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及其对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保护作用,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更优良的细胞。方法体外培养MSCs至第5代后,分别用BDNF、β-巯基乙醇(β-ME)诱导MSCs,诱导后的第1、3和6小时计算两组神经元样细胞数,对各时间点两组神经元样细胞阳性率进行了比较;诱导后行神经细胞标记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RT-PCR及蛋白质印迹鉴定。结果两组诱导剂诱导后的细胞均呈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BDNF组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存活时间远较β-ME组长;BDNF组在诱导后6h近于诱导高峰,而β-ME在诱导2h即达高峰,但随后神经元样细胞渐死亡。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在两组诱导后细胞的巢蛋白(Nestin)、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丝蛋白(NF)表达均呈阳性,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呈阴性;RT-PCR显示NSE、NFL,MAP-2的mRNA表达阳性,GFAP有较弱的表达;蛋白质印迹可见两组诱导剂诱导的细胞均表达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记抗体NSE。结论BDNF能单独诱导MSCs分化形成神经元样细胞.而且分化后细胞的存活时间长.有望用于治疗脑缺血、神经变性等疾病。  相似文献   

2.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2-ME与BHA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大鼠股骨中分离MSCs,贴壁法体外扩增、传代。以二巯基乙醇(2-ME)预诱导,再加入2-ME、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联合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乙酰胆碱酯酶(AchE)、1-氨基丁酸(GABA)、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以鉴定分化细胞的表型特征。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作为细胞分裂标记检测MSCs增殖特性。结果细胞诱导后具有神经细胞的形态,并被BrdU标记,nestin、NSE、MAP-2、AchE、GABA表达阳性,而GFAP、TH表达为阴性。结论2-ME和BHA在体外能够有效的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质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体外培养骨髓间质细胞,探索大鼠骨髓间质细胞体外诱导及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方法分离大鼠骨髓间质细胞培养、扩增,检查细胞活力。应用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β-巯基乙醇(β-ME)对细胞诱导分化,行大体观察,6h后免疫组织化鉴定神经丝蛋白(NF-200)、神经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并用RT-PCR鉴定NF-200、NSE和GFAP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用BDNF、β-ME单独或者共同诱导3h,骨髓间质细胞形态类似神经细胞,6h后神经细胞标记蛋白和mRNA表达阳性,而且BDNF+β-ME组诱导率最高。结论 BDNF和β-ME能协同刺激大鼠骨髓间质细胞转化并分化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及方法,以明确其神经分化潜能。方法将人脐血MSCs体外培养扩增、保存后,取第5代的MSCs分别用维甲酸(RA,RA组)、维甲酸联合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RA+BDNF组)诱导方法向神经样细胞诱导,诱导分化期间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同时设对照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诱导分化剂,比较3组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差异。结果两种不同诱导方法均能诱导细胞发生典型变化,对照组未发现神经样细胞生长。免疫组化法显示3组诱导后均表达nestin、NSE、GFAP,BDNF+RA组的表达量多于RA组。Real-time RT-PCR显示诱导组及对照组均有NSE mRNA、GFAP mRNA表达,但RA组、RA+BDNF组诱导后表达上调(P〈0.05),且RA+BDNF组较单纯RA组上调明显(P〈0.05)。结论脐血MSCs经两种神经营养因子诱导均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其中添加BDNF后较单纯应用RA诱导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体外增殖和不同诱导剂对hMSC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hMSC,培养扩增。分别用参芪液、β-巯基乙醇(β-ME)和复合成分诱导剂体外定向诱导hMSC分化为神经元。于诱导后1,3和5h分别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样细胞和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并进行神经元样细胞定量分析。结果 加入3种诱导剂后,可使hMSC特异性的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阳性,GFAP阴性。神经分化的定量分析显示诱导后1,3和5h,参芪液诱导NSE,NFH阳性细胞分别为50.3%,63.5%,79.6%和46.5%,58.9%,77.5%。经β-ME诱导NSE,NFH阳性细胞分别为44.6%,60.9%,77.2%和43.7%,56.1%,75.6%。经复合成分诱导NSE,NFH阳性细胞分别为50.5%,62.3%,80.5%和45.1%,59.1%,78.8%。结论 hMSC可在体外扩增、传代,并能被不同诱导剂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β-巯基乙醇(BME)和大鼠脑匀浆上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经贴壁法体外扩增、传代和流式细胞仪鉴定。①以1mmol/L浓度BME的含血清DMEM培养基预诱导24 h,再以含5 mmol/L BME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诱导5 h至MSCs神经分化。②使用大鼠脑匀浆上清诱导MSCs,48 h至神经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别检测两种诱导方法MSCs培养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第5代MSCs有97.5%表达CD90抗原,1.72%表达CD45抗原。两种方法诱导后的细胞均具有神经细胞的形态特征;相比脑匀浆上清BME诱导组细胞形态变化更快。两种方法都可诱导MSCs表达NSE;鼠脑匀浆上清可诱导MSCs表达GFAP。结论MSCs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塑性,相比BME,鼠脑匀浆上清具有诱导MSCs向胶质细胞分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bFGF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转化及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作用及信号通路.方法利用bFGF与不同生长因子和化学诱导剂组合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向神经元转化,观察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数目的变化,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分化后细胞神经细胞标志蛋白和部分神经功能相关蛋白以及FGFR的表达情况,并计算转化率.结果①3组不同条件诱导后,MSCs均能分化为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的细胞,并明显表达NSE、MAP2和5-HT1D,但不表达GFAP;②bFGF预诱导组的转化率明显高于未预诱导组;③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FGFR3表达明显增强.结论以DMSO和BHA为基础诱导剂,bFGF预处理可明显提高MSCs跨胚层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转化率,浓度为10 ng/ml的bFGF主要是通过FGFR3作用于MSCs.  相似文献   

8.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人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DMEM/F12培养基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取扩增5代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别用β-巯基乙醇(β-ME)、二甲基亚砜(DMSO)、神经条件培养液诱导脐血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脐血MSC的Nestin表达和神经元样细胞特异性标志。结果 脐血原代和2、5代MSC的Nest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12.4%和20.8%。神经条件培养液诱导神经元样细胞阳性率最高达36%,β-ME、DMSO分别为33%和25%。结论 脐血MSC具有神经干/祖细胞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及方法,以明确其神经分化潜能。方法:将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保存后,取第5代的MSCs分别用维甲酸(RA)、维甲酸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方法向神经样细胞诱导,诱导分化期间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比较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S)mRN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的差异。结果:两种不同诱导方法均能诱导细胞发生典型变化,对照组未发现神经样细胞生长。免疫组化法显示三种诱导方法诱导后均表达Nestin、NSE、GFAP,NGF+RA组多于RA组。Real-time RT-PCR显示诱导组及对照组均有NSE mRNA、GFAP mRNA表达,但两种诱导方法诱导后表达上调(P<0.05),添加NGF较单纯RA组上调明显(P<0.05)。结论:脐血MSCs经两种神经营养因子诱导法均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并表达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其中添加NGF后较单纯应用RA诱导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探讨鼠胶质瘤细胞上清液对其向神经元样细胞的诱导分化。方法:利用Percoll梯度分离法,培养人MSCs。采用鼠胶质瘤细胞上清液对MSCs进行诱导分化。观察人MSCs经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 结果:诱导24 h后,细胞胞体收缩呈锥形或球形,有突起长出,细胞间突起相互连接,交错成网,为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经诱导培养后的神经元样细胞的胞体及部分突起NSE和NF染色呈强阳性表达,而GFAP 染色呈阴性。诱导组出现NSE阳性的细胞率为(79.5±3.2)%,而对照组出现NSE阳性的细胞率为(12.1±2.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诱导组出现NF阳性的细胞率为(41.2±2.4)%,而对照组为阴性。结论:鼠胶质瘤细胞上清液可以诱导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1.
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多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 分离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单克隆连续传代培养并诱导分化,将分化产物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分析。结果 无血清单克隆培养时期可见大量的细胞团出现,以血清诱导分化后出现多种细胞类型,免疫细胞染色发现分化细胞中有Nestin阳性、NSE阳性、GFAP阳性细胞,RT-PCR法分析mRNA水平有脑因子-1、γ-氨基丁酸α-受体γ-亚单位、酪氨酸羟化酶及色氨酸羟化酶等基因的表达。结论 成年大鼠纹状体内分离出的干细胞样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的逆转化现象.方法 从成人骨髓分离、培养和扩增hMSC.用参芪液诱导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10个基因(内胚层基因ceruloplasmin;中胚层基因SM22:外胚层基因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syntaxin;生殖系基因protamine;神经元特异性基因Neuro D、NF、NSE、GFAP、Tau)在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动态变化以及逆转化细胞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hMSC经参芪液诱导后,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表达NSE、NF阳性,GFAP阴性.去除参芪液,观察到神经元样细胞又恢复为hMSC的外形,呈现宽大扁平或长梭形.基因检测显示逆转化的细胞基因表达与未分化hMSC相似.结论 参芪液可以促进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过程可以出现逆转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逆转化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成人骨髓问充质干细胞(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的逆转化现象。方法 从成人骨髓分离、培养和扩增hMSC。用参芪液诱导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10个基因(内胚层基因ceruloplasmin;中胚层基因SM22;外胚层基因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syntaxin;生殖系基因protamine;神经元特异性基因Neuro D、NF、NSE、GFAP、Tau)在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动态变化以及逆转化细胞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hMSC经参芪液诱导后,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表达NSE、NF阳性,GFAP阴性。去除参芪液,观察到神经元样细胞又恢复为hMSC的外形,呈现宽大扁平或长梭形。基因检测显示逆转化的细胞基因表达与未分化hMSC相似。结论 参芪液可以促进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过程可以出现逆转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特定的条件下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健康成年志愿者骨髓,在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1×10-8 mol/L)、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和维生素C(50 mg/L)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在相差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Gomori钙钴法进行碱性磷酸酶(AP)染色、von Kossa法进行钙结节染色,同时测定细胞内AP(碱性磷酸酶)含量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诱导培养2~3周后,透射电镜下观察见大量扩张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细胞核较为幼稚。Ⅰ型胶原染色、AP及钙结节染色等均为强阳性;AP活性明显增强(P<0.05)。结论 MSC取材安全方便,易于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有望成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本实验方法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培养的常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扩增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方法,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方法 采用全骨髓法培养成年SD大鼠股骨骨髓基质干细胞。传至第5代,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于诱导后第5小时行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MAP-2和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GFAP鉴定。结果 成年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30min后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出现,经MAP-2免疫组化鉴定阳性。结论 (1)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迅速,纯化需时短。(2)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6.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人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DMEM/F12培养基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取扩增5代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别用B-巯基乙醇(B—ME)、二甲基亚砜(DMSO)、神经条件培养液诱导脐血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脐血MSC的Nestin表达和神经元样细胞特异性标志。结果 脐血原代和2、5代MSC的Nest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12.4%和20.8%。神经条件培养液诱导神经元样细胞阳性率最高达36%,B—ME、DMSO分别为33%和25%。结论脐血MSC具有神经干/祖细胞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其多克隆抗体对原代滋养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NF-α、anti TNF-α、TNF-α+anti TNF-α对原代滋养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表达的影响。结果 原代滋养细胞表达MMP-2,经过5 ng/ml的TNF-α、TNF-α+antiTNF-α分别刺激培养原代滋养细胞48 h后,细胞MMP-2的表达显著性提高(P<0.001),50 ng/ml的antiTNF-α刺激培养后MMP-2的表达显著性降低(P<0.001);各组间MMP-2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但是均未见明显的TIMP-2的表达。结论 外源性细胞因子TNF-α可以增强滋养细胞的侵袭力,多克隆抗体antiTNF-α则降低其侵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