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血小板输注阈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造血干细胞移植 (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恶性实体瘤的主要有效方法之一。由于恶性血液病及恶性实体瘤患者化疗周期频繁 ,或移植后细胞零期的出现 ,常反复出现血小板下降 ,因此可能需要多次输注血小板 ,这样就必须考虑血小板输注的阈值。作者与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同事共同总结了 112例造血干细移植前后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输注 413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的效果 ,现将血小板输注阈值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机采血小板的制备 机采…  相似文献   

3.
Chen Y  Xu LP  Liu DH  Chen YH  Han W  Shi HX  Zhang XH  Wang JZ  Chen H  Liu KY  Huang XJ  Lu D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4):964-966
目的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血小板植入失败行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GPBSCI)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针对2003年4月—2006年6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行allo—HSCT的15例患者行16例次GPBSCI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位年龄为33岁(14~48岁),男性9例,女性6例,均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合或不相合骨髓或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回输骨髓单个核细胞(MNC)计数平均为(4.21±1.91)×10^8/kg[(1.50~7.46)×10^8/kg],回输外周血干细胞MNC计数平均为(3.27±1.40)×10^8/kg[(1.13—5.90)×10^8/kg],CD34^+计数平均为(2.13±1.69)×10^6/kg[(0.24~5.67)×10^6/kg]。所有患者获得粒细胞植入,8例因原发性血小板植入失败,余8例因继发性血小板植入失败而实施GPBSCI治疗。回输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13d(43~384d)。回输MNC计数平均为(3.09±1.54)×10^8/ks[(1.35~5.99)×10^8/kg]。仅1例患者在回输后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表现。3例显著有效,6例有效,1例进步,6例无效。有效率为56.3%。其中移植后100d内进行2次回输疗效更好。结论对于allo—HSCT患者血小板植入失败,采取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2次回输,相关不良反应小,对促进受者造血恢复能够发挥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的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以确保DLI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1例血液病畀基因造血千细胞移植后,进行DLI。其中5种肿瘤性血液病在非清髓性移植后形成混合性嵌合体(MC)状态后,逐渐增加输注供者的T细胞剂量方案进行DLI。首次于移植后4。5周进行第一次Du,此后在无aGVHD情况下,每隔3—4周进行1次。6例血液病包括2例SAA、1例TM、1例cML(CP1)、急性白血病2例,经过G-CSF动员后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供者分离血量4000—10000ml,观察输注时尿常规,患者的反应情况,输注后血象、骨髓象,嵌合体情况及GVHD发生情况。结果输注过程仅有轻微血红蛋白尿。出现Ⅰ~Ⅱ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rm)3例、慢性GVHD(cGVHD)3例、骨髓抑制2例。结论无论血型相舍与否,DLI过程安全,GVHD和骨髓抑制为其主要两大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HSCT患者74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影响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风险因素。结果:74例HSCT患者输注总有效率为7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脾肿大是影响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30、1.112,P<0.05)。结论:感染、脾肿大是影响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独立风险因素,因此临床上给予HSCT患者输注血小板应做到个体化、科学化,以提高HSCT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冷冻保存自体血小板输注式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进行了22例次冷冻保存自体血小板回输。采用COBE单采机采集血小板,加5%二甲亚砜(DMSO)血小板冻存保护剂,置-80℃冰箱冷冻保存1~3个月。40℃水浴复苏冻存血小板。血小板<20×109/L时回输冻存血小板。测定冻存血小板CD41、CD42b、CD61、CD62P、CD63、回收率及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结果移植后一般需输注冻存自体血小板2~4次。血小板冻存后回收率在47%~87%之间,平均回收率为(72.73±10.49)%。在22例次血小板冷冻保存回输中,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现有12例次冻融后的血小板CD62P百分比值升高,7例次冻融后的血小板CD63百分比值升高,表明血小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活化。有4例次冻融后的血小板CD41或CD42b百分比值减低,表明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输注后CCI在(5.6~17.6)×109/L之间,22次回输中有18次的CCI在7.5之上。移植过程中无出血发生,回输后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采用冻存自体血小板输注可以防止移植过程中出血的发生,代替异体血小板输注而杜绝诸如艾滋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造成的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回输是安全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近几十年来血液学蓬勃发展的新领域,随着移植技术的全面进展,移植的临床护理也日趋成熟、完善和规范,移植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疗效不断提高[1]。该院2001年5月至今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8例,其中骨髓移植3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17~53岁,中位年龄31岁。其中急性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1例、加速期1例、淋巴肉瘤白血病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2例(其中1例伴有中度骨髓纤维化)、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1例。2移植前准备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外周血代替骨髓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方法;采用G-CSF动员与患者配型相合供者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用血细胞分离要采用PBSC后,对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移植。结果;移植后2例患者的因功能恢复迅速,白细胞计数〉1.0×10^9/L时间分别为+14天和+15天,血小板计数〉20×10^9/L时间分别为+9和+8天,染色体分析或ABO血型检测证实均为供者型。结论;异  相似文献   

11.
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概况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的应用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取得的最为重要的突破性进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杨瑞芬 《医学综述》1999,5(5):198-200
<正>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对患者进行超大剂量放疗或化疗预处理后,将正常血干细胞(HSC)植入患者体内,使其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功能的治疗方法。 HSCT按干细胞来源不一,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前者指干细胞采集自患者自体,后者采集自非单卵双胞胎的别人。按干细胞采集部分不同分为:骨髓移植(BMT)、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胎肝或脐血干细胞移植等。 ALLO-HSCT主要用于治疗白血病,重症再障,某些遗传性疾病及核损伤的救治。本文综述近年来AL-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展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方法:采集经动员的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对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移植。结果:移植后患者的造血功能恢复迅速,DNA检测证实为供者型。结论:移植后患者的造血功能恢复迅速,DNA检测证实为供者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输注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笔者对笔者所在科33例(共62例次)HLA位点4-6,6相合的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输注期间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临床护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有效护理,33例(共62例次)脐血造血干细胞均成功输入患者体内。结论:脐血造血于细胞输注过程中对相关并发症进行密切观察及积极的护理干预,是保证移植成功的首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移植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混合移植的效果。方法:0天经右锁骨下静脉导管直接输注供者的骨髓悬液:+2天后再次输入供者外周造血干细胞悬液。结果:随访109-1842天,死于间质性肺炎1例,死于急性GVHD 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移植相关死亡率为25%;现无病生存者平均生存时间18月。结论:异基因骨髓后外周血干细胞输注,能使年龄较大、合并心、肝、肾、肺部疾病者顺利重建造血功能;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是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措施,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前输注有利于诱发并清除受者同种异体反应T细胞预防排斥的作用。在HSCT后输注有促进植入和抗白血病复发的作用。特别是在非清髓性-HSCT后行DLI可在低移植相关并发症基础上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  相似文献   

17.
自体与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早期造血重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atio and amount of CD34+ cells and their subsets in 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 (MPB) and leukapheresis products in patients receiving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uto-PBSCT) and in allo-PBSCT donors, and clarify the role of CD34+ cells in post-transplantation hematopoietic reconstitution. METHOD: Sixteen patients receiving auto-PBSCT and 24 allo-PBSCT donors were studied for CD34+ and CD34+CD38- cell ratios in the 115 MPB and their leukapheresis product samples by way of flow cytometry, and the time of hematopoietic recovery was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D34+ cell ratio in the MPB samples and leukapheresis produc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donors than in auto-PBSCT patients (P<0.05), but CD34+CD38- cell ratio showed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amount of mononuclear cells (MNCs) received by allo-PBSCT patients was much more than that received by auto-PBSCT patients (P<0.01). Similar average times for post-transplant neutrophils recovery to over 0.5x10(9)/L and platelets to over 2 x 10(10)/L (P>0.05)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groups, and in both of them, the recovery was related to the amount of MNCs, CD34+ and CD34+/CD38- cell infusion. CONCLUSION: Irrespective of auto-PBSCT or allo-PBSCT, the number of CD34+ and CD34+CD38-cells infused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 is the key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course of hemopoietic reconstitu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外周血CMV DNA含量,探讨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CT)患者进行外周血CMV DNA定期检测。可评价患者57例,其中男38例,女19例,年龄13-59岁(中位年龄31岁);含急性白血病30例(ALL 11例、AML 19例),慢粒(CML)11例,淋巴瘤(NHL)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例,急性重症再障(SAA)3例。在移植后每周检测1次,CMV DNA拷贝数〉102为阳性,连续2次〉103或1次〉1×10^4时行抗病毒治疗。结果57例患者中有32例(56.1%)在病程中检测到CMV DNA阳性,拷贝数1.2×10^2-7.8×10^5,行抗病毒治疗26例,死亡11例,仅1例与CMV感染有关。结论CMV DNA的定期检测可以使患者在病毒血症时及时接受治疗,减少CMV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外周血代替骨髓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方法:采用G-CSF动员与患者配型相合供者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PBSC后,对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移植。结果:移植后2例患者的造血功能恢复迅速,白细胞计数>l.0×l0 ̄9/L。时间分别为+l4d和+15d,血小板计数>20×10 ̄9/L。时间分别为+9和+8d。染色体分析或ABO血型检测证实均为供者型。结论: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可以部分取代异基因骨髓移植。  相似文献   

20.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液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的必要手段。由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患接受了超剂量的化疗或放疗,机体处于极度的免疫抑制状态,骨髓极度抑制.围此对造血干细胞输注的护理有着特殊的要求.移植必须在层流净化室内进行,除按层流净化室常规严格消毒隔离外,对移植患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