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20例起病48h内应用脱水剂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及MRS评分,判断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近期预后。结果220例脑梗死病例中186(84.55%)例符合JNC-7高血压诊断标准,14(6.36%)例有近期预后差的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史与高SBP(P〈0.01)及高DBP(P〈0.001)相关,而且糖尿病史、意识障碍、病情重与近期预后差相关。但多因素分析示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高收缩压、高舒张压有近期预后差的趋势,但多因素分析示无显著性差异,可能卒中急性期高收缩压、高舒张压不是独立的近期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20例起病48h内应用脱水剂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及MRS评分,判断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近期预后。结果220例脑梗死病例中186(84.55%)例符合JNC-7高血压诊断标准,14(6.36%)例有近期预后差的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史与高SBP(P<0.01)及高DBP(P<0.001)相关,而且糖尿病史、意识障碍、病情重与近期预后差相关。但多因素分析示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高收缩压、高舒张压有近期预后差的趋势,但多因素分析示无显著性差异,可能卒中急性期高收缩压、高舒张压不是独立的近期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血压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于发病第1、3、7日观察1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76例,脑出血34例)血压变化趋势,同时评定第1、3、7日及第30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病残程度分级。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首次血压增高者占87.3%,而动态血压较随测血压值低。在无特殊降压措施下,血压随时间逐渐下降;生活自理组与生活依赖组脑卒中后血压增高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存在自发下降趋势,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的治疗需慎重、合理,治疗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d 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评价患者发病第1 日、第7 日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呈自然下降规律,第7 天与第l 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较高,有自发下降的趋势.合理控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化的规律,探讨分析脑梗死急性期进行降压治疗与患者7天预后的关系,为脑梗死急性期进行有效压的降压治疗,从而减少和降低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死亡、残疾几率风险的发生。方法:将16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82例和对照组83例。干预组进行降压治疗,使其24h内收缩压下降15%~20%,入院7天时血压稳定降至140/90mmHg(1mmHg=0.133kPa)以下水平,并且动态监测两组患者7天内的血压变化情况,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从入院到预后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死亡、残疾发生率。结果:两组入院7天后通过NIHSS评分呈明显降低趋势。干预组82例患者7天后与对照组83例患者进行比较,NIHSS评分、死亡和残疾发生率都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尽快对患者进行合理降压的干预,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并可明显降低预后7天内的死亡、致残风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评分<26分)、非认知功能障碍组(评分≥26分)。统计患者基线资料,分析ACI患者血压变异性指标[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 DCV)、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 SCV)、24 h舒张压标准差(24h DSD)、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 SSD)]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80例ACI患者经MoCA量表评估,发生认知功能障碍31例,发生率为38.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压变异性指标均是A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均> 1,P均<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显示,24h DCV、24h SCV、24h SSD、24h DSD水平预测A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均> 0.70,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联合检测价值最高。结论:ACI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障...  相似文献   

7.
24h动态血压昼夜变化规律与肝阴虚肝阳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主症辨证法将13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肝阳亢组72例和肝阴虚组64例,监测24h动态血压,分析与肝阴虚、肝阳亢的相关性。结果:肝阳亢组夜间收缩压均值(nMSBP)比白昼收缩压均值(dMSBP)下降>10%,夜间舒张压均值(nMDBP)比白昼舒张压均值(dMDBP)下降>10%,呈勺形改变;肝阴虚组nMSBP比dMSBP下降<10%,nMDBP比dMDBP下降<10%,呈非勺形改变。2组患者24h收缩压均值、24h舒张压均值、dMSBP、dMDB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nMSBP、nMDB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阴虚组高于肝阳亢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和血压影响。方法将181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9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变化,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40%,对照组总有效率72.2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TC、TG、LDL-C、HDL-C及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明显。结论天麻熄风口服液能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降低血压,促进脑梗死功能恢复,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化规律,并探讨早期鼻饲对急性脑梗死血压管理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16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在发病后24h予鼻饲治疗,对照组76例3d后鼻饲治疗或未鼻饲;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化及两组疗效对比。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增高者占86.5%,以后在无特殊降压措施及不用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条件下,血压随时间逐渐下降。第7日与第1日比较,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有明显下降。86%的脑梗死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增高,但增高的血压有自发下降的趋势;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占大多数;在相同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早期鼻饲有利于对急性脑梗死血压进行管理,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546例高血压病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监测过程重视与病人的有效沟通、正确的操作程序、积极的健康宣教。结果监测的血压结果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掌握了24h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颖  王进 《中国中医急症》1997,6(6):246-247
本文报告采用头针结合体针配合电针疗法对3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CBF)治疗前后对比观察P<0.01,有显著变化。治疗前,33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CBF低于45ml/100g/min,22例低于40ml/100g/min,15例低于35ml/100g/min。治疗结果:33例患者中有16例CBF低于45ml/100g/min,8例低于40ml/100g/min,4例低于35ml/100g/min。具体数据经统计处理显示:针刺对本病患者CBF有良好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是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其血压变异性的关系,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78例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或门诊就诊且年龄、性别组成相匹配的45例单纯性高血压病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采取静脉血作常规血生化检查,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RBP4水平,统计患者临床资料。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RBP4与血压变异性以及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RBP4水平、24h收缩压标准差(24S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RBP4与HOMA—IR(r=0.443,P〈0.01)、24SSD(r=0.419,P〈0.01)、dSSD(r=0.432,P〈0.01)、nSSD(r=0.372,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视黄醇结合蛋白4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加大高血压痛患者收缩压的变异性,促进脑梗死的发生或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脑梗死患者及73例非脑梗死的对照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同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形态、数量、回声特征。结果:在总体人群中,不规则型斑块中血瘀证所占的百分比较非血瘀证增高(P0.05);在脑梗死患者中,血瘀证组颈动脉斑块不匀质、不规则率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人群血瘀证与颈动脉斑块形态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血瘀证与斑块数目、性质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数目存在正相关,且其斑块具有不稳定性。在发生脑梗死时,斑块数目增加,不稳定性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老年脑梗伴抑郁症状患者分别于中医药治疗前和3周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比较,同时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与40例老年脑梗不伴抑郁症状患者及40例健康老人进行对照。结果:①入组时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症状(HAMD量表分)全血黏度(120s-1、70 s-1和30 s-1)、与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②伴抑郁组42例(HAMD总分17分)与40例不伴发者比较,伴发组的全血黏度(120s-17、0 s-1和50 s-1)、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非伴发组和健康组,P0.01),通过中医药治疗后这种差异减轻甚至消失(P0.05~0.01);③伴抑郁组全血黏度(120 s-17、0s-1和30s-1)、与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经中医药治疗3周的变化值与抑郁量表的减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密切,伴抑郁症状的老年脑梗患者的高黏滞血症更突出,其高黏滞的程度与抑郁症状平行,通过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与疾病好转相关程度,为中医药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刺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急救穴刺血疗法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35例病程在 48h以内的患者随机分为刺血组 2 0例 ,药物组 15例 ,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有明显恢复 (P<0 .0 1)。刺血组恢复 7.4± 2 .3分 ,药物组恢复 4.5± 1.8分 ,刺血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 (P<0 .0 1)。结论 急救穴刺血疗法对脑梗塞急性期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压和心率(超过85次/min)对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接受治疗的100例病人.测量病人心率、血压水平.心率为病人入CCU基线心率和治疗后1 h心率的平均值,并采用心电图进行记录.血压为病人休息5 min之后在卧位测量的血压水平.结果 存活前壁STEMI病人心率为86.88次/min&#177;14.92次/min,死亡病人则为108.15次/min&#177;25.36次/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心率超过85次/min可明显影响院内死亡率(P<0.01);死亡病人的收缩压为128.65 mmHg&#177;21.56 mmHg,存活病人的收缩压则为140.58 mmHg&#177;20.87 mmHg,存活者收缩压水平为较高(P<0.05),而两组舒张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率和血压可作为前壁STEMI病人死亡率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血塞通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945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自身对照方式,观察47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接受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前后的945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前后,男性组红细胞压积、低切变率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特别是低切变率下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1);女性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及低切变率条件下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具有改善脑缺血、减轻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减星蒌承气汤对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加减星蒌承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肝门静脉(PV),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及NIHSS评分、IMT、PV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实施加减星蒌承气汤治疗效果显著,可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提高总有效率,加速中医证候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