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房实施医护合作工作模式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初产妇80例为试验组,实施医护合作工作模式。8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工作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护理质量、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房实施医护合作工作模式,能提高对产妇的护理质量,提高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护士长实施岗位绩效量化考核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医院护理管理质量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将本院所有护士长纳入到研究当中,明确各护士长的具体岗位职责以及职责管理范围,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量化考核标准,实行岗位绩效量化考核,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本院自2014年开始实施护士长岗位绩效量化考核制度以来,护理投诉事件逐年减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呈现出逐年升高的态势。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护士长岗位绩效量化考核制度,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邓凤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440-1442
目的: 探讨量化考核指标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对手术室实施量化考核制度,并与2010年6月未实施量化考核前进行对比,分析两阶段护理质量指标及患者与医生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与未实施量化考核前比较,实施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文书整理能力、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预见性护理能力、病房管理能力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实施前医生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别为60.0%、56.0%,实施后医生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别为90.0%、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手术室应用量化考核制度可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岗位量化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岗位量化考核制度实施后收治的1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考核制度实施前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岗位考核制度实施后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评价、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呼叫次数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评分及护士工作满意度指数量表(IW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平均护理呼叫次数为(1.8±0.7)次/d,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7%(24/175),对照组日平均护理呼叫次数为(3.4±1.3)次/d,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3%(53/1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岗位量化考核制度能显著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患者满意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护理质量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量化管理对取卵患者的影响,为取卵患者的护理质量量化管理提供具体的评价与监测项目的依据。方法 将2022年1—6月取卵的58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护理质量量化管理指标(结构指标2个,过程指标7个,结果指标5个)进行评价,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质量指标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取卵手术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将护理敏感指标应用到护理三级质控中,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不良事件管理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并为取卵手术操作的质量评价提供标准,为规范有关操作和流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系统探讨.方法 将10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是否开展预见性护理分成探究组(57例)和对照组(48例);均进行积极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探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两组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探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探究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诊科脑卒中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快速进行针对性治疗及护理,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临床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吴琼华 《中外医疗》2012,31(36):9+11-9,11
目的评价量化绩效考核在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对该院临床护理支持中心的护理人员39人,进行工作分析、制定考核标准、制定考核项目具体实施方法、进行考核评价并统计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结果量化考核的平均成绩达到(91.21±1.74)分,且实施后病人和医生的满意度都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绩效考核提高了临床护理支持中心的护理质量,提升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组交接班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前后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及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度。结果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后,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度明显提高。结论分组交接班模式的应用,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保障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医生、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急诊科自2011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选择2011年本院收治的6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2010年本院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及沟通不良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也可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风险意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此次实验研究时间是2007年到2015年期间,对比实施PDCA循环模式干预前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模式干预前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比较护理质量考核结果、患者满意度,均优于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不但能够成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还可以更好地强化护理服务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2020年1—12月南通市锡通科技产业园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常规护理模式院内转运580例(对照组),2021年1—12月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院内转运580例(观察组),对比2组急诊科护理质量、院内转运风险事件、患者及家属对院内转运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2021度急诊科护理人员考核风险评估、配合能力、急救技术、应变能力、转运流程评分高于2020年度(P<0.05);观察组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1.21%,低于对照组的4.31%(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告知、转运流程、转运技术、服务态度、转运时间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减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不良事件,提升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源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74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配合度和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配合度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9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急诊科实施风险管理,分析管理前后急诊护理的工作情况.结果 在急诊科实行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投诉事件明显降低,护理缺陷、护理差错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且实施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有效地降低了风险系数,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工作的量化考核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方法:笔者于2012年1月开始实施社区护理工作量化考核方法,采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制的量化表格,将护士在临床生活护理中的10个项目根据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理等待时间三部分赋予分值。将奖金与护理质量挂钩,在固定奖金(30%)的基础上,根据量化考核(50%)、患者满意度(10%)、综合考核(10%)来确定奖金数额。比较实施量化考核前后患者满意度。结果:在实施量化考核方法后,护理技术、护理热情、护理态度、问题解决、护理后访视等五个方面的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量化考核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考核方法能有效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做法与体会.方法 通过提高认识、人员培训、改变排班模式、落实基础护理,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提高护理质量.结果 患者满意度升高、红灯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可以提高患者、护士、医生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实施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后,患者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玉青  李薇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40-141,14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培训对临床护理结局的影响,以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2010年对我院263临床部护理人员采用集中上课及个人教育相结合的培训方法进行护理风险培训,以问卷考试及个人考核方法进行考核,对培训前及培训后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质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培训后考核合格率达到98.92%;2010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9例,较2009年护理不良事件39例明显减少,两年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护理质量满意率为99.26%,较2009年的95.87%明显提高,护理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培训有效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8.
朱凌雁  王莉  郭连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3061-3062
目的:实行护士量化考核,提高护理质量,创造优质服务.方法:采取量化考核对护士进行系统化管理.结果:达到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的目的,得到有效管理,确保护理质量有效的,稳步的提高,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实行护士量化考核,使护理工作进入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工作程序,不断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提高了护理质量,最终摘要达到患者满意,对开展整体化护理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乔 《中国乡村医生》2023,(18):166-168
目的:探讨六重管理法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贵州航天医院急诊科急诊抢救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将2021年1—6月就诊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7—12月就诊的3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六重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专业技术、护理态度、护理安全、整理护理质量、团队精神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理差错、护理意外、护理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六重管理法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房立燕  张晶晶  李慧 《当代医学》2012,18(15):134-135
目的 建立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标准,进行科学管理。方法 根据医院和护理部的要求,结合手术室工作特点及各岗位职责的内容,在广泛征求科室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将手术室工作绩效量化赋分考核。结果 自2010年实行绩效量化考核以来,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提高,工作缺陷减少,受到表扬增多,业务学习次数增多。结论 绩效量化考核促进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