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自1888年Langenbuch实施首例肝脏切除手术至今,肝脏外科已得到巨大发展,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已显著提高,围手术期死亡率在5%以下。同时,肝脏外科的"解剖禁区"被逐个突破,手术适应证也有很大的扩展。肿瘤瘤体巨大、侵犯肝周重要血管、位置特殊不再是手术切除的障碍,但这些肝切除术技术复  相似文献   

2.
1888年德国外科医师Langerbuch成功完成的世界首例择期肝脏切除术,标志着现代肝脏外科的诞生,随着对肝脏解剖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切肝技术的不断改进,肝脏手术的围手术期病死率已降至1%~5%.然而外科医师们并未满足于此,如何使肝切除术更安全、经济、有效,如何以最小的手术创伤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始终是其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当今先进的生物医学和信息科技的发展,传统的肝外科领域内又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围手术期管理和患者筛选标准的进步使可以接受半肝切除术或扩大肝切除术的患者数量大大增加.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是肝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患者相关风险中糖尿病及已有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脂肪肝、胆汁淤积等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手术相关风险中残肝体积及术中大出血是影响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关键因素.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治疗肝功能衰竭,所以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自1887年德国医生完成世界首例肝脏切除术后,肝脏外科已经走过百余年历程。近年来肝脏外科发展迅速,精准肝切除、解剖性肝切除已成为肝切除的主流手术方式,且手术技术相关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在专业的肝脏外科术中,肝切除死亡率已降至1%以下,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甚至肝衰竭已成为患者围手术期及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原因。肝切除术前精准的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术中肝切除量的把握、及术后的监测、治疗,有助于针对不同患  相似文献   

5.
正自1888年世界首例肝切除术成功开展以来,肝脏外科已经历了从局部肝切除到扩大半肝切除再到活体肝脏移植等漫长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对肝脏解剖的不断认识和血流控制技术的逐渐完善,以及新型断肝器械的相继发明,肝切除技术已日臻成熟。然而,国内外肝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虽已下降至5%以下,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15%~50%~([1])。如何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是肝脏外科面临的重要课题。肝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管理与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成熟,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肝切除术后过度炎症反应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多次组织国内肝胆外科、麻醉科和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经过广泛和深入地研讨,在综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专家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肝切除术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调控的多学科专家共识(2014版)》.本共识涵盖了肝切除术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的发生、危害、评估方法和处理原则等方面内容,供临床医师参考,希望能有助于减少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脏恶性肿瘤实施规则性肝切除或非规则性肝切除的围手术期因素,比较二者在围手术期中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1986~2009年1019例肝脏恶性肿瘤肝切除的手术期和围手术期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表明,对于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规则性肝切除在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死亡率、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无显著差异,但规则性肝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显著多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P<0.001,OR=1.004).结论 虽然从肿瘤学上讲对肝恶性肿瘤实施规则性肝段切除比非规则性肝切除更具优势,但在临床实践中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相比,规则性肝切除围手术期风险没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8.
精准肝切除时代围手术期肝功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切除是治疗肝脏肿瘤及其他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肝脏切除的适应证不断拓宽,肝脏切除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围手术期死亡率明显下降.这些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围手术期肝功能的评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目前,肝脏外科已逐渐进入到精准肝切除时代,而精确的肝功能评估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肝切除是治疗肝脏肿瘤、肝胆管结石等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近60年来,随着肝脏的解剖、游离与暴露、肝血流控制、肝实质离断和断面处理,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技术的进步,肝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病率和手术病死率已有了显著下降,已成为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手段.肝切除术是解剖、暴露、肝实质离断和止血等一系列技巧的融合,是建立在规范的围手术期处理的基础上.鉴于以往文献在肝脏的解剖、肝血流控制[1]和围手术期处理[2]等方面的详细阐述,本文就肝实质离断、止血和肝断面处理等技术作一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0.
输血对肝癌肝切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型的发现和血液制品的妥善存贮和安全输注带来输血的临床广泛应用,挽救了各种原因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命,保证了外科手术的成功开展,拓展了手术适应症,突破了既往的一些所谓的手术“禁区”,特别在肝脏外科尤为显著,因为肝脏血流丰富且质地脆弱,手术时非常容易出血,早期开展的肝切除术围手术期输血率达到90%以上,其中20%围手术期死亡率与术中失血有关,虽然控制出血量是成功实施肝切除术和降低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关键,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外科技术的提高使得肝切除术中输血的比例越来越少,但是在一些疑难复杂的肝切除术中输血仍然必不可少,术前备血、术中乃至术后输血仍是此类手术必备的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自1888年Langenbuch为肝脏肿瘤患者施行首例肝切除术后,肝脏外科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我国的肝脏外科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大肝癌的规则性切除,60年代的肝移植,70年代的小肝癌的局部切除,80年代的复发肝癌的再切除和肝癌的二期切除,90年代确立的肝癌综合治疗以及21世纪的肝癌转移、复发的防治研究阶段.肿瘤的早期发现和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手术切除仍是获得长期生存的最重要手段.随着肝脏解剖学的发展、影像学技术的进步、术中超声的应用、肝储备功能评估方法的改进、围手术期处理的完善、手术技术的进步以及手术器械的发展,使肝切除手术的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近年来,微创观念和微创外科技术的兴起以及肝移植特别是活体肝移植(LDLT)的蓬勃开展,对传统的肝切除术造成巨大冲击,也因此促使了肝切除术的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如何安全、彻底地切除肝脏病灶,同时保留充足的功能性肝组织,成为外科医师面临的新挑战[1,2].  相似文献   

12.
肝切除术仍是目前治疗肝脏多种疾病(如肝脏、胆道的良恶性肿瘤,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和部分肝外伤等)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近些年,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水平的进步、手术技巧、方式和器械的不断改进,肝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安全性较前都有显著扩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肝脏肿瘤以恶性肿瘤为多 ,约占 70 %。据统计美国小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 1 .6 /百万 ,其中肝母细胞瘤为 0 .9/百万 ,肝细胞癌为 0 .7/百万。随着肝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对小儿肝脏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 ,目前小儿肝脏肿瘤的切除率已从早期的 4 0 %左右上升 6 0 % ,而术后 5年生存率也提高至 30 %。这些结果大大改变了以前对小儿肝脏恶性肿瘤疗效悲观的态度 ,积极的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辅以综合治疗是现今的主要原则。由于小儿有其固有的特点 ,作好小儿肝切除术与成人肝外科有所不同 ,掌握其特点 ,精准的手术技术和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4.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外科领域,该理念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相关措施,从而缓解手术创伤对术后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达到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ERAS理念应用于肝切除术逐渐被接受但尚未广泛开展。我们从术前准备、术中措施、术后管理等方面就加速康复理念在肝切除术中应用的经验加以总结,从而证明ERAS理念在肝切除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其不仅改变传统肝脏外科的治疗模式,也为肝脏外科向精准化及微创化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5.
合理利用外科新技术,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切除术中出血量仍然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控制术中出血的技术也是肝切除术中的最关键的技术。随着肝脏外科的发展,不断涌现了新设备、新材料和新技术。笔者认为,合理利用物理止血、生物局部覆盖止血材料和选择性预先结扎肝血管等外科新技术,可使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大大减少,围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精准、微创、有效是21世纪肝脏外科的发展方向,建立肝脏外科无痛病房,实施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是快速康复外科的核心内容,也是精准肝脏外科研究的核心内涵之一.开展医护人员培训、重视疼痛的健康宣教、选择合理的疼痛评估策略、围手术期超前镇痛和多模式镇痛联合使用以及注重个体化镇痛是肝脏外科无痛病房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探索无痛病房建设的临床路径和围手术期镇痛模式是肝脏外科无痛病房建设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手术微创化是当今国际外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腹腔镜作为微创外科的代表已涉及腹腔所有脏器手术.肝脏是腹腔内最大的实质脏器,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和重要的生理功能,腹腔镜肝脏手术曾被认为是难度和风险较大的手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的改善,腹腔镜手术在肝脏外科的应用范围逐步拓展.该技术已从早期针对肝脏良性病变的边缘性切除和局部切除拓展应用于肝脏各类良恶性病变的大范围肝切除术、肝脏移植物切取、特殊部位肝切除术及解剖性肝段切除术等复杂手术中.我国是肝病大国,肝癌及肝胆管结石病的发病率及术后复发率均较高,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再次或者多次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肝硬化,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也易并发肝脏萎缩、纤维化及肝门转位等病变,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腹腔镜手术在肝癌及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本文结合笔者单位开展800余例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体会和相关文献,重点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解剖性肝段切除术,尤其是特殊部位肝段的解剖性切除术,合并肝硬化等肝脏基础疾病时的肝切除术,以及再次肝切除术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正肝癌现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癌症相关死因中高居第三[1]。肝切除术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辅助器械的发展和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提升,肝癌肝切除的预后已得到显著改善。但是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仍是肝脏外科领域最常见且最凶险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约占术后总死亡率的18%~75%[2,3]。PHLF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肝脏本身因素、手术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由同一术者施行的64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癌41例,肝胆管结石病17例,肝血管瘤6例。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术后胃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64例中,11例行右半肝切除术,21例行左半肝切除术,8例行肝脏Ⅱ、Ⅲ段切除术,6例行肝脏Ⅶ段切除术,5例行肝脏Ⅷ段切除术,7例行肝脏Ⅵ段切除术,6例行局部不规则性切除。5例因出血中转开腹,其中2例行右半肝切除术、2例行左半肝切除术、1例行肝脏Ⅷ段切除术。手术时间88~362 min,平均(227±102)min;术中出血量90~850 ml,平均(373±210)ml;围手术期输血率为9.4%(6/64);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5 d,平均(3.0±0.5)d;术后住院5~12 d,平均(7.0±3.0)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经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作为肝脏疾病的微创治疗手段安全、可行,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出血是腹腔镜肝切除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肝切除术目前仍是治疗部分肝脏疾病,如常见的肝癌(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肝良性肿瘤、胆管癌、肝内胆管结石、肝脓肿以及肝外伤等的方法之一。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水平的进步,手术技巧、方式和器械的不断改进,肝脏外科已不存在手术禁区.肝脏手术病死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33%,降低为20世纪60、70年代的8.48%,80年代的0.43%,90年代的0.35%和21世纪初的0.33%,患者的5年生存率呈逐步提高的趋势,可达70%左右[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