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药注射剂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与防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刘利平 《安徽医药》2001,5(4):325-326
1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种类 临床上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几乎均可引起ADR. 1.1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脉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等.  相似文献   

2.
儿科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阅近10年关于儿科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献,总结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时的主要临床表现,分析其相关因素。指出儿科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儿童独特的生理特点、临床研究中缺少观察对象、药代动力学复杂、说明书中无儿童的临床用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近5年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相关文献资料和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对筛选出的818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8例ADR中男428例(52.32%),女390例(47.68%),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0岁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41.81%);涉及的药物共23种,以双黄连注射液ADR发生率最高(16.99%);ADR可累及全身多个组织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ADR发生率最高(37.53%)。结论临床应采取正确的给药方案,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监护,防止ADR的发生,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探讨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医通过多种药物的合理配伍,各种组方成分的适当增减,针对个体用药,其治疗作用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几十年来,西医西药在我国的盛行为传统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开拓了眼界和思路。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从传统古方中筛选出有效部位,制成注射剂,广泛应用于临床,这一方式已成为许多中药材用途更新改进的重要方式。随着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增加,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逐年增多。本文就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原因作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黑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8年收集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控,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查阅近些年来关于儿科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献,总结出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时的主要临床不良表现。指出儿科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儿童独特的生理特点、临床研究中缺少观察对象、药代动力学复杂性、药品说明书中无儿童的临床用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闫建坤  刘剑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47-148
系统收集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从多层面、广角度进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的分析。揭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变态反应是目前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和研制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美蓉 《中国药事》2009,23(5):503-504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方法收集了2004~2007年国内发表的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医学期刊141篇作为参考,结合我院实际,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将大大降低其不良反应,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集的167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本组ADR共涉及18个中药注射剂,累及9个系统/器官,≥60岁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为37.72%,严重ADR共7例(4.19%)。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马姝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328-329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结果对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进行分析。结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注射中心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11年门诊注射中心发生的104例药品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 ~ 40岁患者发生ADR比例最大(63例,占60.58%);104例药品ADR中,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经更易引起ADR(101例,占97.12%);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70例,占67.31%),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微生物药(28例,占40.00%);中药注药剂ADR发生率为26.93%(28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67例,占64.42%)最为常见.结论 应慎用静脉用药,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和辨证使用中药针剂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并探讨米卡芬净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类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米卡芬净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米卡芬净的不良反应以皮疹、胃肠道反应及肝损害最为多见,另外可见心血管疾病、溶血及过敏反应等。结论鉴于米卡芬净可造成患者多个器官和系统的不良反应,医药人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和防止ADR的发生率,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院136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02-2009年上报的13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表,对不良反应病例涉及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主要不良反应症状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136例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中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最高,占36.76%。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剂型以注射剂(57.35%)和口服制剂为主。不良反应损害涉及皮肤、胃肠、中枢和外周神经、心血管等全身多器官、系统。结论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完善、充实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体系,加强中药各环节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选取108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累及的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8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1.84;静脉引起的ADR最多,占90.74%;涉及药品34种;ADR主要是由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分别占40.74%和33.33%;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主,占39.29%。结论 加强和重视ADR的监测工作,规范临床用药,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68例采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具体类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应用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制定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措施.结果 头孢菌素类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其对住院治疗费用的影响,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7年-2009年3月收集得的120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药物经济学分析其中83例ADR的治疗成本.结果 在120例ADR中,老年人占的比例最高,占45.83%;引起A...  相似文献   

17.
氟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1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氟喹诺酮类药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规律.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128例氟喹诺酮类药致ADR报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28例ADR报表中,60~70岁发生率最高,6~30min时间段多见,涉及的5种氟喹诺酮类药以加替沙星为主,累及的6个系统以神经系统损害明显,静脉给药容易引起ADR,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 应高度重视氟喹诺酮类药ADR的报告和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30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300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9类,其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23.67%)。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1.67%),其次为免疫系统损害(23.67%)。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0年上报的16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和临床表现、ADR的转归与评价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67例ADR报告中,7例为皮试阳性,有效报告160例,其中男84例,女76例,平均年龄为54.37岁;ADR涉及药品12类73种;静脉给药144例(占90%),口服给药11例(占6.87%),皮下注射给药5例(占3.13%);导致ADR发生前3位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83例(占51.87%),中药制剂40例(占25%),消化系统用药9例(占5.6%)。ADR的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要症状;ADR多为一般性的(占97.5%),严重的4例(占2.5%),并且转归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2010年我院ADR发生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发生ADR的主要易感因素,提示我们应加强对其使用的监督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