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黏附分子与肿瘤免疫逃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肿瘤细胞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细胞基因的突变等原因,表达一些新的抗原。这些新抗原作为“非己”物质,可以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但是肿瘤细胞也可以通过对自身表面抗原的修饰及改变肿瘤组织周围的微环境来逃避机体的免疫识别与攻击,这就是肿瘤免疫逃逸。肿瘤免疫以T淋巴  相似文献   

2.
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经典的免疫学理论,将致病原(全细胞或抗原分子)免疫机体就能调动机体的特异免疫识别和免疫保护。瘤苗主动免疫是以肿瘤细胞、相关抗原、肿瘤特异抗原或模拟抗原、抗原编码基因免疫机体使之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主动性特异性免疫治疗策略。本文综述了以上不同层次的肿瘤疫苗在近年的研制进展。  相似文献   

3.
臧健 《四川肿瘤防治》2006,19(4):284-286
目前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仍然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但这些方法仅限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又能损伤机体的正常细胞。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免疫基因治疗策略治疗肿瘤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免疫基因治疗肿瘤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将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或其他免疫效应细胞,使其在机体表达分泌细胞因子或利用其基因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和(或)免疫系统的功能。肿瘤的免疫基因治疗,可获得细胞因子肿瘤局部的高表达,增强肿瘤细胞的抗原性和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呈递和识别能力,克服了以往细胞因子疗法需要反复、多次、大剂量注射所带来的副作用及肿瘤细胞因子多次注射所致的耐药性的缺点,且肿瘤疫苗的致瘤性降低,危险性大大降低。当前,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从 18 93年Coley第一次利用细菌提取物诱发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杀伤研究到现在 ,人们已经基本明确机体在肿瘤细胞的免疫识别和免疫调节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在此基础上 ,研究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肿瘤疫苗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重要手段。肿瘤疫苗是利用患者自身的肿瘤细胞、肿瘤特异性抗原及其它免疫调节细胞治疗和预防肿瘤 ,与感染性疾病的疫苗有所不同 ,肿瘤疫苗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激发机体对肿瘤抗原特异的免疫反应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识别和免疫排斥主要依赖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T细胞的激活是通过识别细胞表面MHC…  相似文献   

5.
新城疫病毒瘤苗对荷瘤小鼠的主动免疫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将小鼠原发性肝癌细胞(H22)经γ射线照射灭活后,与新城疫病毒(NDV)共同孵育,制备病毒瘤苗,透射电镜下见NDV吸附于H22细胞表面。以病毒瘤苗皮内注射治疗不同负荷的H22肿瘤荷瘤小鼠,连续2次,间隔1周,每次每只小鼠免疫剂量为1.5×107个肿瘤细胞。结果表明病毒瘤苗能抑制肿瘤生长,对荷瘤小鼠有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作用。各免疫组小鼠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肿瘤重量较对照组轻,肿瘤的平均直径也较对照组小,免疫组荷瘤存活小鼠肿瘤病理切片显示肿瘤细胞呈中、重度坏死,坏死的肿瘤细胞之间及其周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样细胞浸润,并有纤维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6.
肿瘤疫苗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疫苗是利用肿瘤细胞或肿瘤抗原类物质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 ,抑制其生长 ,防止复发和转移。近年来 ,随着肿瘤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肿瘤疫苗的研制取得了重大进展 ,已有多种瘤苗进入了临床试验。一、肿瘤免疫与免疫逃逸 机体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重要作用。抗原致敏的T细胞只能特异地杀伤、溶解带有相应抗原的肿瘤细胞 ,并受MHC限制。激活T细胞需双重信号 ,T细胞受体与抗原结合后 ,提供第一信号 ,共刺激因子B7等为第二信号。CD8 CTL细胞在TH细胞辅助下活化后除直接杀…  相似文献   

7.
刘建成  马洁 《癌症进展》2014,(6):518-521
通过肿瘤免疫编辑,发生DNA损伤的细胞可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进而形成肿瘤。随着肿瘤免疫学及生物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些重大的突破。近年来,通过激活抗原提呈细胞、效应T细胞,清除免疫抑制细胞,以及肿瘤疫苗和过继细胞治疗等免疫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控制肿瘤的免疫逃逸,以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目的。这些方法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并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热休克蛋白与肝肿瘤热消融的抗肿瘤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消融治疗肝肿瘤能够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水平,还能改变肿瘤细胞热休克蛋白(HSP)的表达水平和定位分布,甚至使之释放到细胞外,而HSP可以通过多个环节参与获得性和天然免疫过程,HSP的细胞膜表达增加和细胞外释放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热消融治疗肝肿瘤能够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水平,还能改变肿瘤细胞热休克蛋白(HSP)的表达水平和定位分布,甚至使之释放到细胞外,而HSP可以通过多个环节参与获得性和天然免疫过程,HSP的细胞膜表达增加和细胞外释放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肿瘤基因工程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特异抗原通过与自身MHC分子结合并共表达于细胞表面而被T细胞所识别,在其它识别信号如复合刺激因子或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下,激活CTL、巨噬细胞等,从而对肿细胞产生免疫排斥与杀灭作用。以肿瘤细胞作为疫苗可以诱导机体的免疫应答,为预防和治疗肿瘤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机体免疫系统能识别和杀伤恶变的细胞,从而清除肿瘤细胞或控制其生长.在机体免疫选择压力下,肿瘤细胞可以依靠自身的高突变特性,逃避免疫监视,逐步建立起免疫抑制微环境,以抵抗和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能够突破限制而持续扩增,最终发展成为临床可见的肿瘤.目前肿瘤治疗的策略主要是着眼于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以及杀伤和清除肿瘤细胞,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治疗导致的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可以激活先天性免疫信号通路,诱发机体内在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在肿瘤治疗效应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对防止残存肿瘤细胞的复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肿瘤发生、发展和常规治疗过程中,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与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重点讨论两者在肿瘤常规治疗效应中的作用,解析以肿瘤免疫微环境为靶点的治疗策略,讨论该策略对提高目前肿瘤常规治疗疗效和发展新的肿瘤治疗方案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部分切除和术中输血对肿瘤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BUF7316A肝癌细胞接种于BUF大白鼠为荷瘤模型,同时施行单开腹、70%肝切除及以上两种手术加术中输血。术后7~20天测量肿瘤体积,并取单开腹及70%肝切除术后5天的血清及脾粘着细胞,加入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70%肝切除加术中输血与单开腹对比,肿瘤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增快(P<0.01,P<0.05)。在70%肝切除加术中输血组,肿瘤体积最大。70%肝切除术后的血清及脾粘着细胞,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此结果提示,肝部分切除和术中输血是临床上肝脏手术后残余肿瘤迅速生长的原因。肝部分切除后,机体可能产生免疫抑制因子,抑制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而术中输血加重这种免疫抑制状态,从而造成了有利于肿瘤细胞生长的机体环境。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最早发现的一类抗病毒感染的细胞因子,主要分为3类,即Ⅰ型、Ⅱ型和Ⅲ型IFN。IFN可通过JAK-STAT依赖和非依赖的的信号途径参与机体多种生命活动过程,如抗病毒感染、调节细胞增殖、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等。此外,IFN在肿瘤免疫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Ⅰ型IFN可以激活DC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从而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或直接杀伤肿瘤细胞;Ⅱ型IFN通过活化CTL杀伤肿瘤细胞,并通过提高肿瘤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类分子的表达以增强CTL对肿瘤的识别,或通过调节细胞的代谢间接抑制肿瘤的进展。但在一定条件下,IFN又可以上调Treg、Th17细胞的数量,诱导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浸润,从而发挥免疫抑制效应,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因此,IFN在肿瘤免疫中是一把“双刃剑”。深入研究IFN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索以IFN为基础的肿瘤治疗新途径(如IFN为主的免疫化学疗法),对改善肿瘤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所分泌的TNF(肿瘤坏死因子)能够主要通过诱导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而使机体产生强大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这一效应的发挥需要肿瘤局部TNF的持续的存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同时不应伴有全身性毒副作用,在体内,分泌TNF的肿瘤细胞局部浸润的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及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巾于在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必需巨噬细胞及CD8^ T细胞的参与.CD4^ T细胞似为无辜旁观者细胞。肿瘤细胞所分泌的TNF在T细胞缺陷鼠中也有一定作用,但大多数资料表明T细胞对于肿瘤细胞的完全清除是必需的。根据所选择的肿瘤细胞类型及转染细胞所分泌的TNF水平.TNF所引起的实验动物全身性毒副作用包括恶液质及消瘦,部分体内实验结果表明.TNF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不仅不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反而会促进肿瘤的转移。将TNF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制备的瘤苗也不能使机体对亲本肿瘤的侵袭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前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仍然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但这些方法仅限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又能损伤机体的正常细胞.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免疫基因治疗策略治疗肿瘤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免疫基因治疗肿瘤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将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或其他免疫效应细胞,使其在机体表达分泌细胞因子或利用其基因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和(或)免疫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PD-1/PD-L1作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协同刺激分子的重要成员,参与自身免疫、移植免疫以及肿瘤免疫等机体免疫调节过程。PD1是一个主要表达在活化T细胞上的抑制性受体,与其配体PDL1结合,可显著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并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PDL1则广泛表达在多种免疫细胞、上皮细胞以及肿瘤细胞上。目前诸多研究表明,多种人类肿瘤大量表达的PDL1分子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紧密相关,成为肿瘤检出和预后判断的新的生物学指标。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PDL1分子,与T细胞上的受体PD1的结合,传递负性调控信号,导致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诱导凋亡和免疫无能,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控和杀伤。阐明PD1/PDL1信号转导机制在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并尝试将阻断该信号通路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对进一步拓展肿瘤治疗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PD-1/PD—L1作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协同刺激分子的重要成员,参与自身免疫、移植免疫以及肿瘤免疫等机体免疫调节过程。PD-1是-个主要表达在活化T细胞上的抑制性受体,与其配体PD—L1结合,可显著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并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PD—L1则广泛表达在多种免疫细胞、上皮细胞以及肿瘤细胞上。目前诸多研究表明,多种人类肿瘤大量表达的PD.L1分子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紧密相关,成为肿瘤检出和预后判断的新的生物学指标。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PD—L1分子,与T细胞上的受体PD-1的结合,传递负性调控信号,导致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诱导凋亡和免疫无能,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控和杀伤。阐明PD-1/PD—L1信号转导机制在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并尝试将阻断该信号通路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对进-步拓展肿瘤治疗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机体内的免疫系统可以对肿瘤细胞产生免疫应答从而进一步消除肿瘤。但部分肿瘤能在宿主体内生长、转移和突变,表明其具有免疫逃逸的能力。肿瘤细胞抗原本身发生逃逸、效应细胞功能强弱、肿瘤细胞微环境等都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近年来,以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为主的免疫疗法在肿瘤的治疗领域发展迅猛,正逐渐成为治疗肿瘤的主流方向,本文对治疗肿瘤免疫逃逸中CAR-T的应对治疗策略和进展进行梳理,旨在为CAR-T疗法治疗肿瘤的下一步发展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细胞凋亡在肝胆肿瘤形成和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细胞凋亡在肝胆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致癌物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导致肿瘤发生,同时肿瘤细胞中的凋亡现象可认为是机体对抗 主动努力。本文主要介绍肝胆肿瘤中的细胞凋亡现象和常见的致凋原以及细胞凋亡基因调控新进展,并探索基因治疗中细胞凋亡的设计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化疗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但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杀伤作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常致患者体质较弱、免疫功能下降。加上化疗周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