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病危害的定义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相似文献   

2.
不同职业人群职业紧张问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除了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的各种职业有害因素以外,不良的职业社会心理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危害逐渐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日益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研究报告:世界正在变的充满紧张。职业紧张无处不在,几乎涉及脑力和体力劳动各个环节。随着现代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竞争加剧,职业紧张(occupational stress)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3.
<正> 在企业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职业有害因素存在广泛,对人体健康损害明显,评价指标客观,已得到了职业卫生专家和卫生管理部门的相对重视。然而,非物理、化学、生物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统称为职业性心理社会因素。职业性心理社会因素的存在虽然也很广泛,但由于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如理、化及生物因素明显,且评价暴露剂量和对人体危害的指标不易控制,所以至今未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新的医疗设备、化学物质及高新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护理工作量明显加重,工作节奏加快,增加了外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常见的外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有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心理因素等,由于这些有害因素的存在,使长期在此环境中工作的护士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解本职业所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对于维护外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一线,工作环境中存在许多物理性、生物性、化学性和社会心理性等职业危害因素,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近年来倍受关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tciency Syndrome,AIDS)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护理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0-50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制定防护措施.方法 对口腔科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 结果 通过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加强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危害等的预防,可减少工作伤害. 结论 根据口腔科职业危害的因素,提出职业防护对策,可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8.
护士职业危害的调查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及心理社会性危害因素,提出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及其现存的和潜在的危害性。结果表明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职业伤害发生的比例高,如何采取对策,减少护士职业危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在制药生产中常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生产工艺过程中有机溶剂属于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在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做好职业病危害评价,并做到“三同时”,职业危害因素识别是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首要任务之一,同时就制药生产中使用有机溶剂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关注和探讨制药行业有机溶剂职业危害与防范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中常见的暴露性职业危害和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对护理人员的损害。重点是针对血源感染的危险性、感染的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具体到每一台手术都要认真了解术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教育。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危害种类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因素等。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正确认识了自身防护特点和责任,提高了防护意识。结论:认真执行规范的防护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手术室暴露性职业危险因素,发生职业暴露后,积极采取恰当的措施,可降低甚至消除发病及时预防,可有效降低手术室职业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