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WH01999年诊断标准,2011年1-1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按住院先后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依帕司他。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疗程均为8周。测定2组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依帕司他可有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杏丁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DPN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2例,杏丁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静脉滴注,1次/d,连续2周;对照组50例,单用甲钴胺推注,1次/d,连续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检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的有效率分别为84.6%、74.0%;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杏丁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能显著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3.
伍国维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105-2106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结合中药封包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下肢型患者分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糖尿病专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空气波压力结合中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腓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采用空气波压力结合中药封包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病变的有效率9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3%(P<0.01);治疗组经治疗后腓神经传导速度(45.6±1.8)m/s,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9.6±1.6)m/s(P<0.01)。结论空气波压力结合中药封包治疗在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及相关症状等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杏丁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DPN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2例,杏丁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静脉滴注,1次/d,连续2周;对照组50例,单用甲钴胺推注,1次/d,连续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检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的有效率分别为84.6%、74.0%;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杏丁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能显著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肌氨肽苷与甲钴胺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予甲钴胺500mg肌肉注射,1次,d,同时加用肌氨肽苷注射液治疗,每次10 ml加入0.9%NaCl 50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单用甲钴胺500 mg肌肉注射,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测定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为60.9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也有改善(P<0.05).结论 甲钴胺与肌氨肽苷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单用甲钴胺疗效更好,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维生素B_1口服联合甲钴胺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河东区中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3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实施维生素B_1口服联合甲钴胺注射治疗;对照组实施甲钴胺注射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_1口服联合甲钴胺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西药治疗方案为降糖、营养神经相同,研究组加用大柴胡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症状评分及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结果:两组治疗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症状评分及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症状评分及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大柴胡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对2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Michigan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和神经电生理检测,根据血糖变异系数分为持续性高血糖组和波动性高血糖组,分析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时两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 HbA1C≥9%时,波动性高血糖组神经病变发生率(44.9%)、Michigan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2.42±2.38)和体征评分(1.76±1.45)均高于持续性高血糖组(分别为30.4%,0.60±0.83,0.80±1.3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总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左侧(50.91±5.14)m/s,右侧(51.38±5.98)m/s]和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左侧(45.72±4.53)m/s,右侧(44.90±3.56)m/s]低于持续性高血糖组[分别为左侧(54.13±5.82)m/s,右侧(54.43±5.27)m/s和左侧(47.17±3.66)m/s,右侧(47.40±3.57)m/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动性高血糖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和严重性。  相似文献   

9.
依帕司他属于一类醛糖还原酶特异性抑制剂,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多元醇通路。研究资料显示,依帕司他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同时还可以抑制蛋白非酶糖化。临床上主要采用依帕司他来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可以有效地缓解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此外,该药物对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等也会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促进糖尿病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的产生,进而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实验观察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8例随机分为两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一组单用硫辛酸,另一组采用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周后观察症状体征的变化及神经电生理的改变;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5%)优于硫辛酸组(68.9%),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MNCV与SNCV均较前提高,但联合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