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蓝痣6例报告     
蓝痣(Biue Naevus)临床上少见,兹将我科见到的6例报告如下。一、病历摘要例1:李××,男,43岁,干部。1982年12月5日初诊。左足背有一皮损蚕豆大小,圆形,蓝黑色,高起皮面,表面光滑,质中硬,基底部轻度浸润。幼时即有,近年稍增大,无自觉症状。病理象(82—D119):表皮正常;真皮深层黑色素细胞较  相似文献   

2.
患者1,杨××,男,36岁,因婚后9年未育就诊。精液量0.5ml,未见精子,pH:6.0。双侧睾丸大小正常范围,双侧附睾略增大。附睾及输精管检查术:双侧输精管不通,双侧附睾抽吸镜检可见少量不活动精子。血清FSH:5.2miu/ml(参考值O-6miu/m1),LH:6.2miu/ml(参考值2-15miu/m1),PRL:5ng/ml参考值0—15ng/m1),E2:45.6pg/ml(参考值0—40pg/m1),T:384pg/m1(参考值2700—10700pg/m1)。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46,xyoB超显示:左侧精囊缺如;右侧精囊靠近射精管处闭锁,远端扩张(图1)。患者2,段××,男,28岁,因婚后3年未育就诊。精液量2ml,pH:7.2,密度38×1…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1例同时患汗孔角化症、基底细胞瘤及角化棘皮瘤的患者。患者男性,62岁,汉族,贵州人。其临床症状(参见彩图)及病理表现如下; (1)面颈躯干有密集及散在的0.5—1cm褐色或浅褐色环形斑、境界清楚、边缘呈堤状隆起,中心轻度萎缩,毳毛消失,有的相互融合。已22年。病理:符合“汗孔角化症”。 (2)腹部脐窝左侧2cm处有一菜花状肿块约8.5×7×4cm,表面附着坏死组织及  相似文献   

4.
近来用干扰素α—2b和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基底细胞癌(BCC)均获得成功。干扰素—γ是一种强免疫调节剂,但它对BCC的治疗潜力尚不明确。作者研究了小剂量重组干扰素—γ(rIFN—γ)对BCC的疗效和副作用。研究对象为7例未经治疗的结节型BCC患者,其中1例结节伴有溃疡,自愿接受rIFN—γ治疗。选择出现rIFN—γ副作用最小的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每一皮损内每周注射2次,共4周,总量为1.6×10~6IU(2×10~5IU×8剂量)。治疗过程中检测治疗反应,并随访8周。  相似文献   

5.
咖啡斑(Café—au—lait Spots)为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特征性皮损的一种类型。国内尚未见有文献报告。兹将作者所见一例报道于下。病例报告患者魏××,男性,22岁,福州市人。四年前发现其鼻旁有棕褐色疹子2~3个。不痛亦不痒。未加注意。其后上述皮疹数量逐渐增多。色泽加深。并波及前胸,背部、上臂及大腿。一年前皮疹发展最快。于1983年10月来我所门诊部求治。家族中无同病者。  相似文献   

6.
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ES)是周围血和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增高并有多系统嗜酸粒细胞浸润有特点的病,治疗相当困难。我院诊治的一例,疗效较好,特报导如下:患者王××,男,30岁,工人,于84年5月14日来诊。主诉:5—6年来全身起风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高砷煤引起的砷中毒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血型糖蛋白A(GPA)的突变频率.方法 分离、固定40例高砷煤引起的砷中毒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与荧光素标记的单抗结合后,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GPA突变频率分析.结果 40例高砷煤引起的砷中毒患者外周血红细胞GPA突变频率:NN突变频率为(21.23±13.97)×10-6,NO突变频率为(33.13±25.72)×10-6,MM突变频率为(110.90±63.58)×10-6,MO突变频率为(20.35±21.26)×10-6,GPA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肿瘤组:NN突变频率为(31.50±16.13)×10-6,NO突变频率为(54.50±38.13)×10-6,MM突变频率为(159.33±66.22)×10-6,MO突变频率为(45.16±12.69)×10-6,GPA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非肿瘤组(P<0.01).结论 砷中毒可导致人类外周血红细胞GPA的突变.提示GPA的突变频率值可作为一项检测有否砷中毒及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 过敏性肉芽肿病(Allergic granulomatosis, AG)又称Churg—Strauss综合征。1951年首先由Churg和Strauss提出本病为不同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的独立性疾病。由于在临床上罕见,兹报导我们见到的一例如下。患者赵××,男,53岁,主诉皮肤瘙痒两周,不规则发热一周、气喘一天,先开始  相似文献   

9.
皮肤滴虫性溃疡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院利用妇科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 (简称CTB技术 ) 〔1〕,发现皮肤滴虫感染并急性溃疡 2例 ,特予报告。临床资料患者男 ,5 8岁 ,1999年 7月 13日门诊 ,阴茎冠状沟后侧近端距冠状沟 0 5cm处有 0 5cm× 2cm× 0 4cm溃疡 ,剧痒 ,分泌物多半个月 ,复诊前曾用环丙沙星、甲硝唑、强的松口服 ,4%硼酸水外用 7天未愈。取分泌物CTB检查 :滴虫(+ )、白细胞 ( )、其他 (- )。口服环丙沙星 0 4g,2次 /日× 7天 ,甲硝唑 0 2g,3次 /日× 7天 ,皮炎平 10克 +甲硝唑 0 2g× 2 1片研粉拌匀外用 ,2次 /日。妻亦口服甲硝唑0 2…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38岁。 2周前发现阴茎有粟粒大赘生物 ,舌下有异物感 ,照镜自检见舌下有两处粟粒大赘生物 ,未在意。近 1周来赘生物渐增大 ,遂来就诊。追问病史 2月前曾有不洁性交史、口交史。体检 :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 :阴茎冠状沟左侧见一 3mm× 3mm× 5mm、表面呈菜花状微红色赘生物。舌下左侧见 5mm× 7mm× 4mm、2mm× 3mm× 3mm表面不光滑赘生物 (图 1)。皮损醋酸白试验阳性。诊断 :阴茎及舌下尖锐湿疣。给予二氧化碳激光碳化、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等治疗。半月内治愈。图 1 舌下尖锐湿疣阴茎和舌下同患尖锐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在一非流行区健康志愿者进行以热杀死麻风杆菌作为疫苗的接种试验,同时观察他们对麻风菌素的早、晚期反应,对可溶性麻风杆菌抗原制剂(MLSA)和对纯蛋白衍生物(PPD)的皮试反应,对各种抗原的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反应以及这些反应间的关系。将非流行区23~28岁自愿受试者分成4组,分别皮内接种1.5×10~7、5×10~7、1.5×10~8和5×  相似文献   

12.
荧光定量PCR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在尖锐湿疣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对尖锐湿疣 (CA)患者进行乳头瘤病毒 (HPV )DNA定量测定。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测定HPVDNA的载量及HPV分型。结果  2 0 0例尖锐湿疣患者中 198例疣体组织HPV测定阳性 ,2例阴性。在 84例疣体组织HPV6、11阳性者中有 12例合并HPV16、18阳性。 5例疣体组织及宫颈分泌物同时阳性。定量测定结果显示 :HPV6、11患者最高 2 .0× 10 8copy/ml ,最低 3 .0× 10 4copy/ml,HPV16、18患者最高 1.75× 10 7copy/ml,最低 3 .0× 10 5copy/ml。 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PV阳性率高 ,并可快速区分致癌型及致疣型HPV感染 ,对尖锐湿疣复发及癌变作出可能性预测  相似文献   

13.
作者等报告3例婴儿指趾部纤维瘤病。病例1为7个月男婴,左第二趾末节背面有10×8×5mm有蒂的半球状肿块。病例2为9个月女婴,左第5指末节内侧指尖部有10×5×3mm肿块。病例3为1岁半男孩,肿块位于第2趾末节外侧,12×11×5mm大小,趾腹上者5×5×2mm大小,  相似文献   

14.
自1973年以来,用抗环血酸治疗青年扁平疣若干例,均短期治愈。典型病例一:喻××,女,28岁,医师,面部及双手背有多数米粒至黄豆大小的褐色扁平丘疹,边缘清楚,园形或椭园形,触之平滑坚实,诊断为青年扁平疣。曾先后经次柳酸铋、维生素B_(12),酒石酸锑钾等药物注射;口服6—MP,乌洛托品,苡仁;外用鸦旦子,  相似文献   

15.
忠者万××,男,36岁。个体户。主诉:尿道流脓疼痛、阴茎上起丘疹数日、阴茎背部有溃疡、左侧腹股沟肿痛。检查:(1)阴茎系带两侧有七颗疣状丘疹、散在分布、直径约0.1cm,淡红色。(2)尿道口红肿、有黄白色脓液流出、味臭、龟头轻度炎症反应,阴茎背侧正中冠状沟处有一溃疡,直径约0.8cm,边缘不齐、有脓性的黄白色分泌物、基底部柔软、触痛(+),左侧腹  相似文献   

16.
生殖器疱疹HSV定量PCR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检测生殖器疱疹(GH)皮损的HSV含量并分析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定量PCR技术检测96例临床诊断为GH的患者皮损标本中的HSV量。结果:HSV的阳性率为87.5%,男女性病例之间(2.7×109拷贝对2.1×108拷贝)、初发病例与复发病例之间(4.5×109拷贝对2.3×108拷贝),检出拷贝量的差别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GH病人发作间歇期长短与检出的HSV拷贝量呈负相关(r=-0.728,P<0.01),病人病期、发疹天数、皮损数目与HSV拷贝量无明显相关关系(P值均大于0.05)。结论:通过定量PCR检测GH病人皮损中的HSV含量,可帮助判断预后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宫颈炎患者HSV—2潜伏感染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单纯疱疹病毒细胞培养及免疫荧光试验,对79例宫颈炎患者和91例对照组进行HSV—2检测。结果:宫颈炎患者HSV—2阳性率为39.24%,对照组10.9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宫颈炎Ⅰ°—Ⅱ°间HSV—2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Ⅲ°患者与Ⅰ°—Ⅱ°间HSV—2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宫颈炎患者HSV—2潜伏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宫颈炎程度与HSV—2感染密切相关。临床中应重视对该类患者HSV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潜伏梅毒患者血浆中梅毒螺旋体DNA(TPDNA)含量与传染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例潜伏梅毒患者及其固定性伴侣血浆中TPDNA含量。结果 TPDNA阳性13例,DNA为5.26×102~2.56×104copies/mL;其中16例的性伴侣确诊为梅毒,其TPDNA阳性6例,DNA为1.23×102~3.34×104copies/mL。早期梅毒患者性伴侣的感染率(61.1%)高于晚期梅毒患者(35.7%)。TPDNA含量高的患者性伴的梅毒感染率较高,相应的TPDNA检出率亦较高。女性TPDNA的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潜伏梅毒患者的传染性与血浆中TPD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监测麻风化疗的效果亟需检测麻风菌活力的快速方法,为此作者对麻风菌的ATP含量、形态指数(MI)及FDA/EB荧光染色进行了比较。麻风菌是从23例多菌型病人中提纯的,这些病人治疗期不同,而所用药物相同。5例健康者作对照。用生物发光技术测定ATP含量,它能象菌落计数那样准确地测定少量可培养的杆菌。用同一标本进行上述3种测定,结果表明MI≥1%时所测15例的ATP含量/完想菌之比相当稳定,ATP2.02×10~(-15)~5.6×10~(-15)克/完整菌平均3.46×10~(-15)克,此比率的变化范围在2.8倍以内;此15例以绿染菌作“假定的活菌”时,ATP的含量为0.22×10~(-15)~1.98×10~(-15)克/绿染菌的变化达9倍,绿染菌的百分比与ATP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 ,2 3岁 ,未婚。因双侧乳房红肿热痛伴流脓 5天就诊。 1月前多次不洁性交后下腹痛 ,白带增多 ,尿频、尿痛 ,自服阿莫西林及外用菌必杀三合一 ,10天后上述症状好转 ,5天前左侧乳房突发灼热刺痒 ,伴乳头处黄色稀薄脓性分泌物溢出。皮肤科情况 :左侧乳头处有黄色稀薄脓性分泌物流出 ,皮肤红肿 ,质地较硬 ,压痛剧烈 ,稍加指压脓液呈喷射状溢出、右侧乳房有轻微不适感。实验室检查 :WBC 16.4× 10 9/L ,L 0 .698×10 9/L ,(MO GR) 8.6× 10 9/L ,尿常规 :PRO( 2 )、BLD( 2 )、LEU( 3 ) ,乳头分泌物涂片及淋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