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目的:揭示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与急性阑尾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阑尾炎组,共100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共100例。ELISA检测血浆β-防御素-3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急性阑尾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阑尾炎组血浆β-防御素-3浓度(80.1±32.4)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51.3±27.0)pg/ml(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β-防御素-3浓度(OR=0.492,95%CI=0.211~0.843,P<0.01)是罹患急性阑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β-防御素-3浓度预测罹患急性阑尾炎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24,95%CI=0.769~0.874,P<0.01),且判定血浆β-防御素-3浓度<121.4 pg/mL,对预测罹患急性阑尾炎有83.0%的灵敏度和78.0%特异度。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水平降低,可能是急性阑尾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2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与急性阑尾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阑尾炎组,共208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共104例。ELISA检测血浆β-防御素-2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急性阑尾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t检验显示,阑尾炎组血浆β-防御素-2浓度(398.6±128.0)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629.1±47.2)pg/ml(t=6.47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β-防御素-2浓度(OR=0.429,95%CI=0.251~0.795,P<0.05)是罹患急性阑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β-防御素-2浓度预测罹患急性阑尾炎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17,95%CI=0.778~0.865,P<0.001),且判定血浆β-防御素-2浓度<612.4 pg/ml,对预测罹患急性阑尾炎有75.0%的灵敏度和72.1%特异度。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2水平降低,血浆β-防御素-2水平降低可能是急性阑尾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与慢性牙周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牙周炎组,共78例.收集同期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共40例.ELISA检测血浆β-防御素-3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慢性牙周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协方差分析显示,牙周炎组血浆β-防御素-3浓度(87....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2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与侵袭性牙周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牙周炎组,共56例.收集同期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共35例.ELISA检测血浆β-防御素-2浓度.统计分析其与侵袭性牙周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协方差分析显示,牙周炎组血浆β-防御素-2浓度...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2浓度的变化,揭示其与慢性牙周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同期牙周健康者各80例。ELISA检测血浆β-防御素-2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慢性牙周炎发病的相关性。结果:经t检验,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2浓度(405.2±133.9)pg/ml显著低于牙周健康者(641.6±128.3)pg/ml(t=6.492,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2浓度与牙周探诊深度(r=-0.482,P<0.01)、附着丧失(r=-0.498,P<0.01)和出血指数(r=-0.501,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β-防御素-2浓度(OR=0.415,95%CI=0.297~0.862,P<0.01)是罹患慢性牙周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β-防御素-2浓度预测罹患慢性牙周炎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43,95%CI=0.774~0.894,P<0.01),且判定血浆β-防御素-2浓度<621.5 pg/ml,对预测罹患慢性牙周炎有81.3%的灵敏度和75.0%的特异度。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2水平降低,血浆β-防御素-2水平降低可能是慢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和血清胞苷脱氨酶(CD)、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酶联法和生化法对4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β-防御素-3和血清CD、TNF-α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CD、TNF-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782、-0.4012,P<0.01)。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水平的降低和血清CD、TNF-α水平的增高可能是侵袭性牙周炎的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β防御素3(HBD3)除了具有天然免疫功能,还发挥调节后天适应性免疫的作用。本研究拟通过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正常儿血浆HBD3浓度的比较,探讨HBD3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4月到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病例共81例,其中哮喘组21例,为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感染组29例,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正常对照组31例,为健康体检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血浆HBD3水平测定。同时测定血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和白细胞数,9例哮喘儿测定了血清IgE浓度。结果血浆HBD3浓度正常儿为(8.028±1.078)μg/ml,哮喘患儿(12.212±1.124)μg/ml感染患儿(8.976±1.110)μg/ml,哮喘患儿与急性呼吸道感染及正常儿3组总体比较,血浆HBD3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4.448,P<0.05);哮喘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哮喘组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感染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发现血浆HBD3水平与血清总IgE,血嗜酸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支气管哮喘发作时HBD3表达升高,HBD3可能是超越感染之外,参与哮喘发病的独立因素。HBD3是否始动因素尚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大蒜素与β防御素3(HBD3)的关系及其在人体抗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含大蒜素培养液(5 mg/L)培养肺癌A549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HBD3在不同培养时间后表达量的差别。结果:大蒜素作用第4小时HBD3的mRNA表达量增加,第12小时HBD3的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通过本研究可以推断,大蒜素除本身的杀菌作用外,对人体自身主动免疫防御能力的影响调节也是其发挥抗菌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核DNA改变的特点,检测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 and factor,vWF)、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102例AMI组患者和75例健康对照组CEC核DNA的损伤;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一步检测两组vWF、EPCR的含量。结果:SCGE显示,AMI组患者93.72%±6.75%CEC核DNA电泳呈明显的"彗星"状,其彗尾DNA%含量为42.22%±1.56%;对照组10.24%±4.33% CEC核DNA表现为"彗星"状,其彗尾DNA%含量为6.31%±2.41%。AMI组与对照组彗星率、彗尾DNA%含量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AMI组vWF、EPCR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MI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明显损伤;血浆中vWF、EPCR的含量明显升高,早期检测血浆vWF、EPCR的含量可能有利于AMI的治疗,甚至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脑梗死患者血浆IL-11浓度,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02例健康体检者和102例脑梗死患者,用ELISA检测血浆IL-11浓度,统计分析其水平改变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IL-11浓度(22.6±9.8)pg/ml较健康体检者(11.2±3.6)pg/ml显著升高(P〈0.01),与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显著正相关(t=8.749,P〈0.01),是脑梗死1年内预后不良(OR=1.308,95%C1=1.114-1.569,P〈0.01)和死亡(OR=1.517,95%CI=1.218-1.881,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显著预测脑梗死1年内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0.864,95%CI=0.827-0.918,P〈0.01)和死亡(曲线下面积=0.889,95%CI=0.845-0.931,P〈0.01)。结论:脑梗死后血浆IL-11显著升高.其水平检测可作为临床宴用的标志物,有助于早期判断脑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了3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治疗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抗癌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三个月后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了小儿急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血浆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和酶联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了32例小儿急性肾炎患者血清TNF-α和VEGF含量,并与35名正常小儿作比较。结果:小儿急性肾炎患者在治疗前血清TNF-α和VEG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个月后与正常人比较仍有差异(P〈0.05)。结论:小儿急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与血清TNF-α和血浆VEGF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