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1年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应用OsteoMed M3钉板固定;术后1周、12个月测量椎板开门角度和纤维性椎管矢状径(FSD),计算开门角度增加率和丢失率;术后3、12个月进行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观察术后12个月轴性症状分级并计算其发生率。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7.3个月。术后1周开门角度及FSD均明显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2个月开门角度及FSD较术后1周有所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12个月JOA评分分别为(8.4±1.8)分、(11.0±2.4)分,与术前的(5.5±2.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JOA改善率分别为(25±16)%、(48±22)%。术后12个月,5例(25%)患者出现轴性症状,其中可3例、差2例,经治疗后4例缓解、1例缓解不明显。结论 OsteoMed M3钉板系统操作安全简单,可保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OsteoMed M3钉板系统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时在椎板侧拧入5 mm长螺钉的进钉点及损伤脊髓神经及血管的风险.[方法]随机调出无明显颈椎疾患的患者CT资料100份,其中男50份,年龄20~ 86岁,平均51.32岁;女50份,年龄17~ 74岁,平均43.54岁.通过HIS及PACS系统测量CT资料上螺钉进钉点至椎管内的垂直最短距离、距离横突孔的最短距离以及距离神经根通道的最短距离.[结果]男女C3-6侧块内侧缘至侧块中点之间距离横突孔最短距离的95%正常参考值下限及C3~7侧块内侧缘至侧块中点之间距离神经根通道最短距离的95%正常参考值下限均大于在颈椎单开门术中所使用的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系统中的螺钉长度5mm;而男女C3~7椎板外侧缘与侧块内侧缘交界处至椎管内垂直最短距离的95%正常参考值下限部分小于在颈椎单开门术中所使用的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系统中的螺钉长度5 mm,尤其对女性.[结论]在颈后路行单开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时螺钉固定在侧块内侧缘至侧块中点之间是安全的,螺钉的进钉稍偏向外上方不会损伤血管神经及脊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塑形指骨接骨钛板和Centerpiece钛板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 2009-07—2013-07间应用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随访的8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40例采用塑形指骨接骨钛板固定椎板,45例采用Centerpiece钛板固定椎板。回顾性分析两种椎板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且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JOA评分改善率及颈椎曲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塑形指骨接骨钛板组住院费用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塑形指骨接骨钛板和Centerpiece钛板固定椎板均能有效维持椎管的扩大状态。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手术操作简单,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而指骨接骨钛板相对费用较低。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Centerpiece钛板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一种较好的椎板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型螺钉-钛板固定行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报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利用微型钛钉-钛板固定方法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颈椎病22例,手术减压节段包括C3~C7 5个节段20例,C2~C7 6个节段2例,手术方式均采用单开门,椎板抬起(开门)后,剪取合适大小及形状的钛板,利用微型钛钉将其分别固定在抬起的椎板及侧块上.结果:术中及术后均未见因钛板及钛钉置入引起的脊髓、神经根及血管损伤.随访3~18个月,手术后3个月时JOA评分从术前的9.3分提高到13.5分.随访期间未见钛板及钛钉脱落移位;14例患者术后行CT检查,未见椎板塌陷或再关门现象,门轴侧椎板切除及骨折处骨质再生融合13例,1例术后3个月时尚未完全融合,但骨质已经开始生长.结论:在颈椎管扩大成形手术中,利用微型钛钉-钛板固定是一种简单、可靠、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抬起的椎板获得即刻稳定的同时,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Vertex钉棒系统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临床应用价值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1月,对28例颈椎疾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开门侧应用侧块螺钉(Vertex钉棒系统)固定,对侧掀开椎板用棘突椎板螺钉(Vertex钉棒系统)固定。男16例,女12例;年龄42~77岁,平均61.3岁。脊髓型颈椎病15例,后纵韧带骨化症5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8例。病程2个月~11年。手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7。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17分法评定神经功能,并进行颈椎曲度及椎板开门角度测量。结果手术时间为(142.5±22.8)min,术中出血量为(288.2±55.1)mL。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5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1周及1年CT示所有患者均无再关门现象,钉棒系统位置良好,无松动、拔出和断裂;术后1年门轴侧骨性融合率为89.3%(25/28)。术后1周及1年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29.5%±15.0%和64.9%±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10,P=0.0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C5神经根麻痹现象。术前、术后1周及1年的颈椎曲度分别为(24.29±5.04)、(23.89±3.57)、(23.41±3.35)°,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年椎板开门角度分别为(27.90±4.74)°和(28.07±4.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6,P=0.862)。结论 Vertex钉棒系统可以有效防止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再关门,减少颈椎曲度的丢失,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不同椎板固定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目的:分析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不同椎板固定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2例,均采用颈椎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椎板固定方式分为两组:A组,采用丝线悬吊椎板,49例,男37例,女12例,年龄58.0±13.6岁,病程11.3±6.7个月;术前JOA评分8.23±1.21分,颈椎曲度18.2°±6.4°,VAS评分4.46±1.64分。B组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56.6±14.7岁,病程10.9±8.5个月,术前JOA评分8.12±1.56分,颈椎曲度17.9°±8.3°,VAS评分为4.65±1.12分。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随访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7例、B组8例出现肩部放射痛,给予脱水剂、物理治疗等治疗1周后消失,两组均未出现C5神经根麻痹。随访24~47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A组JOA评分为14.57±2.95分、改善率为72.29%,B组JOA评分为14.31±2.86分、改善率为69.4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A组颈椎曲度为15.9°±5.7°,B组为18.1°±7.9°,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时A组VAS评分为2.12±1.92分,B组为1.82±0.6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2个月时A组VAS评分为1.32±0.88分,B组为0.79±0.5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再关门发生,B组无钛板、螺钉松动移位。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丝线悬吊与微型钛板固定椎板均能有效维持椎管的扩大状态,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微型钛板可减轻术后远期颈部疼痛不适症状,并有利于颈椎曲度的维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微型钛板内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沂南分院采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3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周、15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椎管矢状径、轴性症状严重程度、颈椎活动度(ROM)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0~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术后3周、15个月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术后3周及15个月的JOA评分、椎管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轴性疼痛发生率12%。术后ROM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微型钛板内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带线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应用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采用带线锚钉锚定侧块并应用缝线悬吊“门轴”侧.结果 本组获随访3~17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均较满意.结论 带线锚钉应用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操作安全,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颈椎后路固定钛板在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固定钛板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报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利用颈椎后路固定钛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疾病21例,手术减压节段C3-75个节段19例,C4-74个节段2例,均采用常规单开门,开门后将钛板固定于门轴对侧的侧块上,另一端固定在棘突根部。结果平均随访3~15个月,术前JOA评分9.1,术后评分13.5。结论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利用后路固定钛板方法简单实用,能有效的防止再关门和减少轴性症状,是真正意义上的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10.
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4~75岁,平均(57.2±6.7)岁。其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2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5例。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5节段椎管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65.5±35.6)min;术中出血量为(325.0±75.1)ml。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7.3±3.8)个月。术前JOA评分为9.3±1.1;术后6个月为14.7±2.1(t=4.12,P<0.05),JOA改善率为(64.5±10.2)%。术后随访X线片及CT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侧均骨性愈合,均未见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术前C5节段椎管矢状径为(9.0±1.5)mm,术后6个月为(14.3±2.0)mm(t=7.61,P<0.05),椎管扩大率为(67.6±11.8)%。结论: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应用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是安全有效的,在抬起椎板获得即刻稳定的同时,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9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7例,年龄21~68岁,平均56.2±9.8岁。MRI显示3个节段狭窄12例,4个节段狭窄29例,5个节段狭窄18例。以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ysfunction index,NDI)评价患者的疼痛及功能变化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及MRI,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上测量C2~C7夹角、颈椎活动度(ROM),在颈椎三维CT上测量椎管矢状径及椎管横截面积,计算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42.2±18.1min,术中出血量为264.5±50.5ml,术后引流量为252.3±28.6ml,住院日为7.2±0.7d。在术后随访过程中,15例出现了颈后部轴性疼痛症状,按照VAS评分,13例为轻度疼痛,2例为中度疼痛,所有患者颈部轴性疼痛症状均于术后1年内消失。1例术后第3天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经2周保守治疗症状明显缓解,于术后12周时症状完全消失。随访48~72个月,平均60.5±2.7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5±0.5分,末次随访为15.4±1.3分,改善率为(77.1±5.2)%。术前平均VAS评分为3.9±0.4分,末次随访时为1.3±0.6分。术前平均NDI为20.3±5.4,末次随访时为6.5±1.8。影像学复查示术后随访期间颈椎管扩大满意,脊髓受压完全解除,椎管矢状径平均值术前为9.7±0.9mm,末次随访时为16.8±1.2mm,椎管扩大率为(67.6±13.9)%,椎管矢状面积术前为128.1±13.5mm~2,末次随访时为318.3±34.3mm2。末次随访时颈椎ROM值较术前减少9.6°±2.4°,手术前与术后随访期间C2~C7夹角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门轴侧均达骨性愈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关门及神经损害症状加重的情况。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中期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后路连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后路间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4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1例行后路连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连续组),22例行后路间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间断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VAS评分、术后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颈椎活动度、手术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3.2±8.1)个月(连续组)和(23.3±8.0)个月(间断组)。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评分及VAS评分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3 d和未次随访时颈椎矢状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减少(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路连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后路间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神经功能改善相似,但间断放置椎板成形钢板组住院费用明显减少,节约了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3.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42~81岁,平均65.2岁。MRI显示3个节段狭窄9例,4个节段狭窄15例,5个节段狭窄6例。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及MRI,在术前及术后3d、6个月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5节段椎管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45±20min,术中出血量为215±75ml,术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出现C5神经根症状,经2周保守治疗疼痛明显缓解,术后2个月时症状完全消失。随访9~20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7±0.8分,术后6个月为15.2±1.1分,改善率为(75±8)%。影像学复查示术后3d、6个月时颈椎管扩大满意,脊髓受压完全解除,C5节段椎管矢状径术前为9.2±0.8mm,术后3d、6个月均为15.9±1.2mm,椎管扩大率为(71.8±11.0)%。术后6个月时门轴侧均达骨性愈合,无1例出现关门及神经损害症状加重的情况。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早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Centerpiece钛板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自2010-03-2011-12采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34例颈椎疾患。结果 手术时间为(140±15)min,术中出血量为(275±25)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8-18个月,平均8.5个月,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出现螺钉松动,5例出现轴性症状。术前JOA评分为(9.8±2.9)分,末次随访时为(15.3±1.1)分,改善率达(65.4±9.3)%。影像学复查示C5节段椎管矢状径术前(10.4±1.5)mm,末次随访时为(15.6±1.4)mm,椎管扩大率为(68.3±8.9)%。C5节段脊髓后移(3.13±1.82)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Cobb角术前为(13.1±1.6)°,末次随访时为(11.3±1.8)°,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nterpiece钛板应用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安全有效,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探讨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应用上述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1例,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49岁,临床疗效采用JOA进行评分。结果:平均随访2年6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76.3%,无一例发生再关门现象或颈椎反曲畸形。结论:单开门棘突重建椎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较好,棘突重建是防止颈椎不稳及反曲畸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锚定钉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锚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35~78岁,平均63.5岁。病程1.6~18年,平均3.6年。3节段18例,4节段7例。20例合并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均有颈脊髓受压症状,JOA评分3~11分,平均6.7±2.2分。均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开门节段均为C3~C7,均采用锚定钉固定,固定节段为C3、C5、C7。结果 :锚定钉均顺利置入,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100~500ml,平均200ml,无脊髓损伤、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有颈肩部疼痛,给予对症处理2个月后疼痛消失。术后随访0.5~2.5年,平均1.9年,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0~16分,平均13.8±1.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改善率为(68.1±7.5)%,优良率为88%。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曲度基本正常,椎管中矢状径与椎体中矢状径比值平均为1.2,锚钉无松动,无颈椎不稳及关门。结论: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应用锚定钉固定开窗椎板方法简单可靠,可避免"关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Centerpiece钛板组(18例)及传统组(21例),治疗前后行JOA评分,比较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率、椎管扩大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前两组年龄、JOA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9±25)min和(111±23)min,无显著性差异(P>0.05);Centerpiece钛板组椎管扩大率(61%±21%)明显高于传统组(40%±17%)(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两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但术后3个月两组间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Centerpiece钛板组JOA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3~6个月进行CT示门轴侧沟槽达到骨性融合。两组均未发生再关门现象;Centerpiece钛板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