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肺内血肿或血气囊肿的处理规范.方法 对我院1999年8月-2010年8月救治的21例创伤性肺内血肿或血气囊肿患者(AIS≥4)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全组病死率为14%(3/21),死因为呼吸道大出血窒息;(2)67%(14/21)伴有咯血症状,咯血时间为1~240d,平均15.8d,肺内血肿或血气囊肿咯血时间约为单纯肺气囊肿咯血时间的3.4倍;(3)肺内血肿或囊肿消失时间平均为61.6d,其中肺内血肿和血气囊肿消失时间为单纯肺气囊肿消失时间的3.4倍.(4)肺内血肿或血气囊肿大小及部位影响救治方式、救治结局及预后.结论 规范创伤性肺内血肿或血气囊肿的治疗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对直径>6.0cm的肺内血肿或血气囊肿以及肺气囊肿伴重度漏气呼吸不能维持者需及早行确定性手术.  相似文献   

2.
对21例颅内多发血肿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性分析,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9例,中残5例,重残3例,死亡4例。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恰当的手术方式,术后积极综合治疗,可提高创伤性颅内多发血肿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手术内固定与非手术治疗重症创伤性连枷胸为主的全身多发伤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一2013年5月收治的116例合并胸骨骨折的重症创伤性连枷胸为主的复合伤患者分为不同的手术组与非手术治疗组对比研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组胸壁畸形、迟发性血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及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较非手术治疗组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肺功能手术组限制性通气障碍较非手术治疗组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胸骨骨折的重症创伤性连枷胸病例行胸部手术内固定可减少连枷胸引起的并发症,内固定有一定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阴血肿的病因、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3例外阴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例经非手术治疗成功,35例经手术治愈,其中14例采用传统腔内缝合法(A组),平均手术时间(55±3)min,平均出血(70±3)ml;21例采用腔外缝合法(B组),平均手术时间(22±2)min,平均出血(20±2)ml,两组比较,B组优于A组(P<0.01)。结论对直径<5cm的闭合性血肿,无继续出血倾向者,宜非手术治疗,开放性血肿或血肿直径>5cm的闭合性血肿宜手术治疗。改良的血肿腔外缝合法优于传统的腔内缝合法。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肺撕裂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67例外伤患者均使用螺旋CT进行胸部平扫,螺距0.9,扫描模式6×0.75 mm,重组层厚、层距0.75 mm.结果 CT特征表现为肺气囊肿、气液囊肿、血肿.其中气囊肿58个,多为薄壁.气液囊肿23个,壁厚薄不均,囊内积液少量.56个气囊肿、气液囊肿边界模糊,边界清楚25个.肺血肿球形血肿14例,直径20~50 mm,边界清楚.气囊肿、气液囊肿或血肿周围常有不同程度肺挫伤,表现为云絮状、斑片状模糊影.41例有肋骨骨折,38例液气胸,12例气胸,6例少量胸腔积液,5例纵隔气肿,49例胸壁皮下气肿,21例胸椎骨折,15例椎旁血肿;49例同时有颅内血肿、腹部脏器损伤.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准确、迅速诊断肺撕裂伤的部位、范围、类型,以及合并征象,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3年7月~2014年6月笔者收治6例创伤性肺血肿,1例手术治疗,5例非手术治疗;痊愈5例,死亡1例。早期合理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婴幼儿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08年期间收治的年龄<3岁的48例婴幼儿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结果 婴儿31例,占65%;跌伤37例,占77%;12例(25%)有原发意识障碍,8例(17%)出现抽搐,8例(17%)合并颅骨骨折.18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13例入院立即手术),7例行钻孔外引流,23例行保守治疗.1例因脑疝死亡,2例伴肢体运动功能减退,45例治愈.结论 婴幼儿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婴儿,早期易被忽视,易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或积液,早期诊断、积极外科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免疫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1例无基础疾病及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免疫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肺内CT表现为左肺舌叶胸膜下直径约1 mm的孤立结节1例;肺内大小不均匀多发结节20例,胸膜下及肺外带分布12例,肺内弥漫分布8例;结节直径<10.0 mm 18例,其中3.0 mm以下14例,>10 mm2例;结节为类圆形且边界光滑15例.淋巴结肿大17例,CT增强后3例轻度强化、2例环形强化.14例合并肝、脾、肾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肺外病变.随访1例患儿死亡,20例痊愈.结论 免疫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以肺内多发小结节伴多组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的CT特征,并易合并肺外器官播散.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创伤性肾包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方法选择18例创伤性肾包膜下血肿病例,其中外伤性肾包膜下血肿13例,医源性肾包膜下血肿5例,分析CT和B超检查结果,分别选择保守治疗、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和手术探查治疗。结果18例中选择保守治疗11例,选择微创治疗5例,手术探查2例。2例手术探查者由于肾包膜下血肿和肾创伤严重均实施肾切除术。保守治疗和微创治疗的16例随访1~5年,14例愈后良好,保守治疗组有2例在1年后复查有不同程度的肾萎缩,患肾功能减低。18例均无肾性高血压、肾积水和肾脏感染的发生。结论医源性肾包膜下血肿是由于诊疗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所致,13例外伤性肾包膜下血肿,有9例肾合并有其它肾脏疾病,CT和B超检查是诊断肾包膜下血肿并明确血肿严重程度的主要检查方法,根据肾包膜下血肿的严重程度分别选择保守治疗和微创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严格掌握手术探查指征。  相似文献   

10.
我院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25例,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1~20d。随访21例(3个月~2年),胸廓形态良好,呼吸功能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改良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效果和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0年6月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1例(治疗组)与2004年7月-2007年6月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治疗同样的患者65例(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伤后6个月GOS评估法判定其疗效:治疗组良好(5分)21例,中残(4分)19例,重残(3分)24例,植物生存(2分)5例,死亡(1分)12例(P<0.01),预后较好(良好/中残)占49%(P<0.05),预后较差或差(重残/植物生存/死亡)占51%;对照组良好(5分)12例,中残(4分)9例,重残(3分)22例,植物生存(2分)3例,死亡(1分)19例,预后较好占32%,预后较差占68%.治疗组并发术后颅内血肿、硬膜下积液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有较好疗效,能有效降低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征象、脑脊液/脑内室体积(CSF/ICV)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53例)、中度组(72例)、重度组(48例)、特重度组(29例)。比较4组CT征象、CSF/ICV,分析两者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评价其对重度及以上外伤性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并随访30天,对比不同CT征象、CSF/ICV患者预后情况,分析两者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组基底池、中线移位、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Rotterdam CT评分、CSF/I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tterdam CT评分、CSF/ICV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715、0.672,P均<0.001);Rotterdam CT评分、CSF/ICV联合评估重度及以上外伤性颅脑损伤的AUC为0.877,大于两者单独评估,95%CI为0.824~0.919,敏感度为87.01%,特异度为78.40%;随访30天,Rotterdam CT评分、CSF/ICV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低水平患者(P<0.05);Rotterdam 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硬脑膜下血肿(TASDH)快速消散的病理、机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TASDH患者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15~51岁,平均35.8岁。观察患者入院时GCS评分、症状体征、头颅CT检查及诊断治疗情况,初步探讨血肿快速消散的机制。结果患者入院时平均GCS评分(11.7±2.2)分;平均血肿量18.2 mL。血肿呈断线样低高或等高混杂密度5例,较薄边缘呈锐利窄弧带样7例;中线移位7例,平均6.8mm,中线无移位5例;伴轻度脑挫裂伤2例,伴线性颅骨骨折4例;脑萎缩2例。伤后12h内消散3例,12~24h消散6例,24~72h消散3例;患者平均住院15.8d,出院3个月门诊随访,除1例偶有轻度头疼,近记忆力差的后遗症外,其余11例预后良好,无明显后遗症。结论部分TASDH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血肿伤后12~72h消散,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可避免手术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但在非手术治疗期间应根据病情变化行CT监测。  相似文献   

14.
创伤性后颅窝血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创伤性后颅窝血肿(THPF)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1999年3月-2001年10月间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9例THPF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均有枕部着力的致伤机制,其中跌倒和低高度坠落伤7例;硬膜外血肿8例,小脑挫裂伤伴小脑血肿1例;(2)就诊时GCS13-15分6例,7例头部外伤后有短暂的昏迷史或创伤后遗忘,4例有头痛或呕吐主诉;(3)8例接受硬膜外血肿清除后颅减压术,1例行小脑血肿清除后颅减压加侧脑室外引流术;其中7例恢复良好,1例中残,1例死亡。结论:THPF有着不同于幕上创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时准确地诊断和积极地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小儿外伤性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小儿外伤性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总结分析我科1991年1月-2001年10月收治的小儿外伤性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23例。结果 本组手术清除血肿21例。血肿自行吸收2例。无死亡。结论 小儿迟发性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多发生在伤后2-5d,占该类血肿78.3%,跌倒伤是主要的致伤原因,此类血肿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但多伴有颅骨线形骨折。小儿外伤性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及时发现和治疗,预后良好,CT扫描是可靠而简便的诊断方法,而延误诊断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60例腹膜后血肿患者临床资料,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11~68岁,平均42岁。穿透性腹部损伤9例,钝性腹部损伤51例。单部位损伤12例,多发伤48例。合并颅脑损伤9例,胸部外伤15例,四肢骨折16例,共损伤腹盆腔脏器125例次。受伤就诊时间为20min~3d,平均2.2h。所有患者行剖腹探查手术45例(打开后腹膜血肿探查19例),非手术治疗15例。结果本组患者中治愈56例,死亡4例(死亡率6.7%),死亡原因分别为大血管损伤及严重骨盆骨折致失血性休克。术后并发症包括胃瘘1例,胆瘘2例,十二指肠瘘1例,经充分引流后痊愈。结论 CT检查和剖腹探查是确诊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有效手段,是否打开腹膜后血肿探查依据血肿的动态情况及位置,并结合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开颅术后迟发性血肿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52例TBI患者开颅术后迟发性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出院时GOS评分:Ⅰ级11例,Ⅱ级9例,Ⅲ级12例,Ⅳ级11例,Ⅴ级9例。结论TBI术后发生DTICH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特点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2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单纯急性颅脑损伤病人224例的临床资料(后期转入或合并严重其他脏器伤除外),根据入院时CT扫描结果确定有无SAH,分为SAH组和无SAH组,探讨创伤性SAH与不同年龄、性别、致伤原因、GCS计分、合并原发性脑损伤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96例发生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2.9%)。随着年龄的增加,tSAH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组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发生率分别为(8/33)24.2%和(14/18)77.8%;致伤原因中以交通伤和摔伤多见,分别为(65/140)46.4%和(10/21)47.6%。tSAH常合并的脑损伤是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48.7%和42.9%);随病情加重,tSAH的发生率增加,预后越差。结论创伤性SAH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常见。伤情越重,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改良氧利用率(BMO_2UC)、动静脉血乳差值(VALa)检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人民医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94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例(重型组),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59例(轻中型组)。重型组男性2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8.91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2例,坠落伤13例;颅脑损伤分类:硬膜下血肿5例,多发血肿9例,脑实质内血肿10例,脑疝7例,颅底骨折4例。轻中型组男性39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9.0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1例,坠落伤28例;颅脑损伤分类:硬膜下血肿10例,多发血肿12例,脑实质内血肿21例,脑疝9例,颅底骨折7例。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BMO_2UC和VALa水平,并分析BMO_2UC和VALa水平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重型组患者BMO_2UC和VALa分别为(0.21±0.07)%和(-0.18±0.08)mmol/L,明显低于轻中型组患者(P0.05);94例入院时GCS评分为(8.10±2.63)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与BMO_2UC和VALa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5、-0.511,P0.05);94例患者死亡26例,病死率为27.66%。死亡患者BMO_2UC和VALa分别为(0.15±0.06)%和(-0.11±0.07)mmol/L,明显低于未死亡患者(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MO_2UC和VALa明显降低,BMO_2UC和VALa在一定程度可反映脑组织损伤程度,并在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