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螺旋水刀在复杂肝脏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水刀在复杂肝脏切除手术中对肝脏组织分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患者使用螺旋水刀进行复杂肝脏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本组47例患者中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0例,原发性肝癌34例,其他肝脏肿瘤3例.手术方式包括肝尾状叶切除6例,肝脏Ⅵ段+Ⅶ段切除19例,肝中叶(Ⅳ+Ⅴ+Ⅷ段)切除9例,肝脏Ⅷ段切除5例,肝右三叶切除8例.手术时间(240±85)min,术中出血量(950±650)ml,输血在400 ml以上者13例,占27.7%,术后肝功能在一周左右恢复接近正常,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5±4.7)d.术后并发症包括腹水6例,胸水4例,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4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发生.结论 螺旋水刀能提高肝脏手术的精准性,减少术中大出血危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在复杂肝脏切除手术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肝脏血运丰富、管道结构密布等特点限制了腹腔镜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目前,腹腔镜肝脏手术仍主要局限于肝活检术、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轻度肝外伤修补术及肝癌微波固化术等简单手术,而肝脏部分切除术则报道较少.本文报道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普外科腹腔镜治疗肺癌肝脏多发转移瘤1例,婴儿左外叶肝血管瘤1例.  相似文献   

3.
肝脏手术中的缝合吻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的肝脏外科手术,不仅包括简单的局部肝切除术,而且包括半肝切除及肝三叶切除术,甚至肝移植术.而术中控制出血是肝脏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肝脏的三维模拟技术是对肝脏外科学、解剖学及计算机图像技术、模拟三维技术的交叉领域研究.三维技术在应用于肝脏手术规划中,较二维影像有着明显的优势和特有的功能.其不仅可以三维清晰地呈现及精确地定位肝脏内外的重要结构,更能让术者将肝内外感兴趣区域独立的分割出来.利用其对肝脏的可视化及肝脏体积的测量等术前规划,可有效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残肝坏死、胆瘘等术后风险.  相似文献   

5.
肝脏肿瘤的腹腔镜超声检查和活检术:310例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肝脏检查及在其引导下肝脏肿瘤穿刺活检术的价值. 方法 10 mm 7.5 MHz线性超声探头检查肝脏.18G穿刺针进行穿刺.在腹腔镜和超声波共同引导下,穿刺针经皮刺入肿瘤组织.穿刺时,穿刺针要与超声波的平面平行. 结果 310例发现肝脏原发或转移性肿瘤1 080个.穿刺无一例假阴性,无出血性并发症及其他脏器损伤.310例随访6年,穿刺点无肿瘤种植. 结论腹腔镜超声波检查能较准确对肝脏进行全面评估,在其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可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肝移植特别是活体肝移植技术以及腔镜外科的发展,肝脏外科逐渐出现新的发展趋势——精细肝脏外科.这一理念的最大特点就是术前精确评估和手术规划、术中精确解剖、精细止血和精心维护肝脏组织[1],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而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的理念[2],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病人术后的康复.目前,FTS在胃肠道、胆道等学科已成功开展和推广.而在肝脏外科领域,将精细肝脏外科和FTS两种理念相结合运用到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中已逐渐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甘氨酸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中对移植后大鼠生存率、脏器损伤及肝脏再生的影响.方法 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200~230 g)分为甘氨酸组和对照组.甘氨酸组:术前经静脉给予供体甘氨酸1.5 ml(300 mmol/L),对照组给予1.5 ml的林格氏液.50%大鼠肝脏在HTK液经过2 h的冷保存后行原位肝移植术.肝移植术后观察大鼠生存率、血清转氨酶、肝脏组织学及肝脏再生情况.结果大鼠减体积肝移植(50%)术后,甘氨酸显著延长大鼠生存率.减体积肝移植术后8 h对照组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乳酸脱氢酶(LDH)分别升至(4045.4 ±614.5)、(1972.3±338.2)、(13 079.8±2608.4)U/L,而甘氨酸可降低血清转氨酶40%~50%(P<0.05).肝脏组织学也证明了甘氨酸的保护作用(P<0.05).移植术后8 h和24 h,肝脏的再生率和肝组织中的Ki-67表达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氨酸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可以延长生存率,减轻肝脏损伤,并且不阻碍肝脏的再生.Kuffer细胞的失活是其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原发于肾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T)占肾脏上皮恶性肿瘤不足1%, 合并马蹄肾者更罕见, 本文报道1例高分化肾NET合并马蹄肾。患者因左侧腰背部疼痛1个月余就诊, 增强CT检查示马蹄肾, 左肾肿物, 大小约5.0 cm×4.0 cm, 肿物距峡部约2 cm;峡部有单独血液供应。行腹腔镜根治性左肾切除术, 术中离断峡部, 完整切除肿瘤及左肾。术后病理为肾高分化NET。术后未行辅助治疗, 术后随访15个月, 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9.
肝血管瘤手术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手术治疗肝脏血管瘤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并发症的12例患者为研究组,未发生并发症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肝脏血管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肝脏血管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5%(12/47).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在病灶位置、肿瘤大小、肝切除量、术中失血量、术中有无输血(≥2 U)、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术中失血量和术中有无输血(≥2 U)是肝脏血管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80,P=0.0013).结论 肿瘤的大小和部位,肝组织切除量,术中失血以及输血情况等是影响肝脏血管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手术风险主要与术中失血以及输血情况有关;应控制术中失血以降低肝脏血管瘸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脂肪乳剂对肝脏外科患者术后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脂肪乳剂对肝脏外科患者术后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2例肝脏外科疾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Ⅰ组(单能源组),Ⅱ组(双能源组,脂肪乳剂用量为1g/kg.d),Ⅲ组(双能源组,脂肪乳剂用量为2g/kg.d),于术前1天、术后第1和第6天分别测定肝功、糖代谢、蛋白质合成代谢、脂代谢及肝脏能量代谢指标.结果:输注脂肪乳剂病例肝功能恢复较未用者快.肝脏对糖的利用Ⅱ组优于Ⅲ组,Ⅱ组的脂代谢优于Ⅰ、Ⅲ组.结论:外源性脂肪乳剂可作为术后肝脏能量代谢的能源基质而利用,对术后肝功不良的患者予以1g/kg.d剂量的脂肪乳剂有助于肝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两例胸腹联体婴儿肝脏分离术的经验与教训.方法 通过影像检查,确认AB、CD两例胸腹联体婴儿各有独立的肝门及胆道系统和消化道,术中确定胸腹联体婴儿肝脏的第一、二肝门和分离线,AB胸腹联体婴儿采用肝脏分离线两侧局部阻断带肝血流阻断法分离肝脏,肝断面出血约10 ml,肝断面的血管和胆管逐个结扎或缝扎后,对拢缝合肝断面;CD胸腹联体婴儿先用第一肝门阻断法,后用肝脏分离线两侧手指压迫法,行局部肝血流阻断分离肝脏,肝断面出血约200 ml,肝断面的血管和胆管逐个结扎或缝扎.结果 2例联体婴儿肝脏成功分离,均未出现胆漏、肝断面感染及肝功能衰竭.A、B两婴儿至今存活,发育正常.D婴术后78 d死于肺感染,C婴术后9个月死于肺及胸腔感染.结论 各自有独立的肝门及胆道系统的胸腹联体婴儿肝脏分离术是可行的,不同的肝血流阻断方法是影响器官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首选局部阻断带肝血流阻断,避免使用第一肝门阻断法,慎用手指压迫法行局部肝血流阻断.  相似文献   

12.
肝脏外科取得快速发展,肝脏在解剖学上复杂性,已不再足肝脏外科学发展的瓶颈.限制肝脏手术的瓶颈是肝脏功能储备的极限,常使外科医生感到闲惑甚至束手无策.近来在肝功能储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本文综述国内外文献从肝切除量、术后肿瘤复发、肝移植、肝功能哀竭及肝脏储备功能检测等方面,介绍肝脏储备功能检测办法及其对肝脏外科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肝脏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中心场所,也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良好的代偿能力.肝脏手术的危险性在于肝硬化和肝功能代偿的程度.术前正确评估肝脏的储备功能、术中选择适当的术式和术后降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对于降低肝脏手术的死亡率十分重要.因此,肝脏手术的患者应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核因子-kB"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和"圈套"ODN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3、6、12、24、48和72 h分批处死.检测血浆转氨酶的水平,在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损伤程度.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kB的活性及合成"圈套"ODN的体外竞争抑制试验.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NF-α和IL-6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 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3 h肝脏NF-kB的活性开始升高,术后12 h达高峰.肝脏组织TNF-α和IL-6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升,血浆转氨酶含量也明显上升,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圈套"ODN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TNF-α和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血浆转氨酶水平明显下降,光镜下肝小叶结构损伤明显好转.结论 NF-kB靶向性"圈套"ODN通过特异性抑制NF-kB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炎症介质TNF-α和IL-6的释放,从而明显改善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中多极射频消融(RFA)在肝脏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脏转移肿瘤)中的作用、适应症及其安全性.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收治应用术中RFA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20例.术前影像学发现20例患者的肝脏共有37个病灶;对于直径≤5 cm的病灶采用“一针穿刺,多极消融”的空间布针方案,对于直径>5 cm的病灶采用“多针穿刺,盐水增强消融”的空间布针射频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RFA治疗,所有患者术后7天复查肝脏增强CT,所有消融病灶均显示为低密度液暗区,19例患者肝脏组织毁损范围超过术前病灶体积.其中直径≤5 cm的肝脏单个射频消融病灶患者13例术后随访2~7个月,肝脏未发现复发病灶.术中针道出血2例,予以缝合止血,余病例未发生腹腔内出血、胆道损伤、针道种植转移、肝功能衰竭等射频消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术联合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适应症广.其远期疗效、与肝脏恶性肿瘤其他治疗方案疗效的比较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对罕见的肝脏原发性肿瘤——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诊疗水平.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收集1989 ~ 2013年间报道的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例在内资料齐全的原发性肝脏PEComa患者41例,总结其病例资料,对原发性肝脏PEComa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脏PEComa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不易识别,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确诊.手术是目前公认的主要治疗方法.41例患者中34例为良性,7例为恶性,恶性者预后较差.结论 原发性肝脏PEComa是一种肝脏罕见肿瘤,应提高对其认识和诊疗水平,术后应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巨大肝癌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不足是发生肝衰竭的主要原因.通过阻断一侧的门静脉和肝动脉,使肿瘤降低分期,增加对侧术后剩余肝脏体积,成为目前切除巨大肝癌的方法之一.2013年3-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右半肝巨大肝癌患者,因肝脏剩余体积不足,术者一期行选择性门静脉及肝动脉结扎术后,序贯二期行肝切除术.患者2次手术均顺利完成,一期行门静脉右支及肝右动脉结扎术,术后肝肿瘤体积缩小,剩余左半肝代偿性增生良好,肝脏体积由术前488 mL增加到术后1个月689 mL.一期手术后33 d顺利实施二期巨大肝癌肝切除术,2次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个月,患者剩余肝脏未见肿瘤复发,AFP由术前425 mg/L降至26×10^-3mg/L.因此,选择性门静脉及肝动脉结扎后序贯二步法肝切除术可能是传统手术无法切除的巨大肝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肝功能储备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脏具有很强的合成、储存、分泌及代谢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即使切除正常肝脏一半以上,也仅引起短暂的肝功能检查指标的变化,因正常肝脏有很强的储备功能及再生能力.然而,在我国需作肝切除或其它肝脏手术的病人,多合并有肝硬化和(或)慢性肝炎,使肝脏储备能力受损,易发生术后肝功能衰竭及死亡.因此,术前如何正确评价肝功能的储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种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愈来愈多,下面笔者对各种实验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是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上皮肿瘤,多发于肺脏、胰腺和胃肠道,原发于肾脏的NET十分罕见,在肾脏恶性上皮细胞肿瘤中所占比例不足1%[1-2].由于肾脏NET极为罕见,故既往其病理分型基本参照肺原发性NET的分类标准,但最新WHO肾脏肿瘤分类(2016)对肾脏NET病理分型进行了调整,将高分化NET、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以及副神经节瘤统称为肾脏NET,为肾脏NET的诊疗提供了新依据.本文将就肾脏NET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进行阐述,解读其最新WHO病理分型,更新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上施行复杂的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前,增加肝细胞内糖原含量能否减轻术中因阻断肝血流所带来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近3年收治的临床基本情况相近的17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前24h内静脉滴注25%葡萄糖250mL,共4次(每6h1次);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两组病人均采用阻断第一肝门方法行病变肝脏切除术.术中分别于肝脏缺血前、缺血后及再灌注1h,获取相对正常的肝组织测定组织中ATP含量及肝细胞膜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