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5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对16例髋臼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9~75岁。合并伤:髋关节脱位9例,股骨头骨折3例,坐骨神经损伤2例,腹腔脏器损伤2例。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4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红卫  赵钢生 《中国骨伤》2008,21(9):674-675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经手术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髋臼后壁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1例,女14例;年龄19~68岁,平均37.6岁。合并髋关节脱位者41例。全部后侧Kocher-Langenbeck切口。结果:4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26个月。按Matta的X线复位标准和Matta改良的d'Aubigne临床标准评估,解剖复位38例,满意复位7例;临床结果优30例,良10例,一般5例,优良率为88.9%。本组中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坏死2例,异位骨化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无切口感染和骨不愈合。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骨折复位质量、伤后至手术时间、骨折粉碎程度、手术经验是影响髋臼后壁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5例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的患者采用K-L入路、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35例均获随访,时间2年~5年4个月。采用改良Merle d’Aubin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价:优16例,良12例,一般4例,差3例。Matta影像学分级:优13例,好16例,一般5例,差1例。临床结果与X线分级呈显著正相关。患者年龄≥55岁、复位时间≥12 h及复杂性骨折患者中临床评分明显降低。结论对于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及时确诊和满意复位、恢复髋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取得满意手术疗效的关键;患者年龄、复位时间、骨折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15例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通过X线平片、CT平扫及重建图像确诊,均手术治疗,其中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10例、前后联合入路5例,均采用钢板和拉力螺钉固定.结果随访1~4年(平均2年),关节功能按改良d'Aubigne和Postel功能评定标准,解剖复位者12例中关节功能优良10例、可2例;复位欠佳2例中关节功能良1例、可1例;不满意复位1例关节功能差.结论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为改良K-L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骨折固定方法应满足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和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伴股骨头脱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伴股骨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髋臼后壁骨折伴股骨头脱位患者全部采用K-L入路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60~120(90±30)min,失血量200~480(340±140)ml,18例均获随访,时间18~53(35.5±17.5)个月。采用Matta改良的d′Anbigne和Postel临床评价标准:优12例,良3例,可3例。结论髋臼后壁骨折伴股骨头脱位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股骨头脱位复位越早越好,对伴有广泛粉碎性骨折者出现较差结果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6.
后壁骨折在髋臼骨折中最为常见,为关节内骨折,所处解剖位置深在,合并伤多,治疗难度较大.影响疗效因素的多样性和术后潜在的关节病发生风险使得治疗颇具挑战性.骨折块的复位质量和坚强的内固定方式对术后功能恢复极其重要.一些新的内固定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主要对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髋臼横断骨折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治疗的21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男18例,女3例;年龄21~55岁,平均41岁。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9个月平均25.4个月。根据M atta标准评估,优16例,良4例,可1例,无感染及血管损伤,异位骨化3例。结论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前影像学检查、手术时机、解剖复位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影响髋臼后壁骨折手术疗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影响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疗效的因素并总结治疗经验. 方法 1993年8月至2006年8月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髋臼后壁骨折患者105例,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系统评价临床效果,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价影像学结果.通过统计分析说明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伤、髋关节脱位情况、是否存在边缘压缩、骨折复位质量、有无合并股骨头骨折,异位骨化程度和有无股骨头坏死等与临床效果间的关系. 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1年(2.0~10.6年).临床效果:优32例,良56例,可11例,差6例,优良率83.8%(88/105).影像学结果:优52例,良36例,可12例,差5例,优良率83.8%(88/105).患者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伤及髋关节脱位与临床效果无显著相关.存在边缘压缩、合并股骨头骨折、骨折复位差、严重异位骨化和股骨头坏死与临床效果显著相关.临床效果与影像学结果存在强相关性(Kappa=0.772). 结论术中仔细探查、解剖复位、牢靠固定是关键.存在边缘压缩骨折、骨折复位差、合并股骨头骨折、严重异位骨化和股骨头坏死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髋臼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髋臼移位骨折的最佳时机、入路选择、复位方法及导致二期关节置换的原因. 方法 1978年9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72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患者,根据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6例,前壁骨折3例,后壁骨折19例,后柱+后壁骨折3例,后柱骨折7例,横行骨折10例,横行+后壁骨折4例,双柱骨折20例.手术入路:髂腹股沟入路22例,Kocher-Langenbeck(K-L)入路40例,联合人路10例.内固定方法:单纯螺钉固定髋臼后壁大块骨折12例,钢板固定60例. 结果术后X线片诊断(Matta标准):解剖复位53例(73.6%),满意复位10例(13.8%),不满意复位9例(12.5%).随访2~23年(平均7年),髋关节功能依据d'Aubigne标准评定:临床优良率为75.0%,可13.9%,差11.1%.依据Epstein标准X线片示优良率为72.0%,可15.2%,差12.5%.异位骨化按Brooker标准:髂腹股沟入路无异位骨化,K-L入路I~Ⅱ度5例,Ⅲ度1例.7例患者二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结论 正确地掌握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和骨折复位方法是取得理想复位的关键,而理想的复位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移位性髋臼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随着现代化工业和交通事业的发展,这种损伤日渐增多。由于关节面受累和骨折移位,如未能及时达到确切的复位,日后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和不愈合,将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目前,对移位性髋臼骨折多倾向于早期确切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以改善和提高治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制弹簧钢板在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髋臼后壁骨折患者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28~68岁,平均5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高处坠落伤15例,跌倒伤5例。其中,单纯后壁骨折4例,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18例,后壁骨折伴后柱骨折10例,后壁骨折伴横断骨折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4 d,平均2.5 d;受伤至手术时间4~8 d,平均5 d。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35例)和联合髂腹股沟入路(3例)复位骨折后,首先采用弹簧钢板压住固定后壁骨折,然后使用重建钢板压住弹簧钢板固定于后柱。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8个月。发生创伤后坐骨神经损伤5例及术中牵拉致坐骨神经损伤2例,均在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影像学复查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断裂和失效发生;末次随访时发生股骨头坏死2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骨化性肌炎1例。术后12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获优27例,良5例,可2例,差4例。结论髋臼后壁骨折术中使用弹簧钢板固定后壁骨折块后,再使用重建钢板压住弹簧钢板固定于后柱,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移位性髋臼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随着现代化工业和交通事业的发展,这种损伤日渐增多。由于关节面受累和骨折移位,如未能及时达到确切的复位,日后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和不愈合,将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目前,对移位性髋臼骨折多倾向于早期确切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以改善和提高治疗效果[1-3]。1998年6月以来,我们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技术治疗18例移位性髋臼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2846岁,平均38·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砸伤3例,高处坠落伤6例。其中伴有脾破裂2例,肋骨骨折2例,脊柱骨折1例,四肢骨折2例,坐骨神经不全损伤2例。18例均为闭合性骨  相似文献   

14.
自1995年1月-2002年8月用重建钢板治疗髋臼后壁骨折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26例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型,后壁骨折12例,后柱伴后壁骨折4例,横行加后壁骨折3例,T型骨折5例,前柱加后半横行骨折2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加压螺纹钉、重建钢板或螺钉钢丝内固定等方法,术后进行良好的功能锻炼。结果 26例病人平均随访17个月,根据赵炼才等提出的疗效评定标准:优18例,良4例,尚可3例,差1例。结论 正确的诊断分型对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关节的重建,确保良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1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4例;年龄33~60岁,平均47.8岁.AO/OTA分型:41-B2.2.4型2例,41-B3.1.2型3例,41-B3.3.2型3例,41-B3.1.2型+41-B3.3.2型2例,41-C3.3型1例.5例后外侧骨折采用膝关节Carlson后外侧入路;3例后内侧骨折采用Carlson后内侧入路;3例累及胫骨平台前、后侧及胫骨髁间嵴骨折者采用Carlson后内和(或)后外入路,辅以前侧入路行钢板螺钉内固定.关节面塌陷者采用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随访3个月至2年,平均1.6年.全部病例均获得影像学上的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5~18分,平均16.7分.骨折愈合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75~96分,平均86.2分.后外侧入路5例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0°-135°,后内侧入路3例0°-130°,混合入路3例-10°-12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表现为以后侧为主时,应选择后外或后内侧手术入路,于直视下进行复位及固定,便于操作,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operative treatments for the complex posterio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via posterior approach. Methods Eleven cases with complex posterio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from June 2008 through June 2010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There were 7 males and 4females, with age from 33 years to 60 years (average, 47.8 years). According to AO classification, there were 41-B2.2.4 type in 2 cases, 41-B3.1.2 type in 3, 41-B3.3.2 type in 3, 41-B3.1.2 type combined 41-B3.3.2 type in 2, 41-C3.3 type in 1. Carlson posterior lateral approach were used in 5 cases, posterior medial approach were used in 3 cases, and posterior medial and/or lateral approach combined with anterior approach were used in 3 cases. All fractures were fixed with plates. Autogenous ilium grafts were used if necessary.Results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The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 1.6 years (range, 3-24 months). At the final follow-up visit, bone union was obtained in all cases. The mean Rasmussen score was 16.7 (range, 15-18), and the mean HSS was 86.2 (range, 75-96). The postoperative knee range of motion were 0°-135°, 0°-130° and -10°-125° in 5 cases with posterior lateral plateau fractures, 3 cases with posterior medial plateau fractures and 3 cases with anterior and posterior plateau and intercondylar fractures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vascular and nerve injuries. Loosing or breaking of hardware's was not found. Conclusion The Carlson posterior lateral and/or medial approach is preferred for the complex posterior plateau fracture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direct reduction and stabiliz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涉及髋臼顶的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017年髋臼后壁及髋臼顶骨折的36例患者,观察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疗效。结果骨折复位按照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24例,复位满意10例,复位欠佳2例,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固定愈合,内固定无松动,骨折移位2例,髋臼顶再骨折1例,评定关节功能参照Epstein标准,关节功能优22例,良8例,一般4例,差2例,结论涉及髋臼顶的髋臼后壁骨折不仅需要解剖复位,还需要对髋臼顶进行坚强的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