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舌诊是祖国医学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学家对舌诊都非常重视,早在《内经》一书中就有关于舌诊的记载。小儿问诊受到一定限制,舌诊对小儿  相似文献   

2.
舌诊的物理分析——舌诊仪的研制及其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诊是中医四诊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舌质及舌苔的状态,与生理,病理信息密切相关,祖国医学早有“凡病俱见于舌”(《医镜》)的认识。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展了中医四诊客观指标的研究,对舌诊的客观指标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了研究快速、无损伤的舌诊物理诊断方法,我们采用舌质光谱分析原理,自行设计研制了物理舌诊仪,并作了316例临床观测。方法及内容一.舌诊仪及原理自行设计研制物理舌诊仪一台。将12V、25W白炽灯光源发射的光束照射于舌面,对反射光束进行分光,分为红、橙黄、绿、蓝、紫等五  相似文献   

3.
舌象观察与中医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舌象是祖国医学在诊断疾病四诊中望诊的主要内容,从舌象中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亏盛以及外邪的性质,因此观察舌象在临床护理中亦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舌诊与中风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诊作为中医传统诊法之一 ,历来被祖国医学所肯定和重视 ,如《临证验舌法》所说 :“凡内外杂证 ,亦无一不呈其形 ,着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 ,而虚实不爽焉 ,据舌分阴阳 ,而阴阳不谬焉 ,据舌以分脏腑 ,配主方 ,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 ,往往证无可参 ,脉无可按 ,而惟一舌为凭 ,妇女幼稚之病 ,往往闻之无息 ,问之无声 ,而惟有舌可验。”通过观察舌象 ,对指导临床诊断 ,治疗可提供比较确切之依据。笔者近年来临床工作中对于舌诊在脑血管病中的指导作用 ,有肤浅认识 ,现简述如下 ,请同道斧正。一、脱水药对舌的影响 :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5.
“四诊”望、闻、问、切。是祖国医学诊疗中的系统诊法。“四诊”现在已经可以借用各种医疗仪器例如显微镜,萤光屏、心电图……等扩大并加深了内容,这是医疗实践随着时代和生产的进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四诊”仍是我们临床诊断中的基本方法。现在就“四诊”检查钩虫病谈一点体会。钩虫寄生人体,从人的大便中去寻找虫卵,借显微镜的扩大眼界找到了虫卵,诊断钩虫病是可靠的。但有时钩虫寄生人体不排卵  相似文献   

6.
舌觉诊法,是祖国医学传统诊法之一,是舌诊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就个人学习和运用舌觉诊法的实践体会,作一初步讨论:一、舌觉异常发生的机制:舌觉为什么会发生异常?古代一些医家从内因与外因统一的观点出发,认为舌觉异常是病邪侵犯机体而发生的症候表现之一,故诊舌觉“可辨寒热虚实”。具体说来就是“热胜则苦、寒胜则成,宿食则酸,烦、燥则涩,虚则淡,瘅则甘”。可是一些具有形  相似文献   

7.
舌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望诊的重点。舌头是人体唯一可以从外部直接看见的内部器官,窥外知内,通过望舌能了解人体脏腑功能、体质和正邪盛衰的状况,帮助医生对疾病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在探索中医、药治疗食管癌过程中,发现应用中医舌诊诊断食管(贲门)癌有一定规律,初步整理如下,供参考。一、舌诊的理论根据祖国医学认为:舌为脾之外候,与消化功能关系密切。消化功能的好坏,往往反映于舌部。舌质的变化能反映脏腑虚实、盛衰。舌苔为胃气上潮所生,其病苔出现,往往是饮食积滞,或邪气上升。所以通过望舌苔,可以察知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二、食管(贲门)癌患者舌象特点根据近几年来临床观察,食管(贲门)癌患者自发病起,随病情发展,舌象也有所改变。 1.舌苔:食管癌患者桃形苔较多见(前尖、后盾、中宽),其苔由薄到厚逐渐加重。苔色根据病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有关诊断与治疗的理论体系及其实践指导原则,简称为“辨证论治”运用望、闻、问、切(包括触按)四诊去观察探索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按一定的方式方法去进行细致的分析、归纳,找出疾病的客观规律,以求得症状与病因的一致,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这项工作,中医学上的术语叫做“辨证”。根据正确的诊断,进一步去拟定与病情相适应的治疗、处方、用药、护理等方案,这项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舌诊是祖国医学诊断手段之一。近年来有人认为舌质与舌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有关。为探讨老人舌质特点和舌质与血气变化的关系,我们观察了长治地区68例80岁以上长寿老人的舌质,并对52例做了血气分析。现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的脉诊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在世界医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诊断方法。它是我国祖先名医们历经几千年的实践经验积累。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脉诊仍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医务工作者应认真学习并掌握。现结合笔者的西医临床实践浅谈中医脉象与辨证的  相似文献   

12.
<正> 舌诊是祖国医学四诊中,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临床实践证明,舌诊在中医辨证施治上有很大价值,是辨证施治的客观指标及重要依据。 1974~1983年,我们对临床上已经确诊的冠心病316例,进行了舌象观察及中医辨证施治。其中冠心病所致的心律紊乱37例,心绞痛及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心电图有改变者34例,急性心肌梗塞241例,陈旧性心  相似文献   

13.
中医舌诊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还有一整套独特的理论。在临床经验方面,对于舌质、舌苔的色泽、形态、性质等有着极精细的观察,并与临床辨症论治紧密结合。在理论方面,认为“脏腑经络精气上营于舌,脏腑气血病变外形于舌”。并且舌诊不但反映整体生理功能,而且反映全身和局部的病理状态。清·周学海指出,舌诊“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中医舌诊形成了医学上一套富有民族特色的诊断理论与方法,一向是中医临床辨症处方的重要依据。舌诊中的“辨色”,包括舌色与苔色的辨别,是中医舌诊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与中医基本理论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枯白、淡白、淡红、正红、绛、紫、青、黑等舌质的色泽,对于脏腑寒热虚实的疒理生理状态是个重要判据。白、黄、黑、灰、红、紫、(?)等舌苔的色泽,对于病邪的性质,邪正交争的情况是个重要的客观指标。从近代医学看,舌色在宏观上反映了舌面微循环以及舌质血管流体动力学上的某些变化,而苔色与苔质又与微循环物质交换代谢的动态变化可能密切相关。显然,中西结合研究中医基本理论,要弄清舌诊在人体整体性调节与疒理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很有必要迠立一套舌色,苔色的客观指标。本文应用自制的一套舌色、苔色标准色列,对中医舌诊的观察,作了比较逼近的客  相似文献   

14.
“治病必求于本”这是中医治病的根本大法,祖国医学理论认为:病因虽有内因,外因,及不内外因之区别,但其病理机制不外乎机体阴阳矛盾不协调以致生理功能失常,呈现出一系列的临症病态。中医诊治疾病,先以望、闻、问、切四诊来了解病况,收集有关该病的各种资料,便于分析归纳,然后再用阴阳表里虛实寒热八纲来进行辩证,从而得出诊断意见,这一诊断过程是由疾病反映的现象深入了  相似文献   

15.
从舌辨治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诊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辨舌指南·绪言》引用徐灵胎的话日:“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征。”由于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联系与五脏六腑,例如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络舌本。再如足太阳之筋,结于舌本,足少阳之筋入系舌本,上焦出于胃上口,上至舌;  相似文献   

16.
一肝炎一名,祖国医学文献中没有。但类似肝炎的黄疸、却很早就有较多的记载。远在《内经》已有“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疸”(《平人气象论》);又云:“寒热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濇者,不嗜食”(《灵枢·论疾诊尺篇》)。后汉张仲景将黄疸分列为五种(详见《金匮要略》)。晋葛洪在《肘后方》中说:“肤黄病,初微觉肢沉沉不快,须臾,见眼中黄,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认为,舌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常练“舌功”,可使邪火不生,五脏平安,气血顺畅,祛病强身。  相似文献   

18.
褥疮的治疗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疮疡”的范畴,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医宗金鉴》中痈疽部分已有明确的记述。我院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在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上,结  相似文献   

19.
舌诊是祖国医学的一种独特诊断方法。为了进一步探讨舌下小血管变化与中医瘀血症的关系,寻找此种变化客观实验室依据,现将100例舌下小血管变化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一)性别与年龄:舌下小血管变化组(下称变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是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同疾病斗争的实践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明显的治疗与预防统一的观点。《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谵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外邪的侵袭与精神神经的关系,摆脱了唯心论“天命论”的桎梏,说明外因通过内因而致病的哲学思想。“四气调神大论”中又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更生动说明预防观点的重要性,成为祖国医学的传统思想。祖国医学对传染病有“疫”、“疫气”、“疫疠”“疠疾”、“时行”等不同名称。《内经》(刺法论篇)说:“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王充的《论衡》“命义篇”说:“瘟气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