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肩胛骨前后均为肌肉包绕 ,骨折较少见 ,约占全身骨折的 0 .2 %左右 ,多数骨折移位不大 ,保守治疗可达治疗目的。对于肩胛盂严重粉碎骨折仍需手术治疗。我们对 4例肩胛盂粉碎性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 ,年龄 2 0~ 35岁 ,平均 2 8岁。 2例为车祸直接撞击伤 ,1例为煤块坠落直接砸伤 ,1例从高处坠落伤致肩胛盂粉碎性骨折、肩胛盂碎骨声翻转移位、肩关节脱位。 4例患者均行X检查及CT扫描 ,明确诊断 ,了解骨折类型2 手术方法①俯卧位 ,患肩前方垫一扁枕。②肩胛骨“L”形入路 ,由肩峰沿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治疗因创伤致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患者22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14例;年龄29~48岁,平均37.6岁;均为新发闭合骨折。手术采用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分别对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进行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术后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并发症。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无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2例术后获得12~18个月随访,平均14.4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1~16周,平均14.1周。术后1年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20°~135°,平均122.0°。术后1年疗效按HSS膝关节功能评分77~91分,平均88.2分。优良率为90.1%。所有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内固定失败、骨不连、关节僵硬和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显露充分,安全方便,复位切实,固定牢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改良肩后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介绍肩胛骨骨折手术的改良后入路,分析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发现和结果。方法 11例肩胛骨骨折接受改良后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其中5例肩胛盂骨折,3例肩胛颈骨折,2例肩胛体骨折,1例肩胛颈、盂和体部复杂型骨折。术后随访5~6 8个月,平均2 3.9个月。按Constant和Murley提出的评分方法评价患肩功能。结果 7例优,2例良,2例可。7例无肩部疼痛,7例肩部外展和屈曲>130°,外展肌力4 ~5级;6例恢复伤前工作,2例主妇能够完成家务。本组病例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改良肩后入路是一种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有效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其术后早期康复锻炼,能够成功防止肩胛骨骨折并发肩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采用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6年6月~2012年6月收治56例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经腓骨入路显露,37例经后外侧入路,骨折均行钢板螺钉固定。比较及分析两组手术参数、术后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22个月(12~4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经腓骨入路组为(7.6±1.2)周,后外侧入路组为(6.3±0.7)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经腓骨入路组平均为(81.4±6.5)分,优6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84.2%;后外侧入路组平均为(92.6±7.3)分,优22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为94.6%。经腓骨入路组3例行走时踝关节有疼痛感。两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经腓骨入路,选择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周期短,临床疗效更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采用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根据Schatzker骨折分型分为:SchatzkerⅢ+Ⅳ组28例,SchatzkerⅤ+Ⅵ组32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效果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chatzkerⅢ+Ⅳ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SchatzkerⅤ+Ⅵ组( 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两组术后3d复位分布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复位优良率SchatzkerⅢ+Ⅳ组96.43%高于SchatzkerⅤ+Ⅵ组的90.62%但差异不显著(P<0.05)。 SchatzkerⅢ+Ⅳ组与SchatzkerⅤ+Ⅵ组在术后3、6个月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SchatzkerⅢ+Ⅳ组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的Rasmussen、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SchatzkerⅤ+Ⅵ组( P<0.05)。末次随访SchatzkerⅢ+Ⅳ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5.71%,高于SchatzkerⅤ+Ⅵ组的75%,但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患者采用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术后复位及功能恢复效果,同时SchatzkerⅢ+Ⅳ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SchatzkerⅤ+Ⅵ组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重建接骨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经肩胛盂肩胛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采用重建接骨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经肩胛盂的肩胛骨骨折患者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8~58岁,平均39.7岁.其中重物砸伤10例,道路交通伤6例,高处坠落伤5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后内侧切口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2013年4月我院139例后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9例诊断为后Pilon骨折,并采用后内侧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且资料完整。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21~74岁,平均46.3岁。损伤原因包括坠落伤12例,平地扭伤10例,道路交通伤7例;均伴外踝骨折及关节软骨面塌陷;所有患者足踝部肿胀、畸形及活动受限。受伤至手术时间1~11d,平均5.3d;术后定期随访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7个月,平均24.6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d X线片显示,解剖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无台阶,踝穴正常)26例,复位良好(胫骨远端关节面移位1mm,踝穴增宽1mm)3例,解剖复位率89.7%;29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1周,平均15.2周。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81~100分,平均89.5分,其中优21例,良8例,优良率100%。结论后Pilon骨折采用后内切口可完全暴露整个后内侧骨折块,有利于骨折复位和固定,临床疗效满意,应作为治疗后Pilon骨折的首选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跟骨外侧骨皮瓣入路与传统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临床功能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2013年2月—2015年2月4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骨外侧皮瓣入路组(23例)和传统L形入路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临床功能、跟骨宽度、Gissane角及B9ohler角。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骨皮瓣入路组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7个月,传统入路组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3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外侧皮瓣入路组1例(4.4%)出现切口浅表感染1例;传统入路组8例(34.8%),其中出现皮缘坏死4例、切口部分裂开2例、浅表感染2例,两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临床功能、跟骨宽度、Gissane角及B9ohler角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采用跟骨外侧骨皮瓣入路与传统L形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影像学结果,但前者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肱三头肌肘肌翻转入路(TRAP)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6月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收治的180例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所有患者中99例采用TRAP治疗(男性54例,女性45例;年龄22~61岁,平均36.6岁);81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男性49例,女性32例;年龄26~57岁,平均35.4岁)。使用AO/ASIF分型系统对骨折进行分型。记录和比较患者的术后Mayo肘关节评分(MEPS评分)和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评分)对患侧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获得14~74个月随访,平均33.6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TRAP组患者的平均肘关节运动范围为(108.2±21.9)°,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患者的平均肘关节运动范围为(98.7±22.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的平均MEPS评分与DASH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P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3%,显著低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54.3%,P0.05)。结论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相比,肱三头肌肘肌翻转入路能显著提高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的活动范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外、内侧联合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均经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20例,院外正规随访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7~70岁,平均45.7岁。结果术后3d X线片显示,解剖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无台阶,踝穴正常)11例,复位良好(胫骨远端关节面移位1mm,踝穴增宽1mm)3例,复位优良率93.3%。对15例患者进行3~36个月(平均16个月)的正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周(12~17周),完全负重时间17~24周(平均22周),依据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术后1年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优11例,良3例,可1例,平均(95±3)分。术后1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后外、内侧联合入路加用合适的支撑钢板,可以较安全而容易地对后Pilon骨折分离移位骨块进行复位并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12年3月,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37例。根据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型,旋后外旋型23例,旋前外展型6例,旋前外旋型8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3~105min,平均82.0min;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7个月,平均14.5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检查示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物移位、松动或断裂;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根据Phillips踝关节评分标准,本组评分为110~150分,平均141.0分;获优21例、良好11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为86.5%。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创伤小,手术显露清晰,可直接地精确复位关节面,并进行稳定固定。  相似文献   

13.
经尺骨鹰嘴截骨手术入路有效固定治疗30例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所有患者均获6个月~5年随访,平均3年,骨折均一期愈合。27例术后功能恢复优良,优良率90%。尺骨鹰嘴截骨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切口入路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0~70岁,平均49.7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5例,坠落伤7例。平台前外侧骨折6例,前内侧骨折11例,前内、前外广泛骨折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4d,平均6.5d。22例均采取前内侧或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倒"L"型切口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并发症(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X线片下骨折线消失为准)以及术后12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73.4±40.3)min,术中出血量(187.5±53.1)mL,术后住院时间(16.3±4.6)d,骨折愈合时间(31.2±7.5)周。术中及术后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3±4.9)个月;术后12个月时膝关节HSS评分为(84.6±17.3),优良率为81.8%(18/22),两侧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前内侧或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倒"L"型切口入路对组织损伤小,骨折端暴露充分,利于直视下复位内固定,对膝关节远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测量肩胛盂径线的方法。方法收集成人肩胛骨干标本50个、成人肩关节防腐湿标本50个,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行轴位厚层多平面重组(MPR)、薄层多平面重组测量肩胛盂扭转角,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肩胛盂前后最大径厚层MPR测量值(2.45±0.27)cm,干标本薄层MPR测量值(2.44±0.26)cm,湿标本薄层MPR测量值(2.59±0.32)cm;轴位盂窝深度厚层MPR测量值(2.27±0.58)mm,薄层MPR测量值(2.34±0.68)mm;轴位盂窝后松质骨深度厚层MPR测量值(1.90±0.28)cm,薄层MPR测量值(1.92±0.28)cm;轴位盂窝后1 cm松质骨宽度厚层MPR测量值(1.08±0.23)cm,薄层MPR测量值(1.02±0.20)cm;盂上下最大径厚层MPR测量值(3.36±0.30)cm,薄层MPR测量值(3.39±0.28)cm;冠状位盂窝深度干标本厚层MPR测量值(4.35±0.65)mm,湿标本厚层MPR测量值(3.90±0.93)mm,薄层MPR测量值(4.53±0.79)mm;冠状位盂窝后松质骨深度薄层MPR测量值(1.97±0.29)cm;冠状位盂窝后1 cm松质骨宽度干标本薄层MPR测量值(3.67±0.58)cm,湿标本薄层MPR测量值(3.42±0.55)cm。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测量肩胛盂径线是简单、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应用改良膝关节后侧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改良膝关节后侧切口切开复位、空心螺钉置入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19例。结果本组手术过程顺利,住院期间无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19例均获门诊复查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9个月,获得随访的患者骨折术后均I期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65.4分提高至最后一次随访平均96.6分。结论改良膝关节后侧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是简便、安全的手术入路,可充分显露骨折区域,对骨折进行有效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17.
对48例肱骨大结节骨折分别采用小切口加空心钉内固定(A组)、前侧入路钢板内固定(B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A组在手术创伤、短期疼痛缓解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B组。  相似文献   

18.
膝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及前内侧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同时累及内侧柱和后内侧柱复杂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因创伤致胫骨内侧平台内侧柱及后内侧柱骨折的患者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30~61岁,平均43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手术采用联合前内及后内侧入路,分别对内侧柱和后内侧劈裂或塌陷骨折块进行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术后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并发症。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无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4例术后获得12~18个月(平均14.2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4.52±2.07)周(12~18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7.32±2.41)周(13~20周)。术后即刻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平均(16.12±1.04)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功能评分平均(87.25±6.39)分,优良率92.9%。所有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等。结论对同时累及内侧柱及后内侧柱的胫骨平台骨折,应用联合膝关节前内及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固定可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暴露充分,固定可靠,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28例肩胛骨粉碎性骨折,16例采用改良Judet入路(A组),12例采用经典入路(B组),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入路的临床资料,认为改良Judet入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显露充分、手术创伤小、肩关节功能恢复早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探讨外侧延长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8例,术后随访6~36个月骨折均愈合,Bohler角及Gissane角较术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