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白细胞分离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化疗前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CS-3000血细胞分离机行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单采术,观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白细胞分离治疗,外周血白细胞中位均数由182.9×109/L下降为41.4×109/L,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白细胞分离术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方法,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RT—PCR法检测胃肠道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EAmRNA,探讨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评估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选择特异性CEAmRNA引物,检测41例胃癌、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同时定量检测外周血CEA和CA19—9糖蛋白。另抽取1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结果:41例胃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CEA、CA19—9阳性率分别为26.8%、19.5%、14.6%。12例对照外周血中CEAmRNA、CEA、CA19—9均阴性。有淋巴结转移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40%,10/2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25%,1/16),P=0.000。TNM分期Ⅳ期中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63.6%(7/11),Ⅲ期21.4%(3/14),Ⅰ、Ⅱ期6.3%(1/16),P=0.004。外周血CEAmRNA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EAmRNA、CEA和CA19—9在胃肠道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以CEAmRNA阳性率最高,随淋巴结转移数目、病期进展,阳性率更高,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 INPP4B mRNA 及蛋白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 -PCR)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50例胃癌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 INPP4B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 INPP4B mRNA 比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 INPP4B mRNA 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0.05),IN-PP4B 蛋白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浓度[(845.118±293.560)ng/L],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的浓度[(2089.204±603.829)ng/L](P <0.05)。INPP4B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在胃癌外周血中与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相关(P <0.05)。结论:外周血中 INPP4B mRNA 及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关系密切,可作为反映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有效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乳腺癌患外周血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用TRAP-PCR-ELISA法检测65例乳腺癌患外周血端粒酶的活性,按照肿瘤大小、分级程度、浸润情况、淋巴结有无转移来分析端粒酶与乳腺癌患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中检测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40.00%,低于相应的乳腺癌组织阳性率(61.54%),乳腺癌患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端粒酶相对活性的升高与患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呈正相关。结论:检测患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可能优于检测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可以对肿瘤患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控,指导临床化疗。  相似文献   

5.
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癌细胞的流式细胞仪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Sha H  Jiang X  Gu W  Bao G  Feng J  Dong Q 《中国肺癌杂志》2001,4(2):102-104
目的:用流式细仪分析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癌细胞,方法:外周血经Ficoll梯度离心分离单核细胞组分,后者用CD45、细胞角蛋白(CK)及肺癌特异性抗体(2F/S5A)染色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K^ /S5A^ 细胞。结果检测了16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发现50例(30.3%)患者外周血癌细胞呈阳性。其中非小细胞肺癌阳性率为30.67%(45/150),小细胞肺癌为33.33%,阳性率为与患者的病理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癌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癌细胞不驻有助于临床病理分期,而且对预测肺癌转移潜能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食管癌患者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PB)粘附分子CD44 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2 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D44 水平,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与100 例正常人外周血中CD44 作统计学比较。结果:正常人外周血中CD44 % 为46 .14 ±1 .34 ,正常人外周血中CD44 % 与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2 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44 % 与年龄、性别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而中段食管癌患者、外生型、溃疡型、中分化、低分化、晚期或复发患者、淋巴结转移4 个以上的、A 型、O 型血患者的外周血中CD44 % 水平均高于正常人( P< 0 .05) 。结论:食管癌外周血中CD44 % 升高可提示肿瘤复发或属于晚期患者。CD44 % 水平越高,肿瘤分化程度越差。CD44 % 升高与肿瘤大体类型有关,外生型和溃疡型较高。O 型血和A 型血CD44 % 较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食管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D44 水平,可为临床提供判断患者预后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17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比分析。结果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该标志物水平分别受临床分期、手术与否及肿瘤有否转移等因素影响。结论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可能成为监测消化道肿瘤患者病情进展的动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白血病复发与外周血幼稚粒细胞的关系。方法97例白血病患者经allo-PBSCT治疗,于14、30、60、90、120、180d及1年以后骨髓随访时同时观察外周血幼稚粒细胞出现情况,分析与白血病复发的关系。结果97例中,15例发生白血病复发。在30d及其以后外周出现幼稚粒细胞的57例中,复发14例,复发率24.6%,而30d及其以后外周血未出现幼稚粒细胞者的40例中仅有1例复发,复发率2.5%(P〈0.05)。复发与不复发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差异无统计学薏:义(P〉0.05)。结论白血病复发与移植后外周血幼稚粒细胞有关.复发后治疗难度大,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Di GH  Liu G  Wu J  Shen ZZ  Shao ZM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2):137-14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DNAp53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26例乳腺癌患者和92例正常对照者血浆DNA含量进行检测。外周血浆中DNA由Qiagen纯化柱纯化,组织标本DNA抽提方法参照非有机化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DNA中p53基因5,6,7,8外显子点突变。结果 健康妇女外周血中DNA的平均值为21ng/ml,而乳腺癌患者为211ng/ml(P<0.01)。126例乳腺癌患者中有46例(35.6%)原发瘤中检出p53突变,其中30例(65.2%)患者外周血DNA中检出p53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DNA p53基因突变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雌激素受体状况密切相关(P<0.05)。肿瘤原发灶与外周血中均检出DNA p53基因突变者预后较差,22例发生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中,有13例(59.0%)外周血中检出DNA p53基因突变。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DNA p53基因的突变,可作为一种预后指标和提示肿瘤早期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癌细胞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4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原代培养癌细胞耐药基因蛋白P—gp和MRP的表达。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率37.5%(15/40),与肺癌细胞耐药基因蛋白P—gp和MRP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与肺癌患者的年龄、分期、病理类型及性别无关(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率较高,与癌细胞耐药基因蛋白P—gp和MRP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对肺癌临床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晓群  伍治平  金从国  李佳 《中国肿瘤》2008,17(10):896-89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和41例术前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单纯血小板活化水平:CD62P2.04%±1.41%,CD63 1.64%±0.93%;黏附在细胞上的血小板活化水平:CD62P 12.54%±8.35%,CD6318.27%±14.86%;外周血血小板总的活化水平:62P2.58%±1.69%,CD63,2.21%±1.2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单纯血小板活化水平:62P 1.04%±0.45%,CD630.64%±0.29%;黏附在细胞上的血小板活化水平:62P2.19%±0.85%,CD63 3.23%±1.64%;外周血血小板总的活化水平:62P 1.48%±0.40%,CD631.29%±0.35%),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患者62P、CD63水平变化分别受年龄、临床分期、手术与否及肿瘤有无转移等因素影响。[结论]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可能成为监测乳腺癌患者病情进展的动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吕鸣  孙宪涛 《肿瘤》1997,17(5):252-254
探讨恶性淋巴瘤(ML)患者外周血肿瘤浸润(IPB)检测方法及与临床分期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以克隆性IgH和TCRγ基因重排分别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克隆基因标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扩增技术,检测21例外周血形态学,检查ML患者IPB。结果1.21例ML患者外周血标本,IgH阳性率52.4%(11/21),TCRγ阳性率42.9%(9/21),双阳性率(IgH和TCRγ均阳性)33.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IL-8、GM-CSF、RANTES、MCP-1在乳腺癌患者及正常志愿者外周血中的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93例乳腺癌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趋化因子的浓度,以及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IL-8、RANTES和MCP-1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在临床Ⅲ期患者较Ⅰ期患者显著升高,IL-8、GM-CSF、RANTES和MCP-1预测乳腺癌远处转移的敏感性分别为88.6%、28.6%、71.4%、60.0%,特异性分别为82.8%、93.1%、60.3%、82.8%,IL-8、GM—CSF、RANTES和MCP-1的表达具有相关性。IL-8、MCP-1阳性组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低、预后差。结论:监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IL-8、MCP-1、RANTES的浓度可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的较理想指标,IL-8、MCP-1高表达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CK18mRNA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50例M0、10例M0的食管癌患者及10例食管良I生病变患者外周血及肋骨骨髓中细胞角蛋白CK18mRNA基因的表达。结果:50例M0食管癌患者外周血、骨髓中CK18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0%(19/50)和42.0%(21/50);10例M,的食管癌患者外周血、骨髓中CK18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9/10)、100%(10/10);食管良性病变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中K18mRNA阳性表达率均为0%(0/10),CK18mRNA阳性表达在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CK18mRNA在Ⅳ期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阳性表达率与III期以前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K18mRNA在外周血和骨髓中表达无差异(P〉0.05),但呈正相关性(r=0.704,P〈0.01)。结论:应用RT—PCR法检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或骨髓中CK18mRNA微转移有助于食管癌的分期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AFP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进行检测。结果 37例肝癌患者中AFPmRNA阳性16例(43,2%),25例肝硬变患者中AFPmRNA阳性2例(8.0%),20例正常对照无1例阳性;AFP mRNA阳性的HCC患者肝外转移发生率(87.5%)显著高于AFP mRNA阴性的HCC患者(33.3%),差异有显著性(x^2=10.856,P≤0.001,OR=14.00,95%可信区间CI=2.464~79.550);不同临床分期的HCC患者其AFP mRNA检出率不同,Ⅲ期患者检出率(61.9%)明显高于I、Ⅱ期检出率(18.8%);AFP mRNA的检出率与血清AFP水平不同无明显相关。结论 巢式RT—PCR方法是检测外周血残癌细胞AFP mRNA的一种灵敏可靠技术,检测外周血中的AFP mRNA可能对判断肝癌有无血行播散和病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CK19(cytokeratin-19)mRNA为基因标志检测不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检测化疗前后外周血有核细胞CK19 mRNA表达量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比较不同化疗方案下外周血有核细胞CK19 mRN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217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表达(17例导管内癌、176例浸润性导管癌和24例乳腺癌远处转移)。217患者中有67例完成了化疗全过程常规取血和查血,对这些患者的化疗前后外周血CK19 mRNA拷贝数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化疗方案为CEF方案(CEF组23例)、TEC方案(TEC组28例)和TP方案(TP组16例),3组均行化疗6个周期,21d为1个周期。由于217例患者拷贝数改变值在各组中的分布均不符合正态分布,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在导管内癌组、浸润性导管癌组和乳腺癌转移组3组间,外周血CK19 mRNA拷贝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乳腺癌远处转移组外周血CK19 mRNA拷贝中位数高于导管内癌组和浸润性导管癌组(P〈0.050)。67例患者中,化疗前后外周血CK19 mRNA拷贝数改变在临床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临床Ⅳ期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CK19 mRNA拷贝数改变的中位数高于Ⅰ~Ⅲ期患者(P〈0.050)。PCNA阳性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CK19 mRNA拷贝数改变的中位数高于PCNA阴性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ER、PR、以及HER-2亚组间化疗前后外周血CK19 mRNA拷贝数改变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3组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K19 mRNA拷贝数均有改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表达可以提示转移风险,TEC方案较TP和CEF方案对外周血CK19 mRNA表达量改变的影响更显著,因此可以通过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根治性治疗前后外周血CK19mRNA、CK20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48例喉癌患者术前和术后6、12、24个月外周血中CK19mRNA、CK2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48例喉癌患者外周血术前CK19mRNA、CK20mRNA阳性率分别为37.5%(18/48)、45.8%(22/48);患者术后6、12、24个月外周血CK19mRNA与CK20mRNA的表达均较术前下降(P〈0.05);复发组CK19mRNA、CK20mRNA术前表达均高于无复发组(P〈0.05);4例复发患者术前与术后6、12个月外周血CK19mRNA、CK20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喉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K19mRNA和CK20mRNA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估喉癌微转移及临床疗效,从分子生物学方面为喉癌局部复发的预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2例高龄患者和57例中青年患者经化疗+生长因子动员后,使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Baxter公司)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并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采集成功。高龄患者动员获得单个核细胞(MNC)数为(6.47±7.04)×10^9/L,中青年患者获得MNC数为(10.89±9.50)×10^9/L,差异有显著性。高龄患者采集获得的MNC及CD34^+细胞分别为(5.24±1.05)×10^8/kg和(2.74±1.04)×10^6/kg,中青年患者采集获得MNC及CD34^+细胞分别为(6.71±2.62)×10^8/kg和(4.82±2.62)×10^6/kg,差异具有显著性。高龄患者在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高龄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相当。结论做好采集前的充分准备,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一般会成功地动员采集高龄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血CK-19mRNA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6例初治乳腺癌患者根治手术后的外周血用RT-PCR方法检测了CK-19mRNA的表达,并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了手术标本的c-erbB-2、ER、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外周血CK-19mRNA阳性率为52.3%;外周血CK-19mRNA状况与临床分期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c-erbB-2、ER、PR蛋白的表达均无显著相关(P>0.05);外周血CK-19mRNA阴性病例与阳性病例相比,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CK-19mRNA的检测有助于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