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荣国 《山东医药》2011,51(7):100-101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均有明确的产科DIC诱发因素(重症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主要临床表现为分娩过程中出现大出血,且血液不凝。经积极治疗原发病,切断内、外源性促凝物质来源,应用肝素,补充血液制品等,抢救成功27例,23例切除子宫;4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重视对DIC主要诱因的防治,及早、合理使用肝素是提高DIC治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张红莲 《山东医药》2007,47(30):60-60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情凶险,母婴病死率高。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的产科DIC 10例。现报告如下并分析其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已引起产科医师的普遍重视.本文报告2例重度妊高征,胎盘早剥并发DIC夺抢救成功,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产科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往往进展迅速,诊断困难,需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由于妊娠期生理性高凝状态,产科相关DIC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妊娠校正的DIC评分和反复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DIC合并产科大出血,优先考虑止血治疗,必要时需手术及大量的血制品替代,充分评估后谨慎使用抗凝或促凝药...  相似文献   

5.
殷宝莉 《山东医药》2003,43(15):55-56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起病急、进展快 ,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若能早期诊断、恰当处理 ,可显著改善预后。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院曾收治产科DIC 9例 ,成功抢救 8例 ,死亡 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 2 3 3 7岁。初产妇 5例 ,经产妇4例。均发生在妊娠晚期 ,产前发病 2例 ,产后发病 7例。本组 9例均按 1989年全国血液病学会制定的DIC诊断标准确诊 :①存在易引起DIC的病因 ,②有多发性出血倾向 ,末梢循环衰竭或微血管栓塞等表现 ,③实验室凝血功能检查有三项以上异常。本组DIC产生原因与治疗转归详见表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作用。方法:将35例产科DIC患者分为2组,输成分血组、输全血组。对治疗前后进行血液学指标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成分输血组和输全血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学检查HGB、HCT、PLT、PT、APTT、D-D等9项指标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分输血组的PT、TT、D-D指标结果改变优于输全血组(P〈0.05,P〈0.01)。结论:成分输血在治疗产科DIC的患者较输注全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何桂英 《山东医药》2007,47(16):100-100
弥慢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急重症,死亡率达80%以上。1990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DIC患者21例。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孔秀莲 《山东医药》2006,46(10):56-57
回顾性分析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认为早期诊断是提高产科DIC治愈率的关键。临床治疗时应及时去除病因.合理使用肝素.并注重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9.
25例产科DIC患者成分输血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英玉 《山东医药》2009,49(47):20-2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临床常见,发病急,病情复杂。2007年3月-2008年3月,我们对25例产科DIC患者救治过程中采用成分输血,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体会。  相似文献   

10.
贾玲 《山东医药》2006,46(9):59-59
22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17例剖宫产结束分娩,3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自然分娩,1例死亡。认为对产科DIC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抢救,其中适时、适量应用肝素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王伟  范玉红 《山东医药》2004,44(21):18-18
2002年6月至2002年11月,我院共收治4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产妇,其中3例为外院转入。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按ISTH评分诊断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按ISTH评分诊断的928例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原发病、临床表现、止凝血指标、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40.63%出现不同程度出血,38.04%出现休克,56.36%出现器官衰竭。感染占DIC原发病比例最高(44.40%),感染DIC器官衰竭发生率最高(62.62%);病理产科DIC出血率最高(76.92%),休克率最高(73.08%),有效率最高(65.38%),死亡率最低(0.00%);恶性肿瘤DIC死亡率最高(35.88%),与总计发生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比较差异显著(P<0.05),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及血小板(PLT)最低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PLT下降越率越高,DIC患者有效率越低,且差异显著(P<0.05);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ISTH)显性积分越高,DIC患者有效率越低,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出血是DIC典型的临床表现,器官衰竭更为常见;感染占DIC原发病比例最高,感染DIC器官衰竭发生率最高,病理产科DIC出血及休克发生率最高但预后最好,恶性肿瘤DIC预后最差;PT、APTT、DD、PLT下降率及ISTH显性积分有助于提示DI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DIC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良  孙婉玲 《山东医药》2002,42(17):64-65
DIC的治疗原则是序贯性、及时性、个体性及动态性。主要治疗包括基础疾病处理及诱因清除、抗凝治疗、凝血因子补充、抗纤溶疗法、溶栓治疗及对症处理等。1 基础疾病治疗及消除诱因如控制感染 ,治疗肿瘤 ,处理产科疾病及外伤 ,纠正休克、缺氧、酸中毒等。基础疾病的治疗及诱因的消除是终止 DIC病理过程的关键措施 ,许多患者经此治疗后 DIC可终止或自愈。2 抗凝疗法抗凝治疗迄今仍是终止 DIC病理过程、减轻器官功能损伤、重建凝血抗凝平衡的重要措施。抗凝剂的疗效与 DIC的基础疾病、抗凝治疗时机、剂量和方法有关。2 .1 肝素 在抗…  相似文献   

14.
张惠 《山东医药》2008,48(5):14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30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0例产科DIC患者,年龄21~38 岁,平均27.6岁;孕周28~43周,平均37.5周;初产妇10例,经产妇20例.  相似文献   

15.
于洋  吕品  杨媛春 《山东医药》2007,47(27):163-164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当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微循环广泛的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红细胞凝集,形成广泛性微血栓。其病情进展迅速、凶险、母婴病死率已跃居产妇死亡之首。  相似文献   

16.
李桂娟 《山东医药》2007,47(23):109-109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共收治产科DIC患者1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同期收治的产科DIC患者11例,年龄26~32岁,平均27.5岁;初产妇9例,经产妇2例;经阴分娩4例,剖宫产7例;妊高征3例,胎盘早剥3例,产后出血2例,死胎引产1例,子宫破裂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相似文献   

17.
出血是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之一,引起出血的原因有多种,尤其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后果严重,现对我院1988年以来1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对该症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DIC的病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凌岩  徐功立 《山东医药》2002,42(17):60-6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一种发生在多种疾病基础上的全身性血栓 -出血综合征 ,常见的病因为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及创伤。1 感染性疾病感染是 DIC发生的首要原因 ,占 DIC患者的 30 %~4 0 % ,包括 :1细菌感染 :如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属等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感染。2病毒感染 :如肾病综合征出血热、重症肝炎、麻疹等。3立克次体感染 :如斑疹伤寒、恙虫病等。4原虫感染 :如恶性疟疾、黑热病等。5其他感染 :如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组…  相似文献   

19.
王永颖 《山东医药》2007,47(18):64-64
对26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在产科基础抢救同时,实施肝素疗法、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机械通气等,效果良好.26例中因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死亡4例.认为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在产科DIC急救中有重要意义,而肝素、CRRT、机械通气的早期应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严重并发症 ,常危及生命。现将我院 2 0 0 2年 1月~2 0 0 3年 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并发DIC 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其诊治及预防措施。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30例患者 (男 2 1、女 9) ,年龄 4 0~70岁 ,平均 5 6 .8岁。其中肺癌 8例、原发病灶不明骨转移癌 2例、卵巢癌 3例、淋巴瘤 4例、胃癌 5例、肾癌 2例、肝癌 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2例。诊断时所有实体瘤临床分期均为中、晚期。30例并发DIC者占同期恶性肿瘤中、晚期住院患者的 6 .35 %。临床表现  30例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