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活检诊断弥漫性脑胶质瘤病二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弥漫性脑胶质瘤病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胶质瘤,约占脑胶质瘤7%,其起病隐匿,症状复杂不固定,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常与其它疾病相混淆。两年来我院对2例疑难病例做了脑活体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此病。1病例报告例1:男性,20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力3个月,加重伴饮水呛咳20天,于1996年11月4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在活动中出现左手无力且持物困难,半个月后渐感左下肢无力,行走困难。2个月前出现右睑下垂,右眼活动受限,视物成双。曾就诊于北京某医院,做头部MR检查疑为“脱髓鞘脑病,脑梗死”,住院期间予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 脑型血吸虫病出现颅内压增高并非少见,发病形式,临床表现酷似颅内占位性病变,头颅CT貌似脑胶质瘤,现将我院3例误诊为脑胶质瘤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胶质瘤病(cerebril gliomatosis)是弥散性神经胶质瘤病(diffuse gliomatosis)的一种常见类型。本病发病臆匿,症状多样,临床诊断十分困难。近年来2例疑难病例经脑组织活检证实为脑胶质瘤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中的多显性核转录因子,属Rel基因家族。在肿瘤细胞中其具有调控多种基因转录表达的能力,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浸润、转移的关系密切,还能调控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免疫活性,是研究胶质瘤分子生物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手术摘除巨大复发性脑胶质瘤一例黄建军武日富杨万澄场生旺患者女,24岁。因头部巨大肿物于1995年11月9日入院。三年前发现左侧肢体无力伴右眼视物不清,两个月后就诊某院,诊断为“右额顶叶脑胶质瘤”。行手术治疗并切除大块骨片。几年来头部肿物逐渐增大带来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 mi-1基因过度表达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06—2014-06在我院诊疗被确诊为脑胶质瘤患者脑组织切片65例份,称为实验组;根据病理分级又将实验组分为高级别胶质瘤组和低级别胶质瘤组,简称为实验高组和实验低组。同时间段正常脑组织切片45例份为对照组。应用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测定B mi-1基因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B mi-1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B mi-1mRNA在实验组呈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高组与低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胶质瘤的病理分级越高表达阳性率也越高。结论 B mi-1基因表达与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与预后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Bradykinin B2受体在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上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Bradykinin选择性地开通恶性脑肿瘤血脑屏障的机理。方法 通过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确定Bradykinin B2受体存在的部位。结果 在正常脑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不存在B2受体,肿瘤细胞表达高水平的B2受体。结论 我们推测小剂量Bradykinin灌注能选择地打开肿瘤的血脑屏障而不影响正常自脑屏障通透性的机理在于肿瘤细胞表达高水平的B2受体。  相似文献   

8.
在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中,手术治疗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尤其是脑重要功能区的胶质瘤。既要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又要尽可能的保留其功能,一直是神经外科非常棘手的问题。近11年来我们共收治84例此类病人,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临床疗效的随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效果尚无定论 ,本文通过对 4 1例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的病例进行随访分析 ,认为伽玛刀可以做为治疗脑胶质瘤的一种重要手段。临床资料从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4月 ,本中心对 4 1例脑胶质瘤实施了伽玛刀治疗并进行随访 ,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最长随访时间 5年 ,最短 3个月 ,平均 1 5年。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15例。最大年龄65岁 ,最小仅 7岁 ,平均 37岁。Karnofsky评分最高 90分 ,最低 30分 ,平均 58分。肿瘤最大直径4 2cm ,最小 0 8cm ,平均 2 3cm。周边剂量最大2 0Gy ,最小 6Gy ,平均 13Gy。…  相似文献   

10.
液体活检是指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用来检测患者的血液、脑脊液或尿液等体液中的某些生物活性分子,通过对检测结果分析进而对肿瘤做出早期诊断。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外泌体、ctDNA、CTC及自身抗体在胶质瘤早期诊断中发挥着潜在的优势,而且这些指标对预后判断以及肿瘤复发监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深入研究这些方法,将为我们提供新的胶质瘤早期诊断思路并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1病例
  患者,女性,47岁,农民。因“易感疲劳、乏力、焦虑烦躁、心情差、睡眠差1个月余”入院。既往无精神病史。入院体检及常规生化检查无异常发现。精神检查:意识清楚,定向完整,接触好,语音低,思维迟缓,情绪低落,焦虑,动作缓慢,饮食及睡眠差,有轻生的念头,自知力存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20分;诊断为抑郁症。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 mg/d,氯硝西泮1 mg/d静滴,焦虑及睡眠有所改善,食量增加,能少量参加活动。但住院第8天,患者出现行为异常,在厕所便池里洗脚,表情茫然,找不到自己病房。检查时发现患者接触困难,意识模糊,呈持续性言语,理解力、判断力、远近记忆力明显比入院时差。体格检查: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联系家属补充病史:患者近2年常有发作性头痛,右侧肢体麻木,一直以“风湿病”治疗。行头颅核磁共振扫描提示:左侧额叶星状胶质细胞瘤,Ⅱ~Ⅲ级,体积为6.4 cm ×5.1 cm ×3.7 cm。遂停服药物,转外院治疗,随访半个月后死亡。  相似文献   

12.
脑胶质瘤临床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Kleihues和Cavenee1于2000年发表的WHO神经系统肿瘤共分七大类,其中发病率最高,分类、分型最多者当属神经上皮组织肿瘤。而在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的发病率约占50%。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包括星形细胞肿瘤,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混合性胶质细胞肿瘤和室管膜肿瘤。WHO2000年的分类中,又将此四类肿瘤分成20个不同的类型和亚型:它们的生长部位、病理形态、分子生物学、生物学行为(Ⅰ~Ⅳ级)、影像学、治疗对策和结果等亦多有不同,国际文献大多按胶质瘤的不同分类或分型分别论述。总的看,各类型的治疗结果与…  相似文献   

13.
脑型血吸虫病误诊为胶质瘤2例报告王炜,陶庆玲1病历摘要例1,男,44岁,农民。因左侧肢体麻木,无力4月,头痛伴喷射样呕吐2月入院。查体:神清,双眼视乳头水肿,左半身痛觉减退,左上、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4级。腰穿CSF压力2.75kPa,细胞数9×10...  相似文献   

14.
肝脏穿刺活检术是指用穿刺的手法采集肝脏的组织标本进行研究和疾病诊断[1],是肝病诊断的金标准。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性高、痛苦小的新技术。2008-06~2010-06,我院已成功地为486例住院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术,为临床  相似文献   

15.
颅内肿瘤中脑胶质瘤最常见,发病率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37.8%~57.37%[1]。脑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且无根治手段,术后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手术切除是脑胶质瘤综合治疗策略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决定了胶质瘤手术的预后。我科于2008‐11—2013‐11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胶质瘤42例,术后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63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3例脑胶质瘤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32例(50.79%),大部分切除25例(39.68%),部分切除6例(9.53%).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及癫发作,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显效30例(47.62%),有效28例(44.44%),无效5例(7.94%).结论 显微外科脑胶质瘤切除术可完整或部分切除肿瘤,保留重要血管和神经功能,减少损伤正常脑组织,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所有的肿瘤组织并不是由均一的肿瘤细胞所组成的,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增殖、浸润和转移能力,亦即肿瘤的异质性。其中存在少数担当着干细胞角色的肿瘤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包括自我更新能力、无限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为肿瘤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机制,获得较少突变即有可能恶性转化,而且干细胞存活时间较长,这意味着干细胞比成熟细胞发生细胞复制的错误几率更大,因外界环境的刺激而发生突变的机会更多,最终形成脑胶质瘤干细胞,同时调节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的基因在脑胶质瘤的脑胶质瘤干细胞中也表达,这也是支持神经干细胞是脑胶质瘤干细胞来源的;也有推测认为它可能起源于已分化的细胞,由这些细胞突变发生去分化得来,并通过基因突变而获得了干细胞自我更新的特性,从而形成脑胶质瘤干细胞。通过探讨神经干细胞与脑胶质瘤干细胞,为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脑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50.26%~60.96%(平均44.69%1,其发病危险因素尚不明确。低级别胶质瘤(wHOI、Ⅱ级)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8年;高级别胶质瘤(WHOIU、IV级)称为恶性胶质瘤,Ⅲ级星形胶质细胞瘤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年;IV级的中位生存时间仅12。18个月,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生存时间更短[1,2]。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多在治疗后数月复发,治疗上采用综合疗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等,但疗效仍难以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15,他引:5  
目的探讨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新技术与方法。方法48例脑功能区胶质瘤经术前常规MRI、弥散张力成像(DTI)和fMRI定位大脑皮层功能区及功能投射纤维束,以神经导航为前导,在术中全麻唤醒状态下,通过术中B超定位脑内病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及皮层直接电刺激术(Co-ST)脑功能区定位,并在清醒状态下切除病变。术后随访时间3-42个月。结果16例Co-SEP确定中央沟,42例Co-ST明确运动区,16例Co-ST确定语言运动区;肿瘤全切35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1个月神经症状好转44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局部神经症状36例;长期局部神经症状加重4例,无手术死亡。全部患者无手术痛苦回忆。结论术中全麻唤醒、皮层-皮层下电刺激术和脑超声技术是切除功能区胶质瘤必备的三项基本技术;术前fMRI与DTI为脑功能区手术提供十分重要信息,神经功能导航为术中功能区定位提供重要前导,综合使用这些现代技术能够在术中明确脑功能区与肿瘤切除范围的关系,做到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采用高剂量率分割照射方法对48例位于手术难以切除部位或经综合治疗复发的病人进行间质内放射治疗。本文对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近期治疗效果(肿瘤体积变化,肿瘤消退速度以及临床症状),远期疗效(平均生存期,一年生存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提示:脑放射损伤是本技术的主要并发症;本方法对手术难以切除的脑深部肿瘤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对经综合治疗复发的病人,延长生存期可达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