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系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室内的进行性病变,即由于间室内容物的增加,压力增高,致间室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进行性缺血坏死。医源性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指因医疗护理操作不当造成的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近年来,关于医源性骨筋膜间室综合症的报道日趋增多,现就其发生原因与预防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一种早期综合征,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我院2004年,共收治骨筋膜式综合症患者46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伤科常见并发症,前臂、小腿最多见,在手部也常发生,容易被忽视,我科2002年6月-2006年3月诊治各种原因引起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2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干红梅  鲁雪春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88-3489
骨筋膜室综合征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是由骨、骨筋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常发生于前臂掌侧和小腿,是四肢骨折发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3].笔者对42例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42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平均(48.2±12.1)岁;致病原因:肢体挤压伤25例,车祸伤14例,跌伤3例;其中开放性13例,闭合性29例.损伤部位:单侧胫腓骨骨折37例,双侧胫腓骨骨折5例.就诊时间为伤后1~10 h,其中有18例入院就已经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16例在入院1~2 h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8例在入院后48~72 h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骨筋膜室综合征多见于前臂及小腿,笔者于2012年6月收治跖骨骨折伴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外科常见且较严更的计发症,是指位于骨和筋膜间的区域(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由于多种原因致其内容物剧增或容积骤减,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功能遭受损害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征。严最者可造成神经、肌肉组织的不可逆性损伤口。我院自1999年7月-2004年12月共收治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40例,均行筋膜腔切开减压术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结合本组病例,简述筋膜腔减压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近3年来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共12例早期采用切开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减压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导致神经、肌肉和皮肤坏死,也未合并创面感染。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能高效地对骨筋膜室进行减压,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和有效防控创面的感染,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从早期病情细心观察,保守治疗及手术后予精心护理,患肢加强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患者18例均保肢痊愈出院。结论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细心观察,精心护理,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跟骨骨折合并筋膜室综合征较尺桡骨骨折或胫腓骨骨折并发筋膜室综合征的概率少,且跟骨骨折时常合并足部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所以跟骨骨折合并筋膜室综合征易被其他病情所掩盖而忽视,最终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并发症。我科自2009年至今共收治跟骨骨折104例,其中12例确诊合并有筋膜室综合征,现将诊断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例跟骨骨折患者均合并有筋膜室综合征,男9例,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价值。方法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36例患者,采用跟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切开彻底减压并联合中西医用药治疗。结果所有骨折均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无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肢体均成活。随访1~2年,经随访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创面愈合良好,膝关节活动范围除1例45。外,其余均〉90°,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彻底减压引流,并联合中西医用药,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35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骨筋膜室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35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12例均治愈出院;手术治疗23例中治愈20例,死于急性肾衰竭1例,出现Volkmann挛缩2例,出院后第3个月门诊复查出现爪形手;全部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疗效满意。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以创伤后小腿、前臂多见,但臀、足、手及医源性所致也十分常见,故要重视除创伤后前臂、小腿以及其他部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治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骨筋膜室综合征(p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相应肌肉功能丧失,是临床常  相似文献   

13.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比小腿、前臂等部位较少见,临床中易忽视而延误诊治。我院自1999年3月共收冶足部外伤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14例,采用足背网状切口减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观察要点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19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的患肢进行密切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和控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结果 19例中有13例肢体功能恢复正常,3例功能部分丧失,2例功能全部丧失,1例截肢.结论 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早期发现潜在的危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骨外科常见病,如处理不当或延误诊断治疗可致肢体残疾或坏疽,甚至死亡.我科近8年收治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17例,疗效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适合胫骨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方法,为护理同仁提供经验。方法根据53例胫骨骨折患者病情,采取适宜预防、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措施。结果53例患者采取不同预防、处理措施,无骨筋膜室缩合征并发症出现,愈合良好。结论针对53例胫骨骨折患者采取适宜的预防、处理措施,有效地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黄晓 《现代临床医学》2004,30(3):137-137
骨筋膜室综合征包括缺血性挛缩、胫前肌综合征、急性肌肉缺血坏死等,最常发生于前臂掌侧和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由于病情严重、进展快,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严重后果.我院1999年3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骨筋膜室综合征47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钟文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21-3523
目的:探讨儿童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骨筋膜室综合征13例患儿的治疗、观察与护理.结果:13患儿经筋膜切开减压治疗后精心护理,均顺利康复,无发生切口感染,平均随访时间为1.5年,随访期间未见切口疼痛、无功能障碍等情况发生.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进行筋膜切开减压治疗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的关键,而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是促进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胫排骨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对12例经早期手术切开筋膜减压骨折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完全复位10例,2例不完全复位,按Richardson功能标准优良10例差2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充分切开减压术是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骨筋膜室综合征又称筋膜间区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当发生各种病变如肢体创伤等时,会导致四肢特定的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肌肉与神经干进行性缺血坏死,形成本病,它属于基层医院的常见病,其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误治,造成严重后果。笔者对本院2年来10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诊治教训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