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法有效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健康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将44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取2次讲课加患者或家属自行练习操作(“2+X”)培训法;对照组采取7d课程培训法。结果并发症芡生率观察组为4.4%,培训时间为2d;对照组并发症为42.9%,培训时间为7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2+X”培训法有利于减少CAPD患者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授课时间。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法有效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健康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将44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取2次讲课加患者或家属自行练习操作(“2+X”)培训法;对照组采取7 d课程培训法。结果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4.4%,培训时间为2 d;对照组并发症为42.9%,培训时间为7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2+X”培训法有利于减少CAPD患者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授课时间。 相似文献
3.
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对腹膜透析(CAPD)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使其患者透析充分,减少并发症,营养均衡,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成功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邵玲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5):441-441
本文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实验组及对照组观察,探讨健康教育对腹膜透析患者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1 对象选择2008年1月~2010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64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7例、对照组27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程度、药物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运用微信进行健康教育,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方法 对照组为2015年35例腹膜透析患者,采用传统的电话回访模式;观察组为2016年35例腹膜透析患者,在传统的电话回访的基础上增加微信互动.微信平台的人员构成:临床医生、腹膜透析专科护士、营养师、患者及家属.通过微信平台,管理员定期循环发布腹膜透析相关健康宣教知识,腹膜透析患者按照宣教指导,改变健康行为方式.结果 经过阶段式的循环宣教指导,跟踪12个月后,腹膜炎发生率明显减低,由2015年的1例/61.4个腹膜透析月降至2016年的1例/70.6个腹膜透析月.结论 运用微信进行阶段式循环健康宣教模式,有重点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提高对腹膜炎的认识深度,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营养不良是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且与患者预后不佳有关。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多样,除尿毒症毒素影响食欲及腹膜透析造成的营养物质流失外,老年患者由于心血管、糖尿病等合并症增多,且存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特殊因素,更易发生营养不良。定期合理评估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助于及时发现诱因,预防营养不良发生。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具体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8.
腹膜透析患者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腹膜透析作为肾脏替代疗法之一 ,因其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保护残余肾功能 ,而且患者不用出门 ,在家中就能进行治疗 ,故其优越性越来越被患者和家属所认识和接受。为了解我院腹膜透析 (CAPD)患者的现状和健康教育需求 ,笔者对我科出院的CAPD患者进行了调查。资料与方法1 调查对象 1998年~ 2 0 0 2年在我院行腹膜透析的4 7例患者。其中男 18例 ,女 2 9例 ;年龄 4 4岁~ 75岁 ,平均 (5 3.2 3± 4 .38)岁 ;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6例 ,高中 9例 ,初中以下 32例 ;透析年限为 2月~ 4年。原发疾病为肾小球肾炎者 2 6例 ,糖尿病者 18例 ,痛… 相似文献
9.
宫欣茹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9):544-545
糖尿病(DM)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在进入肾透析治疗的患者中,糖尿病导致终末期肾病患者仅次于继发肾脏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透析前教育对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血肌酐在500-700μmol/L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透析前教育,研究探讨透析前教育能否提高腹膜透析(PD)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80例慢性肾衰竭的患者中,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的患者行透析前教育,对照组的患者行常规护理。应用生活质量量表、心理量表等来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情况,所得有效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PD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透析前教育可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过去几十年间,终末期肾病(ESRD)患病率逐年升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ESRD人数迅速增加,给社会和医保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老年ESRD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腹膜透析(腹透)和血液透析(血透)、肾移植。由于老年患者接受移植的比例较低,透析仍然是老年ESRD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对于老年ESRD患者的最佳透析方式,目前尚缺乏普遍共识,本文就腹透在老年ESRD患者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之一,国内常采用的是间歇性腹膜透析(IPD)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其中CAPD列为常规疗法,它不仅可以达到或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防止或减轻并发症,还可以改善透析效果,从而增强患者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1].针对CAPD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健康教育的措施.同时护理工作必须针对患者个体的身、心、社会、文化等需求,提供适合于服务对象的护理,即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2].每个人均为独立的个体,即使是患有同一种疾病的患者,都会因病程长短、病情轻重、个性特征、成长经历、文化差异、经济状况等不同,对护理有不同的需求,为每个个体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就是"个性化护理"的体现.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能较好的防止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水平达标率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PD治疗3个月以上并规律随访的2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65岁和65岁),比较两组血钙、血磷、PTH及其他生化、营养指标,分析年龄与PTH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构成、身高、体质量、透析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在老年组患者更高(P0.05)。老年组PTH达标率低于非老年组(16.66%vs. 25.66%),低PTH水平者(150 pg/mL)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70.83%vs. 48.66%)。老年组血磷、血清白蛋白值水平低于非老年组(P0.05),而血钙及血红蛋白高于非老年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PTH水平呈负相关(r=-0.275,P0.05)。结论 PD患者PTH水平与年龄相关,老年PD患者PTH水平明显偏低,这可能是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较差、血磷下降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治疗高龄老年慢性肾衰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腹膜透析 (PD)治疗急慢性肾衰竭已广泛应用 ,但PD治疗高龄老年人肾衰竭较少见。兹将我院PD治疗 6例高龄老年慢性肾衰竭的资料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病例为 3年来住干部病房的 6例老年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72岁~ 81岁 (80岁以上 3人 ) ,平均77岁。原发病 :高血压病 3例 ,双肾多发结石 1例 ,良性动脉性肾硬变 2例。透前合并病 :冠心病 2例 ,肺部感染 5例 ,痛风 2例 ,多发脑梗死、垂体瘤、前列腺肥大各 1例。透析前血BUN(2 7.77± 9.4 8)mmol/L(19.7~ 4 4mmol/L) ,Cr (75 2 .33± 92 .5 0 ) μmol/L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腹膜透析( PD)患者死亡原因,为提高老年PD患者的生存率提供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肾脏科接受PD治疗的112例老年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死亡危险因素,另随机选取同时期70例老年长期PD生存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老年PD患者死亡最主要原因为感染、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死亡组患者舒张压、血白蛋白、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HD)转PD以及C反应蛋白增高为导致老年P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强调感染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特别注意HD转PD老年患者的治疗,提高透析质量,有助于改善长期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腹膜透析患者充分透析的透析剂量。方法:以主观全面营养评价(SGA)评分和血清白蛋白浓度为标准,对58例腹膜透析患者作营养评价,并分析SGA评分,血清白蛋白浓度与患者的透析剂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并初步探讨影响老年CAPD患者生存质量的各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年龄大于60岁的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63例老年患者,按年龄分为<70岁和≥70岁两组,使用SF-36量表调查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63.93±2.97)vs(73.57±3.22)岁]、Charlson合并症指数(3.4+±2.3 vs 5.0± 3.1)、Karnofsky活动指数(82±9 vs72± 16)、合并心血管并发症(x2=9.921,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SF-36量表中8个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躯体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相关性分析显示,SF-36总分与Kamofsky活动指数(r=0.046,P=0.000)、残肾功能(r=0.314,P=0.012)呈正相关;与焦虑指数(r=-0.318,P=0.014)、抑郁指数(r=-0.341,P=0.006)呈负相关.躯体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与年龄(r=-0.337,P=0.007)、是否合并心血管并发症(r=-0.333,P=0.008)、抑郁指数(r=-0.369,P=0.003)呈负相关;与Karnofsky活动指数(r=0.507,P=0.000)、残余肾功能(r=0.268,P=0.034)呈正相关性.精神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与焦虑指数(r=-0.327,P=0.009)、抑郁指数(r=-0.267,P=0.034)呈负相关;与Karnofsky活动指数(r =0.321,P=0.01)、残余肾功能(r=0.283,P=0.025)呈正相关.结论 对于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而言,年龄、焦虑指数、抑郁指数、Karnofsky活动指数、残肾功能、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都可能会影响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腹膜透析(PD)在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观察35例高龄有功能衰竭患者PD治疗前后肾功能,肝功能,血红蛋白等评价指标的动态变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的变化。结果:大多数高龄患者在行PD治疗后,尽管血尿素氮,肌酐有明显降低,但血浆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等全身营养状况指标均较治疗前亦有明显下降,常见并发症有:低血钾,腹膜炎,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皮肤和肢体末端溃疡和腹壁疝,结论:PD治疗并非是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最合适的治疗手段,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选择适合的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的分布和预后特点,以指导临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72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中青年组(<65岁),将老年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点、致病菌分布以及预后情况与中青年组相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和技术生存率。
结果43例患者(老年组22例,中青年组21例)发生72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老年组38例次,中青年组34例次),共培养出58株致病菌,老年组31株(包括G+菌19株,G-菌11株,真菌1株);中青年组27株(包括G+菌19株,G-菌5株,真菌3株)。老年组的主要致病菌为G+菌(61.29%)。老年组的表皮葡萄球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29.03%与3.70%,P=0.028)。老年组G-菌和真菌的发生率与中青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腹膜炎的治疗转归(治愈率、拔管率、死亡率)与中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5,P=0.066,P=0.279)。Kaplan-Meier分析显示老年组的总体生存率并不低于中青年组(P=0.282),而老年组的技术生存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07)。
结论老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分布与中青年患者有所不同,与他们更容易出现接触污染有关。老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总体预后并不比中青年患者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