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细胞因子在胶质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常见肿瘤。目前在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方案中,包含细胞因子在内的免疫治疗倍受关注。通过皮下或颅内细胞因子输入,尤其进行联合细胞因子基因转染对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以及改善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作为抗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一环,曾是肿瘤免疫疗法中的一颗闪耀的明星。站在肿瘤免疫治疗策略转换的时代潮头,肿瘤免疫细胞因子综合治疗通过理论创新、技术革新和多种优化组合,不断迭代和探索,逐步改变了肿瘤免疫单药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局面,从而再创辉煌,为肿瘤的综合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式。对肿瘤微环境细胞间通讯方式的新认识、肿瘤免疫新型细胞因子和新型修饰产品等的研发、共享信号受体独特结构的发现以及与新一代抗肿瘤治疗手段的联合等为肿瘤细胞因子疗法的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发展彰显了“创新与联合”在肿瘤免疫细胞因子综合治疗策略设计中的指导作用,对于其他肿瘤生物治疗技术的研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常见肿瘤.目前在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方案中,包含细胞因子在内的免疫治疗倍受关注.通过皮下或颅内细胞因子输入,尤其进行联合细胞因子基因转染对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以及改善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多种肿瘤具有杀伤活性,其杀伤肿瘤活性具有非MHC限制性,被认为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希望,并且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可以发挥强大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的肿瘤中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对DC-CIK细胞共培养抗肿瘤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目前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化疗及放疗,尽管综合治疗有可能治愈早期的胃癌患者,但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处于晚期。随着医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在肿瘤治疗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肿瘤免疫治疗通过利用并调控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案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细胞因子、免疫细胞的过继治疗、肿瘤疫苗、单克隆抗体治疗等。在过去的10余年中,免疫治疗在肿瘤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免疫检查点的抗体方面。本文针对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胃癌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及对肝癌免疫微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导向的新型系统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除此之外还有免疫治疗方法如肿瘤疫苗、溶瘤病毒、细胞因子等传统免疫方法也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一定作用。而基于当前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肝癌的免疫治疗更多强调联合治疗,目前免疫联合治疗的方向主要有: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联合放化疗、免疫检查点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等。对于肝癌的免疫治疗呈现了多方案的局面。因此,本文就肝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前景进行综述,以期助于临床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然而外科手术对早期肿瘤疗效较好,对晚期及有微小灶残余病变的患者效果较差。近年来随着分子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各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粘附分子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成为晚期肿瘤患者有效治疗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肿瘤基因治疗将是人类得以从根本上征眼肿瘤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8.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组成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IL-1家族成员是TME中细 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介质,在多种微生物识别途径的交叉路口,具有激活和定位淋巴细胞的功能。IL-1家族成员是固有免疫 和适应性免疫的关键调节因子,这些细胞因子的作用根据所涉及的组织和器官,炎性背景和肿瘤的阶段而有很大不同,其促肿瘤 或抗肿瘤作用根据这些细胞因子由浸润肿瘤的免疫群体还是由肿瘤细胞产生所决定。肿瘤有能力形成其免疫微环境,以抵消宿 主免疫系统的消灭,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克服肿瘤引起的免疫抑制。本文就近年来IL-1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 瘤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树丽  丁岩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9):1791-1794
卵巢癌的死亡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因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措施,三分之二的患者就诊时已有盆腹腔内的广泛种植和淋巴结转移。虽然经过肿瘤细胞减灭术,并辅以术后的联合化疗,但仍有将近90%的患者复发。近年来,随着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肿瘤与免疫的研究日益深入,免疫在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免疫治疗亦逐渐由实验研究、临床研究阶段走向临床应用。免疫治疗即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直接或间接杀死肿瘤细胞,或能减轻一些肿瘤治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其作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4种肿瘤治疗模式,愈加受到重视,包括细胞因子疗法、肿瘤疫苗疗法及肿瘤基因疗法等。现对近年来卵巢癌的免疫治疗研究热点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陆东东 《中国肿瘤》1999,8(7):322-323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以及基因重组技术的进步,使得肿瘤的生物治疗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肿瘤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作为生物治疗的方式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本文就国内外有关肝癌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作一综述。1肝癌的免疫治疗1.1主动免疫治疗1.1.1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的关键是肿瘤的抗原问题,人们有可能在分子或基因水平研究诱导肿瘤抗原的表达,促进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识别,唤起宿主的主动免疫反应。ChmgWL等L‘]应用激活的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  相似文献   

11.
CIK细胞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免疫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细胞介导的过继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促进患者免疫系统的重建、消除残留病灶及骨髓净化都具有良好效果。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诱导而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大量研究表明CIK细胞是一种新型、高效、具有广谱杀瘤活性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免疫效应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显露出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CIK细胞的一些基础研究现状及近年的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提高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力,特别是细胞免疫能力以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是目前肿瘤生物治疗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是一类能够高效地刺激T细胞增殖并且促使其释放多种大量的细胞因子的蛋白质分子。用外源性SAg抗肿瘤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肿瘤免疫治疗实验研究模式。这种供助“外力”-SAg以提高机体自身抗肿瘤免疫能力的模式的实验研究效果也明显优于机体固有的细胞因子等的抗肿瘤作用,是一种很有希望的高效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补体调节蛋白CD46、CD55及CD59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Qin C  Cai XY 《癌症》2006,25(11):1450-1453
以往对肿瘤逃避补体攻击的免疫机制并不是非常清楚,因而对肿瘤的传统免疫治疗,尤其是体液免疫治疗,往往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免疫学的发展,经研究发现不同的肿瘤细胞表面往往高表达补体调节蛋白(CD46/MCP,CD55/DAF,CD59/potectin)中的一类或几类分子,由于补体调节蛋白的高表达,从而抑制机体的补体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使肿瘤逃避机体免疫防御。近年来随着对补体调节蛋白在肿瘤中表达及机制的进一步研究,针对补体调节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细胞因子的免疫治疗开始应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取得了一定成功。本文阐述补体调节蛋白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认识和进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念认为化疗以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化疗后不应随即实施肿瘤免疫治疗。由于缺乏客观、精确的指标从体内实验去评判化疗与免疫治疗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一直寥寥无几。近年来,随着肿瘤学和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上述课题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欣喜的结果,即化疗药物诱导的凋亡肿瘤细胞能够有效诱发免疫应答,并通过增加肿瘤抗原交叉提呈量、减少Treg细胞的数量并抑制其功能、促进肿瘤细胞减灭、使APCs对CD40信号的敏感性增强、影响机体细胞因子网络、影响效应T细胞移行及肿瘤免疫记忆产生等途径,对随后的免疫治疗起到增益作用。该增益作用已被日益增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报告所证实。  相似文献   

15.
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的重要免疫细胞,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中性粒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中性粒细胞能够通过杀伤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另一方面,中性粒细胞也可以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或与其他类型细胞相互作用来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由于中性粒细胞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来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因此靶向中性粒细胞的免疫治疗也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新的思路。本文通过介绍中性粒细胞在肿瘤演进过程中发挥的抗肿瘤效应,促进肿瘤免疫逃逸以及中性粒细胞相关的免疫治疗等方面来阐述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免疫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但部分患者会产生免疫介导毒性,其中最常见的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CRS是一种由快速免疫激活引起的抗原非特异性毒性反应,特征为循环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急性全身炎症症状,以及继发性器官功能障碍。因此,建立统一的CRS诊断标准、阐明CRS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免疫学机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开展个体化精准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免疫治疗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肿瘤免疫疗法中CRS的定义、潜在的免疫学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表现以及临床治疗决策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开展肿瘤免疫精准治疗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而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细胞因子的基因治疗已经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白细胞介素-18(IL-18)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新型多功能细胞因子,可以诱导IFN-γ的产生,增强NK和T细胞的活性,增强Th1型免疫反应,具有抗肿瘤、抗感染等生物学效应,对肿瘤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两个重要部分,DC与CIK细胞共培养的细胞(DC—CIK)具有更强的杀伤活性和增殖能力,成为过继性免疫治疗研究领域的重点。目前,DC—CIK细胞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已有一定的研究报道并且临床上亦有初步应用,DC—CIK细胞在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起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本文就目前DC—CIK细胞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应答来治疗肿瘤的新兴策略,能够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然而,由于肿瘤的复杂性、患者的异质性及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免疫治疗整体有效率仅20%左右。近年来,纳米材料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和可控释放等优势,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纳米材料能够赋予免疫刺激分子、治疗药物等靶向肿瘤的能力,增强肿瘤部位药物的聚集,达到局部免疫调节,改善免疫抑制微环境,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本文就目前免疫治疗的现状及多种纳米材料在提高免疫治疗效果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4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分为联合免疫治疗和未联合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方法包括细胞因子治疗和过继性免疫细胞回输疗法,未联合免疫治疗者包括术后未治疗的以及术后仅行辅助放疗或辅助化疗的患者。根据随访资料分析预后情况,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分别为 32.0个月(95%CI: 20.2~43.8个月)和23.0个月(95%CI: 16.4~29.6个月)。Ⅲ期患者术后联合免疫治疗较未联合免疫治疗中位OS延长(38.0个月 vs. 10.0个月,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溃疡和肿瘤Breslow厚度是影响皮肤黑色素瘤OS的独立因子,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溃疡和肿瘤Breslow厚度是影响DFS的独立因子。结论 年龄、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Breslow厚度和原发灶溃疡均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Ⅲ期患者术后联合免疫治疗可延长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