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按联合LAK/IL—2疗法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组胺对C57BL/6小鼠脾源性LAK细胞体内杀伤活性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机理。方法:以B16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的C57BL/6小鼠作为治疗对象,比较LAK/IL-2/组胺疗法与LAK/IL-2疗法导致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之间的差异。结果:组胺可明显增强LAK/IL-2疗法的体内抗肿瘤转移活性,产生明显的肿瘤消退,近期疗效优于LAK/IL-2疗法;组胺与单纯LAK/IL-2治疗相比,LAK/IL-2/组胺疗法显著提高了荷B16恶性黑色素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组胺的这一协同效应可被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完全阻断,H2受体激动剂dimaprit则可模拟这一效应。结论:用组胺和LAK/IL-2联合应用在C57BL/6小鼠体内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对B16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LAK/IL-2疗法;组胺的这一效应是通过体内单核巨噬细胞上的组胺H2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2.
以人天然IL-2诱导自体和同种异体LAK细胞,使用LAK/IL-2治疗33例晚期癌症病人,男性26例,女性7例,年龄36~67岁.包括原发胜肝癌10例,各种癌术后转移性肝癌13例,其他实体癌肿10例。这些癌症病人进行LAK/IL-2治疗前,曾接受癌症常规治疗,终困治疗无效或毒性反应而采用本疗法,在开始LAK细胞治疗前,停止其他癌症治疗措施6周,  相似文献   

3.
PHA—LAK细胞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L-2/LAK过继免疫疗法以其独特的疗效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1],制备足量高效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则是开展IL-2/LAK疗法的先决条件,但目前的制备方法尚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故围绕如何有效的制备LAK细胞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以PHA作为增强剂制备LAK细胞,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三主要试剂,细胞IL-2:第四军医大学药物研究所,PHA-P:美国Signa公司,Daudi细胞株:引自协和医科大学基础所,健康人外周血:西京医院。2效应细胞的制备。①LAK细胞的制备。取健康献血员肝素抗凝外周血,用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4.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无论在动物实验体系或人类肿瘤及转移的实验治疗中都获得了肯定的疗效。然而.这种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仅在部分病人中获得,维持时间短暂,且需大量LAK细胞及大剂量基因重组的白细胞介素-2(rIL-2),而后者在部分病例中可产生较严重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自Rosenberg采用LAK细胞合用IL-2治疗恶性肿瘤取得显著疗效以来,LAK/IL-2疗法日益令人瞩目。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了该疗法对不同肿瘤的疗效,并对该疗法的有效性取得了一致认同。  相似文献   

6.
获得较大量高细胞毒活性的LAK细胞,是LAK/IL-2继承性细胞免疫疗法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多年的实验研究,采用健康“O”型供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制备PHA-LAK细胞(即经PHA预刺激48小时然后用rIL-2诱导的LAK细胞),并与直接用rIL-2诱导的常规LAK细胞(C-LAK)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对比。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在常规LAK细胞制备基础上进行改进,用苯丙氨酸甲酯(PME)去除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抑制LAK细胞活性的单核巨噬细胞。制备抗癌活性较高扩增迅速的粘附性LAK细胞,从实验结果分析。外周血处理后粘附性LAK细胞较未粘性LAK细胞具有较强的扩增能力,最大扩增倍数23~243倍,同时粘附性LAK细胞中TH细胞亚群有增加趋势,Ts细胞亚群有碱少趋势,其IL-2R^ 表达增加至64.3%。此外,在抗瘤活性方面粘附性LAK细胞与非粘附性LAK细胞存在一定差别,分别为64.6%和42.8%.因此。从临床实用出发。制备相对高效的粘附性LAK细胞可以提高LAK疗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组胺对C57BL/6小鼠脾源性LAK细胞体内杀伤活性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机理。方法: 以B16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的C57BL/6小鼠作为治疗对象,比较LAK/IL-2/组胺疗法与LAK/IL-2疗法导致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之间的差异。结果: 组胺可明显增强LAK/IL-2疗法的体内抗肿瘤转移活性,产生明显的肿瘤消退,近期疗效优于LAK/IL-2疗法;组胺与单纯LAK/IL-2治疗相比,LAK/IL-2/组胺疗法显著提高了荷B16恶性黑色素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组胺的这一协同效应可被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完全阻断,H2受体激动剂dimaprit则可模拟这一效应。结论: 用组胺和LAK/IL-2联合应用在C57BL/6小鼠体内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对B16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LAK/IL-2疗法;组胺的这一效应是通过体内单核巨噬细胞上的组胺H2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30例晚期腹部肿瘤患者rIL-2/LAK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进行动态观察。检测指标包括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ymphocytesBlastogenesisTestLBT)和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肿瘤患者经rIL-2/LAK治疗后,CD3、CD4明显升高.CD8也略有升高.CD4/CD8明显升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升高;经rIL-2/LAK治疗后,NK细胞活性增强。这反映肿瘤患者经rIL-2/LAK治疗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0.
生物反应调节剂在提高LAK细胞抗肿瘤活性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2年美国学者Rosenberg等发现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以来,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白介素2(IL-2)过继免疫疗法对晚期肿瘤病人的治疗取得了确切的疗效,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重大突破,但由于IL-2的用量较大,常导致严重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CLS)等副作用的发生,从而限制了LAK/IL-2疗法的广泛应用。近十年来,由于新的生物反应调节剂(BRM)的出现.给LAK/IL-2肿瘤过继免疫治疗带来新的生机。根据Mihich的定义:BRM是指能通过调整宿主对肿瘤的反应使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朝向有利于治疗肿瘤的方向发…  相似文献   

11.
LAK疗法是迄今最有效的抗肿瘤免疫过继疗法,但是在实施此疗法过程中存在的最棘手问题便是LAK前体细胞来源及数量问题。为了寻找能够代替自身PBL有新的LAK前体细胞来源,本文主要探讨了胎儿LAK细胞抗肿瘤活性以及体外扩增和增殖规律。材料和方法一、胎儿哈尔滨市妇产医院为本项研究提供水囊引产胎儿。胎龄为20~34周。二、LAK细胞诱导及体外扩增胎儿脾脏、肝脏或胸腺细胞以1.5×10~6/ml浓度混悬  相似文献   

12.
赵关林  吴铮 《中国肿瘤临床》1997,24(12):940-941
许多报告表明IL-2/LAK细胞治疗某些晚期肿瘤病人有一定疗效,但鉴于晚期肿瘤瘤负荷比较大,仅依靠免疫治疗难以取得更有效的治疗效果,故我们应用IL-2/LAK细胞与化疗、放疗同步或序贯式进行联合治疗,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IL-2/LAK细胞与化疗、放疗联合治疗晚期肿瘤病人共17例,平均年龄53.6O士9.5岁,肿瘤部位分布见表1,病人均有转移病灶或复发病灶。为了进一步观察联合治疗组中IL-2/LAK细胞对晚期肿瘤病人免疫功能影响,随机选择了单纯进行放疗、化疗17例晚期肿瘤病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评估…  相似文献   

13.
过继免疫治疗(AIT)是肿瘤生物治疗中的主要疗法。20世纪80年代起,LAK、TIL、CIL、CD3AK等效应细胞陆续被研究,国内外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报道层出不穷。1988年Vujanovic首次从LAK细胞中分离纯化了一种具有高效杀伤活性的LAK亚群,因其具有黏附在塑料表面的特征,故命名为A-LAK(adherent LAK)。20世纪90年代后以A—NK(IL-2 activated NK cell)代替了A-LAK。本实验参照文献简便快速地制备A-NK细胞,并在动物肝癌模型研究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深人及发展,生物治疗业已成为四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LAK/IL-2疗法是目前疗效较好、应用较广的一种肿瘤生物治疗方法,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3例接受LAK/IL-2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改变进行了检测。1资料与方法2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年龄31~75岁,男21例,女2例。肺癌16例,胃癌3例,原发性肝癌2例,肾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均经病理确诊。LAK输注期间未行放化疗。每周回输LAK细胞二次,每次6X108~21X108,每个疗程回输LAK细胞100X108,期间静滴IL-2每周五次,每次50万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应用LAK细胞及IL-2治疗人体恶性肿瘤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3]。我们行肝动脉灌注LAK/IL-2加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31例,并以同期化疗栓塞的29例作对照,取得了满意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文搜集近2年间无手术指征的原发性肝癌60例,并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行肝动脉灌注LAK/IL-2加栓塞者31例为A组,行化疗栓塞者29例为B组。肝动脉造影完成后,A组患者注入Lipiodol(LP)10~25ml、IL-230万单位及LAK细胞悬液100ml(约109个LAK细胞),其中7例追加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后10天每日皮下补…  相似文献   

16.
联合应用LAK细胞和重组白介素2(rIL-2)治疗,已被证明对某些恶性肿瘤是一种有效的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措施,但输注rIL-2/LAK细胞后体内免疫状态的变化报导较少,本文对3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自身LAK细胞(平均输入3.6-7.2*10)和rIL-2(总量90—180万单位)前后机体细胞免疫状态和TNF,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为了解放射免疫治疗是否可增强患者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增强抗肿瘤效果。方法 检测21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免疫治疗当天、治疗后14天LAK细胞活性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结果 放免治疗后14天患者外周血LAK细胞活性增强,LAK细胞中IL—2R阳性细胞明显增加,治疗后显效组LAK细胞活性明显强于非显效组,IL—2R的表达也明显强于非显效组,而治疗前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认为放免治疗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治疗的预后与LAK细胞的活性增强及IL—2R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选用3组Ⅲ期胃癌病例,即根治术后用LAK细胞/rIL-2腹腔灌注的LAK组,用5-Fu腹腔灌注的5-Fu组,未用药的对照组。经随访观察发现LAK组出现腹膜种植转移者2年只有7%(2/27),明显少于另外两组。因此文章指出:①LAK细胞/rIL-2腹腔灌注能有效的预防胃癌根治术后的腹腔种植转移,临床推广使用俾有助于生存率的提高;②鉴于LAK细胞的杀伤特性,阐明其真正价值是用于预防癌根治后的转移;③只有LAK细胞数量超过癌细胞数时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体LAK细胞和rhIL-2联台应用于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晚期实体瘤病人,已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但由于取血量大及大剂量应用IL-2的严重副反应,致使其应用受限,治疗中的死亡率高,而克隆化LAK细胞具有增殖力强,体外存活期长和长时间保存有效杀瘤活性的特点。我们自1991年开始应用军医科院采用半固体-液体两步法培养的克隆化自体LAK细胞治疗15例晚期肺癌病人,  相似文献   

20.
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BRMs)已成为肿瘤治疗第四模式,尤其是白细胞介素2激活的淋巴细胞(LAK 细胞)用于肿瘤临床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LAK细胞能否杀伤耐药肿瘤细胞是化疗后能否进行LAK治疗的关键.本研究采用体外诱导法建立了4株耐药胃癌细胞,体外药敏实验表明它们均对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及氨甲喋呤耐药,耐药指数为9.1~15.63倍,但对顺铂敏感或低度耐药.LAK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结合实验显示细胞获得耐药性后与LAK细胞的结合增加.LAK细胞杀伤实验表明SGC7901耐药后对LAK细胞敏感性增加.结论:胃癌细胞耐药后对LAK细胞敏感性增加.化疗后选用LAK细胞治疗有可能改善肿瘤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