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射干麻黄汤对实验性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射干麻黄汤对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卵白蛋白致敏法制作豚鼠哮喘模型并用射干麻黄汤进行干预,实验结束后分析各组动物的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豚鼠嗜酸性粒细胞显著下降、凋亡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1或P<0.05)。结论:射干麻黄汤可有效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豚鼠哮喘动物模型研究三种中药有效成分 (银杏内酯、黄芩甙、川芎嗪 )雾化吸入抗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的作用。方法 :以卵蛋白致敏豚鼠为动物模型 ,雾化吸入予以银杏内酯、川芎嗪、黄芩甙。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豚鼠的血嗜酸性粒细胞数、血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炎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改变。结果 :同模型组相比 ,银杏内酯、黄芩甙、川芎嗪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哮喘豚鼠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 ;黄芩甙和川芎嗪对BALF中的嗜酸细胞及炎性细胞总数均有抑制作用 ,而银杏内酯仅抑制BALF中嗜酸细胞聚集。各治疗组均未显示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 ,各组的ECP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银杏内酯、黄芩甙、川芎嗪通过抑制哮喘动物外周血及BALF中嗜酸细胞聚集而具有一定的抗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童喘清颗粒对过敏性哮喘豚鼠的影响。方法:用卵蛋白复制豚鼠哮喘模型,观察童喘清颗粒对哮喘潜伏期、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肺灌洗液中白细胞分类、血清中SOD、MDA、GSH-PX水平及肺组织的影响。结果:童喘清颗粒7.0、3.5和1.75g生药/kg剂量可明显延长哮喘潜伏期(P<0.05~0.001),降低模型豚鼠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P<0.05~0.01),降低肺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总数,提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改善模型动物肺组织病理改变。结论:童喘清颗粒对过敏性哮喘模型豚鼠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泡桐花总黄酮抗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豚鼠哮喘模型研究泡桐花总黄酮抗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的作用。方法以卵蛋白(OA)致敏豚鼠为动物模型,灌胃途径予以泡桐花总黄酮大、小剂量,观察各组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OS)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特异性趋化因子(Eotaxin)的改变。结果泡桐花总黄酮可显著延长致敏豚鼠的引喘潜伏期,不同程度地抑制BALF中的EOS和白细胞总数及气道上皮Eotaxin的过度表达。结论泡桐花总黄酮对哮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泡桐花总黄酮可能通过调控Eotaxin在气道黏膜上皮的过度表达,进而抑制Eos向哮喘气道的募集,消除气道炎症,成为其发挥抗过敏性哮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膻中穴埋线对哮喘豚鼠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影响。方法:将40只豚鼠随机分为膻中埋线组、后三里埋线组、臀部非穴区埋线组、哮喘模型组和空白组,以卵蛋白致敏激发制备哮喘动物模型,各组豚鼠分别在致敏后给予相应治疗措施。抗原攻击,激发哮喘发作,记录动物引喘潜伏期,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测定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5(IL-5)含量。结果:膻中埋线能明显延长豚鼠卵蛋白过敏性哮喘的引喘潜伏期,抑制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降低哮喘豚鼠肺组织中IL-5的含量。结论:膻中埋线对豚鼠卵蛋白过敏性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滋阴补肾法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对致敏豚鼠气道反应性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除正常动物对照组外 ,5个给药组均以卵蛋白福氏不完全性佐剂腹腔注射致敏 ,卵蛋白生理盐水鼻腔注入激发 ,建立哮喘模型。从致敏的同一天开始 ,给药组必可酮喷雾给药 ,六味地黄丸灌胃给药 ,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蒸馏水。分别测各组豚鼠外周血的嗜酸性粒细胞 ;用卵蛋白乐氏液从气管注入作体外激发 ,测支气管肺灌流速度。结果 :六味地黄丸加不同剂量必可酮组的致敏豚鼠肺支气管灌流平均流速均比哮喘模型对照组、必可酮组和六味地黄丸组高 ,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 05)。六味地黄丸加不同剂量必可酮剂量组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均比哮喘模型对照组、必可酮组和六味地黄丸组低 ,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六味地黄丸具有协同必可酮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反应性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4):134-138
目的:探讨哈蟆油对哮喘模型豚鼠抗哮喘作用,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1 mg/kg组、蛤蟆油100 mg/kg、200 mg/kg、400 mg/kg组,并建立卵清蛋白特异性致敏诱导的豚鼠哮喘模型,分别灌胃给予各组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连续2周。酶联免疫法检测模型动物血清中炎性因子IL-4、IL-5、IL-13、Ig E的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豚鼠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凋亡情况;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计数;同时制备肺组织常规病理切片,观察模型动物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动物全血中EOS、NEU%、WBC细胞计数以及血清中IL-4、IL-5、IL-13、Ig E含量明显升高,蛤蟆油各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其中200 mg/kg、400 mg/kg组动物血清中IL-4、IL-5、IL-13、Ig E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EOS凋亡比例显著增加,病理切片显示其炎性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有显著的改善。结论:蛤蟆油能够有效地降低模型动物血中IL-4、IL-5、IL-13、Ig E的含量,促使肺组织和气道壁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恢复血液中EOS、NEU%、WBC的正常水平,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对哮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咳喘膏对哮喘豚鼠嗜酸细胞趋化因子、组胺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咳喘膏穴位贴药1、3、6h组,每组各10例。卵蛋白致敏并诱发哮喘,行穴位贴敷。检测各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血组胺水平。结果咳喘膏穴位贴敷各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组胺较模型明显减低。结论咳喘膏穴位贴敷可改善豚鼠哮喘气道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胶囊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豚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将55只豚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醋酸泼尼松组及苏黄止咳胶囊高、低剂量组,结合文献方法制作CVA豚鼠模型,检测各组豚鼠咳嗽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嗜酸粒细胞百分率及气道阻力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豚鼠咳嗽次数、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苏黄止咳胶囊高、低剂量组豚鼠咳嗽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黄止咳胶囊高剂量组豚鼠的气道阻力在乙酰甲胆碱浓度为0.2 mg/m L、0.4 mg/m L时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黄止咳胶囊高剂量组豚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对CVA豚鼠的咳嗽次数、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及气道阻力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玉屏风散雾化吸入对哮喘气道慢性炎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玉屏风散雾化吸入对豚鼠哮喘模型气道慢性炎症的作用。方法:用卵蛋白、百日咳疫苗造成豚鼠哮喘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成健康组、哮喘模型组、哮喘模型喂服玉屏风散组、哮喘模型雾化吸入玉屏风散组。主要观察:动物的每分钟呼吸次数、抗原激发后动物呼吸困难出现我的时间及呼吸困难程度、每一高倍视野下动物气道粘膜中的炎症细胞数量及动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炎症细胞数量。结果:与其它组比较,哮喘模型雾化吸入玉屏风散组能明显减轻模型动物在抗原激发时的呼吸困难。明显减少BALF和支气管肺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射麻汤对哮喘豚鼠模型气道炎症的治疗干预效果,探讨自拟射麻汤对哮喘气道炎症干预的机理。方法将24只健康豚鼠分为自拟射麻汤组、模型组与地塞米松组各8只,并采用鸡卵白蛋白致敏法复制实验性过敏性哮喘模型,以此观察3组豚鼠的气道炎症变化情况。结果射麻汤组、地塞米松组豚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且地塞米松组要稍优于射麻汤组;射麻汤组和地塞米松组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值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自拟射麻汤的哮喘气道重塑改善情况优于不治疗组,与地塞米松组疗效相似,提示自拟射麻汤对哮喘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脾虚对哮喘大鼠嗜酸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医脾虚动物模型和西医哮喘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建立了大鼠脾虚哮喘病证结合模型。观察了脾虚对模型动物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数和肺组织中Eos凋亡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哮喘动物和哮喘动物均表现为肺组织中Eos数升高,Eos凋亡率降低,灌洗液中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P<0.01)。脾虚哮喘动物的肺组织中Eos数及IL-4的含量的变化比哮喘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脾虚哮喘有明显的IL-4和IFN-γ水平及气道组织局部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率的改变;脾虚可升高哮喘机体气道组织局部的IL-4浓度和嗜酸性粒细胞数。脾虚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卵蛋白致敏的哮喘豚鼠为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咳喘方对哮喘豚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正常雄性豚鼠60只,体质量(300±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咳喘方组,每组各15只.验组分别给予泼尼松、咳喘方水煎剂(黄芩、地龙、杏仁、麻黄、当归、细辛、半夏等),连续灌胃给药14 d,观察实验动物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对照组肺及支气管结构正常,各级支气管上皮完整,肺泡间隔正常,少量炎细胞浸润.模型组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增厚,黏膜皱襞增多,部分脱落;杯状细胞明显增加;气道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其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部分肺泡腔变小.泼尼松组支气管黏膜皱襞增多,部分脱落,管壁轻度增厚,管腔轻度狭窄.咳喘方组支气管黏膜上皮轻度增厚,气道壁炎细胞浸润较轻,肺泡间隔明显变薄,肺泡腔趋于正常,其间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论]中药咳喘方能显著改善哮喘豚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其作用优于泼尼松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培土生金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建立豚鼠脾虚哮喘病证结合模型及单纯哮喘模型 ,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总细胞 (Tol)和嗜酸性粒细胞数 (Eos)以及BALF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为指标 ,观察培土生金中药益气定喘汤对哮喘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 :两中药组Tol和Eos数以及SOD、CAT和GSH -Px活性均较相应的未用药组升高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培土生金中药可延缓豚鼠过敏性哮喘的发生 ,减轻发作的程度。其机理可能是减少气道炎性细胞尤其是Eos的聚集和浸润 ,增加动物抗氧化能力 ,减轻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柴胡皂苷d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豚鼠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豚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皂苷d组和激素组,采用综合法复制CVA豚鼠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观察豚鼠体征指标、咳嗽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测血清IL-5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豚鼠均出现阵发性咳嗽、喷嚏、呼吸急促、躁动不安等表现,豚鼠咳嗽次数明显增加(P0.01),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P0.01),血清IL-5和TNF-α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给予相应药物干预之后,柴胡皂苷d组和激素组豚鼠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血清IL-5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柴胡皂苷d可能通过降低CVA豚鼠IL-5和TNF-α的表达,达到治疗CVA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桑白皮黄酮平喘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桑白皮黄酮平喘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离体肺支气管灌流法,考察药物离体条件下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采用豚鼠组胺和乙酰胆碱雾化引喘模型、豚鼠卵蛋白引喘模型,以引喘潜伏期、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为评价指标,并对哮喘豚鼠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研究桑白皮黄酮的平喘作用.结果 桑白皮黄酮拮抗乙酰胆碱对小鼠肺支气管的收缩作用,延长组胺、乙酰胆碱引喘潜伏期和豚鼠卵蛋白性哮喘潜伏期,降低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浸润,但对哮喘豚鼠血浆中TXB2和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未统计出显著性.结论 桑白皮黄酮具有一定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鼠哮喘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改变以及雷公藤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对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4 0只大鼠分为正常、哮喘、雷公藤治疗和激素治疗组 ,并对其BALF的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计数。结果 哮喘组大鼠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激素组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哮喘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1)。雷公藤组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哮喘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雷公藤及激素可以明显降低哮喘大鼠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目 ,减轻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五味地龙汤对实验性支气管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豚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客米松组和五味地龙汤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动物建立哮喘模型.各组分别给予药物治疗后,观察动物肺泡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总细胞数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淋巴细胞(Ly)比率.结果:模型组动物血及BALF中Eos、Ly和总细胞数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五味地龙汤高、中剂量组外周血及BALF中Eos、Ly及总细胞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显示出与地塞米松相似的结果:五味地龙汤低剂量组亦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五味地龙汤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亦有一定差异.结论:五味地龙汤可减轻哮喘豚鼠气道炎症.其作用与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并促进炎症细胞如Eos凋亡有关,且显示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过敏性哮喘豚鼠模型,观察麻枳清肺(MZQF)对豚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的平喘作用。方法:腹腔注射含有150ugOVA和lOOg氢氧化铝的生理盐水1ml致敏,第7天,第14天分别再次致敏,第16天开始用1.5%OVA激发4次,建立豚鼠过敏性哮喘模型。观察MZQF对哮喘豚鼠引喘潜伏期,血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百分率的影响以及豚鼠肺组织病理学组织的改变。结果:MZQF可以延长豚鼠的引喘潜伏期,减少哮喘豚鼠血液及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百分率,可减轻肺组织病理改变。结论:MZQF对豚鼠过敏性哮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具有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射干麻黄汤对哮喘豚鼠气道ECP和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射干麻黄汤对哮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凋亡、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Hartley系豚鼠随机分为射干麻黄汤组、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原位细胞凋亡(TUNEL)、荧光酶标记法和RT-PCR技术检测BALF中EOS凋亡、ECP水平。结果射干麻黄汤组BALF中EOS较哮喘组明显下降,EOS凋亡明显上升;ECP水平较哮喘组明显下降。结论射干麻黄汤可抑制哮喘豚鼠气道EOS的上升,增加EOS的凋亡,降低ECP水平,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