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调查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地区流动人口产后妇女的避孕现况和对避孕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其避孕知晓的影响因素,为探索适合该人群的避孕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三旗地区378名产后1.0~1.5 a的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产后妇女避孕现况和避孕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产后妇女首次性生活的避孕率为93.7%,产后避孕率为84.7%;产后意外妊娠率为6.9%。目前采取的避孕方式以避孕套为主,占88.8%。产后妇女避孕知识平均得分(48.64±16.62)分,低于60分者占71.9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产后妇女避孕知识总分与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呈正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年龄越大,避孕知识得分越高。结论西三旗地区流动人口产后妇女意外妊娠率偏高;该群体避孕知识贫乏且知识掌握不均衡,并受其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阙珍  王娟  唐桂荣 《临床医学工程》2012,(10):1827-1829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避孕节育需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避孕服务的需求以及对避孕知识的知晓程度。结果流动人口对避孕知识的知晓程度为57.96%~91.59%,不同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对产后避孕知识的知晓程度有差异。流动人口孕产妇对避孕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等知识具有迫切的需求。42.0%认为产前检查为最合适的宣教时间,发放宣传册为最喜欢的宣教方式。结论针对不同需求,利用不同的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避孕知识宣教,有利于提高流动人口对避孕节育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现状及生殖健康服务需求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现状、避孕知识水平、性行为特征和生殖健康需求,为推广适宜避孕节育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自填式问卷的方式,对年龄15~49岁、非深圳户籍、未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有过性生活且正接受宣传教育、药具发放、技术服务的流动人口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多数服务对象采取过避孕措施,但每次性行为均使用避孕措施的〈1/3;在短效避孕措施中,〉80%人目前最常使用的是避孕套;28.1%的妇女有过人工流产史,其中1/3为多次人工流产。最近一次原因多为避孕失败,导致避孕失败的原因主要为安全期、体外射精和避孕套避孕。流动人口避孕知识水平不高,所有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均〈80%。结论:流动人口避孕知识掌握较差、有效避孕措施使用率低、人工流产率高、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迫切。建议对流动人口开展有关避孕知识的教育,推广适宜避孕节育技术,促进安全、有效避孕措施的使用,促进男性积极参与避孕,以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宝山区初产妇产后避孕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开展有效的产后避孕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宝山区杨行镇和顾村镇2018年7-12月分娩的初产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调查对象产后避孕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419份,平均产后避孕知识得分为(69.2±11.7)分。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低、无流产史及外地户籍的产妇产后避孕知识的知晓程度更低。结论宝山区初产妇产后避孕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全面二孩"政策下,建议加强对产科医务人员避孕节育知识的培训,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对孕产妇进行个性化产后避孕节育知识宣教,特别是低年龄、无流产史、文化程度较低及外来流动孕产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流动人口的数量急剧增加,带来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卫生保健、性与生殖健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生育健康和性健康,同时也与下一代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流动人口宫内节育器、安全套等避孕措施的使用比例较高,但是避孕节育及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总体水平仍旧偏低;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对家庭暴力态度的认识整体较高;与城镇户籍人口相比,流动人口的休闲生活与城镇户籍人口还有较大差异,他们行为方式的"市民化"还远没有实现。这可能与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不到位,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防护意识差等自身特点,以及卫生保健服务和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差等因素有关。改善目前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现况及其他社会、心理需求有待于各级相应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次调查通过随机抽样,采取问卷形式,对广州市东山区634例产后1年内的妇女,收集了有关产后恢复行经、恢复性生活、采取避孕措施的时间、避孕药具的选择和使用情况、人流引产的情况及其原因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代人恢复行经、恢复性生活的时间明显提前了,而避孕措施的采取却相对滞后;避孕时机和避孕药具选择不当等,很大程度地影响着计生工作的成效。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加强避孕节育方面的健康教育,提倡“开始性生活的同时采取避孕措施”的做法,帮助产妇树立适时、及时避孕节育的正确观念,并指导产妇正确地选择和使用避孕药具,保护和促进妇女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上海市城区产后妇女避孕节育现状和服务需求,为完善社区计划生育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区10个街道的1819名产后1~2年妇女进行匿名封闭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以户籍人口为主(78.4%)。对象产后月经和性生活的平均恢复时间为4.94个月和5.04个月,产后采用避孕措施的平均时间为5.68个月。91.5%妇女产后已经采用避孕措施,前3位方法为:避孕套(78.4%)、安全期(13.1%)、体外排精(10.9%)和宫内节育器(10.9%)。既往有人工流产史者占23.89%,产后意外妊娠总发生率为7.86%,其中本市户籍与外来产妇产后意外妊娠发生率分别为7.41%和12.79%,外来产妇产后意外妊娠发生率显著高于本市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2.9%的对象认为产后避孕宣教有必要,认为合适的产后避孕宣教应在产后访视和产后体检时,有33.3%的对象认为婴儿体检或免疫接种时可安排产后避孕宣教;希望获得的产后避孕宣教方式仍以宣传资料为主(87.2%)。结论:产后是及早落实避孕措施的关键时期,城区产后计划生育工作要针对产后妇女的特点和需求开展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和宣教,以提高广大生育后期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Cox回归模型在产后哺乳与避孕相关关系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ox伴随时间变化变量回归模型来准确的评价产后哺乳与避孕的关系。从天津市河西区随机抽取9个街,344名产后12~18个月的哺乳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产后启用避孕措施的时间与哺乳类型无关,但已恢复月经的妇女比仍闭经的妇女更可能选用避孕措施。年轻妇女产后性生活恢复和启用避孕措施的时间较早。建议妇女产后恢复性生活之后,无论完全哺乳还是闭经,都应尽早选择一种适宜的避孕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成都市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知识情况,探究影响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识状况的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和成华区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和服务场所中随机选择2 124名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婚姻状况、学历、性别、去年家庭人均月收入、户口性质、现居住地的主要居住方式、性生活频率以及是否采取避孕措施的研究对象避孕节育知识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性别、学历、去年家庭人均月收入、户口性质、是否采取避孕措施与避孕节育知识得分有关:与20~29岁研究对象相比,40~49岁研究对象所获得的知识得分较低;与女性研究对象相比,男性研究对象所获得的知识得分较低;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研究对象相比,大专研究对象所获得的知识得分较高;与去年人均月收入≥7 000元的相比,收入<1 000元的研究对象所获得的知识得分较低,收入5 000~6 999元的研究对象所获得的知识得分较高;与城镇户口的研究对象相比,农村户口的研究对象所获得的知识得分较高;与没有采取避孕措施的研究对象相比,采取避孕措施的研究对象所获得的知识得分较高(P<0.05)。结论:中老年、男性、高学历、收入过高或过低、拥有城镇户口和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流动人口对自身避孕节育知识的关注程度明显不足,避孕节育知识的普及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
人工流产原因及育龄妇女避孕知识知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5~7月,我们对人工流产的妇女有关人工流产原因、避孕知识、避孕措施采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育龄夫妇虽然有一定的避孕知识,但采取避孕措施的只占64%,与避孕知识知晓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年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海淀区流动人口产后妇女对避孕知识的掌握及需求情况。方法 方便抽样选取北京海淀区流动人口较多的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利用调查问卷对1 124例流动人口产后1~1.5年的妇女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有57.1%的流动人口产后妇女避孕知识得分低于8分(满分16分),而文化程度不同,其避孕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0,P=0.000〈0.05);文化程度越高,避孕知识得分越高。有53.4%的人希望通过计生部门宣传获取避孕知识,有45.2%的人希望通过医务人员指导获取避孕知识,有43.4%的人希望通过网络获得避孕知识。结论 流动人口产后妇女避孕知识水平不高,文化程度高者避孕知识掌握较好;更期望通过计生部门宣传、医务人员指导和网络获取到避孕知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昌平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效地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辖区建筑工人、工厂工人、个体经营者、住宿餐饮从业人员、家政从业人员、临时雇佣劳动力、娱乐场所从业人员7类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4.8%,不同性别、不同行业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户籍、文化程度、是否做过免费HIV检测等因素对其知晓率有显著影响;流动人口现有的艾滋病相关知识通过多途径获得,从高到低依次是电视、免费宣传材料、广播等,但流动人口最希望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从高到低依次是电视、免费宣传材料、书籍等;有3.6%的流动人口做过免费HIV检测;仅22.1%的人不歧视HIV/AIDS;有4.7%流动人口有商业性行为,仅18.1%的人能每次坚持用套;有7.3%的流动人口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关系,仅18.1%的人能坚持每次用套;有0.5%的男性有同性行为,仅16.7%的人能坚持每次用套。结论昌平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存在对HIV/AIDS的歧视态度和感染艾滋病的高危性行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当地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流动人口避孕节育个性化需求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现居住在深圳市的流动人口避孕现状及对个性化避孕节育的需求,探索建立一套适宜流动人口的个性化避孕节育新技术新方法的方案及最佳推广模式。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用定性访谈和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象为现居住在深圳市的流动人口(包括已婚和未婚有性生活的)4 066例,年龄在15~47岁,未采取长效避孕措施。结果:通过基线调查现居住在深圳市的流动人口70.3%来自农村,属于"三低"人群,即低年龄、低文化、低收入。流动人口对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的知识需求强烈,是值得重视和关注的人群。结论:针对流动人口有必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深层次的知情选择,根据不同年龄群体避孕、意愿,以及避孕、生殖的相关知识了解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开展个性化的适宜避孕节育技术推广工作,提升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广州外来未婚年轻女工避孕药具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城市外来未婚年经女工性行为、避孕药具的使用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利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引导城市外来女青少年避免意外妊娠对生殖健康的威胁,采用专题小组讨论和个人深入访谈研究方法,了解城市外来未婚年轻女工的性行为、避孕药具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大部分有婚前性行为的青年女工在过性生活时没有采取任何的保护措施,避孕知识、态度和实践方面的无知令人担忧。这一人群自我保护意识十分淡薄,生殖健康正面临着较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的宣传干预手段对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流动人口未婚女性2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仅免费发放避孕套与宣传资料,改良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张贴宣传海报、开通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专线、设立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服务点、开展生殖健康讲座与发放服务联系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两组人员干预前后对各类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正确率情况。结果:干预后,除艾滋病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5,P=0.316)外,改良组避孕知识、流产知识、生殖道感染知识与性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避孕知识:χ2=45.399,P=0.000;流产知识:χ2=49.112,P=0.000;生殖道感染知识:χ2=43.613,P=0.000;性健康知识:χ2=53.296,P=0.000)。改良组各类生殖健康知识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避孕知识:χ2=5.214,P=0.022;流产知识:χ2=19.705,P=0.000;生殖道感染知识:χ2=32.119,P=0.000;性健康知识:χ2=28.910,P=0.000;艾滋病:χ2=6.948,P=0.000)。结论: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的改良宣传干预能有效提高她们对各类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正确率,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识的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识的需求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01名流动人口,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期望了解的避孕节育知识及方式和对举办生殖健康讲座的看法等。结果:流动人口最想了解的避孕节育知识是避孕方法的副作用(28.79%),其次是如何使用避孕方法(27.49%),63.27%的调查对象希望定期举办生殖健康讲座;不同年龄、婚姻状况、职业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期望举办生殖健康讲座的比例高于男性(OR=1.26,95%CI:1.02~1.57)。结论:上海市流动人口对避孕节育知识的需求情况存在性别、婚姻状况、职业等的差异。因此,针对不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将会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更好、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台州市流动人口避孕知识、态度和行为,为提高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水平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取多阶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台州市5个县、市、区共计1372名流动育龄人群的人口学特征、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及使用情况、避孕知识获取途径和避孕知识了解、态度及行为等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1.2岁,其中女性占54.7%,男性占45.3%;平均月收入1200元人民币;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占78.7%;职业以技术工、服务业为主;采取避孕节育措施的以女性为主,宫内节育器占所有避孕措施的40.76%,其次为避孕套(21.59%);获得避孕节育知识的途径以广播电视媒体和报纸杂志为主(84.9%);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80%;男性KAP值高于女性,文化程度是影响KAP得分的主要因素;对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的满意度为57.4%。结论:流动人121避孕方法知晓率较低,对避孕、节育知识及生殖健康服务需求强烈。应该加强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探索新的长效服务机制,以满足流动人口育龄人群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MSM中流动人口治疗前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北京市MSM中流动人口人口学特征、治疗前基线CD4+T细胞值、确证与开始抗病毒治疗时间间隔等. 结果 2011年9月-2012年7月北京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组新纳入的MSM共806人,其中北京市户籍人口占30.8%,流动人口占69.2%.在北京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MSM流动人口具有以下特征:15~35岁为主(68.0%)、未婚者居多(70.6%)、文化程度较高,户籍分布广泛.治疗前基线CD4+T细胞平均值为(211±110)个/μl,确证与开始抗病毒治疗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1.8月. 结论 北京市MSM中流动人口抗病毒治疗需求大,要采取措施及早发现和治疗患者,同时重视MSM中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疫情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