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经》时间医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间医学,亦称时间生物医学,自本世纪五十年代逐步形成以来,日益受到重视。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内经》载有大量有关时间医学的论述,其内容涉及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等方面。近代医家恽铁樵曾说:“《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脏,乃四时之脏,不明此理,则独处荆棘,《内经》无一语能通。”可见,时间医学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内经》必须研究时间医学。笔不揣浅陋,就其主要内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经》妇科治疗学的理论和内容。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内经》妇科治疗学的“天人相应”理论、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整理,并与现代临床相结合。结果:整理出《内经》妇科治疗学的系统理论。结论:《内经》妇科治疗学理论对当今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意外,主要包括两类。即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虽无此类病名,但却有对与之相类的某些病证的论述。本文仅就《内经》中对与前述两类疾病表现相似的有关病证的论述,及后世关于这类病证治疗的有效方剂,作一概要讨论。一、类似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一)《内经》的论述本病见诸《内经》厥证的阐述之中。即如张锡纯所云:“脑充血证即《内经》之所谓厥证。”  相似文献   

4.
《易传》与《内经》之"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传》与《内经》形成于同一历史时期而略早于《内经》,且两者皆与上古巫文化相关,有相似的文化背景。《易传》与《内经》之“神”在用法及意义上有很大的相似性,皆有表示大自然运动变化复杂奥妙莫测之意,皆有表示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之意。只是《内经》主要论述人的生命运动规律,所以在此二义的基础上在医学领域做了进一步推衍。  相似文献   

5.
通过整理《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肾实”证候群发现,在未明确脏腑分类的“肾实”证候群中未发现肾脏异常所引起的“耳”部病变;这组症状在肾脉异常证候、有明确脏腑分类“肾实”相关疾病证候中也均未提及。这与现行中医教材所说的“肾开窍于耳”理论有所出入。进一步研读《内经》全文,发现《内经》并未提出“肾开窍于耳”,而是说“肾在窍为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心开窍于耳”(《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该文通过对《内经》“窍”理论进行整理分析,从文字上考证“窍”之含义,从《内经》原文考察“心肾之窍”“心与耳窍”之经络循行,从“心与耳窍”之生理病理等方面对“心开窍于耳”这一理论进行探讨。最后总结归纳了心病酿致耳疾的治疗体会及常见的辨证分型,并列举医案分析,为从心论治耳病和心藏象理论的研究开拓新的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6.
《内经》是辨证论治之鼻祖。《内经》确定辨证论治的理论原则:“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内经》建立了辨证方法的基本模型,以咳嗽为例析脏腑辨证施治;病因辨证,惯称辨证求因,在诊断学中多不论述,《内经》中虽无专论,其实际内容为病因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热论》、《灵枢·经脉》篇又是六经和经络辨证的核心。《内经》关于辨证论治的思想异常丰富,不止一次的提出“同病异治”;特别强调“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要求做到“求其属”和“适事为故”等治疗原则、法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辛散补肝的理论源于《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这是《内经》治疗肝病的基本原则之一,于临床立法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里所谓“辛”,是指药物之味,“欲散”,是指肝之性质。肝之特性,欲散而苦敛,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疏泄条达,则宣畅气血,气血调  相似文献   

8.
肠澼,出《内经·通评虚实论》等篇,古今注释多与痢疾互换。如“肠澼者,谓湿热积于肠中,即今之痢疾也。”“肠澼,即痢疾。”“肠澼,痢疾的古称。”“痢疾一证,即内经之肠澼也。”“痢多发于秋,即内经之肠澼也。”“痢疾,本病《内经》谓之肠潞。”查《康熙字典》引《集韵·韵会》释;“澼,漂也。”《简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经》“大敦”“阴之绝阳”与《周髀算经》“北极璇玑”的关系.方法:受大汶口文化遗址之“玉璇玑”覆于死者胸前启发,将《素问·阴阳离合论》“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罢极”与《尚书》《周髀算经》“北极”“璇玑”概念相比较,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内经》“大敦”“阴之绝阳”与5 000年前的玉璇玑有渊源关系.结论...  相似文献   

10.
<正> 《周易》为群经之首,《内经》是医家之宗。《周易》为中国古代哲学之基石,《内经》为中医学之基石,两部经典,在不同领域内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其奥秘是什么?对比一下《周易》的“卦象”与《内经》的“脏  相似文献   

11.
1 对带脉病的理解《内经》中虽然已经明确提到督脉、任脉、冲脉、跷脉的循行与治疗 ,维脉、带脉的穴位与治疗 ,却无奇经八脉之名。奇经八脉之名与此八脉的循行、证治 ,首见于《难经》一书。从此 ,奇经八脉对后世的针灸治疗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带脉更在治疗情志所引起的疾病上有重要的指导地位。关于带脉的循行与所属的穴位 ,《内经》只有 2处的记载 :一为《灵枢·经别》云 :“足少阴之正 ,至中 ,比走太阳而合 ,上至肾 ,当十四椎 ,出属带脉。”一为《灵枢·癫狂》云 :“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 ,诸分肉本输。”由此可知 ,带脉的循行有…  相似文献   

12.
《内经》论“逆从(顺)”之处颇多,且作为一利理论提出,值得注意。《素问·徵四失论》云:“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也。”篇中论述诊治失误之因有四,而将“不知阴阳逆从之理”列于首位,可见其意义重大。考《内经》原文,《素问》常称“逆从”,而《灵枢》多作“逆顺”。《释名》云:  相似文献   

13.
怎样学习《内经》,学习《内经》有什么用处,怎样运用《内经》的理论解决临床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等等,这对于初学《内经》的人来说,都是会遇到的疑虑。但是对于具有一定临床实践经验的临床工作者来讲,也存在着如何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工作研读《内经》的问题。直白一点说,这是个“学《内经》,做临床”还是“做临床,学《内经》”的问题。前者是将《内经》理论作为模本,当作范式,当作金科玉律去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14.
精字是《内经》中最常见的字之一,全书用达一百多处。由于《内经》成书悠久,文字古奥。往往一字多义,一词多用,字多通借,对正确理解原文带来困难。“精”字也不例外,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含义各有差异。因此,探讨《内经》中“精”的各种含义及用法,无疑对我们学习《内经》,正确理解其义是有裨益的。概括《内经》中“精”的各种含义约有下列10种.1 精微物质精,《说文解字注》:“择米也……引申为凡取好之称。”《增韵》:“凡物之纯至者皆曰精.”《辞源》首释为“纯净的上等米”.可见,精的原义是纯净无杂质的物质。在人体则为精微物质。这一含义在《内经》运用最广,也是大家所熟知的。《灵枢·本神》  相似文献   

15.
脉诊是祖国医学辨证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人对脉诊是比较重视的,如《内经·素问》脉要精致论云:“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内经·灵枢》逆顺篇有:“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均说明脉诊能够了解正邪之间的关系,对病机的阐述,预后的判断,治疗的确定,都有很大帮助,成为祖国医学的四诊之一。《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脉诊,是在继承《内经》的基础上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谈《内经》中的时间养生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的理论,是“天人相应——自然人体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时间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兹就其“因时制宜”趋避外邪、保养正气的养生学理论结合临床做一探讨。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赋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教圣人传(专)精  相似文献   

17.
以《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为线索,结合其历史与文化背景,对“食养”内涵进行全方位的讨论与解读。认为“食养”是《内经》“治未病”思想的体现,反映了《内经》极其谨慎的用药态度。《内经》对“食养”的应用并非仅停留在祛余邪的单一层面,还可用于疾病的治疗。而且,食养也是《内经》最为倚重的愈后康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内经》独特病的训识与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内经》中“解Yi”、“Duo”、“肉苛”、“肉烁”等独特病的病证与治法,既阐发《内经》理论,又列举临证实例。对研究《内经》?病证学说并以之动用于临证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1命门无形亦无位《内经》《难经》及诸家对“命门”的论述,虽然说法不一,但都认为有命门的存在,位置大概在肾或两肾之间。《内经》曰:“命门者,目也。”烟氏[1]认为,《内经》称眼睛为生命的窗牖门户,认为眼睛之形质由脏腑精气上注形成,通过十二经和奇经八脉与全身联系,眼睛的各  相似文献   

20.
《内经》在“三部九侯论”等八篇文章中多处论述用补益法治病,计有“虚则补之”、“虚则实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等,可见补益法是《内经》常用而重要的治疗法则之一。兹谈运用“虚则补之”的临证心得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