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CAA)斑块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检测78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尿酸(U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水平,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及斑块。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UA水平及IMT值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内高尿酸(HUA)组TG、LDL水平较尿酸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脑梗死组内颈动脉粥样硬化亚组尿酸水平比较,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尿酸水平较IMT正常组高(P0.05)。结论 HUA血症可能是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与脑梗死(CI)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7例脑梗死患者、98例体检健康人群进行血脂测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并行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且以不稳定斑块患者为主,颈动脉分叉处(BIF)常见。不稳定斑块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的TC、TG、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同年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TC、TG、LD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血脂异常是独立于年龄之外的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类型,同时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无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IMT、粥样硬化斑块、血清hs-CRP与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hs-CRP能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联合测定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探讨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为观察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分为稳定型斑块组64例、易损斑块组86例,另取体检健康者102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dLDL-C、PTX3水平。应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dLDL-C、PTX3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sdLDL-C及PTX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易损斑块组TG、LDL-C、sdLDL-C、PTX3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 0. 01),但HDL-C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P 0. 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sdLDL-C、PTX3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血清sdLDL-C和PTX-3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及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12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同时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可反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检测血清YKL40、hs-CR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30例、颈动脉IMT增厚组30例、颈动脉斑块组70例,其中稳定斑块37例,不稳定斑块33例,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YKL40、hs-CRP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YKL40、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YKL-40、hs-CRP水平较颈动脉IMT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IMT斑块形成组血清YKL-40、hs-CRP水平较颈动脉IMT增厚组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血清YKL-40、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线性相关分析表明YKL-40水平和hs-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YKL-40、hs-CRP是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1.128,95%C1 1.21~1.87;OR=2.62,95% CI1.76 ~4.47).结论 YKL-40、hs-CRP可能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程度以及斑块的不稳定程度,病变越重,斑块越不稳定,YKL-40、hs-CRP水平越高,且YKL-40水平独立于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介入治疗方法,评价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01—2011-06经血管造影颈动脉狭窄且符合入选标准患者80例,分为2组,Ⅰ组40例为内科药物治疗,Ⅱ组为内科治疗+介入治疗,其中Ⅱ组40例患者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架治疗指征。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目、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项指标,并记录2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Ⅱ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较Ⅰ组更明显(P<0.05);Ⅱ组斑块面积和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而Ⅰ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和IMT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Ⅱ组斑块面积和IMT较Ⅰ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比单纯内科治疗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65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对照组;血脂康组口服血脂康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血脂康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oxLDL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NO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血脂康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9.7%,对照组为20.6%,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脂康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 对78例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外,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治疗3个后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肝肾功能,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IMT).结果 瑞舒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患者TC、TG、LDL-C和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除降脂作用外,还可以稳定并缩小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预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10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时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76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记录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等既往史,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将脑梗死组分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将对照组分为对照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对照无斑块组;脑梗死有斑块组和对照有斑块合并为斑块组,脑梗死无斑块组和对照无斑块组合并无斑块组。结果脑梗死组男性、高龄、吸烟、高血压患者较对照组增多,FBG、血浆TC、LDL-C、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浆TC、LDL-C、HCY水平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Sperman秩相关显示HCY与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TC、TG、LDL-C均无相关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IMT均高于对照组,斑块组血浆HCY、IMT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脑梗死有斑块组血浆HCY、IMT水平均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对照有斑块组血浆HCY、IMT水平均高于对照无斑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IMT水平呈正相关(r=0.86,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脑梗死关系密切,高血浆HCY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浆HCY水平主要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脑梗死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