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血小板聚集仪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 血液透析前,尿毒症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血液透析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增加,但其血小板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血液透析不能改善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选择运动疗法加以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08月收治的11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完成所有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6例):选择常规护理方法完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工作;观察组(56例):选择常规护理+运动疗法完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工作;最终就两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尿素清除指数以及尿毒下降率展开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前URR水平为(0.75±0.08),干预后为0.85±0.02;干预前KT/V水平为(1.36±0.51),干预后为(1.47±0.60);对照组干预前URR水平为(0.77±0.07),干预后为0.75±0.04;干预前KT/V水平为(1.32±0.86),干预后为(1.33±0.24);同对照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尿素清除指数以及尿毒下降率展开对比,观察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运动疗法的有效应用,使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于尿素清除指数以及尿毒下降率两方面获得显著改善,从而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提高以及透析效果的提高做出双重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通量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科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各项检测值。结果:观察组β2-MG,iPTH大分子物质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Cr,BUN、血磷等小分子物质下降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疗效满意,经济方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P300探讨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以及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加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41例,血液灌流加透析组31例,分别接受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加透析治疗3月,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尿毒症患者P300异常率为84.6%,高于健康对照组.表现为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加透析组患者治疗后P300的异常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上述改变血液灌流加透析组较血液透析组更明显.结论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血液净化可以明显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血液灌流加透析优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老年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以46例老年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将入选患者按建档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透析后静注左卡尼汀;对照组23例,透析后静注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低血压发生率及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水平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低血压发生率(8.70%)显著低于对照组(30.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静注左卡尼汀可有效减少低血压发生,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意外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46-48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血液透析滤过)和对照组(血液透析)各15例,对照组使用聚砜膜可复用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使用高通量一次性血滤器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比较两组入组后首次透析前后及透析6个月后血清β2-MG水平、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水平、β2-MG清除率以及透析期间透析充分性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6个月后血浆Alb及血清Hb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首次透析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透析后及透析6个月后血清β2-MG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首次透析前和对照组;观察组首次透析β2-MG清除率和透析期间透析充分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MG清除效果较好,透析充分性更佳,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膜透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PG)、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K~+、Na~+及Cl~-]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透析后,两组Scr、FPG、BUN水平和24 h尿量均较透析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透析后的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FP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效果优于血液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透析膜对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将 2 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 ,A组 12例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 (PMMA )、 B组 8例用酮仿膜 (CU )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透析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 GP b及 GP b/ a的改变。结果发现 :CU组透析后血小板 GP b及 GP b/ a (未活化 )较透析前明显增高(分别为 2 .5 8± 0 .33与 2 .87± 0 .46 ,P<0 .0 5 ;1.6 5± 0 .2 8与 2 .2 9± 0 .81,P<0 .0 5 ) ,而 PMMA组透析后与透析前GP b及 GP b/ a (未活化 )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2 .85± 0 .48与 2 .96± 0 .42 ,P>0 .0 5 ;1.6 6± 0 .19与 2 .13± 0 .6 3,P>0 .0 5 ) ,透析后患者血小板用 ADP活化后 ,其 GP b/ a的表达量较透析前有所下降 ,以 CU组为重。结论 :使用 CU透析器进行血透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可导致部分血小板活化 ,GP b及 GP b/ a表达增高 ,而 PMMA膜则不易导致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经过1年透析治疗的无其他合并症的尿毒症患者50例为观察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健康者、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和透析4周后的氧化应激指标:血浆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C3、C4。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经测定,观察组的MDA、AOPP较对照组升高,而SOD较对照组下降,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C3、C4患者较健康人员下降,而透析后较透析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可明显影响尿毒症患者的氧化应激和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9月,我院肾脏内科收治的尿毒症并发顽固性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31例常规疗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入选对照组,选择腹膜透析的患者29例,纳入观察组,对比疗效。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BP、DBP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压控制率100%(29/29),高于对照组77.42%(2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4.48%(10/2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5.16%(1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疗效较好,但可能并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叶红波  杨妙玲 《吉林医学》2012,33(3):460-462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人和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与透析后6个月时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血液透析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测量30例尿毒症患者进入血液透析前及透析后6个月和30例正常人在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比较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结果:尿毒症患者组透析前及透析后6个月和正常对照组的肱动脉基础直径(D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反应性充血后的FMD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透析前及透析后6个月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透析后组又较透析前组有下降;三组硝酸甘油介导的NM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较正常人有明显损害,透析后6个月又较未进入透析者的尿毒症患者有明显的加重,损害的原因可能与血管内皮内源性NO合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尿毒症患者应用左卡尼汀配合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接受透析治疗的60例尿毒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使用常规血液透析疗法治疗对照组,而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配合使用左卡尼汀药物,观察2组红细胞比容(Hct)及血红蛋白(Hb)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红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分别为(30.6±5.6)%及(98.8±14.3)g/L,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值(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是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6.67%,具有统计学意义(u=2.4427,P=0.0146).结论 应用左卡尼汀配合透析疗法对尿毒症患者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内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的含量,进而改善患者贫血症,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对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进行了血小板聚集试验和其它部分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显示,HD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明HD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缺陷。血液透析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增高(P<0.05),提示血透过程中血小板被激活。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HD组全血比粘度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透析后得到改善。作者初步探讨了这些变化对止血、凝血功能的影响。充分透析能够有效防治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超纯水透析联合应用于尿毒症患者对于微炎症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3—2015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高通量血液透析,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纯水透析,比较两组微炎症改善情况(hCRP、β2-MG以及IL-6和TNF-α)。结果治疗后微炎症指标均改善,且效果显著(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效果更佳[hCRP:对照组:(15.4±3.2)、(11.3±1.7);观察组:(15.2±3.7)、(3.7±0.0)。β2-MG:对照组:(26.5±6.5)、(18.3±3.0);观察组:(25.6±6.2)、(6.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尿毒症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超纯水透析治疗,对于微炎症的改善效果值得肯定和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术的104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心血管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FIB、P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IB、PT水平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7%(3/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0.00%(0/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4%(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5/52),与对照组的7.69%(4/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疗效优于氯吡格雷治疗,可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功能,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对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7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治疗3个月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为(142.27±12.51)mmHg、舒张压为(93.42±7.64)mmHg、血清PTH为(570.36±52.42)ng/L、hs-CRP为(3.18±0.22)mg/L,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0(IL-1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尿毒症患者纳入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入组次日及观察组透析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外周血Treg及IL-10、TGF-β1水平,并同时检测肾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Treg及其细胞因子TGF-β1、IL-10含量分别为(2.08±0.23)%、(1.78±0.21)%、(1.56±0.19)%,均低于对照组的(7.27±1.02)%、(5.28±0.88)%及(4.79±0.75)%,Scr、BUN分别为(998.47±100.38)μmol/L、(32.19±5.22) 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78.56±30.18)μmol/L、(5.53±3.21)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后,观察组Treg、TGF-β1、IL-10含量在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间点较治疗前逐级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6个月后Treg、TGF-β1、IL-10含量分别为(3.48±0.35)%、(3.19±0.28)%、(2.89±0.26)%,仍然低于对照组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r、BUN在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间点较治疗前逐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血液透析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有高危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应用微量肝素持续滴入法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方法将40例有高危至极高危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分别应用无肝素法和微量肝素持续滴入法进行血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后体外循环凝血情况,并对观察组透析前、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血小板计数(BPC)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高于微量肝素持续滴入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前、后的a PTT、TT、AT、BPC这四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加重患者出血症征。结论微量肝素持续滴入法对有高危出血的血液透析患者未增加出血的倾向,且体外循环堵塞少,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疗效。方法将同期入院的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除采取一般治疗外,均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1~2次/d,并延长透析时间间隔。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透析效果、生活质量及肾功能改善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透析时间间隔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对残余肾功能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在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透析效果的情况下,可以延缓残余肾功能恶化的进展,显著延长透析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留置针扣眼穿刺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1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扣眼穿刺,研究组采用留置针扣眼穿刺,比较两组第2次透析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皮下隧道形成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结果: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皮下隧道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2个月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2个月后,两组GQOLI-74评分均高于透析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针扣眼穿刺应用于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降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皮下隧道形成时间,以及提高生命质量,优于传统扣眼穿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