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离体培养并与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去抗原牛松质骨(BCB)制成MSCs/BCB复合物;采用同种异体大鼠桡骨干5mm节段性骨缺损动物模型,通过X线放射学、组织学、生物力学检测对比研究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术后2、4、8、14、18周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经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有显著性差异。术后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均有显著性差异。18周经生物力学实验检测,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新骨生成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标本与正常基本一致。空白对照组各时间点均无新骨形成,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骨组织工程中适宜的种子细胞。去抗原牛松质骨是可以选择的细胞载体。MSCs/BCB复合物植入修复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单纯BCB植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自体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抽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并分离、培养、扩增和建立诱导MSCs,将其和BCB复合。手术建立兔双桡骨干15mm骨骨膜缺损的动物模型,实验侧植入MSCs/BCB,对照侧植入BCB,通过X线、组织学检查等手段观察不同时相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在第12周时,实验侧骨缺损得到骨性修复,对照侧则未能修复。结论:MSCs在体内能成骨,MSCs/BCB能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应用各种人造支架复合细胞修复骨缺损研究很多,但是各种人造支架都没有骨的天然结构,所以修复效果不够理想。 目的: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异种去蛋白松质骨上,移植修复大鼠股骨节段性缺损,以体内修复效果来评价复合体应用前景。 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扩增,用BrdU体外进行标记。同时制备牛去蛋白松质骨,在体外与标记后的细胞复合。制备大鼠双侧股骨中段5 mm缺损模型,实验分成3组,缺损处分别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去蛋白松质骨复合体、单纯去蛋白松质骨及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结果与结论:BrdU免疫染色结果显示,在各组细胞均呈阳性表达,但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而减弱。X射线放射学评分及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学评分结果显示,各时间段复合体组成骨效果均好于其他组。复合体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明显增强,强于其他组。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异种去蛋白松质骨的成骨能力明显强于单纯的支架修复能力,单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虽然有成骨能力,但不能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4.
去抗原异种松质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理想的能够修复骨缺损的骨材料,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扩增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将其与去抗原异种松质骨复合培养。造成兔桡骨中段10mm骨缺损模型,分复合细胞组、单纯材料组、空白对照组。通过大体观察、放射学检查、组织学检查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去抗原异种松质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兔桡骨缺损,12周时缺损区完全被新骨代替,骨髓腔完全通畅,优于单纯材料组的修复效果,单纯材料组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去抗原异种松质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有可能成为理想的骨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骨基质明胶吸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第5代(P5)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Hoeschst 33344(sigma)荧光杂料标记后,调配制成的1×106个/ml细胞浓度后与骨基质明胶(BMG)共同培养6 h,然后植入SD大鼠双侧胫骨的实验性骨缺损中(A组),同时作胫骨骨缺损单纯BMG植入(B组),无植入物(C组)两组对照。术后8周处死,取骨缺损区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其中A组行荧光染料标记测定以确认骨缺损区的骨痂是否来源于MSCS。结果:①A组:胫骨骨缺损区可见大量新生不规则骨纤维组织、软骨及纤维骨痂填充,可见骨细胞、骨组织和骨小梁,已形成骨髓腔。②B组:胫骨骨缺损区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少量新生不规则骨纤维组织及骨骼肌组织,伴有多核巨细胞和少量炎性细胞,缺损区边缘带有骨痂组织。③C组:胫骨骨缺损区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及骨骼肌组织填充生长,伴有多核巨细胞和少量炎性细胞,缺损区边缘带有少量骨痂组织。荧光染色鉴定确认胫骨骨缺损区的骨痂来源于MSCs。结论:大鼠骨基质明胶吸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具有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对于高原地区受到环境负面影响的组织创伤,例如高原骨缺损,干细胞的特点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加速创伤修复的方法。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高原股骨缺损的创伤恢复效果。 方法:分离提取雄性Wistar大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进行细胞表型鉴定。雌性Wistar大鼠80只,制备实验性股骨圆形缺损后随机均分为平原对照组、平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高原对照组、高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n=20)。治疗后第30天拍X射线片观察股骨缺损区的修复情况,并于第10,20,30天分别采集股骨缺损区组织,检测其中碱性磷酸酶的含量。 结果与结论:高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股骨缺损区愈合速度较高原对照组快,且碱性磷酸酶的含量较高原对照组高(P < 0.05);平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的缺损区愈合速度也比平原对照组快,且碱性磷酸酶的含量也较平原对照组高(P < 0.05)。平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的缺损区愈合速度较高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快,且碱性磷酸酶的含量较高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高(P < 0.05)。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局部移植可提高高原股骨缺损区局部的碱性磷酸酶含量,加速缺损区的创伤修复速度,但高原股骨缺损区的愈合修复较平原组慢。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异体骨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异体骨对于松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异体骨修复兔松质骨缺损效果。 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侧髁造成0.6 cm×1.2 cm 的松质骨缺损,一侧设为模型组,骨缺损处植入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异体骨,另一侧设为对照组,单纯植入异体骨。 结果与结论:植入后4,8,12周,大体观察、X射线检查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在新骨成长方面,缺损区修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植入后12周,模型组骨缺损区可见大量骨小梁形成及成熟的板层骨组织,骨缺损基本修复。对照组骨缺损区仅可见大量编织骨形成,骨缺损尚未得到有效修复。模型组Lane-Sandhu法X射线结合组织学观察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示,植入后12周,模型组股骨髁最大压力载荷、载荷/应变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 < 0.05),最大应变位移较对照组低(P < 0.05)。结果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异体骨可有效修复兔股骨髁松质骨缺损,且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异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8.
背景:在一定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特性,成为骨组织工程中研究最为深入的种子细胞。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缺损中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9年1月至2012年1月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骨缺损治疗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缺损”或“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defec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缺损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最终选择30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获取方法成熟,具有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能力,能有效地进行骨质缺损修复,尤其随着生物支架材料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必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证实,力学因素可调控、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提高分化效率。 目的:观察振动应力刺激对兔骨缺损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肱骨骨缺损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24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振动单纯骨基质明胶组、非振动骨基质明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入组、振动骨基质明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入组,每组8只,建立兔肱骨骨缺损模型。振动组兔置于振动平台,以0.3 G的加速度,25 Hz,正弦波型,1次/d,30 min/次,持续4周施加振动刺激。 结果与结论:造模4周后,大体观察结果显示,振动组骨痂生长良好,组织学切片显示其新生骨量较多,可见大量成骨细胞,骨缺损与断端形成骨性连接;振动组Ⅰ型胶原蛋白、RUNX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振动组。提示振动应力刺激可促进骨缺损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提高Ⅰ型胶原蛋白、RUNX2 mRNA表达水平,从而加速骨缺损修复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人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及培养的方法,探讨体外培养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分离培养人胚MSCs,在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和CD44、CD34、CD45表达,并研究其增殖及生长特征.结果原代及传代培养显示,14代以前的MSCs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分析显示有82%的MSCs处于G0/G1期.MSCs阳性表达CD44,阴性表达CD34、CD45.结论体外培养14代以前的的MSCs生长稳定,增殖较快,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1.
A case of polypoid carcinosarcoma of the esophagus is presented. Histologically the bulk of the tumor consisted of a sarcomatous tissue having large foci of osseous and cartilagenous differentiation and infiltrating deeply the wall, whereas a superficially, 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insitu carcinoma was located at the base and luminal surface of the polypoid tumor. Intermingling of the carcinomatous and sarcomatous elements was found only in areas where they appeared to be collided. Ultrastructurally the sarcomatous portion contained cells with fibroblastic features but with no typical epithelial characteristics. Immunoperoxidase staining of the paraffinembedded histologic sections for keratin proteins revealed, however, some positive spindle cells indicative of epithelial nature in the sarcomatous area, but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sarcoma cells were devoid of keratin. These combined findings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 sarcomatous component in our case of true carcinosarcoma is derived from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 (metaplasia) of the squamous carcinoma cells. The findings were discussed in light of the previous pertinent literature. ACTA PATHOL, JPN. 34: 669–678, 198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醋酸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 Acetate MPA)与部分脱钙异种骨复合在骨缺损修复中诱导成骨及免疫排斥反应进行本项研究.方法将4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大组.各大组再随机分成五小组,手术造成兔双侧桡骨中段8mm骨缺损.其中一大组动物右侧骨缺损植入复合异种骨(部分脱钙猪骨加MPA),另一大组动物右侧骨缺损植入单纯异种骨(部分脱钙猪骨);两组左侧均植入自体新鲜骨,两大组动物分别于术后1、2、4、6、8周处死,标本作病理切片观察植骨周围组织学变化及形态学变化,两大组8周末处死的8只动物于术前及术后2、4、6周各抽心脏血一次,行IL-2活性及T细胞转化测定,结果 X线摄片复合异种骨侧第二周末骨缺损区可见密度增高影,第四、六周末可见骨钙化影充填并连接断端,第八周末部分动物骨缺损区骨髓腔再通,与自体新鲜骨侧变化类似.结论复合异种骨侧各时间植骨周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较单纯异种骨组明显少,IL-2活性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统计学结果示,复合异种骨与单纯异种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醋酸甲基泼尼松龙具有诱导成骨作用又在局部应用抑制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醋酸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 Acetate MPA)与部分脱钙异种骨复合在骨缺损修复中诱导成骨及免疫排斥反应进行本项研究。方法 将4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大组。各大组再随机分成五小组,手术造成兔双侧桡骨中段8mm骨缺损。其中一大组动物右侧骨缺损植入复合异种骨(部分脱钙猪骨加MPA),另一大组动物右侧骨缺损植入单纯异种骨(部分脱钙猪骨);两组左侧均植入自体新鲜骨,两大组动物分别于术后1、2、4、6、8周处死,标本作病理切片观察植骨周围组织学变化及形态学变化,两大组8周末处死的8只动物于术前及术后2、4、6周各抽心脏血一次,行IL-2活性及T细胞转化测定,结果 X线摄片复合异种骨侧第二周末骨缺损区可见密度增高影,第四、六周末可见骨钙化影充填并连接断端,第八周末部分动物骨缺损区骨髓腔再通,与自体新鲜骨侧变化类似。结论 复合异种骨侧各时间植骨周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较单纯异种骨组明显少,IL-2活性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统计学结果示,复合异种骨与单纯异种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醋酸甲基泼尼松龙具有诱导成骨作用又在局部应用抑制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