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十年代初Matter和Bchmid建立了一种新的细胞遗传学测定体系,称之为微核测定法。所有受电离幅射或化学诱变因子等处理过的动植物敏感细胞都能出现微核。微核是来源于染色体的断片,是由染色单体或染色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环,在分裂后期停滞,落后下来的。当有着丝点的染色体在分裂末期有规律地进入子细胞形成主核时,落后的成份便在子细胞的胞浆内围绕着主核形成一个或几个微核。微核和主核一样,都是由DNA组成。已证实,  相似文献   

2.
微核是指间期细胞核旁染色与主核一致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它起源于染色体的断片、单个或一组落后的染色体,具有进行DNA复制的能力。许多实验证明,外周血淋巴细胞或骨髓细胞的微核率均与染色体畸变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微核率用于评价某些物质的生物效应比中期染色体分析更为快速和客观。目前采用的方法较多,它们各有优缺点。本文就文献中各种测定微核的制片方法、检测对象和标本特点等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阿霉素对小鼠骨髓微核和染色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小鼠骨髓微核和染色体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A组腹腔注射阿霉素溶液3mg·kg-1,B组腹腔注射阿霉素溶液5mg·kg-1,C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均连续注射5d。染毒5d后,取小鼠骨髓进行微核实验和染色体制片,统计小鼠骨髓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经阿霉素处理后的小鼠骨髓细胞,在主核附近出现1个或几个小的亮点,即为微核;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畸变主要表现为染色体的断裂和部分缺失。A组和B组的骨髓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与C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P<0.01),且B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高于A组(P<0.05),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阿霉素可致小鼠微核发生率增高、染色体损伤,对小鼠有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诊断辐射损伤,一般都以分析染色体畸变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但因染色体标本制备复杂、观察费时,难以推广或作群体普查。近年来有资料介绍微核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和染色体畸变有一定的关系,是细胞遗传学方法之一,已在辐射损伤和化学诱变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将微核测定在辐射损伤中的应用予以扼要介绍。 一、微核测定的方法 微核亦称核卫星、包涵体或核碎片,存在于细胞浆中与主核完全脱离、边缘整齐平滑、染色和主核结构一致。这种微核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与主核的比例也不一致,小的直径在1微米左右,大的可达3微米以上,但不超过主核的1/5~1/3。微核的Feulgem反应呈阳性,用H~3TdR标记证明有合成DNA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全血常规培养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标本。结果138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和染色体畸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类型以无着丝粒断片为主,其微核阳性检出率、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是评价慢性小剂量受射线照人员远期医学效应的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刘静 《吉林医学》2009,30(21):2703-2704
微核是位于细胞浆中独立于主核的核小体。与主核完全脱离,直径约为主核的1/20-1/3。形态是较规整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染色质结构与主核相似,边缘光滑,染色同染色质或稍淡,无明显折光性。在生物、物理、化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细胞染色体丢失或断裂,在细胞分裂后期,这种染色体如果仍留在子细胞质内,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即为微核。  相似文献   

7.
微核与染色体损伤有关,凡能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或使染色体与纺锤体连结遭到破坏的遗传损伤,都可用微核试验检测。该方法自Evans等(1959)之后,被广泛用于检测各种理化因子对染色体损伤的影响。由于实验材料的限制,至今未见国外有关生物因子——微生物对实验动物微核率,即对实验动物遗传物质稳定性影响的报道,本实验不仅对无菌(GF)  相似文献   

8.
本文初步观察了小剂量(0~0.96Gy)X线离体照射人血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染色体畸变率、畸变细胞率、微核率、微核细胞率与剂量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关系。同时也探讨了在小剂量照射条件下染色体畸变类型特点,以及染色体畸变与微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微核试验及其在辐射损伤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核(micronucleus)主要来源于细胞分裂时,不能被纳入子核的无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或整条染色体。19世纪末Howell和Jolly分别在猫和大鼠外周血细胞中发现一种小体,命名为Howell-Jolly小体。这一小体就是当今微核试验中所见的被称为微核的小体。1959年Evans等将蚕豆根端细胞经电离辐射作用后,发现辐射诱发微核效应,并据此推断  相似文献   

10.
微核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昱  朱宇熹  孔祥英 《重庆医学》2003,32(5):617-619
微核 (micronucleus,MN)测定是一种简便快速的细胞遗传学检查方法 ,在诊断、预防肝癌、食管癌、肺癌等恶性肿瘤 ,评价药物、放射线及吸烟等细胞毒性物质对人、动物及体外细胞损伤程度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最新相关的研究情况 ,现就最近国外有关细胞微核的形成机理、特征及临床实用价值等综述如下。1 微核及微核率的概念及形成的机理微核是细胞的染色体发生断裂后 ,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时 ,染色体片段不能随有丝分裂进入子细胞 ,而在细胞浆中形成直径小于主核的 1/ 3的 ,嗜色与主核一致 ,完全与主核分开的圆形或椭圆形微小核。微核率 (micronu…  相似文献   

11.
<正> 淋巴细胞对辐射敏感性已为放射生物学工作者所熟知。早在1964年Rugh曾试图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卫星核(微核)的出现率,作为辐射损伤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Matter与Schmid认为染色体畸变在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点的断片,在细胞浆中表现一个或多个园形小体,与主核一致,形成“微核”,Heddle高度评价并推荐这一方法,认为可以测定染色体损伤。这种检查方法称“微核检查”(Micronucleus Tes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电离辐射效应对人体的损害。方法 用微量全血法体外培养检测染色体畸变,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浓集法检测微核。结果 染色体畸变和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与接触射线累积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长期小剂量外照射可引起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检出率升高。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用一次性人体胸片(0.118mGy)、胸透(4.920mGy)、胃肠检查(40.425mGy)的X射线剂量,分别一次性均匀照射小鼠,照后7小时观察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结果随剂量的增加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均增高。中期染色体畸变率与间期细胞微核率两者呈直线相关(r=0.96,P<0.05、直线回归方程为y=—0.32 1.37x)。染色体畸变类型以染色体断片为主。说明在小剂量x射线情况下,引起染色体畸变主要是断片。微核的产生主要由断片形成。所以,通过观察微核率就可得知染色体断裂情况,从而进一步得知此x射线剂量对哺乳动物及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微核检测(Micronucleus Test)是70年代由 Schmid 建立的一种新的细胞遗传学方法。它是应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无着丝点染色体断片在细胞质中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体积上比主核小殆以上的小核,能在间期细胞中观察和计数这一原理建立起来的。与染色体分析技术相比,微核测定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改进细胞微核的制备方法入手,了解细胞微核形成过程中的环节,发现了辐射诱发的细胞微核来源于染色体畸变中无着丝粒断片的形态图象,并根据形态图象推测细胞微核可能由胞核芽突绞窄脱落于胞质中形成。作者还观察到染色体受损而遗落下来,作为DNA  相似文献   

16.
防腐剂山梨酸钾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防腐剂山梨酸钾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及β胡萝卜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对山梨酸钾遗传毒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福尔根压片法。结果山梨酸钾可明显引起微核率的上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不引起染色体畸变率的明显上升。3种物质均可降低山梨酸钾诱发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论防腐剂山梨酸钾对蚕豆细胞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β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对山梨酸钾的毒性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两项试验对沥青接触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检出率接触者均比非接触者高,经泊松检验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说明沥青可导致染色体损伤。但48例的染色体与微核检测的配对卡方检验,X~2=7.84,P<0.01,说明微核检测方法不及染色体检测灵敏。本文还对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染色体畸变分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论在接触组和非接触组中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子辐射诱发离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和HPRT基因突变率作为中子辐射的生物剂量计的可能性。方法采用14MeV中子等剂量率照射离体人外周血,吸收剂量范围0~1Gy,秋水仙素阻断法检测染色体畸变率,CB细胞法和常规培养法检测微核率,多核细胞法检测HPRT基因突变率,建立相应的剂量效应曲线,比较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在该剂量范围内,各指标与剂量关系符合现行平方模型,染色体畸变、微核呈过离散分布,三者有线性相关性。染色体畸变率灵敏度最高,其次是CB细胞法微核率,再次是常规培养法微核率,HPRT基因突变率最低。结论中子辐射事故可采用准确灵敏的染色体畸变率和CB细胞法微核率作为生物剂量计进行辐射种类判定和生物剂量估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作为电离辐射所致放射损伤的早期生物学诊断指标,国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染色体断裂残留的无着丝点断片或碎片所形成。微核测定方法简便、迅速,较染色体畸变的分析快30倍,故易于广泛采用和推广。一些实验还表明,一定范围内微核率与照射剂量呈线性关系,故微核测定有可能作为一次大剂量照射后估算辐射损伤程度的一种早期快速诊断方法之一。但对长期慢性小剂量照射后的诊断意义还不肯定。测定微核所用染色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染色法对微核率结果的影响,并从中找出较好的染色方法,我室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健康献血员、医用X 线工作者以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X线照射离体人血检测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建立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剂量-效应曲线,用于受照者的受照剂量估算.方法 用BG-6B医用直线加速器在0~5.0Gy的剂量范围内分别选0、0.1、0.5、1.0、2.0、3.0、4.0及5.0Gy共8个剂量点照射离体的健康人血,经细胞培养收获染色体并检测其畸变,用CB微核法检测淋巴细胞微核,建立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剂量-效应曲线,并用F检验和曲线拟合指数R2进行验证.结果 人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自发率(本底值)很低,照射后各剂量点的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在0~5.0Gy范围内,随着吸收剂量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剂量-效应曲线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046×10-2+5.8570×10-3D+8.8984×10-2D2和(y)=4.3260×10-3+2.3248×10-2D+1.4278×10-2D2,经F检验,染色体"dic+r"细胞和微核细胞与剂量(Gy)的回归关系(P<0.01)有高度的统计意义,而曲线的拟合指数R2分别为0.999和0.998.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剂量-效应曲线的回归方程式,经F检验和拟合度指数的验证,证明dic+r细胞和微核细胞与剂量的回归关系有高度的统计意义且曲线拟合度好,可作为本地区X线事故剂量估算的数学回归方程式,为慢放病、辐射损伤事故的医疗救治方案的确定和进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