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揭示溶血磷脂( Lyso Pc) 在人外周巨噬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方法:用 Lyso Pc 处理外周淋巴细胞( 粘附细胞和非粘附细胞) 后加入维生素 D3 结合蛋白( D B P) ,在37 ℃、含体积分数为0 .05 的 C O2 中孵育3 h ,测上清液超氧阴离子( S O P) 浓度。结果:用 Lyso Pc 处理后 S O P 浓度明显增高( P<0 .01) ;未用 Lyso Pc 处理或不加入 D B P, S O P 产生无明显升高( P> 0 .5) 。结论: Lyso Pc 能通过 D B P 激活巨噬细胞,因此 D B P 是巨噬细胞激活因子前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巨噬细胞被脂多糖(Lps)等激活剂激活后的跨膜信息传递机制是国内外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磷脂酰胆碱(PC)是细胞跨膜信息通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通过[^3H]choline参人技术,采用高效薄板层析(HPTLC)分离方法,用液闪计数仪测定cpm,来研究PC合成代谢及分解代谢的变化,发现Lps对PC特异的PLC、PLD有激活作用,它们分别水解PC,使胞内磷酸胆碱和胆碱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3.
用光敏感磷脂荧光探针NBD-C6-HPC和FRAP(FluorescenceRecoveryAfterPhotobleaching)技术,测量了刀豆素A(ConA)、麦芽凝集素(WGA)、酵母多糖(Z.A)3种配体刺激前后巨噬细胞膜磷脂扩散系数及荧光恢复率的变化.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膜磷脂的扩散系数D=(11.37±1.22)×10-10cm2/s,荧光恢复率R=86.2±7.7(%,漂白后200s);3种配体刺激30min后,膜磷脂扩散系数和荧光恢复率(漂白后200s)分别为D=(3.24±1.38)×10-10,R=80.5±9.5(ConA);D=(5.30±1.55)×10-10,R=50.9±9.8(WGA);D=(1.45±1.4)×10-10,R=56.4±8.7(Z.A).膜磷脂扩散系数的降低,与配体-受体复合体流动性的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出血与脑梗死病人血浆溶血磷脂分子含量变化的特点,探究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脑出血病人68例、脑梗死病人80例,测定其发病24h和1周时血浆溶血磷脂酸(LAP)及相似磷脂(AP)的含量。以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病24h时,脑梗死组血浆LPA与AP含量高于对照组和脑出血组,差异有显著性(t=3.54~6.51,P〈0.01);发病1周时,脑出血组血浆LPA与AP含量高于对照组和脑梗死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4.71~7.82,P〈0.01)。结论脑出血与脑梗死发生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两者治疗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将绵羊心室小梁肌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溶血磷脂胆硷(LPC)的台氏液中观察其电生理的变化。当LPC浓度为10~(-5)、3×10~(-5)时,静息电位(RP)和动作电位幅值(APA)无明显变化,而0期去极化最大速率(Vmax)、动作电位复极(APA)达50%和90%时,其时程(APD_(50)、APD_(90))均发生变化。当增加LPC浓度,Vmax减小越来越明显,APD缩短也越明显。RP和APA也逐渐减少,呈剂量依从性关系。当用LPC3×10~(-4)时,Vmax减小39.8%(P<0.001);RP减少10.3%(P<0.001);APA减少14.5%(P相似文献   

6.
梁英  刘同涛  田庆印 《齐鲁医学杂志》2004,19(5):408-409,411
①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对溶血磷脂酰胆碱致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②方法 采用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观察氨氯地平对溶血磷脂酰胆碱所致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和分泌一氧化氮 (NO)及其合酶 (eNO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及乳酸脱氢酶活性变化的影响。③结果 溶血磷脂酰胆碱明显增加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 ,提高细胞死亡率 ,增强PAI 1的活性 ,抑制eNOS及t PA的活性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F =17.93~ 88.6 8,q =4 .0 1~ 2 0 .88,P <0 .0 5 )。而氨氯地平对溶血磷脂酰胆碱致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F =6 .34~ 11.2 2 ,q =5 .33~ 13.2 2 ,P <0 .0 5 )。④结论 氨氯地平对溶血磷脂酰胆碱致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外源性溶血磷脂酰胆碱对离体大鼠工作心脏的损伤作用。方法 麻醉SD大鼠,取其心脏,进行Langendorff灌注,待心脏稳定后转为工作心脏状态。然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灌注35min,外源性溶血磷脂酰胆碱组,用含5μmol/LLPC的KH液灌注5min,再用正常的KH液灌注30min,缺血再灌注组,停灌注K-H液40min,再灌注30min。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外源性溶血磷脂酰胆碱组  相似文献   

8.
板蓝根磷脂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小鼠内毒素血症为模型 ,观察板蓝根磷脂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分为板蓝根氯仿提取物预处理组、磷脂脂质体预处理组、板蓝根磷脂脂质体预处理组和内毒素血症对照组。各组按照上述次序分别给予腹腔注射 5ml/kg相应药物 ,预处理 18h后腹腔注射内毒素 6mg/kg。 6h后处死小鼠 ,观察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变化。结果 板蓝根氯仿提取物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的保护作用没有达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程度 (P >0 .0 5 ) ,磷脂脂质体对膜脂流动性具有保护作用 (P <0 .0 5 ) ,但两者之间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别 (P >0 .0 5 ) ;板蓝根磷脂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细胞膜脂流动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P <0 .0 1) ,优于单独使用板蓝根氯仿提取物 (P <0 .0 5 )或磷脂脂质体 (P =0 .0 5 )。结论 板蓝根磷脂脂质体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独使用板蓝根氯仿提取物或磷脂脂质体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脂质代谢障碍为病变基础的动脉慢性炎症性疾病。溶血磷脂酰胆碱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溶血磷脂酰胆碱与动脉内膜损伤、血管炎症以及泡沫细胞形成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对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bovine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RECs)表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B,PDGF-B)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LPC(20、40、60 μmol/L)3组;LPC各组根据不同作用时间(6、12、24 h)又分为3个亚组,用PDGF-B试剂盒检测各组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DGF-B蛋白的含量;用RT-PCR法检测PDGF-B mRNA的表达.[结果]LPC可使BRECs表达PDGF-B增加,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LPC(60 μmol/L)作用12h时效果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C可引起BRECs表达PDGF-B增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早期保护周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对心肌细胞T型钙离子通道电流(I Ca.T)的影响,探讨在缺血心肌细胞胞内和/或细胞间隙中LPC的增加引起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的潜在机制。方法:以酶消化法制备1~3 d新生Wistar大鼠心室肌细胞(共5批,每批8只)及成年Wistar大鼠的肥大心室肌细胞(实验组和同批次周龄的对照组各10只)。人类心脏T型钙通道α1亚基的α1H(CaV3.1)和α1G(CaV3.2)在HEK293细胞中稳定表达,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大鼠心肌细胞和异源表达的人类心肌CaV3.1和CaV3.2离子通道组分,进而研究LPC调控I Ca.T的机制。结果:LPC显著促进新生鼠心肌细胞自律性,在生理条件下的细胞内Ca 2+浓度,LPC处理后心肌细胞搏动从(42±8)次/分增至(64±8)次/分。新生鼠心肌细胞和成年鼠肥大心室肌细胞经LPC处理后,细胞内Ca 2+浓度较高时,ICa.T分别增加了21.5%和23.5%;而当细胞内Ca 2+浓度较低时,I Ca.T均无变化,对照组(3.8±0.2) pA/pF,LPC组(3.7±0.4) pA/pF。因此,LPC引起的细胞内Ca 2+浓度依赖的I Ca.T增大,在新生鼠心肌细胞和成年鼠肥大心室肌细胞中都得到了证实。无论细胞内Ca 2+浓度高低,LPC对I CaV3.1均无显著影响[(37.3±2.5) pA/pF~(39.5±3.1) pA/pF];但LPC可调控I CaV3.2,且细胞内Ca 2+浓度高时的电流明显大于细胞内Ca 2+浓度低时的电流[当pCa=11时电流为(38.5±2.1) pA/pF;当pCa=7且LPC=10 μmol/L时电流为(68.8±2.1) pA/pF;当pCa=7且LPC=50 μmol/L时电流为(78.4±4.8) pA/pF]。结论:LPC在细胞内Ca 2+生理浓度条件下或更高浓度条件下主要通过调控CaV3.2上调I Ca.T,并增加病理生理条件下心脏自律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维生素D3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单核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尚未治疗的AS初诊患者20例和健康志愿者20名。通过佛波酯诱导人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分化为单核巨噬细胞,并与AS患者(AS对照组)或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血清联合培养;在含有AS外周血血清的混合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D3进行干预(维生素D3组)。流式细胞仪测定CD68和CD206+单核巨噬细胞的比例,RT-PCR测定精氨酸酶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佛波酯可将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单核巨噬细胞并表现出明显的细胞形态变化。AS对照组中CD206+细胞的比例低于健康对照组(t=9.434,P < 0.05),而CD68+细胞的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t=43.920,P < 0.05);维生素D3组中CD206+细胞的比例高于AS对照组(t=8.895,P < 0.05),而CD68+细胞的比例低于AS对照组(t=9.089,P < 0.05)。AS对照组中Arg1 mRNA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t=8.899,P < 0.05),而iNOS mRNA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t=3.656,P < 0.05);维生素D3组Arg-1 mRNA表达量高于AS对照组(t=6.219,P < 0.05),而iNOS mRNA表达量低于AS对照组(t=5.876,P < 0.05)。结论: 维生素D3可能通过影响单核巨噬细胞的极化参与AS患者的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3.
硅纤维对体外小鼠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促癌物硅纤维在体外对小鼠巨噬细胞(M)介导的细胞毒活性的影响.主要指标有三个:①M对瘤细胞的溶解作用(MTC);②M对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MTCS):③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ADCC)。发现硅纤维的存在明显削弱了MTC和ADCC,但可轻度促进MTCS。进一步的研究证明,硅纤维既影响M激活因子对M的激活作用,又影响M对瘤细胞的溶解及抑制增殖过程。在ADCC中,加大抗体浓度并不能抵消硅纤维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台氏液加溶血磷脂胆硷(LPC)3xl0-4灌流离体绵羊心室小梁肌,其0期去极化最大速率(Vmax)、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幅值(APA)、动作电位复极达APA50%和90%的时程APD50、APD90分别下降39.8%、10.4%、14.5%、21.3%和14.8%;用“模拟缺血溶液”加LPC3×IO-4灌流,其Vmax、RP、APA、APDs0和APD90分别下降78%、22.7%、26%、35.4%和21%;实验中对“模拟缺血溶液”中各种成分对LPC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主要的因素是酸中毒。结果表明:LPC是心肌缺血中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之一,缺血诱导的酸中毒更加重了LPC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讨磷脂对HDL3介导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内胆固醇流出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卵磷脂(PC)或鞘磷脂(SPM)存在条件下,观察HDL3介导细胞胆固醇流出量的变化、细胞内磷脂含量变化及游离胆固醇/固醇酯平衡的变化。结果 ①BSA组(对照组)、HDL3组、PC组、SPM组、PC+HDL3组和SPM+HDL3组分别介导4.70%、31.55%、7.35%、8.06%、42.95%和46.98%细胞胆固醇  相似文献   

16.
观察心内膜对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引起离体豚鼠乳头肌正性肌力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LPC对离体豚鼠乳头肌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选择性去除乳头肌心内膜后,LPC对去除心内膜乳头肌的正性肌力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葛根素(puerarin)对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损伤家兔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实验法检测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来评价LPC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和葛根素的保护作用。结果 分别用2.5~10mg/LLPC孵育血管环30min,出现剂量依赖性抑制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用0.25~1g/L葛根素分别孵育血管环15min,再与5mg/LLPC共同孵育30min,明显改善LPC所致的血管舒张功能的损害。结论 葛根素对LPC所致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廖昆  尹卫东 《吉林医学》2011,(19):3944-394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AT)对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培养的人内皮细胞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对LPC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实验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对LPC所致HUVECs氧化应激的影响,检测内皮细胞活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活性、NO含量。结果:培养的人内皮细胞:LPC与HUVECs孵育,导致细胞NO含量和eNOS活性的降低;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与内皮细胞预孵后,能浓度依赖性提高eNOS活性和NO的含量。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外源性LPC所致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的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异搏定抗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心肌电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现心肌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方法,观察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在正常台氏液和模拟缺血条件下,对抗溶血磷脂酸胆碱(LPC)的电生理效应。结果显示:3×10-4mol/LLPC能引起类似离体心肌缺血的电生理效应,使静息电位(RP)除极,动作电位振幅(APA)和动作电位0相最大速率(Vmax)降低及动作电位复极至20%、50%、90%的时程(APD20、APD50、APD90)缩短。在模拟缺血条件下,LPC的毒性作用与缺血有协同效应。用10-6mol/L异搏定预处理豚鼠右心室乳头肌标本,在台氏液中有对抗LPC电生理效应(P<0.05)的作用,但同样浓度的溶液对抗缺血效果不显著(P>0.05)。因此在缺血条件下抗LPC效应也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选用 ET- 18- OCH3作为多发性骨髓瘤 (MM)体外净化的药物 ,处理 U2 6 6细胞和 MM骨髓细胞 ,研究 AL P对骨髓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和骨髓净化效果 ,为 AL P用于 MM的体外净化提供实验依据。研究包括 2个部分 :(1) ET- 18- OCH3对 U2 6 6细胞的抗肿瘤效应 方法 不同浓度 ET- 18- OCH3与 U2 6 6细胞作用一定时间 ,收集细胞 ,进行计数和集落形成实验 (CFU- U2 6 6 )观察 ET- 18- OCH3对 U 2 6 6细胞的杀伤作用 ;通过形态学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技术观察ET- 18- OCH3诱导细胞凋亡现象 ;利用 RT- PCR、流式细胞技术检测 U2 6 6细胞 bcl- 2 ,c- myc m RNA水平及蛋白表达率 ,探讨 ET- 18- OCH3杀伤 U2 6 6细胞的作用机制。 结果  ET-18- OCH3对 U2 6 6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并可抑制U2 6 6细胞集落的形成 ,这些作用呈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 ;形态学特征及梯状 DNA降解片段表明 ET- 18- OCH3;还可诱导U2 6 6细胞发生凋亡 ,并具有时效关系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 17.5 3% ,而对照组细胞未出现凋亡现象 ;RT- PCR显示经 ET- 18- OCH3处理后 U 2 6 6细胞的 bcl- 2 ,c-myc RNA表达明显减少 ,分别减少了原来的 86 %和 72 %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 U 2 6 6细胞的 Bcl- 2、C- myc蛋白水平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