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住院58例糖尿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入院后需尽快完善相关检查,胰岛素泵优化降糖,正确选择抗生素,同时综合治疗各种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但老年并发多脏器损害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门冬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CSII治疗,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B组于早、晚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结果 CSII组和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5),两组的空腹血糖在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餐后2小时血糖好于B组(P<0.05)。CSII组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明显高于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P<0.01)。结论 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短期应用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降糖效果优于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低血糖少,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与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门冬胰岛素30组52例和预混人胰岛素30R组50例,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FBG、2 h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预混人胰岛素30R组(P<0.05).结论 采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更安全、方便、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与2次注射及门冬胰岛素30+甘精胰岛素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3组,门冬胰岛素30每日2次组即早晚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组即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门冬胰岛素30+甘精胰岛素组即三餐前门冬胰岛素30加睡前甘精胰岛素注射,比较三组治疗后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日血糖波动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门冬胰岛素30每日2次组的中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高于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组及门冬胰岛素30+甘精胰岛素组,门冬胰岛素30+甘精胰岛素组的2am血糖高于门冬胰岛素30每日2次组及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组。与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组及门冬胰岛素30+甘精胰岛素组比较,门冬胰岛素30每日2次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日血糖波动较大,且低血糖发生率较高。结论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注射优于2次注射,与门冬胰岛素30+甘精胰岛素注射类似,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在饮食控制合理运动的基础上,停用原口服降糖药,改为门冬胰岛素30进行治疗。结果门冬胰岛素30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均明显下降(P〈0.01和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门冬胰岛素30能很好模拟人胰岛素分泌模式,实现更优降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两组,门冬胰岛素30组与诺和灵30R组,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安全性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门冬胰岛素30组,控制餐后2 h血糖效果优于诺和灵30R组,安全性高。结论: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好,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和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短期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意义.方法 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即门冬胰岛素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各60例.结果 2组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FBG)、平均三餐后2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方面,能有效控制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及较少的低血糖发生率,具有相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治疗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将其进行分组,A组使用普通的口服降糖药治疗,B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降糖药治疗,根据2组研究对象在接收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对比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门冬胰岛素联合降糖药治疗的B组患者比A组患者在治疗后的FPG、2hPG、HbA1c都有所下降(P0.05);2组患者的体重、血脂变化无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的治疗使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降糖药方案比较理想,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总结58例老年2型糖尿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患者均有一种以上合并症或并发症,呼吸系统表现不一,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相当严重,病死率较高(43.10%)。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院内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积极控制血糖,治疗并发症,重视病原学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的变化情况。结果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睡前血糖均明显下降,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3个月皮下注射诺和锐30的强化治疗,能够成功地为今后长期的良好血糖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睡前血糖均明显下降,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3个月皮下注射诺和锐30的强化治疗,能够成功地为今后长期的良好血糖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韩冬  赵秋菊  周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2):1386-1387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与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低血糖风险。方法:8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在口服瑞格列奈1.5mg/d基础上,采用每日早晚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与人胰岛素30R,进行为期4周的观察。比较4周后两组8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的差异。结果: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治疗后血糖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门冬胰岛素30组早晚餐后2h血糖低于人胰岛素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人胰岛素30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两次注射门冬胰岛素30较人胰岛素30R对餐后2h血糖控制更有效,减少低血糖风险,为患者提供更灵活的用餐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应用胰岛素泵进行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常规胰岛素注射(MSII)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4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未使用过胰岛素治疗的老年T2DM合并CAP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CSII组(39例)和MSII组(39例),分别给予CSII和MSII.观察两组患者应用胰岛素和抗生素治疗后,CAP主要症状缓解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及肺炎控制时间的差异.结果 CSII组和MSII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分别为(6.5±0.3)mmol/L和(6.6±0.4)mmol/L]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8.9±0.6)mmol/L和(8.9±0.5)mmol/L]均能达标.治疗后CSII组患者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6.2±0.5)μg/L、(7.0±2.1)%和(14.3±6.1)mg/L]与MSII组[分别为(4.0±0.7)μg/L、(8.9±1.8)%和(22.0±8.0)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SII组患者肺炎主要症状(发热、胸痛、咳黄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和湿啰音)缓解时间[分别为(4.1±2.0)d、(3.8±1.1)d、(4.5±1.9)d、(7.8±2.6)d、(8.1±1.4)d和(9.0±2.8)d]、血糖达标时间[(3.8±0.8)d]、肺炎控制时间[(13.1±5.4)d]、胰岛素用量[(38.5±7.5)U/d]及低血糖发生频率[(0.7±0.3)次/例]与MSII组[分别为(6.0±1.8)d、(4.4±1.2)d、(8.2±2.4)d、(10.4±3.9)d、(9.5±2.4)d、(12.1±3.7)d、(6.3±1.1)d、(17.6±7.4)d、(47.7±11.4)U/d和(3.4±0.8)次/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II配合抗生素治疗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老年T2DM合并CAP患者的血糖水平,肺炎症状缓解时间及治愈肺炎的时间均较MSⅡ组短,而且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每组各20例,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每晚10时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来得时)一次三餐前各注射普通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组每日早晚餐前或三餐前分别注射门冬胰岛素30.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口服(0.5g,2次/d),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胰岛素的调整原则是将空腹血糖(FBG)控制在5.5mmol/L以内.共治疗8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HbA1c、FBG和餐后2 h血糖(2h PB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低血糖事件明显低于门冬胰岛素30组.甘精胰岛素组联合普通胰岛素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门冬胰岛素30组.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可以良好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治疗满意度高,适合2型糖尿病的起始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非糖尿病组及糖尿病组各32例,并对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疗效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糖尿病组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以及尿蛋白阳性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糖尿病组总有效率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对血糖进行严格控制、对抗生素进行合理使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应用双C和MSII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未使用过胰岛素治疗的T2DM合并CAP患者99例随机分为双C组(50例)和MSII组(49例),分别给予双C和MSII.双C是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结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即"双C"方案.MSII是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结合每日八次指尖血糖监测.两组患者应用胰岛素和抗生素治疗后,观察CAP主要症状缓解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及肺炎控制时间的差异.结果 双C组和MSII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分别为(6.3±0.2)mmol/L和(6.8±1.2)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8.7±0.4)mmol/L和(9.3±1.2)mmol/L,均能达标.治疗后双C组患者果糖胺(7.2±0.13)mmol/L与MSII组(9.0±0.11)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C组患者肺炎主要症状(发热、胸痛、咳黄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和啰音)缓解时间分别为(4.2±1.8)d、(3.7±1.2)d、(4.7±1.8)d、(8.2±1.3)d、(8.3±1.1)d和(9.2±2.6)d,血糖达标时间为(3.7±0.6)d、肺炎控制时间(12.8±4.5)d、胰岛素用量(37.6±6.5)U/d及低血糖发生频率(0.6±0.4)次/例;MSII组分别为(6.2±1.7)d、(4.3±1.4)d、(8.4±2.5)d、(9.6±3.5)d、(9.6±3.4)d、(12.4±4.1)d、(7.2±1.2)d、(18.2±6.8)d、(57.2±10.3)U/d和(4.3±0.7)次/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配合抗生素的前提下,"双C"方案治疗能及时、有效地控制T2DM合并CAP患者的血糖水平,肺炎症状缓解时间及治愈肺炎的时间均较MSII组短,而且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钙、户籍等因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关系,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CA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诊断存在CAP或肺部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收住院的未发生感染者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索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均纳入168例患者,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民族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模拟回归进入方程的因素有户籍、血清钙、使用胰岛素、白蛋白、吸烟。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CAP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低蛋白血症、低钙血症、农村户籍等因素是糖尿病患者发生CAP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对2型糖尿病患者CAP的控制应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4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和照组两组患者,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匹格列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人数30人,占60%,有效人数15人,占30%,无效人数5,占10%,对照组患者显效人数24人,占48%,有效人数18人,占36%,无效人数8人,占16%.两组患者在治疗的有效率方面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氨酸胰岛素30注射液降糖效果,尤其是餐后糖,其效果显著,可以使患者血糖快速下降到达标准,同时降低餐前和夜间低血糖发生机率,注射时间比较灵活,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适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 PG、Hb A1c等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C-P、2 h C-P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MI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治疗中,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5.0%,对照组为25.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夜间低血糖发生,对照组患者2例发生夜间低血糖。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门冬胰岛素3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单独三餐前应用与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4次/d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服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A组在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B组在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并在夜晚10点注射甘精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全天血糖控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两组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相似。结论门冬胰岛素30单独应用和门冬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联合应用两种降糖方案都可以更好地控制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少,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