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采用凝胶过滤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从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细胞匀浆和细胞培养上清中提取了肿瘤粘液,用无水氢氟酸去掉糖链后,经鉴定为不含糖的肿瘤混合粘液核芯肽(MUC),主要成份为MU-C1,MUC2和MUC3。动物实验表明具有诱发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为分析混合粘液核芯肽诱发机体免疫功能的有效成份,我们用MUC3的合成肽作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肿瘤混合粘液核芯肽诱发小鼠免疫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凝胶过滤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从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细胞匀浆和细胞培养上清中提取了肿瘤粘液,用无水氧氟酸方法去掉糖链后获得粘液核芯肽,经PAGE和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表明.从细胞匀浆和细胞培养上清提取的粘液为同一成份。分子量为670kD,亚单位为28kD,以二硫链相连,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分析单克隆抗体DH7识别抗原在19例胃粘液癌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有腺样结构的粘液腺癌阳性率为100%(9/9),无腺样结构的粘液细胞癌(即印戒细胞癌)阳性率仅为20%(2/10),其中2例阳性均属粘液细胞癌的前期——单核细胞样癌细胞形式,而另8例所见的后期印戒样癌细胞均为阴性。提示,粘液癌的肿瘤增殖发生于腺样结构的癌组织和单核细胞样癌组织中,而非发生于散在的印戒样癌细胞中,后者乃是肿瘤增殖后期的终末期癌细胞形式,从而验证了粘液细胞癌从前期单核样癌细胞到后期印戒样癌细胞的这一形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转染MUC1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s)活化的淋巴细胞对BIU-87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确定MUC1-DCs作为膀胱肿瘤免疫治疗疫苗的可能性。方法应用脂质体将人MUC1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外周血来源的DCs,并活化T细胞,以流式细胞术和MTT法检测其转染率和免疫活性,以不同效靶细胞的比例对BIU-87细胞和膀胱正常上皮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MTT法测定杀伤率。结果转染MUC1基因后的DCs活化的T细胞对BIU-87细胞和正常膀胱上皮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但是,对BIU-87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P<0.05);转染后的DCs活化的T细胞对BIU-87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大于未转染DCs活化的T细胞(P<0.01)。结论转染MUC1基因的DCs活化的淋巴细胞对BIU-87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MUC1基因可作为免疫治疗膀胱肿瘤的攻击靶点。  相似文献   

5.
MUC(mucin)即粘液基因蛋白,为粘液凝胶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胃肠道、呼吸道、生殖道等上皮细胞的表面,由上皮的特殊细胞合成和分泌。组成成分是多肽骨架和O-糖苷键糖键。近年研究表  相似文献   

6.
Lu L  Deng HY  Fan WK 《癌症》2004,23(11):1294-1296
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认为,肿瘤的转移与肿瘤细胞膜上粘液型糖蛋白的大量形成有关。本实验研究糖基化抑制剂苯甲基-α-N-乙酰半乳糖胺对粘蛋白-1(mucin1,MUC1)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的粘附、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MUC1表达,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对人工基底膜(Matrigel)的粘附能力,明胶酶谱法(zymography)检测MDA-MB-231细胞MMP-2、MMP-9的分泌变化。结果:经苯甲基-α-N-乙酰半乳糖胺去糖基化处理后的肿瘤细胞组与相应对照组比较,MUC1表达降低,对基底膜的粘附力明显降低(P<0.01),同时细胞中MMP-2和MMP-9的分泌量显著下降。结论:MUC1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粘附能力相关,MUC1的抑制使乳腺癌MDA-MB-231细胞粘附能力,分泌Ⅳ型胶原酶能力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7.
付艳伟  王作仁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2):2155-2159
目的:通过测定MUC1和p53在肝脏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UC1和p53在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肝癌(28例肝细胞癌,7例胆管细胞癌),8例肝硬化,8例肝血管瘤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MUC1和p53的表达。结果:MUC1和p53基因均阳性表达于肝癌组织,它们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肝脏组织(P〈0.01),MUC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其表达与肝癌的病理分型和组织学分化无相关性(P〉0.05),但肝癌伴有门静脉癌栓组与不伴有门静脉癌栓组之间MUC1表达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p53表达于细胞核,在Ⅰ、Ⅱ、Ⅲ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递增趋势。结论:p53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特点可以作为肝癌诊断、判断预后的指标,同时,MUC1作为一种靶抗原,为今后的肝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s 1,MUC1)基因磁转染体外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可行性,观察其诱导的特异性抗MUC1膀胱癌CTL的免疫效应。方法:以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DMN)作为载体,在多聚赖氨酸(PLL)的辅助下,通过静电作用结合MUC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MUC1,在钕-铁-硼稀土强磁块的磁场作用下转染DC,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并用RT-PCR法检测转基因DC中MUC1基因的表达;再将转染MUC1基因的DC与自体T细胞共培养,并分别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所致敏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对MUC1特异性抗膀胱癌(膀胱肿瘤BIU87细胞系)的杀伤活性,用透射电镜观察CTL诱导靶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测定MUC1基因修饰后的DC刺激自体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pEGFP-C1-MUC1转染效率为10%左右,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明显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T-PCR法可检测到MUC1条带,转染MUC1基因的DC与自体T细胞混合培养后能诱导出MUC1特异性的CTL,对BIU87细胞的杀伤实验表明T-DC-MUC1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T-DC-pEGFP-C1和T-DC诱导的CTL(P均〈0.05);在透射电镜下也可观察到部分BIU87膀胱肿瘤细胞出现了细胞核核仁消失,染色质浓集于核膜周围等早期凋亡表现;基因修饰后的DC能刺激自体T细胞分泌高水平的IFN-γ,明显高于未转染的DC(P〈0.05)。结论: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在固定磁场的作用下成功将MUC1基因转入DC,并可有效诱导出特异性抗MUC1膀胱癌的细胞毒性T细胞。  相似文献   

9.
涎腺肿瘤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酶联亲合组化法在石蜡切片上对44例涎腺肿瘤组织中的ER和PgR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多形性腺瘤ER(+)率为33.33%,PgR(+)率为8.33%;涎腺癌ER(+)率为68.75%,PgR(+)率为53.33%,这些肿瘤尤其是涎腺癌可能是激素依赖性。阳性颗粒在多形性腺瘤多出现在细胞核中,在涎腺癌多出现在细胞浆内。另外,在粘液表皮样癌中ER和PgR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并且粘液样细胞对ER和PgR均不表达,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表达与否和表达强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MUC1和p53在肝脏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UC1和p53在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肝癌(28例肝细胞癌,7例胆管细胞癌),8例肝硬化,8例肝血管瘤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MUC1和p53的表达。结果:MUC1和p53基因均阳性表达于肝癌组织,它们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肝脏组织(P〈0.01),MUC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其表达与肝癌的病理分型和组织学分化无相关性(P〉0.05),但肝癌伴有门静脉癌栓组与不伴有门静脉癌栓组之间MUC1表达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p53表达于细胞核,在Ⅰ、Ⅱ、Ⅲ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递增趋势。结论:p53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特点可以作为肝癌诊断、判断预后的指标,同时,MUC1作为一种靶抗原,为今后的肝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MUC1和CK7在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MUC1和CK7为基因标志物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播散的肿瘤细胞,探讨肿瘤基因标志物在乳腺癌微转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有核细胞的MUC1和CK7mRNA表达。结果:1)检测15例正常人外周血MUC1、CK7mRNA表达,结果无假阳性;将乳腺癌细胞系MCF-7分别以1:10^5、1:10^6与正常外周血有核细胞混合,检测MUC1、CK7表达,结果无假阴性。2)检测35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以MUC1为标志物,外周血中肿瘤细胞检出率为30_3%(11/35);以CK7为标志物,外周血中肿瘤细胞检出率为35.0%(12/35)。3)35例患者中有4例MUC1、CK7均表达阳性,7例仅MUC1表达阳性,8例仅CK7表达阳性,两种肿瘤标志物表达患者有交叉但不重叠。结论:以MUC1、CK7为基因标志物,采用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可能在乳腺癌微转移诊断及乳腺癌预后中具有意义,多种肿瘤基因标志物联合检测结果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粘蛋白MUC1在膀胱肿瘤和膀胱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膀胱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高清晰度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对48例膀胱癌组织、45例腺性膀胱炎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对照组)粘蛋白MUC1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MUC1在膀胱肿瘤组织、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平均灰度均显著低于正常膀胱组织(P<0.001);膀胱肿瘤组织中平均灰度低于腺性膀胱炎组织,但两者差别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粘蛋白MUC1作为肿瘤相关抗原,在膀胱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下一步研究膀胱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谢龙飞  刘进  王浩 《癌症进展》2022,20(5):449-452,532
黏蛋白1(MUC1)是一类大分子跨膜糖蛋白,能够润滑和保护黏膜上皮,参与上皮细胞的更新和分化,调节细胞黏附、免疫应答和信号转导等.MUC1在正常和恶性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并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MUC1对多种肿瘤的诊断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对MUC1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及其在肿瘤细胞中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内肿瘤干细胞的分布和定位。[方法]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47例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黏液分泌特点、分化增殖特性和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结果]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具有特征性的"分层结构":浅表层为典型印戒细胞,第二层为低分化癌细胞,少数病例(4例)含第三层癌细胞,呈泡沫样。浅表层及第三层癌细胞具有黏液分泌功能,主要表达MUC5AC和MUC6,而不表达干细胞标志物。第二层癌细胞无黏液分泌功能,不表达分化标志物,Sox2、musashi-1、hTERT干细胞标记阳性,Ki-67阳性率为28.6%±4.3%。[结论]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肿瘤干细胞定位于分层结构的第二层,可能与肿瘤的早期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Yu XW  Rong W  Xu FL  Xu GY  Sun YR  Feng MY 《癌症》2007,26(11):1204-1210
背景与目的:粘蛋白(mucin,MUC)是大分子量的糖蛋白,对上皮起润滑和保护作用.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可维持上皮的极性和完整性.MUC、E-cad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本研究目的是探讨MUC1、MUC2、MUCSAC和E-cad在正常结直肠粘膜、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各个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研究MUC1、MUC2、MUC5AC分别与E-cad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结直肠粘膜、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腺癌组织各150例进行MUC1、MUC2、MUC5AC和E-cad检测,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MUC1、MUC2、MUC5AC分别与E-ca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结直肠正常粘膜、腺瘤、腺癌中MUC1阳性率分别为0.07%、12.7%、45.3%; MUC2为100%、90.0%、52.6%;MUC5AC为8.7%、30.7%、44.0%;E-cad为98.7%、82.0%、54.0%.在结直肠腺癌中,MUC1、MUC2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MUC5AC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1);E-cad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10g-rank显著性检验发现,MUC1阴性组及MUC2、E-cad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明显增高(P<0.05).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在结直腺癌中MUC1与E-cad呈负相关(r=-0.234,P=0.004);MUC2、MUC5AC分别与E-cad呈正相关(r=0.170,P=0.038;r=0.198,P=0.015).结论:在结直肠腺癌中.MUC与E-cad具有明显相关性;MUC1、MUC5AC的上调表达,MUC2、E-ead的下调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有关,并在一定程度上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黏蛋白抗原4(MUC4)及黏蛋白抗原16(MUC16)检测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癌中MUC4、MUC16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癌中MUC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0%、36%、80%;MUC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0%、54%、61%;在卵巢癌中,MUC4表达阳性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MUC4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MUC4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食管腺鳞癌:是一种罕见的唾液腺肿瘤。可能发生于食管粘液腺,很易与粘液表皮样癌混淆。腺鳞癌组织中具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浸润成份,但并不紧密相混;而粘液表皮样癌系鳞癌的癌巢中存在粘液分泌细胞。腺鳞癌主要发生在胃,但可以就近扩展到下段食管。当腺癌组织中出现成熟的鳞状上皮时,便称为腺棘皮癌。食管原发性绒毛膜腺癌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癌。它可能是一种腺癌成分的变异巨细胞。它能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燕麦细胞癌:食管燕麦细胞癌属于少见的癌,英  相似文献   

18.
应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肿瘤MUC1/Y黏蛋白结合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可用于肿瘤导向治疗的新型小分子载体。方法:以MUC1/Y黏蛋白的胞外段蛋白(MUC1/Yex)为靶分子,用凝胶亲和法和酶联板法分别筛选十二肽噬菌体随机肽库,ELISA鉴定阳性克隆,DNA序列测定后确定MUC1/Yex结合肽的氢基酸序列;免疫组化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及正常及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及特异 性。结果:通过4轮筛选,共获得3种MUC1/Yex的结合肽,分别为HHWHSRSQLSWF,HLKHKNYLPPTP和GNWYRHPHYLQP,其中HXXHS表位可能在与MU1/Yex的结合中起重要作用。阳性噬菌体克隆可与肿瘤细胞系MCF7,OVCA3,而不与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结合。结论:筛选获得的MUC1/Yex结合肽具有一定的亲合力和肿瘤特异性,可进一步用于肿瘤导向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重组人MUC1-MBP融合蛋白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重组人MUC1MBP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重组人MUC1MBP皮下注射途径免疫健康鼠,采用MTT法测定小鼠抗MUC1特异的CTL活性;通过免疫鼠成瘤及荷瘤鼠治疗实验检测其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MUC1MBP免疫鼠CTL对MCF7及Lewis肺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47.7±4.3) %和(67.5±6.5) %;免疫鼠成瘤结果免疫组小鼠共长5个肿瘤,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对照组共长51个,平均生存时间23 d;荷瘤鼠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小鼠肿瘤平均体积386 mm3,对照组小鼠肿瘤平均体积4 000 mm3。结论:重组人MUC1MBP具有明显的治疗、预防肿瘤和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有希望发展成人类抗肿瘤疫苗。  相似文献   

20.
黏蛋白4(MUC4)是跨膜黏蛋白家族一员,正常表达于人体的许多组织、器官和分泌物中。近年来研究发现其超乎寻常地表达于许多上皮性肿瘤中。MUC4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转移中有重要作用。MUC4的特点使其可能成为一些肿瘤诊断的标记物,并为一些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