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手术处置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5月在长沙唯尔耳鼻咽喉专科医院耳鼻咽喉科治疗的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患者62例,行瘘管检查与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于全麻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听力重建术。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5例病变为水平半规管瘘,5例为上半规管瘘,2例同时存在水平和上半规管病变,全部病例均Ⅰ期修补成功。术后(8.7±2.2)d眩晕消失或改善,术后(42.8±6.0)d干耳,术腔上皮化;53例(85.48%)患者术后听力提高,26例(41.93%)语频气导听力提高〉15 dB。术后随访(2.1±0.6)年,未见眩晕复发。结论开放式乳突根治加听力重建术可能是治疗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比较优化的方案,对于瘘管区域病变的处理应综合考虑,对瘘管大、病变重者应行二期手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5年中125例先天性耳畸形病人的治疗结果,125例中除几例颌面畸形及少数骨导高音下降外,都是50—70分贝的传导性耳聋。其中双耳畸形占25%。手术应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打开鼓室产生新的外耳道,其直径以1厘米为适合,一是建立双窗的压差以提高听力,其方法有三,即水平半规管开窗术、常规的鼓室成形术及鼓膜-听小骨移植术。目前水平半规管开窗术仅用于不能作鼓室成形术或鼓膜-听小骨移植术的病人,特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听力重建的手术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分析1993年1月~2007年4月手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87例(91耳),手术采用乳突径路49耳,乳突前径路42耳,根据鼓室、听骨链、前庭窗情况行外耳道、鼓室成形80耳,外耳道成形6耳,外半规管开窗3耳,前庭开窗2耳。【结果】91耳中术后1个月语频区气导听力提高15dB HL以上者73耳(80.2%),其中听力改善30dB HL以上、气-骨导间距小于15dB HL者37耳(40.7%)。随访1~12年,语频听力能保持术后水平者60耳(65.9%),术后外耳道再闭锁或狭窄18耳次,鼓膜外侧愈合9耳次。【结论】听力重建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有效手段,防止外耳道术后再闭锁或狭窄、鼓膜外侧愈合是提高术后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作者采用耳蜗球囊造瘘术治疗严重梅尼埃病4例,经随访1年至4年半,眩晕均未复发,3例听力有改善,低频分别提高6~18dB,1例听力下降。作者对本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及手术的基础理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肾动脉水平以上的腹主动脉瘤手术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国内刘自宽等1964年报告过一例手术死亡。冯友贤等1978年报告手术切除成功2例,分别存活5个月及13个月。我院在四例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瘤手术切除成功的基础上,于1977年9月为一例肾动脉水平以上的腹主动脉瘤手术切除成功,术后半年恢复工作,今已存活两年半,  相似文献   

6.
束维龙  黄学勤  汪银凤 《安徽医学》2013,34(11):1652-1653
目的评价鼓室成形术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2例行鼓室成形术治疗的慢性中耳炎及外伤性耳聋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干耳率和听力改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随访1年,22例全部干耳,无中耳炎复发,术后无眩晕和面瘫等并发症。15例移植筋膜成活,3例鼓膜术后半年复查再次穿孔,4例外伤性传导性耳聋未行鼓膜修补。术后纯音测听语言频率气导平均听阈,提高20~30dBHL10耳(45.45%),提高15—20dBHL5耳(22.72%),提高0~10dBHL3耳(13.63%),听力无变化的4耳(18.18%)。结论对慢性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能清除病灶且能大部分提高听力,术后都能干耳,对于外伤性传导性耳聋,行鼓室成形术(听骨链重建)术后听力提高明显,是一种较为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研究和探讨腭裂修复术对低龄患儿听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心2006年至2010年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22例腭裂患者与37例单纯唇裂患者的相关资料,将腭裂患者的中耳功能、听力水平与单纯唇裂患者进行比较,并分析腭裂修补术对其中耳功能和听力水平的影响。结果:腭裂组中耳功能障碍患耳率及听力损失均高于单纯唇裂组,腭裂修复术术前、术后鼓室图无明显差异,而听力水平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腭裂患者进行腭裂修复术后听力部分得到恢复,但中耳功能障碍仍存在。这提示临床上腭裂患儿应早期手术治疗,恢复腭咽闭合,但腭裂修复术无法完全改善中耳功能。  相似文献   

8.
至今,美尼尔氏病的药物治疗,尚未取得突破,故手术治疗顽固性美尼尔氏病,应引起足够重视。我们曾遇到2例眩晕发作频繁,听力逐渐严重下降,经保守治疗无效,给病人带来痛苦,并严重影响工作。1例采用Cody氏的球囊嵌钉术,另1例采用Fick氏的球囊穿刺术,术后分别随访了9年和2年半,效果比较满意,报告如下: 例一,男,46岁,农民,因眩晕频繁伴左耳听力渐进性下降23年,于1976年8月16日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中耳胆脂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1年9月~2005年11月收治的经临床诊断和病理证实的16例(16耳)儿童中耳胆脂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及手术经验,其中行开放式乳突切除加鼓室成型术13例,乳突根治术3例。结果术后随访半年到4年,全部患儿胆脂瘤无复发,无面瘫,一期干耳15例(95.8%),1例术后3月术腔肉芽生长经再次清理后干耳。纯音听力测试较术前略提高3例、持平4例、下降9例。结论儿童中耳胆脂瘤侵蚀性较成人强,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隐匿且不典型,CT或MR I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和防止并发症,手术方法应依据病变的范围、听骨链的破坏程度及残余听力情况加以选择,手术中彻底清理病灶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1974~1981年间,由有经验的耳科医师施行经颞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各种面神经疾患139例(其中近半数病例为贝氏面瘫)。本组手术并发症有:(1) 听力损害。有43例术前后做了听力检查。这43例中,4000~8000Hz听力受损者22例;气骨导间距扩大在15dB以上者6例;语言接受阈(SRT)受损者7例;持续耳鸣者5例;术后须配带助听器者2例。(2) 面神经损伤者6例。2例为迷路损伤伴面神经严重损伤,3例为面神经先天性畸形所致,1例系切除乳突尖时撒裂面神经。(3) 迷路损伤3例。2例伤及后半规管、1例伤及水平半规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中耳胆脂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2001年9月~2005年11月收治的经临床诊断和病理证实的16例(16耳)儿童中耳胆脂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及手术经验,其中行开放式乳突切除加鼓室成型术13例,乳突根治术3例.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到4年,全部患儿胆脂瘤无复发,无面瘫,一期干耳15例(95.8%),1例术后3月术腔肉芽生长经再次清理后干耳.纯音听力测试较术前略提高3例、持平4例、下降9例.结论 儿童中耳胆脂瘤侵蚀性较成人强,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隐匿且不典型,CT或MRI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和防止并发症,手术方法应依据病变的范围、听骨链的破坏程度及残余听力情况加以选择,手术中彻底清理病灶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迷路瘘管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分析1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资料,均为水平半规管瘘管,瘘管直径大于2mm,骨性半规管破坏,其中Ⅱ型10例,Ⅲ型2例。术中清理胆脂瘤基质和瘘管周围的炎性病变组织后,用颞肌填塞瘘管两端骨性管腔,表面再以骨粉生物胶混合物覆盖。结果术后随访至少1年,所有患者消除了眩晕,术后气骨导听力无明显变化。结论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迷路瘘管能有效消除眩晕而保存听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颞骨岩部胆脂瘤手术进路。【方法】对11例颞骨岩部胆脂瘤(先天性6例,后天性5例)进行手术治疗,迷路进路5例,颅中窝进路5例,颅中窝-迷路联合进路1例。【结果】1例后天性胆脂瘤经迷路进路胆脂瘤切除术,术后6个月复发需第二次手术,余10例术后随访1~10年未见复发。【结论】颞骨岩部胆脂手术进路的选择取决于病变部位、范围、听力状况,以及是先天性抑或后天性,迷路进路和颅中窝进路是最常应用的进路。如果听力损失少,胆脂瘤较局限或鼓膜完整的先天性胆脂瘤,应选择颅中窝进路;如果听力损失严重,病变侵犯乳突、鼓室、耳蜗及半规管者,应考虑迷路进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迷路瘘管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分析1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资料,均为水平半规管瘘管,瘘管直径大于2 mm,骨性半规管破坏,其中Ⅱ型10例,Ⅲ型2例.术中清理胆脂瘤基质和瘘管周围的炎性病变组织后,用颞肌填塞瘘管两端骨性管腔,表面再以骨粉生物胶混合物覆盖.结果 术后随访至少1年,所有患者消除了眩晕,术后气骨导听力无明显变化.结论 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迷路瘘管能有效消除眩晕而保存听力.  相似文献   

15.
韩鹰鹏  宋成君 《吉林医学》2008,29(21):1854-1856
目的:通过对应用了炭材料的听力重建手术68耳的分析,探讨炭质材料在听力重建手术中的相关问题。方法:慢性单纯性中耳炎2例,骨疡型中耳炎3例,胆脂瘤型中耳炎63例,均应用炭材料修复并行Ⅰ期听力重建手术。结果:术后患者随访时间1.5~9年,听力提高30dB以上者17耳,听力提高10~30dB者47耳,听力无提高者4耳(其中因术后感染致人工听骨经新鼓膜排出者2耳)。结论:炭质材料应用于耳科在彻底清除病变基础上可行Ⅰ期听力重建术,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赝复材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按Wullstein和Zollner的原理设计的鼓室成形术Ⅳ型(一期完成),并对71例大多为中鼓室和前庭窗、蜗窗严重病变的患者作了手术。术后听力气骨导差<30dB者由22例增加到43例(60.56%);达到实用听力水平以上者由6例增加到25例(35.21%),其中7例<20dB。经随访10年以上,听力稳定。并发症主要为鼓膜穿孔、鼓膜粘连、文中对手术的适应证、分期和估价作了讨论,并认为本手术对中耳炎病变严重,尤其是前庭窗及镫骨区存在不可逆病变的患者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鼓室体瘤临床特征,探讨手术方式及入路选择以及术中听觉保护的策略。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8月至2022年2月确诊为鼓室体瘤的10例(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内镜或显微镜手术实现肿瘤全切,术后随访3个月~8年;结合文献分析归纳其临床特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听力水平,对手术方式及入路选择、听觉保护等手术策略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9.50±8.00)岁,病史15 d~6年,7例主诉为搏动性耳鸣,80%(8/10)患耳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根据改良版Fisch&Mattox鼓室体瘤分型,10例术耳中3耳为A1型(30%),2耳为A2型(20%),5耳为B1型(50%)。全部10例(耳)中3例术耳听力较术前提升,6例术耳气导维持术前听力,1例术耳听力较前稍下降。7例(耳)术后骨气导差为0~10 dB,3例(耳)骨气导差为10~20 dB。术前、术后的平均气导听阈、骨导听阈、气骨导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外耳道及耳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术中BAEP监测对提高听力保留率的价值。方法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下完成的听神经瘤切除术7例。将术前、术中、术后ABR结果,及术前、术后听力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没有应用BAEP术中监护的11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组11例术后无有效听力。甲组手术前后电测听值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术后平均电测听值39.1 dB,均为有效听力,手术前后电测听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BEAP术中监测,对提高听力保护有积极意义,能及时反映术中与保留听力相关的敏感手术步骤。然而,外科医师的熟练的解剖和精确的手术技巧,也是手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陈晓红  陈寻  李海同  骆云珍 《浙江医学》2019,41(10):1062-1064
目的观察中耳病变合并迷路瘘管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合并迷路瘘管行手术治疗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术后随访1~2年,观察手术效果。结果42例中耳病变并发迷路瘘管的患者均一期手术完成迷路瘘管的修补,根据术中情况取自体颞肌筋膜+骨粉+颞肌筋膜“三明治”式进行修补。17例(40.5%)患者术后无眩晕发作,25例(59.5%)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其中15例眩晕持续时间在3d以内,10例眩晕持续时间在3d以上。多数患者术后症状在1周左右消失,所有患者于术后90d内干耳,术腔上皮化时间为(42.8±6.0)d。25例单纯传导性耳聋患者中语频区听力提高>15dB17例,有效率68.0%,16例混合性耳聋患者中语频区听力提高>15dB7例,其中骨导听力有提高3例,6例听力无明显变化,3例听力有一定程度下降(<15dB)。患者术后随访1~2年,均未见眩晕复发。结论自体颞肌筋膜+骨粉+颞肌筋膜“三明治”式修补中耳病病合并迷路瘘管的手术方法简单易行,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对听力无明显干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66-68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的手术效果及对术后鼓膜穿孔感染、术后干耳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乳突根治疗术,综合组采用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听力水平变化情况、临床疗效、术后鼓膜穿孔感染率、术后鼓膜成活情况及术后干耳情况。结果治疗后综合组气导听阀水平和气骨导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干耳率、总有效率和鼓膜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慢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听力水平和术后干耳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