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关林 《中医教育》2012,31(1):8-11
面对当前社会对中医药人才中医特色不鲜明的质疑和困惑,结合辽宁中医药大学在师承特色实验班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深刻阐释中医教育发展规律,注重挖掘传统中医精髓,提出了将“以‘师带徒’为主要特征的师承教育模式”引进院校教育的观点,使现代中医药院校教育与中医传统传承模式有机结合,着力塑造“重素质·厚文化、重传承·熟经典、重实践·多临床”的特色中医药人才.这一观点和理论对当前中医教育改革和建构现代中医教育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继承弘扬中医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医教育是传承中医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孔伯华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基于北平国医学院院史整理搜集孔伯华先生相关医学文献,从“守正”“创新”两方面探讨孔伯华中医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以期为传承中医优秀文化、增强中医人文化自信、探索特色中医教育模式及促进孔伯华学术传承等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京城名医王鸿士成才之路,探索思考当前中医教育。中医学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师传、家传、自学的基本形式,随着社会对中医教育需求的变化,在高等中医本科教育中实行导师制、对高等中医教育实施改革是当前重要课题,教育方法的改革推广是当前中医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此,通过对王鸿士的成才之路——求学之路的多元化、精研经典勤于临证的介绍,希望能在中医教育改革的实施中予以参考,从而摸索出一些适合现代中医教育的教与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庠 《中医教育》2023,(1):17-23
恽铁樵,江苏武进县孟河镇人,以其扎实的古文、医籍基础,加之会外语、懂西医的学术视野,终以一介寒儒,卒成医林一代宗匠。面对西医对中医的挑战,他揭示了中医的科学价值,简明了“新中医”的观点,形成了系统的中西汇通学术思想。为传承创新中医学术,他开办函授教育,将学术与教育融会贯通,实践“保国粹”与“利民生”相统一的教育目标;编写系列讲义,建构中西医汇通的中医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注重临床实践,形成遥从指导与跟师带教结合的临床教学方法;强化思维培养,形成博学与精读、技巧与学问结合的教学方式。恽氏中西汇通、学教融会的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医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正确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护理健康教育。方法:探讨如何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结果:以中医“治未病”理论引导患者对健康的认识与对疾病的预防,从而达到现代中医护理的预期目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结论: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护理健康教育,可充分发挥中医在预防保健与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中医护理优势。  相似文献   

6.
王芳  张洪春 《中医杂志》2023,(15):1513-1518
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以“口传心授”为主要特征的师承教育仍然是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文化学术传承的重要方式。从师承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是贯彻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的关键之举、是中医事业守正创新的必然路径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中医师承教育的时代意义;从“以人为本”的医德医理医术传承、“一脉相承”的特殊师徒契约制、“道器合一”的经典与临床并重教育方式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中医师承教育的深刻内涵;以制约中医师承教育的焦点问题为导向,总结梳理当前中医师承教育面临的社会认知不足、院校教育活力不足、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制约中医师承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在战略机遇期推动中医文化守正创新,提出重塑中医师承教育文化氛围、将师承教育贯穿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多层次中医人才师承教育模式、完善中医师承保障体系等中医师承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俞洁 《中医研究》2007,20(1):57-59
本文从信息交流的角度对古代中医教育与现代中医教育的几个基本要素进行分析,认为在古代中医教育中,有一些教学模式是可以借鉴继承的,而现代中医教育应深刻反思自身不能很好发展的原因,以更好的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京城名医王鸿士成才之路探索当前中医教育,思考中医的人才培养.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形成了以师传、家传、自学为基本形式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对中医教育需求的变化,在高等中医本科教育中实行导师制,时高等中医教育实施改革是当前重要课题,教育方法的改革推广是当前中医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希望能在实施中.摸索出一些适合现代中医教育的教与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俊英  郭丽娃 《北京中医》2006,25(10):627-629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的素质教育的转变,最根本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我国教育技术专家提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强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医高等教育同样面临着改芏,创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中医医史文献是综合运用历史学、文献学、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知识和方法对中医学进行研究的复合型、交叉型学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史、中医文献、中医文化及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等。中医医史文献是中医学下属各个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建立与发展的基础,在中医学术的发展过程中,医史文献始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登堂入室之功。中医医史文献专业(以下或简称“医史文献专业”)兼顾中医基础研究、医史文献整理与临床实践,是中医学最早授予硕士学位的专业之一,是传统中医教育的骨干专业。  相似文献   

11.
对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相关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特点、任务与对策进行再认识,有利于更好地深化和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3个方面作了分析研究,明确提出:现代高等中医药学科及教育的发展,应当坚持中医药学科的主体性,发挥现代多学科的互补性;应构建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与现代多学科结合,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高等中医药的教育体系、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正确而科学的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的人才质量标准;切实解决好中医临床教学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的结合与统一问题;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全科”“通才”的广泛适应性与“专科”“专才”的专业专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就当前中医本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过大,课程体系中中医专业课程比例偏低,本、硕、博各阶段中医学科课程结构体系与知识层次不清,内容重复,忽视中医情感目标教育等问题,从现代大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目标要求和中医学科特点进行探索分析,提出将中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中医教育首先要完成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三基"标准和学科知识结构与层次的划分;本科专业目标侧重于常见病证现象与规律的感性认识和基本原则与方法,将“情感目标”纳入中医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将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科学任务紧密结合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医院校如何“两课”教学效果,一直是困绕两课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自高校实施“两课“课程新方案以来,我院社科部积极进行探讨,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搞好课堂教学与开展课外活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平时思想教育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新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当前的“两课”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五十年中医院校教育状况阶段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界对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中医院校教育功过是非、中医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才素质,以及培养的学生能否传承中医药事业等问题十分关注^[1]。回顾中医院校以中医本科专业为代表的教育历史,可以发现,“文革”与1982年召开的“衡阳会议”事实上成为了划分中医院校教育不同阶段的两个自然标杆。“文革”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中医师承教育注重对培养对象的严格考察,善于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辨证思维。现代中医药院校教育在中医人才的培养方式、人才个体和群体培养目标以及中医思维的构成和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师承教育与现代中医教育的各有优缺点。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人格的培养和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医院校研究生是中医院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其思想政治教育既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关系到中医学的发展。因此,如何动员全员参与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切入中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全过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文章将从“整体观”出发,结合“三全育人”理念对中医院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切入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京城名医王鸿士成才之路,探索思考当前中医教育.中医学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师传、家传、自学的基本形式,随着社会对中医教育需求的变化,在高等中医本科教育中实行导师制、对高等中医教育实施改革是当前重要课题,教育方法的改革推广是当前中医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此,通过对王鸿士的成才之路--求学之路的多元化、精研经典勤于临证的介绍.希望能在中医教育改革的实施中予以参考,从而摸索出一些适合现代中医教育的教与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医传统教育方式与来自西方的现代大学教育模式的特点截然不同,几十年来,中医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模式的框架内走得步履艰难,中医人才培养效果受到诸多非议,改变中医教育体制,构建新型中医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从文化、理念、语言、实践4个方面探讨了在大学教育环境下构建新型中医教育模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对中医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提出相关管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6—12月医院门诊患者530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中医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获取途径,以及对中医健康教育的需求。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492份。其中42.28%的人认为自身健康程度“一般”;患病类型以“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最高;在伴有慢性病的人群中,患有“1~2种慢性病”者多于患“>两项慢性病”者;对于中医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情况不够理想,整体了解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为“饮食调养”和“中医养生原理与原则”;患者对“中药服用指导”的需求最高,对“四季生活起居指导”需求相对较低,且患有慢性病者与中医健康教育需求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网络视频、文章是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结论:门诊患者对中医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较差,对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需求较高,应重视门诊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伴有慢性病的患者,可考虑以网络为主要形式开展多元化教育,构建医院-社区-家庭相结合的中医健康教育体系,切实提升全民的中医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李明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12):1132-1133
丁甘仁创建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是近代史上第一所具有现代大学意义的中医院校,当时以保存国粹、振兴中医为理念,开创了中医近代院校教育的先河,在不利中医的时局下,坚持办校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爱国热忱的儒医大家。他的教育思想及办学理念值得现代中医教育者们借鉴,现就其办学经验及教育思想加以浅析,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