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8岁.因"反复便血3个月余"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鲜红色黏液血便,量不多,与大便相混杂,不伴有排便不净、肛门后坠感.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腹股沟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及.肛门指检:直肠右后壁距肛缘4 cm左右,可及1个菜花状肿块,约3 cm×3 cm,占肠腔1/2周,质地偏硬,活动较差,指套染血.辅助检查:全腹部+盆腔CT增强:直肠占位性病变,考虑直肠癌可能.结肠镜检查提示:直肠距肛缘4 ~6 cm处有一围堤样隆起肿块,累及约1/2周肠壁,肿块质硬,中间部分见坏死.术前病理活检:直肠恶性肿瘤.术前CEA:2.0 ng/ml.完成术前准备后行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直肠左后侧,下缘距肛缘约4 cm,肿瘤隆起溃疡状,最大直径约4 cm.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5岁,因"肛内肿物脱出3 h"于2006年11月25日收住院.入院检查:肿块脱出肛外,其大小约6 cm×5 cm×5 cm,紫红色、质软、压痛,挤压后返纳肛内,直肠指诊:直肠内空虚,未及肿块.给予肠道准备行电子肠镜检查示:肿块距肛门约25 cm,肠镜诊断:乙状结肠息肉,取活检病理回报示:黏膜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2岁.因排便习惯改变及黏液血便4个月住院.排便由每日1次变为2~6次,每次量少,无水样泻.直肠指检距肛门4 cm处可及肿块,突入肠腔,质地较硬,表面呈菜花样,活动度差,有触痛,未完全阻塞肠管;电子肠镜距肛门5 cm处见马蹄状肿块,表面高低不平,质脆易出血,拟诊直肠癌,病理活检考虑直肠间质瘤可能.CT示直肠前壁5.2 cm×3.2 cm大小软组织肿块,向腔内生长,呈分叶状,肠腔狭窄,肿块与前列腺分界不清.入院诊断:直肠癌,间质瘤可能.术中探查发现距肛门4 cm处肠管肿块约5 cm×4 cm×4 cm大小,肠腔梗阻,质较硬,边界尚清,未浸及周围组织,活动度可;距肛门20 cm处另一肿块约2 cm×2 cm×3 cm大小,呈缩窄型梗阻,浸及浆膜层,近端肠管扩张水肿,肠系膜未及肿大淋巴结.行Miles术,术后病理报告直肠恶性间质瘤,免疫组化CD34(+),CD117(+),乙状结肠溃疡型腺癌,浸润全层,肠系膜淋巴结26枚均阴性.  相似文献   

4.
<正>病人,男性,70岁。间断性便血1个月于2022年3月22日入院。直肠指诊:膝胸位,距肛门7 cm处触及菜花样肿物,边缘清,质地较硬,无触痛,肛门外括约肌松弛,退指指套少许染血。否认包虫病疫区接触史。肠镜病理结果示:(乙状结肠1):大肠黏膜息肉伴腺瘤样增生;(乙状结肠2):管状腺瘤;(直肠距肛门10~15 cm):中高分化腺癌(图1)。磁共振肝胆胰脾平扫+增强扫描,结果提示肝内多发异常强化信号,倾向于炎性病变可能性大;腹腔多发增大淋巴结;肝内小囊肿;胆囊结石,胆囊炎。双源CT(上腹部+下腹部)平扫+增强扫描,结果提示肝S2、6异常强化密度影,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9岁,因"排便时肛周疼痛7 d"就诊。直肠指诊:距肛缘约5 cm至肛缘直肠后壁可触及肿物, 大小约4.5 cm×4.0 cm, 触之较软, 黏膜光滑, 活动度尚可。腹部CT检查示:直肠下段肠壁不均匀增厚, 最厚处约4.4 cm, 增厚肠壁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 相应节段肠腔变窄, 与周围组织关系尚可(图1)。肠镜检查见直肠距肛缘约5 cm至肛缘广基扁平隆起, 大小约5 cm×4 cm, 表面尚光滑, 黏膜未侵及。初步诊断:骶前囊肿。行经肛门骶前囊肿切除术, 于隆起处切开直肠全层直达骶前见囊性肿物, 沿肿物囊壁将肿物完整切除, 确定无残留后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直肠全层。病理检查示:(骶骨前肿物)符合尾肠囊肿, 囊壁内衬鳞状上皮及立方上皮, 局部伴慢性炎症, 可见泡沫细胞(图2)。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82岁.因"便中带鲜血1个月"于2008年5月30日入院,直肠指检可及距肛缘5 cm直肠前壁黏膜下直径1 cm的结节,质地偏硬,结节表面直肠黏膜光滑,指套无染血.肠镜示:距肛缘5 cm可见一直径约1 cm的肠壁黏膜隆起,黏膜光滑完整.盆腔MR增强扫描示:距肛缘约5 cm直肠前壁见一乳头状结节影突入肠腔内,呈稍短T1,长T2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直肠前壁与前列腺之间脂肪间隙清晰.肿瘤指标:CEA 2.38 ng/ml,游离PSA0.8 ng/ml,总PSA 2.38 ng/ml.并行腰麻下经肛直肠肿物切除术,将结节及其周围旁开1 cm的直肠黏膜、黏膜下组织以及部分肌层整块切除,剖视标本发现结节位于直肠黏膜下层.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因"间断性血便伴腹泻1年余",于2014年1月12日住入我院胃肠外科。电子结肠镜示:距肛门14 cm处可见不规则隆起,约4.0 cm×3.5 cm,黏膜破坏,表面附着污秽物,组织脆,触之易出血。管腔狭窄,镜身不能通过。内镜诊断:乙状结肠癌伴狭窄。病理示:乙状结肠腺癌。全腹部CT增强示:横结肠占位,结肠肝曲肠套叠;乙状结肠、直肠上段占位。盆腔内、结肠肝曲周围及肠系膜根部多发肿大淋巴。否认既往史家族史,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14年1月16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5岁,因“肛内肿物脱出3h”于2006年11月25日收住院。入院检查:肿块脱出肛外约6cm×5cm×5cm,紫红色、质软、压痛,挤压后返纳肛内,直肠指诊:直肠内空虚,未及肿块。给予肠道准备行电子肠镜检查示:肿块距肛门约25cm,肠镜诊断:乙状结肠息肉,取活检病理回报示:黏膜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因"右上腹痛、恶心、呕吐伴黄疸一年"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及明显包块,Murphy征阴性。B超示"肝门部梗阻,肝总管内稍高回声灶,左右叶肝内胆管扩张,扩张最宽处约2 cm"。进一步行MRI提示"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病变,首先考虑肝门部胆管癌"。ERCP检查提示肝门部占位(见图1),用取石网篮套取少量组织行病理检查示"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可能"(见图2),予以ERCP下置入鼻胆管引流,每日引流量约400~500 ml。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7岁.两年来排便习惯改变,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偶有肛门坠胀不适、里急后重感,近两周大便带血,于当地医院肠镜检查示升结肠肝曲见一枚带蒂息肉,约0.4 cm×0.3 cm大,横结肠内散在4枚息肉,大小为0.2~0.4 cm,降结肠见2枚息肉,大小为0.3~0.4 cm,乙状结肠见3枚息肉,大小为0.1~0.5 cm,其中一枚表面发红呈腺瘤样,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见4枚小息肉,大小为0.1~0.2 cm,直肠距肛门10 cm处整个肠腔被隆起型息肉充满,约4 cm×3 cm大,病变取标本病理学检查为:绒毛状腺瘤,伴中度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66岁。因发现大便带血3个月于2007年3月1日入院。否认家族肿瘤史。检查:直肠指诊(胸膝位)发现距肛门7cm处可触及菜花状肿物下缘.上缘未及.推之活动可,指套染血。肠镜检查示:距肛门7cm处可见直肠壁菜花样肿物,2.5cm×2.5cm。直肠黏膜活检提示:直肠腺癌并肠血吸虫病。拟行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87岁,2011年1月因“皮肤巩膜黄染伴瘙痒一周”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患者右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消瘦、双下肢水肿,一月来体重下降5 kg.既往有10年糖尿病病史,未经规则治疗.查体:皮肤巩膜明显黄染,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超过正常值5倍,碱性磷酸酶升高10倍,血浆白蛋白15 g/L,血糖14 mmol/L,血红蛋白80 g/L,尿糖(+++),尿蛋白(+).CT示肝内胆管呈软藤状扩张,肝门区3 cm×3 cm软组织肿块,平扫呈稍低密度,延迟2~4 min后,明显强化;管壁增厚,不规则强化;肝门区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3.
病例:病人,女,48岁。因"肛门坠胀1个月,肠镜检查发现直肠肿块1周"入院。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距齿线10 cm处直肠黏膜2 cm×2 cm隆起性病变,其余结肠未见异常。肠镜活检病理示"直肠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病人入院体检无异常,肛指检查直肠内未触及肿块,指套无血染;查血常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0岁,因"间断黏液血便伴肛门下坠1年,加蘑1周"于2008年6月2日入院.肛诊:距肛缘5 cm直肠前壁可触及质硬肿块,表面凹凸不平,活动差,指套暗红血染.入院诊断:直肠肿瘤.彩超:直肠前壁局限性增厚,形成约4.7 cm ×3.0 cm低回声实性肿快,宫内可见小孕囊(6mm×4mm).结肠镜:直肠前壁距肛缘5 cm、15 cm处分别见不规则隆起型肿物,表面不平,呈大结节状,大小为4 cm×3 cm和1.5 cm×1.0 cm,质脆易出血.分别取活检送病理示:子宫内膜异位.患者2次去外院检查结果相同.追问病史,患者1年前行"取环术",术后间断有肛门下坠感,末次月经不详.入院第8天患者流产.请妇科会诊,给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皮下注射,每月1次.用药1周临床症状改善出院.2个月后复诊,肿块缩小.随访2年未加重及复发.  相似文献   

15.
蒋树源 《腹部外科》2004,17(2):119-119
病人:男性,5 5岁。因排便不畅伴肛门部针刺样疼痛2d入院。自诉3d前进食炒鳖,自觉有鳖壳误咽,次日开始排便不畅,肛门部针刺样疼痛,并有少许淡血性液流出。检查:肛门外缘无红肿。肛门指诊:距肛门3~4cm处触及一异物,横跨直肠下段肠腔,阻塞粪便通过,肛管直肠处明显触痛。肛镜检查:插入肛门3~4cm处可见3cm×2cm大小鳖壳刺入直肠下段粘膜内,两侧刺入点作者单位:3 2 10 17 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外科粘膜损伤,有少许渗血。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肛门周围用1 %普鲁卡因1 0ml局部麻醉。以两食指伸入肛门内将肛管直肠向外扩肛,待肛门松驰后再用一食指…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69岁,因"大便带血1个月"于2008年4月3日来诊,肛门指枪发现距肛门7 cm左右菜花样增生下缘,指套染血.既往有腹主动脉瘤史6年,有高血压史15年,收住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9g/L,空腹血糖7.7 mmol/L,白蛋白23.5 g/L,尿素氮13.60mmol/L,肌酐152.5 μmoL/L,癌胚抗原11.79μg/L.腹部CT:直肠冠状位重建示直肠壁不规则增厚,增强后见不均匀强化,考虑直肠癌.胸部X线检查发现两肺纹理增多,主动脉呈瘤样扩张,部分气管受压右移,符合主动脉瘤.  相似文献   

17.
病人,女,42岁.因右上腹持续钝痛14 d入院,伴低热,无其他症状.查体:皮肤无黄染,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及肿物.肝功能、AFP正常,丙肝、乙肝标志物均阴性.CT示:肝左叶外侧段见不规则团块状低密度影,大小约5.5 cm×3.6 cm,其内缘见条状高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呈不规则强化影.门脉期强化更明显,与邻近腹壁间脂肪间隙消失;诊断:肝左叶外侧段占位,考虑胆管细胞癌可能,邻近组织受侵犯,其边缘条状高密度影,性质待定.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因“恶心呕吐4 d余”于2022年5月16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及无外伤史。查体:Bp 107/92 mmHg,神清,精神差,慢性病容,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未及明显包块,肝脾未及,墨菲征阴性,肝肾区无压痛,振水音可疑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min。实验室检查:AFP(+)、CA199(+)、CA724(+)、CEA未见异常。全腹部增强CT示肝实质内见多发类圆形无强化低密度影,边界清楚,余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及强化灶;十二指肠降段外侧见一约47 mm×43 mm肿块形态影,形态欠规整,平扫CT值38~53 HU,与十二指肠分界欠清,十二指肠降段似可见推压,增强扫描呈边缘强化;所示肠管未见明显扩张、积液,管壁未见明显局限性增厚,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无腹水。胃镜见十二指肠球降部狭窄并胃潴留。肠镜见结肠炎。2022年5月23日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发现十二指肠降部处紧靠近十二指肠乳头处肿瘤,大小约7 cm×6 cm×4 cm,侵犯近肝曲横结肠浆膜层,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3岁,因左下腹隐痛不适半月余入院。体格检查中发现患者左上腹、右上腹、下腹分别见3条各15 cm 左右陈旧性手术瘢痕,左下腹轻微压痛,直肠指检未及异常。肠镜检查中发现距肛缘70 cm 处见一扁平隆起隆起,大小约1.8 cm ±2.0 cm,弹性差,质地稍硬,接触易出血。距肛缘55 cm 有2枚息肉样隆起,大小约0.5 cm ±0.6 cm 及0.3 cm ±0.3 cm,表面呈乳头状。病理示:(距肛缘70 cm)可见呈不规则腺管状分布的癌组织,浸润性生长。(距肛缘55 cm)息肉。CT 全腹部增发现直肠上段管壁增厚,最大径8 mm,明显强化,近端结肠扩张,无腹水。直肠上段管壁增厚。患者15年前行降结肠癌手术,14年前行升结肠癌手术,5年前行乙状结肠癌手术,术后均行正规化疗。有明显家族史:患者弟弟、姨、舅舅、外公、表弟、表妹有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病史,其母亲仅诉有子宫肌瘤病史。患者生活习惯不佳,第一次发病前饮酒200 ml/d,术后未戒酒;吸烟二十余年1~5支/天,第一次术后戒烟。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2岁。因尿频、下腹部及双侧腰酸胀3年来我院就诊。体检:脐下1指扪及包块。直肠指诊未扪及前列腺。KUB阴性。IVP示两肾严重积水伴输尿管明显扩张。1990年10月11日入院。膀胱造影示高位膀胱,无输尿管返流。直肠B超示膀胱位置较高,距耻骨联合5~6cm,前列腺距肛门缘12~15cm,无残余尿。尿道镜因长度不够仅达膀胱颈部,无法窥视到双侧输尿管开口。CT示膀胱位置较高,正常人膀胱位置及耻骨上未发现肿瘤等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