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抗结核药品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结核病患者90例,其中青年组45例,老年组45例,对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良反应主要发生类型包括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神经炎等,相比青年组,老年组患者的发生率明显更高,达到75.56%,P0.05。结论对结核病患者采取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上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张青 《当代医学》2012,18(23):82-83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120例结核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多为合并症状,主要为肝损害、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症状、关节肿痛以及过敏等.16~30d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处理后,65例不良反应症状消失,42例症状减轻,12例症状无变化,1例症状加重.结论 由于抗结核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动态监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合理选择使用抗结核药物,以减少或者延缓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对2004年6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结核病患者568例中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护理进行回顾行分析,观察并分析各种不良反应分布情况、出现时间及表现形式.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568例中发生不良反应315例,占55.46%.其中,184例合并两种以上反应,占32.39%.绝大多数患者经对症治疗处理,调整方案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继续治疗.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是吡嗪酰胺,主要引起血尿酸增高和肝功能损害.结论通过对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及时监测,积极处理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够继续坚持抗结核治疗,从而完成全程督导短程化学治疗(DOTS)[1],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对2004年6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结核病患者568例中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护理进行回顾行分析,观察并分析各种不良反应分布情况、出现时间及表现形式。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568例中发生不良反应315例,占55.46%。其中,184例合并两种以上反应,占32.39%。绝大多数患者经对症治疗处理,调整方案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继续治疗。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是吡嗪酰胺,主要引起血尿酸增高和肝功能损害。结论:通过对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及时监测,积极处理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够继续坚持抗结核治疗,从而完成全程督导短程化学治疗(DOTS)[1],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方银芬  丁进 《浙江医学》2004,26(8):604-606
结核病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期间,患者常会出现抗结核药物的肝脏毒性作用,尤其是老年结核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如何判断抗结核药物肝脏毒性作用的严重程度,进而作出处理是临床医师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旨在应用转氨酶指数(Transaminase Index,TI)对抗结核药物肝脏毒性作用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同时探讨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结核病控制项目治疗方案对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情况,掌握防治对策,促进结控项目方案顺利实施.方法 对结核病控制项目涂阳病人478例应用抗结核病药物致肝损害144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出现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改变的病人发生在1月内占65.3%(94/144例),发生在2月内占88.9%(128/144例).轻度肝损害病人继续原治疗每7~10天行临床及实验室复查.中度或重度肝损害则停用一切抗结核药物或调整原治疗方案,同时加强保肝治疗.144例中放弃治疗2例,余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完成抗结核治疗140例(97.2%).结论 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掌握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确保抗结核治疗方案顺利完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周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103-104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造成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1~2006年我所收治的563例结核病患者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发生的58例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563例TB中有65例伴有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发生肝损害20例(30.8%)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7.6%),P〈0.01;58例患者中,14例肝功能损害较轻、无黄疽;29例ALT〉120U/L、有轻度黄疽;15例TBIL〉102.6μmnl/L,ALT〉250U/L,治疗后肝功能好转。结论伴有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更易发生肝损害。  相似文献   

8.
肺结核388例抗结核治疗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不同方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对肝脏功能的影响,避免因肝功能损害造成结核病患者治疗的中断和失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作者对388例肺结核住院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肝功能进行了监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造成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用药起到指导作用。方法分析2000年至2006年间收治的563例结核病患者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发生的58例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563例TB中有65例伴有HBsI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发生肝损害20例(30.8%)明显高于HBsIg阴性者(7.6%,P<0.01);58例患者中,14例肝功能损害较轻、无黄疸;29例ALT>120u/L、有轻度黄疸;15例TBIL>102.6μmol/LALT>250u/L。结论比HBsAg阴性的更容易发生肝损害。因此,对结核病患者伴有HBsAg阳性的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应更加注意肝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李秋玉  来中海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3):1597-1597,1599
目的:了解我院结核内科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1日我院结核内科收治的结核病患者410例中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分析各种不良反应分布情况、出现时间及表现形式.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410例中发生不良反应者212例,占51.7%,其中124例合并两种以上不良反应,占30.2%,其中血尿酸增高(80例),肝功能损害(64例),胃肠道反应(48例),过敏反应(包括药物热)(20例)为多见,绝大多数患者经对症处理,调整方案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继续治疗.我院对住院患者监测较频繁,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比较积极,住院期间未出现导致患者死亡或留有后遗症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我院抗结核药物不良发应的发生率比以往文献报道高.结核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不良反应千差万别.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加强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高度重视,探讨及时临床处理的方法.方法 对近2年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条件的1562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时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有的患者可以同时出现几种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非常多见,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3 3%,肝功能异常为34 70%,肾功能异常为14 08%,还有其他方面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如果处理不当,还会造成医患不和谐,因此要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2.
高东生  杨瑞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196-2197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情况。方法对偏关县结核病门诊收治的因抗结核药所致肝功能损害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肝损害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与抗结核药物的关系,肝损害程度,肝损害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结果肝损害患者76例,发生率为12.3%,肝损害发生的时间以服药后3周叫周为最多。对31例轻度肝损害患者继续实施抗结核治疗并调整化疗方案,再加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30例按要求完成抗结核疗程,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对中重度肝损害者45例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改用除HRZ以外的对肝功能影响较少的抗结核药物,并予保肝解毒治疗,41例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对结核病患者于抗结核治疗开始后3周-4周,应加强临床及肝功能监测,发现肝功能损害应及时调整化疗方案,并加用保肝药。  相似文献   

13.
对50例肺结核伴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肝功能测定、肝功能损害率达50%,而阴性者为2:0%,P<0.01,两者有显著差异.提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前,必须查HBVM,对阳性者选择对肝功能无损害或损害小的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加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视,并掌握一般处理原则.方法 对2009年6月30日~2010年3月7日第七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符合入组条件的53例患者在全程督导下抗结核治疗时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引起不良反应非常多见.5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下:恶心呕吐44例,占83.02%;肾功能异常19例,占35.85%;肝功能异常18例,占33.96%;头晕耳鸣10例,占18.87%;皮疹药物热8例,占15.09%;低钾血症7例,占13.21%;甲状腺功能减退6例,占11.32%;血液系统异常2例,占3.77%;其他6例,占11.32%.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更为复杂、更易出现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患者中断治疗,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必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应及时发现及时正确鉴别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导致不良反应60例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6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岁)和实验组(>50岁),对其都给予抗结核治疗,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抗结核治疗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肝功和肾功能损伤、周围神经炎和视神经炎、药疹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而言,实验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损伤、消化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期间会出现很多的不良反应,因此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消除不良反应,从而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6.
抗结核药物导致严重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宁  刘旭东 《当代医学》2011,17(8):103-104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导致严重肝功能损害需要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8年12月肝病科收治的66例抗结核药致肝功能损害的初治结核病患者,对抗结核治疗中出现中重度及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及老年患者经抗结核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程度较重,预后较差。结论提示年龄因素和乙肝病毒感染是抗结核药引起严重肝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护肝片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防治效果.方法 初治肺结核168例,应用"2HRZE(S)/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88例,全程加服护肝片;对照组80例,全程加服葡醛内酯片.结果 治疗组出现肝损害6例(6.82%),其中 HBsAg阳性患者出现5例(5.68%);对照组出现肝损害26例(32.50%),其中 HBsAg阳性患者出现20例(2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BsA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更容易受损害.结论 护肝片在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是有效的,特别是对 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应对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8例患者临床使用抗结核药物时发生了不良反应,观察其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并给予用药、饮食、心理等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措施的应对效果。结果:58例患者给予临床应对治疗和护理措施后,有32例患者症状消失,患者结核空洞明显缩小,吸收结核病灶在30%以上,有2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结核病患者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观察患者临床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同时,还要实施有效的应对护理措施,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抗结核化疗诱发肝功能衰竭的临床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法来选择16例在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的无乙肝结核病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用抗结核药的时候进行肝功能情况的分析,对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患者要及时展开治疗方案。结果慢性乙肝感染者里有12例发生肝衰竭,在进行及时的护肝治疗后有好转,对照组患者中发生肝衰竭的有3例,两组发生肝衰竭的情况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的肝功能衰竭的发生跟乙肝有关联,这在临床治疗时候的护肝、抗病毒中可做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120-123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初治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分为不良反应组与无不良反应组,统计学分析影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结果(1)264例患者中,125例发生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占47.35%。关联性评价为肯定的6例,判定为很可能的31例,判定为可能的88例。(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HBsAg阳性、ALT正常上限≤2×正常上限、ALT2×正常上限、AST2×正常上限、BUN正常上限的患者不良反应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sAg阳性、ALT正常上限≤2×正常上限、ALT2×正常上限、AST2×正常上限、BUN正常上限是抗结核药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且ALT水平越高,患者不良反应风险越大(OR=4.225)。结论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肝功能指标异常、肾功能指标异常、HBsAg阳性是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乙肝、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尽量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同时应注意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