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青蒿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梅林  石开云 《中国药业》2006,15(19):27-28
青蒿素是目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该文通过对青蒿植物组织培养、青蒿素生物合成中生理生态因子的影响、青蒿素生物合成场所研究、青蒿素生物合成路线、青蒿素生物合成酶及基因调控等进行介绍,综述青蒿素生物合成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分离自我国广西红沙红树林湿地公园的放线菌菌株Streptomyces costaricanus SCSIO ZS0073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并对其生产的制霉色基素(fungichromin)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分析鉴定。 方法 对S. costaricanus SCSIO ZS0073菌株进行基因组提取,利用Highseq4000和PacBio SMRT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对该菌株进行了基因组完成图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组进行注释并寻找fungichromin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对fungichromin生物合成骨架基因fgmJ1进行置换突变,确定fungichromin生物合成基因簇,结合fungichromin结构特征和其基因簇内遗传信息及聚酮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原理,对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推测。 结果 全基因组测序发现S. costaricanus SCSIO ZS0073菌株基因组含有一条线性染色体和一个圆形质粒,基因组含有36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利用基因敲除手段对fungichromin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了确认并进行了生物合成途径推导。 结论 fungichromin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确定和生物合成途径的推导为该化合物的基因工程改造研究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按照化学结构类型 ,分别介绍了有糖苷取代的氨基环己醇类抗生素和 2 脱氧链霉胺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的研究状况 ,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特点。结果与结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具有很多共同的特点 ,为进一步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进行克隆、研究及基因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的目的旨在阐明微生物生物合成抗生素的途径和机制,更为有效地进行发酵调控以提高目的产物的生物合成量;同时利用抗生素次级代谢物合成酶的底物特异性较差的特点和次级代谢产物发生变化的突变株来制备新的抗生素。用于抗生素生物合成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同位素示踪法;(2)突变生物合成技术;(3)参与抗生素生物合成的酶的研究及(4)代谢调控的研究。对于一个具有临床意义或其他应用价值而有着开发前景的抗生素来说,进行生物合成的研究是很重要的。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海洋芽孢杆菌B-9987中difficidins生物合成基因簇及其关键基因进行分析、鉴定及功能研究。 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difficidins基因簇的基因组成和功能结构域进行了分析;结合其结构特征及聚酮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原理,初步推导其生物合成途径;构建了烯酰辅酶A水合酶基因difO双交换阻断突变株,对其功能进行初步验证并对基因簇进行确认。 结果 从B-9987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oxydifficidin,鉴定了B-9987中该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其是由位于同一个操纵子的15个基因difA-O所编码的反式酰基转移酶聚酮合酶体系组装而成;difO基因阻断后,oxydifficidin不再产生。 结论 difficidins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鉴定为后续研究其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突变生物合成作为产生抗生素衍生物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发挥了巨大作用,已开发出许多至今在临床上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品种。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突变生物合成技术可直接对次级代谢途径中一特定酶基因进行改造获得突变株.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本文综述了突变生物合成技术在微生物药物领域的应用,特别是结合基因技术进行突变生物合成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青霉素抗生作用的发现大大推动人们对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的兴趣。大多数参予基本生命过程的代谢物已经清楚。但微生物还产生许多似乎不参予基本生命过程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次级代谢物。次级代谢物的结构和生物合成途径显然涉及到生物合成酶的分离和特性方面的研究。为了对微生物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进行人工控制,我们需要了解这些酶是如何进行调节的。生物活性物质若要进行工业化生产,首  相似文献   

8.
从治疗角度看,强心甙历来是一种很重要的物质,一般而言,毛洋地黄组织培养物已经失去了合成强心甙的能力,但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单步反应却可在体外进行,以前的研究大都局限于用细胞培养方法进行生物转化,有关参与强心甙生物合成的酶的资料却很少,本文研究的是一种还原酶,据认为,此酶在毛洋地黄中参与digitoxigenine的生物合成。作者对毛洋地黄细胞悬浮培养物中的  相似文献   

9.
紫杉醇是萜类的一种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抗癌药物。但由于资源紧缺、产率低等问题使得紫杉醇的价格昂贵,阻碍了紫杉醇的进一步应用。利用微生物进行组合生物合成生产紫杉醇将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酵母是目前用于组合生物合成研究最多和最有应用前景的宿主。文章对近年来利用酵母进行紫杉醇的组合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来可能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为研究工作者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耐药性致病菌的不断出现,迫切要求不断地开发新型抗菌药物。随着对细菌的基因组及酶学研究,发现细菌与哺乳动物的脂肪酸生物合成酶具有显著差异,可作为抗菌药物筛选靶位。目前已知的几个细菌脂肪酸生物合成酶抑制剂,除了异烟肼已作为抗结核病药物外,在临床上还没有得到应用。本文对细菌脂肪酸生物合成所涉及到的酶和蛋白质、已知的脂肪酸生物合成抑制剂及抑制剂的筛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卢亮  吴增  陆涛 《海峡药学》2012,(7):11-16
吲哚类化合物是杂环化合物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杂环化合物,吲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吲哚类化合物有着激酶抑制作用,在药理作用方面主要体现在:抗肿瘤、降血压、抗炎和止吐作用等。近年来,吲哚类化合物异军突起,逐步发展成为新药研制开发的优势结构。本文就吲哚类化合物激酶抑制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并合成肉桂酰苯乙胺类化合物,并对其调脂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以对羟基苯乙胺为起始原料,通过一条经4步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并利用HepG2细胞株评价该类化合物的调脂作用。结果设计并合成11个肉桂酰苯乙胺类化合物E_1~E_(11),均经波谱技术确证结构。药理结果表明,11个化合物均对HepG2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调血脂活性,其中化合物E_(10)的调血脂活性与阳性药辛伐他汀相当。结论化合物E_1~E_(11)均为未见文献报道的肉桂酰苯乙胺类新化合物,具有潜在的调血脂生物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bile salts, sodium taurocholate (TC-Na) and sodium taurodeoxycholate (TDC-Na), on the permeability of hydrophilic compounds an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rough the rabbit cornea in-vitro was examined. 6-Carboxyfluorescein and glutathione were used as low molecular weight hydrophilic model compounds and FITC-dextran (mol. wt 4000) and insulin were used as relatively macromolecular model compounds. TC-Na (2 and 10 mM) marginally increased the corneal permeabilities to hydrophilic compounds an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DC-Na (2 and 10 mM) markedly increased the corneal permeabilities of these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4.
高丽梅  杨鹏  宋丹青 《药学学报》2005,40(12):1122-1126
目的设计合成结构更为简单的餐时血糖调节剂。方法以丁二酸二乙酯与苯甲醛或对氟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缩合、水解、脱水得到酸酐,再分别与不同的芳香胺、脂肪胺及氮杂环进行酰胺化,共合成了18个衍生物。利用核磁共振谱、质谱和红外光谱进行结构确认。结果小鼠体内实验表明:剂量为3.0 mg·kg-1时,18个衍生物中17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糖活性,其中9个具有较好的降糖活性,6个具有餐时血糖调节剂的特点。结论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降糖活性,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Interaction of the Flos Lonicerae Japonicae (FLJ) with protein was studied by microdialysis coupled with HPLC-DAD-MS. Eight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ing their t(R), UV data and MS data with reference compounds. Microdialysis recoveries and binding degrees of compounds in FLJ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ere determined. Recoveries of microdialysis sampling ranged from 51.3 to 73.2%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below 3.1%, and the binding degrees of those compounds to BSA ranged from 4.8 to 61.2 (0.3 mM BSA) and from 11.1 to 76.2% (0.6 mM BSA),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nding properties of compounds in FLJ were influenced by pH. Furthermore, the binding degrees of five reference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separately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binding degrees of chlorogenic acid, luteolin-3-O-glucoside and 4,5-di-O-caffeoyl quinic acid was lower in FLJ than in single compound solution, on the contrary the binding degree of caffeic acid and rutin was higher in FLJ, which indicated that a significant effects of the interaction of compounds with each other on their binding degrees to BS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en compounds had interaction with BSA, eight of them were the proven active compounds, and the other two compounds had similar binding degree with the proven active compounds, so the ten compounds might possess potential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6.
17.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详细综述了新发现的、具有较新结构特点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生物学活性研究,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活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查阅总结近30年国内外发表的关于环烯醚萜新化合物的文献,总结结构和活性的研究概况。结果:环烯醚萜的主要结构类型环烯醚萜苷类、裂环环烯醚萜和环烯醚萜酯。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主要临床生物活性具有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抗肿瘤作用和保肝作用等。结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分布广泛,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通过对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的总结和分析,探讨环烯醚萜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为药物开发和利用提供文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分别制备阿魏酸的α-、β-和γ-环糊精包合物,并计算3种包合物的相稳定常数.经X-射线衍射确证后,用离体大鼠腹部皮肤进行3种包合物水溶液的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结果表明,3种包合物中阿魏酸-γ-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和相稳定常数均最大;阿魏酸包合物水溶液的透过量均小于阿魏酸原药水溶液的透过量,说明包合起到了缓释作用,更适于局部用药.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纳米银复合物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制的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纳米银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及试管液体培养基稀释法进行试验。结果壳聚糖纳米银复合物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均明显优于壳聚糖、AgNO3及壳聚糖银。羧甲基壳聚糖纳米银复合物抑菌效果稍低于AgNO3和羧甲基壳聚糖银。结论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纳米银复合物对这三种常见致病细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谢社平  廖琼峰  谢智勇 《中国药房》2008,19(13):1007-1009
目的:建立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分析伏立康唑的碱降解产物的方法。方法:借助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比较并分析伏立康唑对照品和其碱降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碎片、光谱特征等信息。结果:伏立康唑与其降解产物能有效分离,2个主要降解产物分别为去4-乙基-5-氟嘧啶的同分异构体。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可用于推测伏立康唑降解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