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假病毒是一种病毒的核酸由另一种病毒编码的包膜蛋白所包被,从而形成的具有外源性病毒囊膜,而基因组保持着逆转录病毒本身基因组特征的病毒.假病毒因其丧失了病毒的自我复制能力及其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内的多项研究中.HIV假病毒通过识别膜蛋白基因的功能有助于研究病毒侵入过程、病毒调节基因功能以及评估中和抗体效价.  相似文献   

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除可通过相关表面分子受体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外,还能影响CD8+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和数量,甚至Th1/Th2的平衡也会发生改变。而这些改变与宿主感染HIV后病情进展的相关机制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发现,同时也为疫苗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虽然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药物治疗仍有其局限性(如引起毒素蓄积和病毒突变).基因治疗在理论上具有较好的抗HIV能力,可以通过持续干扰病毒复制,提供了阻止HIV进行性感染的希望.本篇综述主要探讨当前多种基因治疗策略及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克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B亚型包膜糖蛋白gp41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我体,进一步为制备自行设计的以λ噬茵体作为栽体的HIV核酸疫苗奠定基础。方法以 克隆好的HIV-1B亚型U26942全基因质粒DNA作为模板,根据Genbank中gp4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并在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Kpn Ⅰ及Xho.Ⅰ酶切位点,特异性的扩增gp41基因。TA克隆后经双酶切、测序等鉴定重组质粒,再经双酶切、连接构建含gp41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栽体,并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分析peDNA3、1(+)/gp41。结果 重组质粒经Kpn Ⅰ,XhoⅠ双酶切成5、4kb与1.0kb的片断,表明表达载体peDNA3、1(+)中插入了gp41基因片断,测序结果表明编码框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了HIV-1B亚型包膜糖蛋白gp41基因的真核表达栽体peDNA3.1(+)/gp41。  相似文献   

5.
1983-1984年,法国和美国的实验室相继从艾滋病患者体内分离到一种新的病毒。这一新的病毒曾经被称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asso-ciated virus,LAV)、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是低HIV-1流行地区,自1994年报道首例艾滋病例以来,HIV-1感染人数增长较为缓慢。2006年后,HIV-1感染人数逐年增长,现江西省已全面推行免费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但HIV-1疫情仍在蔓延,防控形势日益严峻。本文从HIV-1流行现状、传播途径、感染人群、治疗与耐药和流行亚型等方面综述其动态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江西省HIV-1的基础研究和预防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我国HIV感染者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72例HIV-1感染者和29例健康对照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分析PD-1表达水平与HIV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和血浆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HIV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30.395%vs 18.450%,P=0.001),且与CD4+T细胞计数负相关(r=-0.401,P0.001),与病毒载量正相关(r=0.247,P=0.0368);CD4+T细胞计数小于200细胞/μl的感染者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D4+T细胞计数大于500细胞/μl的感染者(P=0.002);PD-1的表达在新发感染期和艾滋病期出现两个高峰;长期不进展者PD-1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感染可显著上调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PD-1表达水平的变化与HIV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1983年,Barré-Sinoussi和Montagnier等[1]首次分离到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病毒,随后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human i 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The 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UNAIDS)的最新统计[3],全球范围内HIV的感染人数约为3 330万,仅2009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Nef蛋白的结构及调节机制予以阐明,并对以Nef蛋白为靶点的抑制策略进行了描述.方法 对近年Nef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结果与结论 抑制Nef蛋白的功能区域,可影响Nef蛋白的多种调节作用抑制病毒的复制和释放,其抑制剂有希望成为抗HIV-1感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未经治疗HIV-1感染者耐药变异本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辽宁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中耐药突变的发生和流行情况。方法提取辽宁省91例HIV-1感染者外周血基因组DNA,巢式PCR方法扩增pol区蛋白酶基因全序列与逆转录酶基因部分序列,直接进行序列测定。序列拼接后,递交HIVdb-Drug Resistance Algorithm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3株毒株在蛋白酶编码区含有M46I变异,在蛋白酶编码区次要变异普遍存在,由高到低依次为L63P(60.4%)及V77I(60.4%)、M36I/V(31.9%)、A71V/T(22.0%)、L10I(8.8%)和K20R(6.6%)。1株毒株在逆转录酶编码区含有M184I变异。结论约4.4%的感染者对至少一种我国现有的抗病毒药物耐药。辽宁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人群绝大部分为抗病毒治疗敏感人群,但应加强监测,防止耐药株流行。  相似文献   

11.
Vpr蛋白对HIV在细胞中复制的速率有加速作用。其定位于病毒颗粒中,能同细胞核基质结合,并与细胞内的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细胞功能,对深入研究HIV的感染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结构域蛋白(TIGIT)是免疫球蛋白受体超家族的新成员,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作为新的免疫抑制受体,TIGIT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慢性感染期间,通过导致效应细胞功能障碍及衰竭、协助建立HIV潜伏库等多个方面参与HIV的免疫逃逸,使艾滋病患者难以根除HIV感染。本文就TIGIT在HIV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引起免疫系统的持续激活,进而导致CD4+T细胞数目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发生。阻断免疫系统的持续激活,可能是减缓AIDS发展进程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TLR)与HIV感染后免疫系统的持续激活密切相关。同时,TLR是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在抗微生物的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调节特异性免疫。本文综述了TLR与HIV-1的关系,以给HIV-1治疗及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HIV-1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HIV-1抗性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CCR2-64I、SDF1-3'A2种HIV-1抗性基因在山东省HIV-1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中的分布,以及它们对艾滋病病程进展和人群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扩增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检测目标人群中的HIV-1抗性基因,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基因分布频率与病程进展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CCR2-64I、SDF1-3'A的突变频率分别为23.64%、23.94%,含SDF1-3'A1的患者平均潜伏期为(8.33±1.16)年,含CCR2-64I患者平均潜伏期为(8.94±1.17)年,野生纯合子患者为(7.42±1.33)年。结论:本研究首次阐明了CCR2-64I、SDF1-3'A在山东省HIV-1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中分布的特点,并发现2种抗性基因的存在均可延缓感染者的病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宁夏HIV抗病毒治疗者HIV-1基因耐药性情况.方法 以2011年6月末仍在进行HIV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分析HIV-1耐药结果.结果 共84例AIDS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分析,总耐药率为5.9%.结论 宁夏HIV抗病毒治疗患者耐药处于较低水平,应多关注治疗时间较长的患者,增加病毒载量检测和耐药检测的频率,以尽快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可能有利于降低耐药毒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国HIV感染者p2 4蛋白编码区的基因变异情况。 方法 收集我国河南及上海地区 2 8份已经证实的HIV - 1感染患者的血浆标本并抽提出RNA ;采用逆转录和Nested PCR的方法扩增所需的目的基因 ,使用DNA测序仪直接测序 ;应用CLUSTALW、PHYLIP等软件包对序列进行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 2 8份gag样本中 2 5份为B亚型 ,3份为A亚型。与共享序列相比 ,2 5例B亚型的 p2 4编码区中发生核苷酸改变的位点比例为 0 .4 %~ 4 .8% ,平均为 1.4 % ,其中A→G占 2 0 .5 % ,G→A占 17.3% ;3例A亚型发生核苷酸改变的位点比例平均为 0 .2 4 %。在所有变异位点中均未发现G→A的高度突变。B亚型和A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平均为 2 .9%和 0 .5 8% ,A亚型与B亚型之间的基因离散率平均为 11.1%。 2 5例B亚型根据基因序列所推测的p2 4蛋白发生氨基酸改变的比例为 0 .4 %~ 5 .2 % ,平均为 2 .2 %。进化树分析表明在我国河南地区HIV感染B亚型多为与泰国株相近的B’亚型。结论 HIV 1p2 4编码区仍相对保守 ,选择无变异发生的区域有助于免疫治疗及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IV-1 B’亚型毒株感染者Nef蛋白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位变异及其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从137例HIV-1 B’亚型毒株感染者的血浆样本中提取病毒RNA,经逆转录及巢式PCR扩增获得Nef基因并测序,将获得的Nef基因序列翻译为蛋白序列,然后与HIV免疫学数据库中经过实验证实的CTL表位进行比对,分析Nef蛋白CTL表位变异与感染者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与HIV免疫学数据库中CTL表位的比较发现,本研究137例HIV-1 B’亚型毒株感染者病毒Nef蛋白大部分CTL表位相对保守,只有5个表位的变异频率超过10%,CTL表位旁序列的变异程度较锚着位点变异大,表位旁上下游第一位氨基酸的突变频率较高,表位氨基酸总变异频率、锚着位点和表位旁序列的氨基酸变异频率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非锚着位点氨基酸的变异与病毒载量无相关性。结论 HIV-1 B’亚型毒株感染者Nef蛋白大部分CTL表位较保守,CTL表位旁序列变异程度较锚着位点大,表位旁上下游第一位氨基酸的突变频率较高,推测表位旁序列氨基酸的变异可能是Nef蛋白CTL逃逸突变的主要方式,Nef蛋白CTL表位变异与病毒适应性损伤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原代分离株CHLJBF06044包膜糖蛋白的变异性及表型特征.方法 从一名HIV阳性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DNA,采用保守引物进行HIV病毒包膜直接克隆,进行序列分析及系统树分析.构建一株带该包膜蛋白的伪病毒并利用表达CXCR4和CCR5的靶细胞进行感染实验,观察该病毒包膜利用辅助受体的表型特征.结果 共获得2个有功能全Env克隆,分别命名为CHLJBF06044c7和CHLJBF06044c8.获得2个有完整包膜基因的克隆,用全Env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分离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表明,该株为B'亚型.对包膜蛋白结构分析结果 显示,分离株CHLJBF06044c7和CHLJBF06044c8包膜在抗原性和亲水性上没有明显差别.感染性检测结果 显示该病毒只能感染U87.CD4.CCR5细胞,不能感染U87.CD4.CXCR4细胞.结论 黑龙江省一名HIV-1阳性者克隆到HIV-1 CHLJBF06044病毒的包膜基因,该病毒属于B'亚型(泰国亚型),为CCR5亲嗜性毒株.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HIV-1毒株的流行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毒株亚型及流行情况,分析其传染来源和传播规律。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22例在深圳市发现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nv基因和gag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22份样本中共存在CRF01_AE、CRF08_BC、CRF07_BC3种重组毒株以及B'、B、C3种亚型,其在所有分析样本中的比例分别为45.1%(55/122)、31.1%(38/122)、6.6%(8/122)、14.8%(18/122)、1.6%(2/122)和0.8%(1/122)。CRF01_AE、CRF08_BC、CRF07_BC、B和B'亚型间的组内离散率分别为(4.455±1.478)%、(2.997±1.345)%、(4.380±2.024)%、(5.186±2.487)%和(4.869±2.638)%,与部分国内和国际参考株01AE.TH.90.CM240、97CNGX-9F、CN.97.C54A、B.US.83.JRFL、RL42核苷酸序列间的离散率分别为(5.228±0.823)%、(3.634±1.073)%、(4.233±1.119)%、(4.950±2.564)%、(5.795±2.198)%。CRF07_BC和CRF08_BC亚型以吸毒人群为主,CRF01_AE重组亚型以性途径和吸毒人群为主,B和B'亚型主要分布在静脉吸毒、性传播和献/输血人群。结论深圳地区有3种亚型和3种重组亚型HIV-1毒株流行,CRF01_AE、CRF08_BC重组亚型和B'亚型为主要流行毒株,CRF01_AE是性传播人群中的主要流行毒株,CRF08_BC和CRF01_AE是静脉吸毒人群中的主要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2006年新发现感染者的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江苏省的亚型分布特点,初步探讨传播途径与病毒亚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新发现HIV-1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用EDTA-K3抗凝的全血,提取病毒RNA,用逆转录巢式PCR扩增env基因的C2-V3区和gag基因.先用ClustalX对所得序列和参考株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MEGA3.1构建进化树和亚型分析.结果:江苏省共发现CRF01_AE、CRF07_BC、CRF08_BC、B、C、CRF02_AG、A1 7种亚型,其中主要流行的亚型是CRF01_AE,占31.6%(24/76);其次为CRF07_BC,占25%(19/76);B亚型占19.7%(15/76).在异性性传播途径中,共发现CRF07_BC、B、CRF01_AE、C、CRF08_BC5种亚型,其中CRF07_BC、B、CRF01_AE分别占32.6%、23.3%、20.9%.在同性性传播途径中,共存在CRF01_AE、CRF07_BC、B、CRF08_BC 4种亚型,主要流行株均为CRF01_AE,占63.6%.在静脉吸毒者中,共发现CRF07_BC、B、CRF01_AE、A1、CRF02_AG 5种亚型,CRF01_AE是该类人群的主要流行株,占58.4%.结论:流行于江苏省的HIV-1亚型种类较多;除CRF02_AG和A1亚型外,其余5种亚型均存在于性传播途径中;经性传播途径感染HIV-1可能是我省HIV-1亚型日趋复杂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