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乳痈可以分为内吹乳痈及外吹乳痈,妊娠期乳痈为内吹乳痈,哺乳期乳痈为外吹乳痈[1-3]。外吹乳痈变化较快,多以局部的红肿热痛伴发热为主要症状,治疗常以清热解毒为主,然而不可忽视产后多瘀、多虚、多寒的特性[4],陈鹏教授总结出在乳腺炎初起即乳痈郁滞期即以中药轻清郁热,截断病程,又不伤正。  相似文献   

2.
急性乳腺炎系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属中医学“乳痈”范畴。中医把怀孕期间乳痈称为“内吹乳痈”,产后的乳痈称为“外吹乳痈”,既非孕期,又不是产后,所患乳痈称为“非哺乳期乳痈”。本文将临床最常见的“外吹乳痈”的辨证施护方法及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乳痈分内吹、外吹两种,妇女妊娠期发生的名内吹,产后发生的名外吹,本文讨论外吹,即现代医学的急性乳房炎。患者常为产后哺乳期妇女,初产妇尤多见。乳痈发病原因,中医学认为:①毒邪侵袭:《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论内外吹乳:“外吹者,由乳母肝胃气浊,更兼子吮乳睡熟,鼻孔凉气袭入乳房与乳凝结肿痛……”《疡科心得集》辨乳痈乳疽论:“有因新乳之子……含乳而睡,热气吹入乳房,凝滞不散,以致结核化脓而成者。”上面所说“凉气”、“热气”,即通常所称“毒邪”,实即致病细菌。热气即热毒;凉气类寒,寒郁化热亦成热毒;可认为二者指的都是热毒之邪,此为乳  相似文献   

4.
乳痈是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即“急性乳腺炎”。此病虽有内吹、外吹之分,但临床以产后外吹乳痈多见。其病因病机,正如朱丹溪所说:“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或为忿怒所逆,郁闷所遇,厚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通,而计不得出。阳明之热沸腾,故热甚而化脓。亦有所乳之子,膈有滞痰,口气焮热,含乳而睡,热气所吹,遂生结核……此不治必成痈疖。”可见厥阴之气不行,阳明之热熏蒸,肝郁与胃热互相影响是乳痈发病的关键。此病初期,如果治疗及时,应用疏肝通乳、散结解毒药物可以治愈。但确有一些患者,由  相似文献   

5.
乳痈的防治     
乳痈,指乳房患痈肿脓疡。乳痈虽男女老幼均可发生,但以产妇哺乳期为常见。由于乳汁蓄积雍聚或哺乳时乳头损伤,感染细菌邪毒而发病。过去中医典籍称为外吹乳痈、妒乳、吹奶等,西医称为急性乳腺炎,是妇女产后的  相似文献   

6.
浅谈乳痈的中医护理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中医院(463000)刘兰英,董庆梅,刘天骥主题词乳腺炎/护理,中医护理学乳痈系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乳腺炎。中医把怀孕期间有乳痈称为“内吹乳痈”,产后的乳痈称为“外吹乳痈”,既非孕期,又不是...  相似文献   

7.
一、乳痈乳痈有外吹乳痈与内吹乳痈二种.外吹乳痈患者为产妇,与哺乳有直接关系;内吹乳痈患者为孕妇,由胎气过旺而成.(一)外吹乳痈:病因:产妇乳头破损,外结黄盖,阻止乳汁外流;或产妇乳多、乳浓,乳络不通;或断乳后  相似文献   

8.
天葵子治疗外吹乳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吹乳痈是乳房部最常见的外科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往往发生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其中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家父程云臻运用天葵子鼻塞疗法,治疗外吹乳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乳痈是乳房部最常见的外科急性化脓性疾病,往往发生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其中以初产妇最为多见,发生在哺乳期的叫外吹乳痈,也称产  相似文献   

10.
主要论述外吹乳痈在古籍中的记载,包括辨证论治源流及各种外治方法的来源、操作方法,体现古籍中针对外吹乳痈的病因病机与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息息相关的特点,与中医临床治疗外吹乳痈的外治法即以清热解毒药物外敷为主的方法相契合;除此之外,外吹乳痈在古籍中多种外治法与现代中医学相近,即以通为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的治法。现总结本病在古籍中的外治理论与治法,认为清热解毒药物外敷是最适用于外吹乳痈的外治法。  相似文献   

11.
西方医学里的乳腺炎,我们俗称之为“奶疖”、“奶疮”,而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中医称之为“乳痈”,痈为脓疮之意。乳痈在产后未满月的哺乳妇女较为多见,尤其是第一次生产的妇女。中医里将乳痈分为几类,在哺乳期发生的,称为“外吹乳痈”;在妊娠期发生的,称为“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发生的,称为“不乳儿乳痈”,乳痈大的,称为“乳发”。  相似文献   

12.
总结陆师分期辨治外吹乳痈经验,陆师将外吹乳痈分三期,乳痈初期内治以通为顺,外治最重手法排乳;乳痈成脓期偏外治;乳痈溃脓期多变证需多种手段综合治疗。内外治相结合,临床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简版:正文: 乳痈多好发于产后1个月以内的哺乳期妇女,尤其以初产妇多见。发生于哺乳期称为“外吹乳痈”,占全部乳痈病例的90%以上;发生于妊娠期称为“内吹乳痈”。是一种病因复杂、病程迁延难愈、治疗不慎易传变为“乳发”的疾病。内吹乳痛临床治疗手段囚妊娠这一特殊生理阶段受到限制,治疗方法目前亦尚未有统一标准。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本科室收治1例妊娠期双乳并发急性乳腺炎延续至产后未见好转的患者,其病变范围几乎累及双乳全乳。人院后通过一系列治疗手段,预后良好,现将其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乳痈,现代医学叫急性乳腺炎,是产妇最常见疾病之一,在外科病例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祖国医学文献记载中有:内吹、外吹、乳毒、乳痈等名,内吹是指孕妇病生于乳头,因怀孕期胎气旺盛所致;而在产后哺乳期得者,称为外吹,又名乳毒。上述记载,是根据罹患在产前或产后而命名的,总称乳痈。现在把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在实习期间两个月观察到的57例分析如下:一、病因与症状(1)外因:乳房属阳明,由于阳明经热甚,加以风邪内袭,风热相搏,引起乳房局部的气血  相似文献   

15.
征文启事     
乳痈即现代医学所称之乳腺炎,中医称为内吹、外吹、妒乳。余临床辨证治疗乳痈,收到良好的效果,今举验案二则介绍如下:例1、王××.女25岁,农民。于1978年10月15日初诊。主诉:产后月余,右乳疼痛三天、局部红肿,有硬块如拳大,局部灼热,乳汁不通,恶寒发热,饮食不思,二便正常、脉弦数,舌苔黄腻。诊为:乳痈。治宜清热解毒,活血消壅,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外吹乳痈15例刘晋钊(四川成都铁路中心医院610081)乳痈指发生于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即急性乳腺炎。中医分为外吹乳痈和内吹乳痈,外吹乳痈是指哺乳期所患的急性乳腺炎,内吹乳痛是指妊娠期所患的急性乳腺炎。其临床特点表现为乳房呈局部性或较弥漫...  相似文献   

17.
乳腺病对妇女健康与生命威胁甚大,本人多年来治疗了一些乳腺疾患,略有体会,今择其中数种略加介绍,以供同道参阅。乳痈乳痈即乳腺炎。古有外吹乳及内吹乳之分,宋·窦汉卿曰:“外吹乳者,小儿吮乳吹风在内故也,内吹乳者,女人腹中有孕,其胎儿转动吹风在外故也。”《妇人良方》:  相似文献   

18.
自拟清热解毒方治疗急性乳腺炎举隅刘桂,曲生呼铁局中心医院(010010)呼郊八拜乡卫生院(010071)急性乳腺炎属中医乳痛范畴,是临床常见病。中医根据怀孕期及哺乳期分“内吹”,“外吹”,临床以产后外吹乳痈多见。本文结合临床病例,谈一谈治疗体会。例1...  相似文献   

19.
尹兴玲  刘攀 《中国针灸》2020,(3):325-326
外吹乳痈,即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发生的乳房急性化脓性疾病[1],多发生于产后哺乳2~4周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研究[2]显示高达33%的哺乳期妇女曾患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近两年来外吹乳痈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部分患者由于无法忍受疼痛而停止母乳喂养,影响婴儿的健康成长,临床亟待确立一种安全、有效的外治方法。笔者近年来采用毫火针赞刺法治疗气滞热壅型外吹乳痈患者60例,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和肿块大小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乳痈验案3则     
杨海燕 《新中医》1994,26(8):20-21
乳痈验案3则杨海燕1外吹乳痈张××,女,26岁,工人,已婚,1992年6月10日初诊。产后1个月,左乳乳出不畅伴胀痛3天。微恶寒发热,纳差,口干苦,大便数日未解,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查:左乳外下象限皮红、灼热感,触痛,边界不清。中医辨证:乳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