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复发膀胱癌。方法对4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1周用吡柔比星40mg+5%葡萄糖注射液40mL行膀胱灌注,保留20min后以生理盐水冲洗膀胱,膀胱镜下检查,可疑原位癌处取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4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中有13例诊断为合并膀胱原位癌,诊断阳性率为30.95%。结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原位癌可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5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P53表达阳性率均随着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上升而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本研究显示,P53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的增高而显著增高,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2-T4期)表达水平高于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is-T1期);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初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 P53检测能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复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玲 《北方药学》2014,(6):175-175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多数为移行上皮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临床表现以间歇全程无痛性血尿为主,亦可有以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和盆腔疼痛等表现。根据癌细胞是否浸润肌层,手术方式有所不同,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治疗高分化、多发、复发及T2期以上浸润性膀胱癌的首选术式,该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但具有低压、可控、对肾脏损害少的优点。尤其未进行尿路改道,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我科于2013年10月成功治疗1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能自主控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控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和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6例正常膀胱组织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中不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百分率为70%,Survivin在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和BTCC中的表达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urvivin是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可望用于膀胱癌的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端粒酶活性检测与膀胱移行上皮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对早期诊断两类膀胱移行上皮癌及其在术后随访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高效液相色谱方法(PCR-HPLC)检测膀胱癌组织及正常上皮组织标本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结果:12例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标本(Ⅰ类癌7例,Ⅱ类癌5例)均表达不同程度的端粒酶活性,3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均无端粒酶活性表达.Ⅱ类膀胱移行上皮癌端粒酶活性高于Ⅰ类膀胱移行上皮癌(P<0.01).结论:膀胱肿瘤端粒覆盖活性检测为膀胱癌辅助诊断及恶性度鉴别的方法,并可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至今仍不清楚发病原因,但已肯定β-萘胺、联苯胺、α-苯胺、4-氨基双联苯是该病的致癌物.其潜伏期可达15~40年。膀胱癌90%以上为移行细胞癌,其中多发性、复发性膀胱癌、浸润性膀胱癌和膀胱实体癌为根治性膀胱切除首选对象。由于该手术创伤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这无疑对手术病人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自2002年7月以来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42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在国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其中超过90%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且近几年患病比率有增加趋势.目前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与活检来确诊膀胱癌,因其早期明确诊断有一定困难,而能否早期诊断膀胱癌又直接影响其早期手术治疗和预后,因此深入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和分子生物学特点,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为第4位常见肿瘤,在我国则排名第8位。90%的膀胱癌是移行细胞癌,其中70%是浅表性膀胱癌。膀胱癌复发率较高,单纯手术治疗者约有40%~70%在2年内复发,其中浅表性膀胱癌5年的复发率可达90%,约有10%可进展为浸润性膀胱癌[1]。根据膀胱癌易复发的特点,实行术后药物膀胱灌注可以达到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 1 999年至今行回肠膀胱术共 1 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8例 ,男 1 4例 ,女 4例 ;年龄 45~ 90岁 ,平均 66 9岁。其中 2例为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1例为“肠膀腺”癌 ,1 5例为膀胱癌。 1 8例均在全麻下行回肠膀胱术。病理报告 1例为绒毛状腺瘤癌变 (浸润性胶样癌 ) ,1例为膀胱浸润型低分化移行细胞癌 ,其余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经过实施整体护理 ,术后 1例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 ,1例并发造瘘口疝嵌顿肠坏死。 1 8例均治愈出院。2 护理体会2 1 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需永久造瘘 ,终生佩带尿袋 ,病人易产生自卑孤独感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意义,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对应的45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移行上皮组织中的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癌旁组织组Bcl-2阳性率高于正常膀胱组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膀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转移情况及肿瘤临床分期等均无相关性(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Bcl-2蛋白表达阳性的凋亡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P<0.05).结论 Bcl-2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低表达.Bcl-2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的增加阳性率逐渐增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Bcl-2发挥重要作用,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膀胱癌是人类第5位常见的恶性肿瘤症,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80%~90%为膀胱移行细胞癌(TCC)。根据肿瘤的分期、分级将TCC分为浅表性癌和浸润性癌,在被诊断时,超过60%的膀胱癌是局限在黏膜或黏膜下的浅表性癌。但即使在经尿道完全切除所有可观察到的病变后,仍有50%~70%的浅表性病变将复发,而且高达20%~30%伴有肿瘤分期、分级的提高。此类浅表性癌原则上因行膀胱全切、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检测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电切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8例膀胱癌电切术后尿液中NMP22水平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膀胱癌复发组尿NMP22(30.7×10^3U/L)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6.1×10^3U/L,P〈0.05)。结论尿NMP22对膀胱移行细胞癌具有高灵敏度和无创伤性,是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动脉介入化疗辅助经尿道电切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对13例病理证实为肌层浸润性的膀胱移行细胞癌(T2-T3)的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辅助动脉介入化疗。经骼内动脉灌注的化疗药物为顺铂80mg、表柔比星50mg,氟尿嘧啶1g或喜树碱30mg。经辅助动脉介入化疗后,所有病例定期随访,观察其生存期、无病生存期以及化疗副作用等。结果13例患者完成治疗,年龄68.3&#177;7.4岁,平均随访26.46个月,肿瘤复发5例(38.46%),对复发肿瘤行再次经尿道切除,1例远处转移行全身化疗。2例患者因癌死亡。结论选择辅助介入化疗结合经尿道切除的治疗对部分肌层浸润性的膀胱移行细胞癌(T2-T3)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并具有保留膀胱功能、较好生活质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拼接体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 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中,Ta/T1期17例,T2~T4期13例;G1/G2级23例, G3级7例;配对的癌旁组织8例;另有8例正常膀胱黏膜取自非肿瘤患者.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再进行PCR扩增.所有标本用GAPDH mRNA作内对照,目的 PCR条带用BIO-RAD Quantity One 4.5软件根据面积与吸光度定量分析.结果 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有28例检测到生存素及其拼接变异体(生存素-△Ex3和生存素-2B)mRNA的表达,阳性率为93.3%.生存素为主要的转录本(0.712±0.120),生存素-△Ex3(0.101±0.029)和生存素-2B(0.214±0.076) mRNA为低水平表达,三者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膀胱黏膜和癌旁组织相比,膀胱癌组织生存素及其拼接变异体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而生存素-2B mRNA表达水平在浸润性、高级别癌明显低于非浸润性、低级别癌(P<0.01).结论 生存素拼接变异体可表达于膀胱癌组织,且生存素-2B在浸润性、高级别膀胱癌中表达降低,推测其抗凋亡活性较生存素和生存素-△Ex3为低.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在我国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居首位 ,近几年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根治性全膀胱切除仍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全膀胱切除 +回肠膀胱术 (Bricker式术 )仍是目前常用的尿流改道术式。我科自 1 998年 1 0月始就对 33例病人施行全膀胱切除 +回肠膀胱术 ,该手术创伤大 ,时间长 ,易产生各种并发症 ,且护理难度较大。现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 31例 ,女 2例 ;年龄 31~ 70岁。其中膀胱移行性上皮细胞癌 2 5例 ,鳞癌 6例 ,腺癌 2例。平均住院时间 32天。2 护理2 .1 术前护理 :2 .1 .1 特殊检查的护理 :(1 )尿检瘤细胞 …  相似文献   

16.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5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分布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化法对66例人体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研究。结果 正常膀胱粘膜P53均阴性。发现P53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高于浅表性膀胱癌(P〈0.05);  相似文献   

17.
<正>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近年来膀胱肿瘤的发病率较高。在膀胱肿瘤中,绝大多数为恶性上皮细胞肿瘤,其中,又以移行细胞癌最多,占90%以上[1];首珍时70%~75%是表浅膀胱癌,表浅膀胱癌首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不仅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而且不会造成肿瘤腹壁种植,反复手术也不增加难度。同时,可以保留良好的膀胱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是患者乐于接受的手术,因此,总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患者术后1~2周开始行膀胱灌注.治疗组用30 mg THP加入5%葡萄糖溶液40 mL,对照组用30 mg丝裂霉素(MMC)加入0.9%氯化钠溶液40 mL中充分溶解.常规消毒后,置导尿管入膀胱,排空尿液后注入灌注液.治疗组又分为两亚组,一组为保留药物30 min,另一组为保留药物60 min.对照组保留药物60 min.结果:治疗组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率为16.1%,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1),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THP两亚组之间疗效及副作用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疗效比MMC好,副作用相似,疗效和副作用与保留时间的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保留膀胱手术加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疗法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接受保留膀胱手术并辅助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的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膀胱部分切除术2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1例,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治疗(TULBT)2例。术后给予羟基喜树碱40mg加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术后每半年作复查血尿及生化常规、胸片、腹部B超及泌尿系CT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6.5个月(6~96个月),22例复发,复发间隔18个月;8例进展,进展间隔16.8个月;61例无瘤生存,4例死于膀胱癌,除外1例术后8个月死亡,其余患者均为术后42个月及以上死亡。结论保留膀胱手术加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疗法治疗膀胱癌,在肿瘤复发及进展上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改善患者的存活时间,但对于深肌层浸润的膀胱癌患者应尽早行膀胱全切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提高膀胱癌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例膀胱癌肉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男女各1例,均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B超或CT提示膀胱占位,膀胱镜下见膀胱内肿物,活检病理2例均提示移行细胞癌。结果2例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病理均为膀胱癌肉瘤,显微镜下主要由高分化移行细胞癌和肉瘤成分组成。免疫组化显示:CK及Vimentin反应均为阳性。结论诊断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