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C-反应蛋白(CRP)与血压和TCD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2008年体检人群中选取1 286名调查对象,按CRP值将调查对象分为低危组(CRP<3 mg/L)936例,中危组(CRP 3~10 mg/L)240例和高危组(CRP>10 mg/L)110例;分析各组年龄和TCD各指标的差异,比较不同组别高血压患者的构成比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构成比例与不同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低危组比较,高危组和中危组左侧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舒张期流速明显降低(P<0.05),双侧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有明显差异(P<0.05),患病年龄也明显增大(P<0.05).高危组(62.73%)和中危组(50.83%)患高血压的比例比低危组(37.82%)增加明显,患高血压的危险度分别是低危组的4.450倍(95%CI:2.967~6.674)和2.734倍(95%CI:2.064~3.621).结论 高水平的CRP能降低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血管弹性,诱导其动脉硬化的发生.同时,人群中患高血压的患者和风险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动脉狭窄位置和狭窄程度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TIA患者1 51例进行ABCD2评分,根据ABCD2评分分值分为3组:低危组60例,中危组64例,高危组27例。分析患者脑血管形态学特点与各组的关系。结果 DSA显示,151例患者中,25例为正常血管,126例血管狭窄的患者检出216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3组患者血管狭窄位置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相关侧大血管中,低危组患者正常血管的比例明显高于高危组,轻度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危组和高危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比例明显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症状相关侧大血管中,低危组患者正常血管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危组和高危组,高危组患者中度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和无症状侧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随ABCD2评分的增高而表现出升高趋势(P<0.01)。结论前循环TIA患者的ABCD2评分能够反映患者前循环血管的狭窄程度。ABCD2评分高的前循环TIA患者应重视血管形态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缺血性脑血管病及OSAHS患者95例,根据诊断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OSAHS组(合并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不伴OSAHS组(脑血管病组)35例,单纯OSAHS组(OSSHS组)20例,3组均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定。结果合并组合并高血压、饮酒比例及体重指数高于脑血管病组(P<0.05);MMSE、MoCA评分、执行功能和延迟记忆评分显著低于脑血管病组和OSAHS组(P<0.01);定向力、语言能力和积木试验评分低于OSAHS组(P<0.05)。OSAHS组患者MMSE和MoCA评分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r=-0.371、-0.547,P<0.05)、氧减指数(r=-0.541、-0.594,P<0.01)呈负相关,与夜间平均SaO_2(r=0.404、0.453,P<0.05)呈正相关。结论 OSAHS加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2评分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查的TIA患者75例,根据ABCD2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16例)、中危组(37例)、高危组(22例)。分析3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高危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为86.4%(19/22),中危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为40.5%(15/37),低危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为31.2%(5/16)。高危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低、中危组(P0.05)。39例颅内动脉狭窄的TIA患者中,颅内受累血管为大脑中动脉25例(64.1%),颈内动脉颅内段10例(25.6%)。结论 ABCD2评分≥6分时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可能是高危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病人使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进行危险度分层,探讨脑卒中不同复发危险度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根据ESRS分为IS复发高危组(ESRS≥3分,高危组)75例和IS复发低危组(ESRS3分,低危组)49例。比较两组人群的卒中危险因素、入院即刻和14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依赖程度(MRS),分析脑卒中复发高危与低危病人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结果高危组与低危组病人ESRS相关危险因素,高危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病史的伴发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脑卒中复发高危组较复发低危组NIHSS评分低(6.59±4.52 vs 7.80±4.36;t′=-2.198,P=0.030)。治疗14 d后,低危组NIHSS差值较高危组改善明显(-1.81分±2.19分vs-2.65分±2.32分,P0.05),日常生活不依赖(MRS≤2分)增加人数明显多于高危组(20.4%vs 6.7%,P0.05)。结论两组病人相比较,高危病人卒中危险因素显著多于低危病人,高危病人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于低危病人,高危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较低危病人差。提示ESRS高危低危各组病人各具临床特点,近期预后不同,对卒中病人进行ESRS高危低危分组有助于卒中疗效及近期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认知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对2017年5月至6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94例MHD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分为认知功能损伤(CI)组与认知功能正常(NC)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相关指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I与TCD指标的关系。结果 94例患者中,CI组59例,NC组35例,CI患病率为62.8%。CI组年龄、女性患者比例、透析龄及心脏病患病比例均高于NC组,受教育程度低于NC组(P<0.05)。CI组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前动脉(ACA)的平均血流速(Vm)均低于NC组,MCA及ACA的搏动指数(PI)均高于NC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心脏病史、MCA-Vm及MCA-PI是MHD患者C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MHD患者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其中MCA-Vm越低,MCA-PI越高,患者发生认知功能损伤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HADS2评分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是否有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2例,根据CHADS2评分分为低危组(0~1分)79例、中危组(2~3分)88例、高危组(4~6分)25例,分别统计3组患者发病1、7和30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发病30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NIHSS评分、发病1、7和3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危组、高危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及发病30dmRS评分明显高于低危组(P<0.01)。中危组、高危组患者神经功能恶化(23.9%,28.0%vs 10.1%)、不良转归(43.2%,64.0%vs 22.8%)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CHADS2评分越高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越高,短期内预后越差、残障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将200例高危妊娠孕妇随机分为高危组、低危组各10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其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及脐动脉(UMA)血流频谱的波形收缩期流速峰值Vs(S)、舒张期流速峰值Vd(D)、阻力指数(RI)、UMA S/D值及围生儿缺氧指数。结果高危组ACA、MCA、RI低于低危组,UMA S/D值高于低危组(P〈0.01)。两组RI正常126例,围生儿结局异常10例;RI异常74例,结局异常41例。除1例死亡外均预后良好。提示联合检测胎儿ACA、MCA、RI及UMA S/D值可及早评价胎儿缺氧情况。  相似文献   

9.
黄春霞  王芃 《内科》2011,6(4):325-32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脑脉动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老年人高血压脑脉动硬化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仪(TCD)经颞窗和枕窗分别探测双侧颅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颈内动脉(ICA)及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及频谱形态。结果本组110例CAS患者频谱形态异常110例(100%),园钝峰时后移75例,窄长带样频谱20例,频窗消失涡流频谱6例,血管杂音频谱9例;收缩期血流速度增快为主;PI值升高。结论TCD可对脑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无创伤性评估,对诊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规律。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5例(TIA组),脑梗死患者235例(脑梗死组);又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54例)、中年组(137例)、老年组(149例)。结果脑梗死组吸烟、饮酒明显高于TIA组(P<0.05);老年组颈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颅内动脉狭窄高于颅外动脉狭窄,老年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颅内动脉狭窄(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和脑梗死患者前循环动脉狭窄高于后循环(P<0.01);老年组前后循环及后循环动脉狭窄明显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P<0.01);中年组前后循环及后循环动脉狭窄高于青年组(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有疾病和年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年急性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LA)的关系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L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根据LA诊断标准分为LA组110例和无LA组90例;根据LA严重程度将110例急性脑梗死伴LA患者分为轻度38例、中度45例和重度27例,根据LA部位分为脑室周围型44例、深部白质型34例和混合型32例。比较LA组、无LA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评分及各认知领域(包括视空间及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力)评分;比较轻度、中度和重度LA患者MoCA总评分,脑室周围型、深部白质型和混合型LA患者MoCA总评分及各认知领域评分;急性脑梗死患者LA严重程度与MoCA总评分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LA组患者年龄大于无LA组,MoCA总评分及各认知领域评分低于无LA组(P<0.05)。急性脑梗死伴重度LA患者MoCA总评分低于轻度、中度者,急性脑梗死伴中度LA患者MoCA总评分低于轻度者(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LA严重程度与MoCA总评分呈负相关(rs=-0.964,P<0.05)。急性脑梗死伴混合型LA患者视空间及执行功能评分及MoCA总评分低于脑室周围型、深部白质型LA者,急性脑梗死伴深部白质型LA患者视空间及执行功能评分及MoCA总评分低于脑室周围型LA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伴LA患者多存在认知功能损伤,而其认知功能损伤程度与L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混合型及深部白质型LA患者认知功能损伤较严重,尤其是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损伤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不同病变部位对各认知域的影响。方法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和84例非脑卒中患者(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腔梗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5.83%,对照组为26.1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腔梗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总分评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能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功能、抽象能力、延迟回忆、定向能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额叶深部、基底节区、颞叶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对各认知域功能均有影响,但对空间及执行能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影响更明显,执行功能障碍是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认知损害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管病变和认知功能的意义。方法 对 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 6 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志愿者进行经颅多普勒 (TCD)和P30 0测试。结果 糖尿病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糖尿病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动脉搏动指数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和对照组 (P<0 .0 1)。搏动指数与病程密切相关 (r =0 .4 9)。糖尿病并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 ,P30 0潜伏期显著延长 ,波幅降低 (P <0 .0 1)。糖尿病组P30 0潜伏期和波幅与糖尿病病程长短和有无高血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采用TCD、P30 0检测评价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和大脑认知功能对临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8例,分为脑梗死组(CI组)43例和短暂性脑缺血组(TIA组)25例,另选同期门诊及病房非脑血管病患者32例(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比较。结果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48例(70.6%)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照组5例(15.6%)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两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无症状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症状侧斑块检出率。CI、TIA两组患者无症状侧斑块检出率与症状侧斑块检出率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除常规检查颅脑影像学外,还应重视检查颈部血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TIA患者275例,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TIA合并MS组(MS组)146例和TIA未合并MS组(非MS组)129例,根据ABCD~2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MS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过量饮酒、体重指数、空腹血糖、TG、TC、LDL-C、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非MS组,而HDL-C明显低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ABCD~2评分,低危16例(11.0%),中危94例(64.4%),高危36例(24.7%),非MS组低危40例(31.0%),中危69例(53.5%),高危20例(15.5%),MS组低危患者较非MS组低危患者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中危和高危患者较非MS组中危和高危患者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7、30及90 d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3.7%、15.8%、22.6%,非MS组7、30及90 d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6.2%、7.8%、8.5%。MS组7、30及90 d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TIA合并MS患者ABCD~2评分为中危和高危明显多于TIA未合并MS患者,且低危、中危、高危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6.
老年后循环血流异常的多普勒超声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评估后循环血流异常的类型、病变部位及产生原因。方法对375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颅内外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老年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连续波多普勒超声(CWD)评估后循环血流异常。结果375例患者共检测1875支后循环动脉,其中776支动脉血流异常:分别为狭窄血流(73支)、无血流(44支)、低流速低搏动(48支)、低流速高搏动(38支)、代偿血流(472支)和窃血频谱(101支)。狭窄血流和无血流均在病变部位直接检出,其他4种类型血流异常则是出现在病变部位近端或远端动脉的间接血流改变。结论采用TCD和CWD评估后循环血流异常,可为临床寻找后循环缺血的原因和更深入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部位和年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存在脑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4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岁,12例)、中年组(45~59岁,45例)和老年组(≥60岁,87例)。通过CT血管造影检查,对脑动脉不同狭窄部位及年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44例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共检测到病变血管414支,单支性血管狭窄24例(16.7%),多发性狭窄120例(83.3%,P<0.01)。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和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颅外动脉(60.4%vs 31.3%vs8.3%,P<0.01)。颅内、外动脉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颅外段。单纯前循环狭窄和前后循环均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后循环狭窄(35.4%vs 41.7%vs 22.9%,P<0.05,P<0.01)。青年组和中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83.3%vs 75.6%vs 49.4%,P<0.05)。老年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12.6%vs 2.2%,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以多发性为主;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脑动脉狭窄分布有随年龄变化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