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积仁  张学庸 《癌症》1994,13(1):15-17
外源性凝集素作为肿瘤碳水化合物抗原研究的理想工具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用外源性凝集素对4株胃癌单克隆抗体相应抗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和检测。首先用刀豆凝集素亲和层析分离胃癌组织N-糖苷型糖蛋白,并用单抗检测证实单抗MGd1,MG7、MGb1、MGc1相应抗原均能被刀豆凝集素识别,其中MGd1、MG7也可被PHA-E所识别。Lectin-MG夹心ELISA法检测提示四种单抗抗原在肿瘤患者血清中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2.
单克隆抗体导向的超抗原治疗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抗原是强有力的T淋巴细胞激活物,它以与普通抗原不同的递呈方式,经MHCⅡ类分子的辅助与TCR和Vβ成分结合,促使T细胞大量增殖,产生细胞因子,发挥细胞毒作用。最近利用肿瘤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和超抗原的融合物定位于肿瘤细胞表面,定向活化T细胞,从而杀伤肿瘤细胞,取得一定进展,为肿瘤的免疫治疗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昭冲  汤钊猷 《肿瘤》1994,14(3):170-172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曾昭冲,汤钊猷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用不同动物宿主的免疫血清作被动免疫治疗肿瘤患者,已有百年历史[1]。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基本达不到疗效[2]。杂交瘤技术的出现,用抗肿瘤相关抗原的鼠单克隆抗体治疗相...  相似文献   

4.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单克隆抗体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简略介绍目前处于临床Ⅲ期研究中的几个单抗并重点讨论了已上市的三个单抗herceptin、rituxan(rituximab)和panorex(mAb17-1A)在乳腺癌、淋巴瘤和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以帮助临床医师了解单抗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功能差异细胞模型筛选抗肺癌功能性单克隆抗体及其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获取抗肺癌细胞膜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及其靶抗原,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治疗剂及靶标。方法: 将新鲜人肺癌组织细胞免疫BALB/c小鼠,采用脾细胞融合法制备大容量单克隆抗体库。建立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等定向功能差异细胞模型,采用活细胞免疫荧光与功能差异模型筛选其抗原在定向功能(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差异模型细胞膜上差异表达的单抗,再经体外相应功能实验筛选具有抑制作用的功能性单抗,Western blotting鉴定这些单抗的抗原,裸鼠体内抑瘤实验鉴定部分单抗对肺癌的抑制作用。结果: 细胞融合后共获得2 893株杂交瘤克隆,其中与肺癌细胞膜结合反应的309株。分别建立了3种体外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差异模型用于筛选,筛选获得20株单抗能显著抑制肺癌细胞增殖、10株单抗能显著抑制肺癌细胞侵袭、5株单抗能显著抑制肺癌细胞迁移(P<0.05或P<0.01)。Western blotting鉴定了其中6株的抗原。选取其中2株单抗均能在裸鼠体内显著抑制肺癌移植瘤的生长(P<0.05或P<0.01)。结论: 采用大容量功能性单抗库技术结合功能差异细胞模型可批量筛选获得具有体内外抑制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功能性单抗,为筛选肺癌靶向治疗剂及靶标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朱洪新  李锦军  万大方 《肿瘤》2002,22(3):248-250
血管新生 (Angiogenesis)是在体内已存在血管的基础上形成新生血管并随之与其吻合的过程。包括活化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浸润、管状结构形成和新生血管的成熟几个连续的步骤。近年来 ,随着对血管新生研究的日益深入 ,产生了各种血管新生抑制剂 (angiogen  相似文献   

7.
体外4小时51Cr释放试验表明,抗人胰腺癌单克隆抗体(YPC3McAb)能增强LAK细胞对Capan-2人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这种LAK细胞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随YPC3McAb的浓度增加而加强,50μg/ml的YPC3McAb增加LAK细胞的杀伤率约60%。而对照抗体无此作用。裸鼠体内实验表明,YPC3McAb和LAK细胞同时使用,能完全阻止Capan-2细胞的生长,优于LAK细胞、脾细胞和YPC3McAb的分别作用。结果提示,YPC3McAb和LAK细胞的联合应用,对胰腺癌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病理诊断,是外科病理学的核心问题,对于诊断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多年来一直依靠病理医师基于形态学分析的丰富经验以及临床病理相结合的随访资料,虽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即使专家权威也难免一漏。免疫标记的问世,形成了免疫组织化学或免疫细胞化学,遂部分克服了上述不足。而免疫组化最关键的是需要有高特异、高亲和力的抗体,而单克隆抗体正好符合这些要求。因此,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近年迅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DNA结构的发现,分子生物学的重  相似文献   

9.
肿瘤相关杭原表达的异质性以及由之造成阴性表达的肿瘤细胞对导向杀伤的逃逸,是单克隆抗体(mAb)靶向治疗研究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干扰素对某些肿瘤相关抗原表达可能有上调作用(up-regulation)。单克隆抗体的组合配伍(cocktail)可增加其对靶细胞的结合。本文拟由此途径提高mAbB靶向效应,  相似文献   

10.
抗Pgp抗体PHMA02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研究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1.
12.
肿瘤导向治疗仍是肿瘤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单克隆抗体作为载体与化疗药物、毒素、放射性核素联接后能选择性地定向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组织影响较小。导向治疗对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灶的跟踪治疗有独到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25I标记的抗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单克隆抗体(125Ⅰ-Ed-5)及正常小鼠IgG(125Ⅰ-NMIgG)在荷人前列腺癌瘤裸鼠体内的分布,探讨应用125Ⅰ-Ed-5进行放射免疫显像诊断和放射免疫治疗实验性人前列腺癌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荷人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用125Ⅰ标记抗PSMA单克隆抗体Ed-5和NMIgG,125Ⅰ-Ed-5和125Ⅰ-NMIgG经尾静脉注入荷瘤裸鼠体内,于注射后24、48、72、120小时分批处死,测定肿瘤和血液、肝、肺等重要脏器的单位重量放射性比值(T/NT)、各组织摄取百分比(%ID/g),研究其在荷瘤裸鼠体内的放射性分布情况.结果:125Ⅰ-Ed-5的标记率为72.3%,放射性比活度为55.2MBq/mg,放射性化学纯度是90.2%,免疫活性分数为63%.在注射125Ⅰ-Ed-5后24~120小时内,裸鼠体内肿瘤部位出现选择性放射性浓聚:各组织的T/NT比值在72h达到最高,其中肿瘤/肌肉高达6.36.而在注射125Ⅰ-NMlgG的对照组中,裸鼠体内未见放射性浓聚,呈全身均匀性分布.结论:标记后的125Ⅰ-Ed-5免疫活性没有改变,在裸鼠体内对前列腺癌移植瘤有靶向定位作用,为进一步应用125Ⅰ-Ed-5进行前列腺癌放射免疫显像和放射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5A1的靶抗原在肺癌细胞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和转位的特征,研究15A1的体内外抑瘤功能,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及靶标。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及细胞流式术检测单克隆抗体15A1靶抗原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免疫组化分析其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CCK-8法和裸鼠移植瘤体内抗体抑瘤实验评估该单克隆抗体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单克隆抗体15A1识别的抗原在人肺腺癌细胞(A549、ANIP-973、GLC-82、Calu-3、H157、H1299)、人肺鳞癌细胞(GLC-P、H520)、人小细胞肺癌细胞(H446、H209)、人大细胞肺癌细胞(PG、H460)共12种细胞的胞内及胞膜上均有表达,肺腺癌细胞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肺癌细胞;该抗原在75%的人肺癌组织中非常特异地上调表达。该抗原在肺腺癌细胞中相当一部分从胞核转位至胞质,在肺鳞癌细胞中仅有小部分从细胞核转位至细胞质;转位抗原的一部分表达于膜表面,并同样是肺腺癌细胞的表达强度强于肺鳞癌细胞。该单克隆抗体体内外显著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抑瘤率在25%~80%。结论:单克隆抗体15A1在体内外能显著抑制肺癌的生长,其靶抗原在人肺癌组织和细胞中特异上调表达,并能以特定转位模式表达于肺癌细胞膜上,可能是一个肺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15.
肿瘤的免疫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因有关肿瘤特异性抗原的研究未有突破性进展,为暴露和增强肿瘤细胞的抗原性,其中以低温冷冻和和紫外线照等等处理癌细胞可春免疫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T抗原单克隆抗体法在大肠癌筛检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T抗原单克隆抗体法在大肠癌筛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同时采用T抗原单克隆抗体法和半乳糖氧化酶法检测207例直肠粘液中的T抗原.结果 T抗原单克隆抗体法和半乳糖氧化酶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2%、67.3%和64.2%、65.6%,两者的筛检价值无明显差别.结论T抗原单克隆抗体法对大肠癌筛检有较大临床价值,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以人B细胞淋巴瘤裸鼠皮下移植模型为基础,研究抗CD20单克隆抗体体内、体外活性,评价该抗体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人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方法:体内实验:建立人B细胞淋巴瘤裸鼠皮下移植模型。52只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进行实验。用TUNEL法检测肿瘤凋亡,并绘制肿瘤体积曲线和裸鼠体质量曲线。体外实验:用CellTiter96 AQueous非同位素细胞增殖试验试剂盒检测抗CD20单克隆抗体、化疗和联合化疗对Raji细胞体外杀伤作用,并绘制剂量反应曲线。结果:体内实验:鼠抗人CD20单抗组及嵌合CD20抗体组均出现大量肿瘤细胞凋亡。联合治疗组疗效最佳,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化疗组及联合治疗组体质量下降明显,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体外实验:发现鼠抗人CD20单克隆抗体及嵌合型CD20抗体均可增加Raji细胞对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敏感性。结论:CD20单克隆抗体对B细胞淋巴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诱发大面积肿瘤细胞凋亡,能提高肿瘤对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敏感性,且较常规化疗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疫苗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汪灏  郝群  余佩武 《中国肿瘤临床》2003,30(12):901-904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其功能独特之处在于能捕获、提呈肿瘤抗原并激活初始型T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DC疫苗在众多的动物肿瘤模型的治疗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年来,DC疫苗的临床I、Ⅱ期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近几年来DC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20.
抗VEGF单抗Avastin(bevacizumab)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EGF调节肿瘤血管形成,刺激血管形成新生血管以供应肿瘤生长的需要。Avastin是一种人源性的抗VEGF单抗,可选择性与VEGF发生高亲和力结合从而阻断VEGF的生物活性,在临床前期和各种临床试验中已显示了良好的疗效,最近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