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颅内多发性动脉瘤(MIA)的手术治疗及其效果,我们对2001年1月~2004年4月我院收治的22例颅内MIA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患者男.22岁。车祸时头部撞于挡风玻璃致头部外伤.在门珍行CT检查颅内未见明显异常,留现2d出院.伤后第17天突发癫痫、意识障碍、呕吐再次急诊入院,CT检查发现侧脑室、三脑室、纵裂出血。次日行MRI检查,考虑为右胼周动脉动脉瘤。行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右胼周动脉动脉值.急诊全身麻醉下经纵裂入路.显微镜下行动脉  相似文献   

3.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总结报道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89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动脉瘤颈的暴露及夹闭技巧。结果 89例显微外科手术,共夹闭动脉瘤95个。术后症状明显好转,剧烈头痛1~5d内消失;有嗜睡表现的19例术后1周内16例完全清醒;对侧肢体瘫痪的41例中,有35例肌力恢复在Ⅳ级以上,其余6例肌力恢复到Ⅱ~Ⅲ级。动眼神经麻痹7例有4例完全恢复,3例眼裂有不同程度增宽。脑膜刺激征阳性的65例有63例1周内转为阴性。按Glasgow预后指标分级:其中1级65例(73。0%)、2级12例(13.5%)、3级6例(6.7%)、4级3例(3.4%)、5级(即死亡)3例(3.4%)。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能精确保护穿支动脉,减少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策略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49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49±11)岁;35例动脉瘤破裂,14例未破裂;治疗策略有一期手术(一侧入路夹闭所有动脉瘤),二期治疗(分期处理所有动脉瘤)和部分治疗(只处理责任动脉瘤).随访中复查脑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结果 一期手术32例(65.3%),二期治疗9例(18.4%),部分治疗8例(16.3%).47例随访4 ~ 49个月,平均(22 ±7)个月.术后CTA或DSA均未见动脉瘤复发.根据GOS评分,患者预后良好(4~5分)41例(83.7%),残疾(2~3分)6例(12.2%),死亡(1分)2例(4.1%).结论 在具有娴熟手术技术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患者,根据动脉瘤和患者的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手术策略,能提高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Wu C  Xu BN  Li BM  Jiang JL  Wang J  Cao XY  Yu XG  Zhou DB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9):1496-149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139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其中80例行开颅手术治疗,59例行介入治疗.开颅手术采用动脉瘤夹闭、孤立及包裹等方法 ;介入治疗采用动脉瘤单纯栓塞、支架辅助栓塞等方法 .开颅手术中常规使用脑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进行监测.术中应用多普勒超声和荧光血管造影监测血流情况.结果 80例开颅手术中动脉瘤夹闭73例,颈内动脉阻断动脉瘤孤立6例,动脉瘤包裹1例.59例介入治疗中单纯栓塞33例,支架辅助栓塞26例.80例开颅手术治疗患者中,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4分者71例(88.8%),3分者6例(7.5%),2分者1例(1.2%),1分者2例(2.5%).59例介入治疗患者GOS评分5~4分者54例(91.5%),3分者5例(8.5%).结论 开颅手术和介入治疗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持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内镜像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11月至2012年11月治疗的19例20对颅内镜像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13例,年龄32~75岁,平均56岁.双侧后交通动脉瘤11例(其中1例伴发双侧脉络膜前动脉瘤),双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4例,双侧床突旁动脉瘤3例,双侧胼周-胼缘动脉瘤1例.根据出血部位、Hunt-Hess临床分级、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等制定手术策略.结果 一期同时夹闭两侧动脉瘤4例,二期分次夹闭两侧动脉瘤3例,手术夹闭联合介入栓塞动脉瘤2例,只处理一侧动脉瘤10例.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OS)5分者15例(15/19),4分(轻残)4例(4/19).术后随访3~ 50个月,平均18.6个月.2例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随访3个月1例恢复,1例未好转.10例对侧动脉瘤未处理者动脉瘤直径均小于5 mm且形态规则,为未破裂动脉瘤.9例一期或二期处理双侧镜像动脉瘤的患者随访时无动脉瘤残颈或复发.结论 颅内镜像动脉瘤是多发动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应优先处理责任动脉瘤,对侧未破裂动脉瘤可以采取观察、一期同时处理或二期延期处理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比较显微外科与血管内治疗对多发性颅内动脉瘤(MIA)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方法 回顾分析20例MIA(共46个动脉瘤),根据MIA所在部位的区域分级标准,Ⅰ级8例(占40%),Ⅱ级10例(占50%),Ⅲ级2(占10%)。级别越高者,多倾向于选择血管内治疗。结果 显微外科手术组8例,共19个动脉瘤,18个镜下全部夹闭、1个没发现未夹闭。血管内治疗组8例,共17个动脉瘤,14个100%闭塞、1个90%以上闭塞、2个因动脉瘤小导管不能到位未治。颅内外血管搭桥加颈内动脉闭塞2例。未治2例。结论 MIA所在部位的区域分级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对MIA多倾于血管内治疗,必要时可2种方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8.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最大外径 >2 5mm动脉瘤 ,其约占颅内动脉瘤的 3 %~ 13 % ,平均 5 %左右。发病年龄与普通动脉瘤无明显差别 ,多见于 40~ 60岁之间。好发部位以眼动脉、颈内动脉分叉部、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为多见。巨大动脉瘤往往为宽颈 ,甚至所累及的载瘤动脉也增粗 ,由于瘤体巨大而使正常的血管分支发生移位。动脉瘤内发生粥样硬化斑块、硬血栓以及部分钙化也相当常见。动脉瘤形态亦不规则 ,呈半梭状、梭状或蛇形改变的发生率也相当高。巨大动脉瘤的这些特点也正是造成手术困难的主要原因。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应基于病史、患者年…  相似文献   

9.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总结颅内多发动脉瘤显微手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17个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患者随访半个月-10年,按Sundt的随访结果评定标准评定:5例满意,2例好转,1例死亡(为双侧后交通动脉瘤术后1周)。结论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可尽早一期手术,特别是双侧动脉瘤患者,采用冠状切口双侧翼点入路,先夹闭容易出血侧的动脉瘤,再夹闭另外一侧为宜。此入路具有创伤小、暴露好,省时省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上的异常膨出部分,发生率最高者为前交通动脉瘤(25%~28%)、后交通动脉瘤(25%).但国内资料统计,后交通动脉发生率占第1位[1].本院自2002年1月以来,实施5例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效果较好.现将术中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总结颅内多发动脉瘤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对策.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有脑血管痉事、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做好一般、心理、用药护理,注意血压的监测与管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因并发症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蒋米尔  陆民 《外科》1997,2(3):138-140
目的:观察用手术方法重建自流通道治疗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术前动脉造影和超声检查对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对动脉壁裂口较小行单纯动脉壁修补术;纵行伤口,少于管壁周径二分之一行补片移植修复术;严重挫裂伤和撕裂伤行人造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间置移植术;分支动脉、终末支动脉假性动脉瘤行单纯缝扎和结扎术。结果:本组2例失访,其余17已分别随访3 ̄94个月,平均42.5个月。疗效良好者16例,都已恢复正常的活动和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经验 ,探讨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总结显微外科手术夹闭 2 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在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性降压下手术 ,手术采用改良Yasargil入路 ,显微镜下直视操作 ,解剖动脉瘤颈 ,稳妥的夹闭动脉瘤蒂 ,必要时实行瘤体切除及瘤颈加固。结果 :2 1例全部行动脉瘤夹闭术。 2例因瘤体巨大在行瘤颈夹闭后行瘤体切除术。术中动脉瘤破裂 3例 ,死亡 1例。治愈率 95 .2 % ,死亡率 4.7%。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对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是手术失败和致死的重要原因。术中采用有效的控制性降压和临时阻断是处理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重要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500例经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外科治疗的500例Ⅰ-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动脉瘤的分级、手术时机的选择、控制性低血压麻醉、脑保护剂与载瘤动脉暂时阻断结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脑血管痉挛治疗、直接手术中动脉瘤处理技术、血管内动脉瘤栓塞。结果 465例Ⅰ-Ⅳ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病死率为27%,1990年前手术的210例病死率为3.8%;1990年后手术的255例病死率为1.9%。35例动脉瘤栓塞的患者无死亡。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采取外科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最大外径 >2 5mm动脉瘤 ,其约占颅内动脉瘤的 3 %~ 13 % ,平均 5 %左右。发病年龄与普通动脉瘤无明显差别 ,多见于 40~ 60岁之间。好发部位以眼动脉、颈内动脉分叉部、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为多见。巨大动脉瘤往往为宽颈 ,甚至所累及的载瘤动脉也增粗 ,由于瘤体巨大而使正常的血管分支发生移位。动脉瘤内发生粥样硬化斑块、硬血栓以及部分钙化也相当常见。动脉瘤形态亦不规则 ,呈半梭状、梭状或蛇形改变的发生率也相当高。巨大动脉瘤的这些特点也正是造成手术困难的主要原因。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应基于病史、患者年…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术式颅内外血管搭桥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闭塞载瘤动脉前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临床资料,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状况,不同术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手术方法等和方法。结果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均不良,经多途径颅内外血管搭桥后闭塞了载瘤动脉,无载瘤动脉远端脑缺血现象发生结论对于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患者,闭塞载瘤动脉前需根据其远端的脑血流需求选择不同途径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术,进行载瘤动脉远端的血流重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MIA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问题.方法 32例MIAs中,Hunt-Hess分级Ⅰ级4例,Ⅱ级14例,Ⅲ级10例,Ⅳ级3例,Ⅴ级1例.对其中24例一期行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术;一次性介入栓塞6例;分期栓塞1例;单纯V-P分流术1例.结果 32例中1例因术后脑血管痉挛导致大面积脑梗塞死亡,其余31例存活.出院时GOS评定,良好14例,中残9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1例.结论 MIAs以SAH起病多见.CT、CTA、MRA、DSA对MIAs从不同方面提供诊断依据,DSA仍然是诊断MIAs的"金标准".一旦MIAs确诊,应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酌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进展使越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瘤得以治愈,但是,仍有一部分颅内动脉瘤,主要为颅内巨大动脉瘤,因生长部位、瘤颈宽大或呈梭形生长等原因,难以通过手术或血管内治疗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牺牲载瘤动脉的动脉瘤孤立术就成为治疗的可选方式。但对颅内侧支循环发育不良的病例,牺牲载瘤动脉可能导致术后缺血性脑梗塞。Yasargil等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于1967年与Donaghy等先后推出STA-MCA搭桥术用于颅内闭塞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颈部动脉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1984年-1995年共收治23例颈部动脉瘤,其中22例为颈部动脉瘤,1例为椎动脉瘤。其中11例做大隐静脉移植术,1例人工血管间置,2例动脉修衬术,4例动脉端端吻合术,1例动脉瘤缩缝加人工血管包裹术,1例单纯动脉瘤缩缝,1例结扎椎动脉,2例未手术。  相似文献   

20.
罂粟碱对颅内动脉瘤手术病人局部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在控制性降压下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罂粟碱浸泡术野对局部脑血流(rCBF)的影响。方法  2 4例颅内动脉瘤病人随机均分为异氟醚组 (A组 )和尼莫地平组 (B组 )。控制性降压期间 ,A组提高异氟醚吸入浓度至 1 4~ 1 6MAC ;B组尼莫地平 5~ 8μg/kg静注 ,继以 10~ 10 0 μg·kg 1·h 1的速度持续泵入 ,两组均维持MAP在 8 0~ 8 7kPa。动脉瘤夹闭后用罂粟碱浸泡术野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监测rCBF的变化。结果 与动脉瘤夹闭前相比 ,夹闭后A组rCBF明显减少 (P <0 0 1) ,B组rCBF变化不大 (P >0 0 5 ) ;应用罂粟碱后 ,两组rCBF均明显高于用药前水平 (P <0 0 5 ) ,其中A组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B组 (P <0 0 5 ) ;两组rCBF在用药后第 2 0~ 30分钟达到高峰 ,以后逐渐减少。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 ,罂粟碱浸泡术野可增加rCBF ;和异氟醚比较 ,术中用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rCBF的变化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