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治疗是根治β地中海贫血研究的重点方向。位点控制区 (L CR)的发现以及新型基因转移系统不断开发研制 ,给导入正常β珠蛋白基因以实现基因治疗的设想带来了希望但同时也产生了新课题 ;与此同时 ,分别从DNA和 RNA水平对受损的β珠蛋白基因进行修正治疗的研究也在开展当中。随着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研究不断深入 ,同时开发出安全高效的新型病毒载体 ,有可能最终实现β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2.
β-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的策略和方法,根据靶向的不同可以分为3类:导入正常的β-珠蛋白基因、导入正常的γ-珠蛋白基因和抑制α-珠蛋白基因的表达.β-地中海贫血动物模型的发展,对疾病基因治疗的进步有重要意义.基因治疗载体系统是关系到基因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慢病毒载体的采用是一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3.
β-地中海贫血(比地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是分子基础被最早阐明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该病主要分布于包括我国南方地区在内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型β-地贫患儿出生时无明显症状,但发病后常因严重贫血且缺乏有效的治疗于幼儿期死亡。本病可通过产前诊断阻止受累患儿的出生。严重贫血的患者可借助终生规范输血和除铁治疗长期生存,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愈该病,基因治疗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中国人群的表型和遗传突变数据,聚焦于对β-地贫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进行阐述,并概述了该病临床治疗和人群预防的要点,旨在为临床医师及实验室人员提供指导实践的规范性文本,提高β-地贫的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因芯片诊断β地中海贫血的方法。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基因芯片分析了我院24份已知基因分型的血液样品。结果 检测到正常个体4例,β地贫20例。包括6种突变类型CDl7(A→T)、IvS2nt-642(C→T)、CD41—42(-TCTT)、TATAbox nt-29(A→G)、TATA box nt-28(A→G)、CD37/N(G→A)。结论 基因芯片法能同时筛查多种β地贫突变,对开展遗传咨询、基因分析及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一种缺失型δ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探索进行β地贫复合该缺失型突变高风险胎儿的快速产前诊断方法。方法:以表型和基因分型进行家系分析。表型分析采用红细胞指标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用跨越断裂点的三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直接分析法检测δβ地贫缺失突变;用反向点杂交技术筛查β地贫基因突变;并对一例该型地贫高风险胎儿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先证者(重症地贫)为一种缺失型δβ地贫与β地贫双重杂合子,其δβ地贫基因遗传自母方,在该家系3代9名成员中共检测到4例携带了这一基因,其表型和基因型结果相互吻合;β地贫基因(密码子41-42-CTTT移码突变)遗传自父方。对该家系的重症地贫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结果显示,胎儿的基因型完全正常。结论:在国内首次报告由缺失型δβ地贫基因与β地贫移码突变双重杂合导致的重平地贫高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采用的技术简便、快速,可用作同类事件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现行PCR-RDB法对中间型β-地贫基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5个中间型β-地贫家系进行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和β-地贫基因的PCR-RDB法检测,并用长链PCR法检测家系1和家系2中的先证者及母亲的β-地贫基因的缺失突变。结果 5例先证者HbF含量均增高,其中2例为轻度贫血,3例为中度贫血;4例先证者PCR-RDB法结果为杂合子与其表现的临床症状不符,1例先证者PCR-RDB结果为纯合子与父母基因检测结果不符;先证者1及其母亲长链PCR法显示阴性,先证者2及其母亲长链PCR法均为东南亚(SEA)缺失型HPFH。结论若在产前诊断时仅用PCR-RDB法检测β-地贫基因,会造成缺失型β-地贫基因漏诊,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个少见的β地中海贫血突变家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鉴定中国人中 1个少见的 β地中海贫血 (β-地贫 )家系成员的基因转录突变 (- 90C→ T)。 方法 表型分析采用常规的红细胞指数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技术 ;反向点杂交技术用于检测中国人 18种已知类型的β-地贫突变 ;β珠蛋白基因全长 DNA测序技术用于确定样品的基因突变及其基因型 ;RT- PCR半定量法分析该突变对 β-珠蛋白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结果 家系分析发现 :先证者、先证者之兄和其母亲为有典型 β-地贫特征的个体 ,反向点杂交筛查未发现已知的 β-地贫突变 ,DNA直接测序分析发现该家系的这 3个成员均携带有 1种中国人中未见报道的 β地贫等位基因—— β-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近侧 CACCC盒中 - 90位的 C→ T转录突变。RT- PCR分析显示该突变引起β-珠蛋白基因转录水平下降 (突变 :2 .2 33± 0 .0 1vs正常 :3.779± 1.19;95 % CI:3.0 6 0 ,4 .4 99) ,与其他类型的β-地贫杂合子β-基因的表达水平相当 (2 .110± 0 .5 3,95 % CI:1.732 ,2 .4 88)。 结论  - 90位的 C→ T转录突变是中国人中未见报道的稀少类型的 β-地贫转录突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基础及产前诊断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β地中海贫血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遗传性血液病。中国人中已发现21种β地贫基因,其突变类型包括碱基替代、小的缺失和插入。我国南方常见的类型是密码子(CD)41-42(-TCTT)移码突变,IVS2nt654(C→T)突变,CD17(A→T)突变,TATA盒nt-28(A→G)突变和CD71-72(+A)移码突变,其基因频率分别为41.6%、21.8%、18.0%和8.0%及3.9%。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珠海市这座新兴“移民”城市中户籍人群中 β-地中海贫血 (β -地贫 )的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频率分布 ,包括 β -地贫合并α -地贫的发生率。方法 连续抽取婚前对象的静脉血大样本 ,先用血液学分析法筛查 β -地贫表型阳性样品 ,再应用反向点杂交 (RDB)和gap -PCR技术分别对之进行β -地贫基因和东南亚缺失型 (- - SEA)α-地贫的定型 ,未知样品则进行DNA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在 1,5 84例婚检对象中 ,检出 β -地贫表型阳性样品 37例 ;经基因分析 ,34例被确定了β -地贫基因型 (包括 2个小红细胞症且 3 5 %≤HbA2 <4 .0 %的病例 ) ,共检出 9种基因型并总结出它们的构成比。其余的 3例 (有 2例 3 5≤HbA2 <4 .0 %)经DNA测序未发现突变。因此 ,该市户籍人群中的 β -地贫基因携带率为2 2 %(35 / 1,5 84 ) ;9种已知β -地贫的基因频率—CD4 1- 4 2s(-CTTT)和 - 2 8(A→G)分别为 34 3%和 2 5 7%;IVS - 2nt6 5 4(C→T)和CD2 6 (G→A ,BE)、CDs71- 72 (+A)t和CD4 3(G→T)各为 8 6 %、5 7%;CD17(A→T)、- 2 9(A→G)和CDs2 7- 2 8(+C)及未知突变均为 2 85 %。值得提及的是 ,在 35例 β -地贫基因阳性样品中 ,有 2例是从 3 5 %≤HbA2 <4 .0 %样品中检出。此外 ,还从 35例 β-地贫基因阳性样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云南傣族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基因(hemoglobin beta gene,HBB)变异分布特点.并建立检测相应常见变异位点的快速筛查方法.方法 获取209例云南傣族儿童β-地中海贫血阳性样本,用DNA序列测定的方法对包含有β珠蛋白基因(HBB)在内的1755bp DNA片段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建立检测3个常见变异位点的碱基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并对引物及扩增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209例样本中共发现9个变异位点,按频率由高到低分别是CD2 T>C(50.72%)、CD26 G>A(35.41%)、CD17 A>T(12.92%)、ⅣS-Ⅱ-17 C>G(12.44%)、ⅣS-Ⅱ-16 G>C(11.96%)、ⅣS-Ⅰ-30 A>G(9.57%)、CD6G>A(9.09%)、CD41-42(-TCTT)(7.18%)、CD5 T>A(1.92%),有153人被检测出基因变异位点,占总人数的73.21%.引入错配碱基的ARMS引物,在65℃的退火温度能对CD2、CD26和CD17 3个常见变异位点进行特异筛查.结论 云南傣族β-地中海贫血人群中HBB基因的变异位点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ARMS检测云南傣族β-地中海贫血基因变异是一种准确有效并简便经济的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characterize the distribution of variation in hemoglobin beta gene ( hemoglobin beta gene, HBB )of β-thalassemia in Dai minority group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o establish a rapid and economical method for screening β-thalassemia mutation via optimizing ARMS technique.Methods DNA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variation in 1755 bp DNA fragment containing whole length of hemoglob beta gene ( 1606 bp) from 209 cases of Dai children with β-thalassemia. The primer design and PCR conditions of ARMS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 have been optimized for detecting three frequent variations. Results Among 209 samples, there are 9 variations were detected:CD2 T> C (50.72%),CD26 G >A (35.41%),CD17 A >T(12.92%),IVS-Ⅱ-17 C > G (12.44%), IVS-Ⅱ-16 G>C(11.96%), ⅣS-Ⅰ-30 A>G(9.57%) , CD6 G >A(9.09%) ,CD41-42 (-TCTT) (7. 18%) and CD5 T>A(1.92%). Three mutations (CD21, CD35 and CD43) were first reported in China. There are 167, out of 209 participants (79.90%), carrying HBB gene variation. Three common mutations (CD2, CD26 and CD17 ) can be efficiently detected by combining condition of both ARMS mismatch primers and 65 ℃ of PCR annealling temperature. Conclusion The distribution of HBB gene variation in the Dai minority group in Yunnan province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ther groups in China. ARMS is an effective, convenient and economical technique for rapid detection of gene mutations of β-thalassemi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重庆地区β地中海贫血的检出率及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采用醋酸纤维薄膜血红蛋白(Hb)电泳、抗碱Hb试验对6436学生进行轻型β地贫筛查及家系追踪调查,并对7例重型β地贫用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鉴定β地贫基因突变型。结果 筛检出轻型β地贫149人,检出率为2.31%。7例重型β地贫的基因有6种突变类型,其中一种为CaP下游第40-43位核苷酸序列发生缺失(-AA AC)。结论 重庆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属β地贫高发区之—,7例重型β地贫基因鉴定出6种突变类型,发现一种新的突变类型,提示重庆地区β地贫基因异质性复杂,这可能与重庆地区人口来源的多重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DB)在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并了解广东顺德地区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发生频率.方法应用RDB对48例受检者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测,并分析其类型及发生频率.结果 161例可疑β地中海贫血患者共检出37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其中包含6种基因突变类型,其发生频率高低排列依次为:CD41/42 21例(43.8%)、IVS-nt654 9例(18.8%)、CD17 9例(18.8%)、TATAnt-28 6例(12.5%)、CD71/72 2例(4.2%)、CD27/28 1例(2.1%).结论 RDB用于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效率较高,是目前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研究结果对该地区开展遗传咨询、基因分析及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RDB)在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并了解广东顺德地区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发生频率 .方法 应用RDB对 4 8例受检者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测 ,并分析其类型及发生频率 .结果  16 1例可疑 β地中海贫血患者共检出 37例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 ,其中包含 6种基因突变类型 ,其发生频率高低排列依次为 :CD4 1/4 2 2 1例 (4 3.8% )、IVS -nt6 5 4 9例 (18.8% )、CD179例 (18.8% )、TATAnt - 2 86例 (12 .5 % )、CD71/72 2例 (4 .2 % )、CD2 7/2 81例 (2 .1% ) .结论 RDB用于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效率较高 ,是目前检测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研究结果对该地区开展遗传咨询、基因分析及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characterize the distribution of variation in hemoglobin beta gene ( hemoglobin beta gene, HBB )of β-thalassemia in Dai minority group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o establish a rapid and economical method for screening β-thalassemia mutation via optimizing ARMS technique.Methods DNA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variation in 1755 bp DNA fragment containing whole length of hemoglob beta gene ( 1606 bp) from 209 cases of Dai children with β-thalassemia. The primer design and PCR conditions of ARMS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 have been optimized for detecting three frequent variations. Results Among 209 samples, there are 9 variations were detected:CD2 T> C (50.72%),CD26 G >A (35.41%),CD17 A >T(12.92%),IVS-Ⅱ-17 C > G (12.44%), IVS-Ⅱ-16 G>C(11.96%), ⅣS-Ⅰ-30 A>G(9.57%) , CD6 G >A(9.09%) ,CD41-42 (-TCTT) (7. 18%) and CD5 T>A(1.92%). Three mutations (CD21, CD35 and CD43) were first reported in China. There are 167, out of 209 participants (79.90%), carrying HBB gene variation. Three common mutations (CD2, CD26 and CD17 ) can be efficiently detected by combining condition of both ARMS mismatch primers and 65 ℃ of PCR annealling temperature. Conclusion The distribution of HBB gene variation in the Dai minority group in Yunnan province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ther groups in China. ARMS is an effective, convenient and economical technique for rapid detection of gene mutations of β-thalassemia.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桂林地区β-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13地贫)的基因型构成情况及分布,为制定本地区β-地贫防治计划提供参考,有效控制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方法应用双重PCR结合反应斑点杂交技术对桂林地区426例经筛查至少符合HbA2增高、HbF增高、出现HbE带三项之-的样本进行17种中国人常见的β-地贫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在受检的426例样本中共检出杂合子419例,纯合子2例,双重杂合子5例。检出13种基因类型,其中CD41—42、CD17、IVS-11—654、CD-28、CD71—72、BE是桂林地区最主要的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分别占50.47%、22.30%、12.68%、5。16%、2.81%、2.35%。结论桂林地区β-地贫以中国人发病率高的突变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16.
β-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β-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诊断.方法对高风险孕妇于孕中期抽取羊水10ml,应用双重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PCR-RDB),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85例受检病例中,检出β-地贫基因突变46例,其中杂合子37例,双重杂合子5例,纯合子4例.结论 PCR-RDB法是β-地贫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广东中山地区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方法并统计分析本地区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应用双重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everse dot blot),检测中国人8个常见及9个罕见β-地贫基因突变位点.结果1025例受检标本中,检出β-地贫基因突变209例,涉及11个基因突变位点.CD41-42(-TTCT)、IVS-Ⅱ-654(C→D)、nt-28(A→G)、CD17(A→G)、CD71-72、βE为本地区最常见的β-地贫基因突变位点,各占40.1%、22.9%、13.3%、12.4%、2.8%、2.4%,上述6种突变类型占所有检出突变位点的93.9%.结论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PCR-RDB)是地β-地贫检测的有效方法.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分布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8.
我国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β-地中海贫血(β-thalassemia,简称βT)是一种以β珠蛋白肽链合成缺陷为特征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大多数伊不是基因缺失所致,而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β球蛋白多肽链缺如(β0)或合成不足(β+)所致[1]。迄今已发现34种非缺失型βT[2]。携带本病基因的人群,多见于地中海和东南亚地区。我国南方诸省发病率较高。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产前诊断和基因诊断是预防βT最有效的优生措施。所谓基因诊断,就是在DNA分子水平上对受检者某一特定的基因进行诊断。在甲基因诊断中,目前常用的DNA分析技术有:(l)限制性片段长度…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1620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1620例就诊者α,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探讨海南地区α,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和频率。方法采用跨跃断裂点PCR(GAP—PCR)技术检测α-地中海贫血(静止型,轻型,中间型)基因变异。PCR-膜反向点杂交技术(RDB)检测B-地中海贫血的17个位点基因变异(41—42M、654M、IVS—I-5M、IntM、-28M、71—72M、17M、BEM、IVS—I—IM、27/28M、43M、-29M、31M、-32M、-30M、14-15M、CAPM)。结果1620例就诊者中地中海贫血基因变异总检出率达到23.46%(380/1620)。其中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7.35%(281/1620),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出率为6.11%(99/1620),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为0.95%(16/1620)。结论海南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出率中α-地贫(17.35%)高于β-地贫(6.11%),且要重视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检测,做好婚前地中海贫血筛查和孕检的产前诊断工作,以防重症地贫患儿出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主要通过调查湛江地区婚检产检夫妻中的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频率分布,找出流行病学规律,降低湛江地区地中海贫血重症患儿的出生率,确保优生优育。方法主要采用血常规、红细胞脆性及血红蛋白电泳对婚前检查、产前检查的夫妻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再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技术及膜杂交法法对β-地贫血进行基因诊断。结果在836对优生优育夫妻中,地贫阳性样品有59例,检出率为3.53%。通过PCR和膜杂交分析,发现五种常见类型:CDs41/42(-CTT)、IVS2-654(C-T)、-28(A-G)、CDs43(G-T)、CDs71/72(+A)、CDs27/28(+C)、CD26(G-A,βE)、CD17(A-T)。结论通过婚检、产前筛查地中海贫血及基因诊断,考查了湛江地区β-地中海贫血携带情况,为制定该地区β地贫预防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