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Livin蛋白和Bcl-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15例腺瘤性息肉和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Livin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Livin蛋白在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瘤性息肉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Bcl-2蛋白在肠癌组织中和腺瘤性息肉中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但在肠癌组织中和腺瘤性息肉中表达无统计学意义。Livi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期有关,Bcl-2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在结直肠癌中,Livin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无相关性。结论 Livin蛋白、Bcl-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子相关抗原9(Sperm-associated antigen 9,SPAG 9)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经临床病理诊断的结直肠癌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69例,结直肠腺癌18例,结直肠正常组织2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PAG9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结合结直肠癌的分级及临床指标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SPAG9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标本中高表达,在正常结直肠及癌旁组织中不表达。SPAG9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血清CEA水平、淋巴结转移、组织分级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临床分期有统计学意义;在早期结直肠癌为I+I (92.7%)、进展期结直肠癌为Ⅲ+Ⅳ (64.3%)(P<0.05)。结论 SPAG9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标本中高表达,SPAG9表达与临床期别有关,SPAG9在肿瘤的临床早期阶段(I和I期)表达的密切关系,表明SPAG9可能在肿瘤早期扮演一个重要的作用。SPAG9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癌症的早期检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结直肠腺瘤—癌进程中的表达及其与肠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结直肠正常黏膜上皮组织、50例腺瘤组织及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OPN的表达。结果 OPN表达在结直肠正常黏膜向癌转化过程中明显增高,正常黏膜组织、腺瘤及癌中OPN表达率分别为3.3%、66%和81.5%。OPN的表达与上皮不典型增生程度相关。结论在结直肠腺瘤—癌进程中,随着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OP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表明OPN可能在上皮向恶性肿瘤转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在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分别对34例结直肠癌标本、32例结直肠腺瘤以及35例结直肠炎标本进行CD3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同时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 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无瘤黏膜组织、近端及远端正常黏膜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D3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结直肠腺瘤和慢性结直肠炎患者(P<0.05);慢性结直肠炎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el density,MVD)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无瘤黏膜、近端及远端正常黏膜组织中明显增强(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VD与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结论 结直肠肿瘤血管生成在其恶变、生长转移过程中至关重要,血管生成(包括VEGF)状态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分化抑制因子1(differentiation inhibition factor 1,Id1)、β–联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并研究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结直肠镜下取病理的结直肠癌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结直肠癌组织各30例,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d1、β–catenin、cyclin D1表达。同时收集相应组织的存档蜡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d1、β–catenin、cyclin D1表达。结果 腺瘤组织中的Id1、β–catenin、cyclin D1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的Id1、β–catenin、cyclin D1表达均显著高于腺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与Id1和cyclin D1表达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结直肠腺瘤到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中,Id1、β–catenin、cyclinD1的异常表达起到重要作用,Id1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进而调控cyclin D1表达,从而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癌基因STAT3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100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80例炎症性息肉和8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STAT3蛋白的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STAT3蛋白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9.00%、35.00%和31.25%。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炎症性息肉和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蛋白的阳性率直径≥2cm的息肉高于直径<2cm的息肉,无蒂息肉高于长蒂息肉,绒毛状腺瘤高于管状腺瘤(P<0.05),其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STAT3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发展有关,那些STAT3蛋白阳性的组织细胞可能是潜在的癌前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腺瘤患者结直肠黏膜是否存在慢性炎症状态,并通过检测炎症因子NF-κB、COX-2的表达,了解炎症与结直肠肿瘤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分三组:(1)结直肠癌组31例;(2)结直肠腺瘤组29例;(3)正常对照组18例。取肿瘤组织及距肿瘤5cm处正常黏膜,对照组取正常黏膜组织制作标本切片,显微镜下比较各组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及腺体形态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炎症因子NF-κB、COX-2的表达水平。结果(1)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根据严重程度分为四级,1~4级在结直肠癌旁黏膜中分别占6.5%、29%、51.6%、12.9%,在腺瘤旁黏膜中分别为31%、41.3%、27.6%、0%,在正常黏膜中分别为66.7%、16.7%、16.7%、0%,癌旁黏膜、腺瘤旁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P&lt;0.001,P&lt;0.05)。(2)结直肠癌旁黏膜腺体变异率(61.3%)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27.8%)(P&lt;0.05),腺瘤旁黏膜腺体变异率(44.8%)与正常结肠黏膜无明显差异(P=0.37)。(3)依表达程度由(-)至(+++)四级计算,NF-κB的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同源修复基因家族成员BRCA1、BRCA2在结直肠息肉和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7例正常结直肠粘膜、30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33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6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 BRCA1、BRCA2的表达水平。结果:BRCA1、BRCA2在正常结直肠粘膜、结直肠增生性息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者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中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Ducks分期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95,P<0.05)。结论:BRCA1、BRCA2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结直肠病变组织中的BRCA1蛋白、BRCA2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PUMA和caspase-3在结直肠癌和腺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4例正常结直肠黏膜、20例结直肠腺瘤、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UMA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UMA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63.6%、30.0%、31.7%,正常黏膜PUMA的表达高于腺瘤和癌(P〈0.05),结直肠癌中PUMA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相关(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caspase-3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95.5%、70%、66.7%,正常黏膜caspase-3的表达高于腺瘤和癌(P〈0.05),caspase-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直肠癌中PUMA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9,P〈0.05)。结论:PUMA、caspase-3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50例癌旁正常黏膜和50例结直肠腺瘤中IGFBP-2的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组织IGFBP-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1,P<0.05)。结直肠癌IGFBP-2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论:IGFBP-2蛋白高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RUNX3、ki-67蛋白在结直肠腺癌中表达的研究,探索RUNX3、ki-67与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方法)检测RUNX3和ki-67在30例癌旁正常组织、60例结直肠腺瘤、6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RUNX3和ki-67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33%和80.00%,而在癌旁正常组织(切缘距离癌组织>10 cm,且经病理证实)、结直肠腺瘤中的阳线表达率分别为86.67%、10.00%和63.33%、5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UNX3和ki-67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77,P<0.05)。RUNX3的表达与结直腺肠癌的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呈负相关(P<0.05),ki-67的表达与结直腺肠癌的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二者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RUNX3低表达、ki-67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有望成为临床诊治的新靶点,并为结直肠癌的治疗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腺瘤-癌序贯学说认为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目前慢性炎症以及部分适应性免疫细胞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已经确定,同时在腺瘤到癌的演变过程中,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在病变组织和血浆中的水平均可发生变化。本综述从机制以及临床研究两方面总结了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17、IL-8、IL-29、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趋化因子配体20、趋化因子配体1、趋化素与结直肠腺瘤以及结直肠癌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究其临床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孙政  曹杰  梁立源  杨平  张通  张伟健  唐伟镖 《广东医学》2012,33(11):1556-1559
目的探讨CCN2及APC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非转移性结直肠癌、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cancer,mCRC)及远处转移癌组织各30例中CCN2蛋白及AP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非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及远处转移组织中CCN2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6.67%、73.33%和70.00%;而在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67%、23.33%和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4.263,P=0.000);APC蛋白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及远处转移组织中均表现为低表达(表达率分别为26.67%、23.33%和16.67%),在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均表现为高表达,分别为86.67%、76.67%和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00,P=0.000);CCN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和肿瘤组织病理分型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肿瘤的TNM分期及5年生存率相关(分别为2=4.689,P=0.03;2=4.13,P=0.042);APC蛋白表达与CCN2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s=-0.467,P=0.001)。结论 CCN2基因是一种癌基因,CCN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系,CCN2可考虑作为诊断结直肠癌或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CCN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与APC有关,且可能受Wnt信号通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脂联素蛋白的表达规律。方法:选择24例结直肠高-中分化腺癌组织标本,分为结直肠癌组(A组)、横向癌旁组织(B组)、纵向癌旁组织(C组)及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D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脂联素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组(结直肠癌组)脂联素表达的水平为0.12±0.04,显著低于B组(横向癌旁组)的0.27±0.07和C组(纵向癌旁组)的0.25±0.08(P<0.05)。结论: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脂联素蛋白表达水平较结直肠正常组织及癌旁组织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提示脂联素可能是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FAT10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FAT10 mRNA在51例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癌旁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RT-PCR法检测FAT10在结直肠癌组织病例中表达阳性率为68.6%,在结直肠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7.6%和13.7%;(2)结直肠癌组织FAT10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患者FAT10表达水平与未转移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伴肝转移组的结直肠癌与无肝转移组结直肠癌FAT10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FAT10表达水平还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FAT10水平随分期升高而升高。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所在部位、肿瘤大小及病理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性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FAT1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对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无表达或弱表达;测定FAT10的表达可能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潜能;结直肠癌组织中FAT10的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提示FAT10基因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确定锌指转录因子Snail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演进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分析Snail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与SW620内的表达情况,同时以结直肠癌组织68例及对应癌旁组织68例、腺瘤组织33例、淋巴结转移癌35例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Snail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nail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SW480中的表达较强,Snail定位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SW480的细胞核里;Snail在正常结直肠粘膜、腺瘤、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不同(X2=92.852,P=0.000);两两比较发现,腺瘤Snail表达比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强(P<0.01),淋巴结转移灶中癌组织Snail表达比原发结直肠癌组织强(P<0.01),而原发结直肠癌组织Snail表达比腺瘤组织强(P<0.01).结论 锌指转录因子Snail与结直肠癌发生、演进及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瘦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从而评价瘦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瘦素在66例结直肠癌、23例腺瘤性息肉及10倒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三组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瘦素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及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0%、30.4%、0%,瘦素在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息肉组及正常组(P<0.01),而在息肉组及正常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布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结论瘦素表达从正常结肠粘膜、结直肠息肉至结直肠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瘦素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STAT3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患肉及腺癌组织中STAT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80例正常肠粘膜、100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80例腺癌组织中STAT3的表达,并分析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TAT3在正常肠粘膜、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强,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的表达率在直径≥2cm的息内高于直径<1cm的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息肉高于轻度不典型增生的息肉,左半结肠的息肉高于右半结肠的息肉(P<0.01),其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STAT3可能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展及癌变过程中的重要促进因子,对于预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可能性及化学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泛素交联酶L3(UbcH7)和p53结合蛋白1(53B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UbcH7及53BP1基因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UbcH7及53BP1基因蛋白表达。采用Pearson和Spearman法分析结直肠肿瘤组织UbcH7、53BP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结直肠肿瘤组织UbcH7和53BP1基因mRNA表达在3年生存期中的预测效能。Kaplan-Meier法分析结直肠肿瘤组织UbcH7和53BP1基因蛋白表达与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肿瘤组织中UbcH7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3BP1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阳性率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结直肠肿瘤组织中UbcH7和53BP1基因mRNA表达、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626、-0.795,均P<0.05)。Ⅲ+Ⅳ期、N1+N2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Ub...  相似文献   

20.
研究CDC25A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结直肠腺瘤与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探讨CDC25A在结直肠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为辅助诊断结直肠腺癌提供新思路。方法应用Elivision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DC25A在40例结直肠腺癌(腺癌组)、4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腺瘤组)及15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正常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腺癌组和腺瘤组的CDC25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0%(34/40)和52.5%(21/40),均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20.0%(3/15)(均P<0.05),且腺癌组CDC25A的表达显著高于腺瘤组(P<0.05)。结论CDC25A的高表达可能是引起结直肠癌变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之一,对于结直肠腺癌的辅助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