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电针夹脊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两组均7d为1疗程,共计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疼痛VAS评分、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频率电针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5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100 Hz组(25例,脱落1例)和2 Hz组(25例)。两组均在口服普瑞巴林基础上行针刺治疗。2/100 Hz组于夹脊穴和阿是穴行疏密波2/100 Hz电针治疗,2 Hz组在相同穴位处行连续波2 Hz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和简明疼痛量表的评分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各项评分均降低(P<0.05)。2/100 Hz组治疗4周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和焦虑评分均低于2 Hz组(P<0.05)。结论 在口服普瑞巴林治疗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能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睡眠质量,且疏密波2/100 Hz的电针治疗在镇痛和改善焦虑情绪方面优于连续波2 Hz电针。  相似文献   

3.
电针夹脊穴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电针夹脊结合围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维生素B1、维生素B12。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疼痛VAS评分、焦虑HAMA评分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夹脊穴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臭氧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臭氧治疗,观察组加以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疼痛情况、睡眠状况、焦虑、抑郁状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 %高于对照组的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得分下降程度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联合臭氧治疗较单独使用臭氧治疗可明显提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缓解疼痛、改善睡眠状况、并能缓解焦虑、抑郁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夹脊穴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或阿是穴治疗,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夹脊穴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SF-36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对照组SF-36评分低于治疗组,VAS评分高于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86/93),高于对照组的79.6%(74/93)(P0.05)。结论:火针联合夹脊穴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电针夹脊穴或阿是穴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TENS)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TENS组、穴位注射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单纯TENS、穴位注射及二者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VAS疼痛评分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较穴位注射组及TENS组治疗后VAS评分及HAMA评分改善程度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注射组与TENS组治疗后VAS评分及HAMA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电刺激配合穴位注射能显著改善PHN患者的疼痛及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扶正通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7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疼痛局部及夹脊穴治疗,出针后于局部疼痛处行点刺及拔罐;治疗组采用针刺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及疼痛局部同时予以施灸治疗,出针后在局部疼痛处行刺络拔罐。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通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喻杉  杨仕年  曾帅 《四川中医》2014,(4):167-169
目的:观察疏肝安神针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安神针法组31例,常规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电针夹脊穴及阿是穴刺络拔罐疗法,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疏肝安神针刺法。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结果: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睡眠情况、负面情绪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较之对照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肝安神针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调节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疗效突出,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简易埋线法配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spss软件将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在电针基础上施以注射针埋线,对照组单纯电针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完成55例,愈显率83.6%;对照组完成56例,愈显率73.2%;两组综合疗效、镇痛起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疼痛VAS评分、镇痛维持时间、疼痛消除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简易埋线法配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加强镇痛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评分(疼痛、瘙痒、烧灼感及睡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指标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肝逐瘀镇痛汤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予以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疏肝逐瘀镇痛汤,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改善程度、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量表评价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采用汉密顿抑郁(HAMD)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得分。结果:治疗4周,观察组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服用剂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8%VS 21.7%,P0.05)。治疗前,两组PSQI、DLQI、HAMD、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DLQI、HAMD、HAMA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逐瘀镇痛汤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在有效控制疼痛的基础上减少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用量,利于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睡眠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穴位注射)30例和对照组(单纯针刺)30例,采用VAS评分并记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内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半年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均有疗效;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恩再适穴位注射配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恩再适穴位注射配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单用恩再适肌肉注射治疗,2组均治疗2周为1疗程,共1疗程。结果:2组患者治疗1周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恩再适穴位注射配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用恩再适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15.
浮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镇痛作用。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效果、治疗前后情绪评分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止痛起效时间及止痛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在情绪改善方面临床疗效显著,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夹脊电针和局部围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围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疼痛(VAS)评分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夹脊电针治疗是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麦粒灸联合针刺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电针夹脊穴及阿是穴围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麦粒灸。两组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5、10、15、20次后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焦虑症状,计算患者疼痛缓解百分数并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对治愈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随访其疼痛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92.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5、10、15、20次后,VAS评分、HAMA评分及疼痛缓解百分数均较前一时间点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及疼痛缓解百分数治疗后各时间点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5、10次后HAM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愈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发生疼痛复发。结论麦粒灸联合针刺对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症状安全有效,且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8.
张岱权  唐礴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080-1080,1084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老年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老年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予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组加用电针治疗;疗程均为15d.采用疼痛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缓解程度,并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第1、3、15日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结束后第7日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芬太尼透皮贴引起的不良反应轻微,停药后均很快消失.结论 电针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老年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强效快速镇痛,且作用持久、不易复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和评价超微针刀结合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并与单纯服用加巴喷丁药物治疗进行比较,寻求一种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运用超微针刀结合加巴喷丁进行治疗,超微针刀隔日1次,每周3次,加巴喷丁每日服用。对照组运用口服加巴喷丁进行治疗,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整体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Th1/Th2细胞因子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治疗前后两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整体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第2、4周后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在治疗第2、4周后的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2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结束后IL-2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微针刀结合加巴喷丁治疗能明显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改善此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IL-2值,较单纯服用加巴喷丁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福建中医药》2013,(4):3-4
目的观察浅针配合甲钴胺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浅针配合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仅口服甲钴胺片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并结合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2种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疼痛强度、心理状态均有效,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针配合甲钴胺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甲钴胺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