~1.9 cm、≥2.0 cm CD24水平阳性率分别为18.2%(4/22)、50.0%(11/22)、81.8%(18/22),TK1水平阳性率分别为22.7%(5/22)、45.5%(10/22)、90.9%(16/22);单发、多发CD24水平阳性率分别为4.5%(1/22)、68.2%(15/22),TK1水平阳性率分别为9.1%(2/22)、63.6%(14/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24、TK1水平在大肠息肉中呈高表达,而增生的程度不一、大小不一、数量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的腺瘤,其表达的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CK7阳性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CK7阳性表达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K7、CK20在68例结直肠癌、20例管状腺瘤、5例锯齿状腺瘤和20例增生性息肉的表达.结果 68例直结肠癌CK20表达阳性率89.7%;CK7表达阳性率39.7%,其中结肠癌阳性率35.7%(15/42),直肠癌42.3%(11/26);管状腺瘤CK20表达阳性率100%,CK7表达阴性;锯齿状腺瘤和腺瘤增生性息肉CK20表达阳性率100%,CK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和30%.在结肠癌,CK7阳性表达与Dukes'分期、腺癌分化程度及发生部位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K7很可能是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癌变途径发生的结直肠癌标志物之一,检测结直肠粘膜息肉样变CK7的表达,可能对判断结肠息肉癌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Guan J  Chen J  Luo YF  Cao JL  Zhao H  Hao 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3):398-401,I0009
目的 研究Survivin(SVV)在人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结直肠腺瘤、25例结直肠腺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和108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SVV、P53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SVV在结直肠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腺管状腺瘤等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0%(12/40)、40.9%(9/22)和35.8%(10/28),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VV在绒毛腺管状腺瘤组织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DukesA、B、C期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8%(17/25)、75%(27/36)、81.3%(26/32)和95%(38/40),均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各组(P〈0.05)。P53和Bcl-2在上述各组病例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VV的高表达与Bcl-2和P53表达无相关性(P=0.487,P=0.437)。结论 SVV在结直肠癌发生早期即有表达异常,可能与结直肠腺瘤癌变具有一定关系。SVV表达对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并探讨其与Caspase-3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8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及癌变的组织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同时选取25例正常大肠黏膜作对照。结果 Livin在正常大肠黏膜组、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及癌变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0%(4/25)、57.3%(51/89)和86.2%(25/29),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的L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P<0.05),且癌变组的Livin阳性表达率高于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轻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组L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15/30)、54.5%(18/33)和69.2%(1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和10.3%,均明显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76.0%,P<0.05),且癌变组的Caspase-3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轻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20/30)、39.4%(13/33)和11.5%(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0.305,P<0.05)。结论 Livin可能下调Caspase-3的表达,共同促进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的发生。Livin和Caspase-3可能是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的重要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13.
张锐  刘蓉  徐峰 《四川医学》2009,30(7):1144-1146
目的 探讨β-catenin和c-myc在结直肠肿瘤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非肿瘤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和结直肠腺癌组织中β-catenin及c-myc.结果 β-catenin在非肿瘤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和结直肠腺癌组织中异住异常表达率分别为8.0%、73.9%、96.2%,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肿瘤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和结直肠腺癌组织中c-myc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0%、43.5%和76.9%,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catenin异常表达及c-myc过度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有关,β-catenin异常表达可能与腺瘤的恶性转化易感性和结直肠腺癌的恶性行为有关,c-myc过度表达可能与结直肠肿瘤恶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性息肉蛋白(APC)、β-连接素(β-catenin)和E-钙黏素(E-cadherin)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10例大肠腺瘤恶变及50例大肠癌组织中APC、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恶变APC阳性率分别为44.0%,40.0%,显著低于大肠腺瘤(86.7%)和正常大肠黏膜(100%)。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和大肠腺瘤β-catenin胞浆(胞核)异位表达率分别为62.0%,50.0%,30.0%,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0%),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大肠癌中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率为46.0%,34.0%,显著高于大肠腺瘤(10.0%,6.67%)和正常大肠黏膜(0%,0%),且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APC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大肠癌中β-catenin异位表达与APC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关系;β-catenin与E-cadherin胞膜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APC失表达和(或)β-catenin异位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组织类型的腺瘤中Toll样受体7、9与MyD88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50例增生性息肉、62例管状腺瘤、46例绒毛状腺瘤、26例混合型腺瘤、42例结直肠癌中TLR7、TLR9及MyD88的表达情况,其中8例绒毛状腺瘤与5例混合型腺瘤局灶发生癌变。结果:TLR7、TLR9的表达随着结直肠黏膜上皮病变程度增加,其阳性表达率均先升高后降低(P〈0.05)。TLR7、TLR9蛋白表达均与腺瘤的病理类型及异型性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部位无关(P〉0.05)。MyD88的表达随着腺上皮病变程度增加,其阳性表达率逐级升高(P〈0.05)。MyD88蛋白表达仅与腺瘤的异型性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部位及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结直肠腺瘤组织TLR7、TLR9两者的表达均与MyD88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TLR7、TLR9两因子的表达与MyD88蛋白的表达在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拮抗抑制作用,其联合检测能为结直肠肿瘤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的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cyclinD1、细胞增殖指数 (PI)、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12例正常大肠黏膜、2 8例大肠腺瘤和 46例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cyclinD1、ki -67、CD3 1的表达。以CD3 1标记微血管 ,ki -67记数作为细胞增殖指数。结果 :Survivin和cyclinD1在正常大肠黏膜组、大肠腺瘤组、大肠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 0 %、14 .3 %、65 .2 % ,8.3 %、2 5 %、5 8.7%。大肠癌组survivin、cyclinD1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和腺瘤组 ( P <0 .0 1)。Survivin和cyclinD1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关系 ( P >0 .0 5 )。大肠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cyclinD1、PI、MVD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Survivin在大肠癌形成过程的早期表达上调 ,有望成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Survivin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微血管的形成等途径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中β-catenin和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catenin和E-cadherin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大肠粘膜、30例大肠腺瘤、10例大肠腺瘤恶变及50例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和大肠腺瘤β-catenin胞浆和(或)胞核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P均<0.01),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中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粘膜(P均<0.01),且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结论β-catenin异位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癌、大肠腺瘤中Caspase-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28例大肠癌、10例大肠腺瘤及5例正常大肠黏膜中Caspase-3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结果Caspase-3基因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分别为46.4%(13/28)、60.0%(6/10)、80.0%(4/5),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中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1),凋亡指数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与病理类型、Dukes分期无关。大肠癌、大肠腺瘤中Caspase-3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密切相关,阳性表达的细胞平均凋亡指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的平均凋亡指数(P〈0.01),而正常黏膜组织中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早期阶段的细胞凋亡异常和过度增生,可能是大肠癌的发病原因之一,作为细胞凋亡的调控因子,Caspase-3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肠腺瘤-癌序列中抗凋亡基因Survivin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大肠癌发生过程中不同病理阶段(增生性息肉、腺瘤和腺癌)抗凋亡基因Survivin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2例正常大肠黏膜、6例增生性息肉、22例腺瘤和32例腺癌的石蜡标本中Survivin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正常大肠黏膜无1例表达,在增生性息肉、腺瘤和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6.7%(1/6)、77.3%(17/22)和68.8%(22/32);大肠腺癌组和大肠腺瘤组中Survivin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和增生性息肉组(P<0.05);大肠腺瘤组Survivin表达高于大肠癌组(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大多数大肠腺瘤和腺癌中表达;Survivin的过度表达是大肠上皮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